重新认识教育 一、深刻认识教育目的,正确理解教育真谛 教育的出发点就是要把自然的人打造成社会的人,这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作为自然的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既来自于遗传,又来自于后天的成长环境。每一个人来到人间,上苍就给他配备了四种资源:一是政治资源,其核心指的是权利;二是社会资源,其核心指的是人际关系;三是文化资源,其核心指的是他的直系亲属受教育的程度;四是经济资源,指他的家庭拥有的动产和不动产。人不仅有差异性,而且还有高矮、胖瘦等看得见的外在表现和情商、智商等肉眼观察不到的内在表现。所以,当我们面对学生的差异时,与其埋怨差异,不如正视差异。只有正视差异,我们才会去研究差异。
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要使自然人实现社会化,教育是最好的途径。要使人实现个性化发展,教育就不仅仅只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学生在校园里告别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为其终身发展着想,为其幸福人生奠基呢?笔者认为,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认同学生的差异。教育者只有认同学生的差异,才会实现人的个性化发展,才会在教育中树立“人皆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育人观念。
二是尊重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之所以应该尊重,是因为学生的情感本来就和大人不同,我们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强求学生和我们想得一样。怎样尊重学生的情感?陶行知先生有一段非常感人的话:“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造不成飞船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样的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尊重学生的情感,就应倾听学生的心声,用信任交换信任,用爱交换爱;尊重学生的情感,就应懂得适合比标准更重要,从而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尊重学生的情感,就应让学生有所选择,不能只有服从,也不能没有服从;尊重学生的情感,就应让学生享受教育,在校园里露出的是笑容。
三是释放学生的潜能。要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潜能,总分第一的学生不等于没有弱势智慧,总分倒数第一的学生不等于没有强势智慧。教育就是要努力发现人的强势智慧,并使之得到充分发展。
四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要实现人的社会化,就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既要培养学生
很强的学习能力,又要发展学生的适应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
二、对照目的剖析现象,认真反思教育行为 当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目的,理解了教育的真谛,我们会发现或许我们的教育是出现了一点问题的,主要表现在:
(一)教育教学常规的形式化。比如学校的升旗仪式,从本质讲,它是对师生进行的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但升旗时有讲话的,有衣衫不整的,有站姿不雅的,甚至有随意走动的,这是重形式还是重教育?爱国如果变成形式,那是多么的可悲和可怕。又如每天的阳光体育活动,学生是在享受锻炼还是在被迫锻炼,老师是在主动锻炼还是在当“看客”?再如寄宿制学生,学校真的是在努力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吗?教育如此,教学何尝不是这样?课外兴趣活动走过场,社会实践活动做样子,教学研究活动重形式,科技创新活动凭兴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果不以教育的目的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形式主义。
(二)特色内涵发展的肤浅化。“特色”是指格外突出的风格或特点,包含了“独特”和“优质”两个方面。学校特色是学校基于自身的历史传统和实际情况,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区别于其他同类学校的独特、优质而且相对稳定的办学气质和办学风格。简言之就是“学有特点、教有特长、管有风格”,被师生、家长、社会、上级认可并形成传统。一所学校,只是把外表装点得漂亮点,设备添置得多一点,细枝末节的工作做得好一点,那不是特色。有无特色,应该看有没有植根于师生心中的思想和文化,有没有校徽、校歌、校刊校报、校服、甚至深入人心的校训等。一所学校,只有办出特色,才会不断丰富内涵发展。
三、围绕目的抓好常规,不断深化特色内涵 (一)回归教育本质,坚持常规立校 1、打造一支具有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师资队伍是前提。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对人的发展、人的幸福的真诚关怀。它表现为对人的价值、尊严、命运以及生命意义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传承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珍视,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向往和塑造。人文素养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表现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指人文知识,即渊博的知识体系,第二层面指人文修养,即优雅的行为方式,第三个层面指人文精神,即高尚的精神境界。对于校长来说,校长的人文精神是学校人文精神的灵魂,校长的精神境界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未来和高度。对于教师来说,教师的发展决定学生的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又决定学校的发展。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发展了自己,才能更好地照亮别人,只有发展了自己,才能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
如何提高师资队伍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一是要把读书当成一种责任,养成读书习惯;二是要不断积累经验,学会经常反思;三是要勤于躬耕实践,乐于团结合作;四是要善于总结和写作。概括起来就是要把“读书、思考、实践、总结、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缺一不可。
2、以“立人”教育为标准,以“师生发展”为本,摒弃教育的“形式主义”,扎实抓好常规工作。比如:利用升旗仪式真正对师生进行心灵的洗礼,把眼保健操和阳光体育活动变成师生的一种享受,按军事化或半军事化要求训练学生的集队集会、各种演练、自习、就餐、就寝、社会实践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文明守纪、团结合作和有坚强意志品质的学生,才能真正使学校成为人民的圣地,人民的希望,成为当地最美的地方。
(二)注重内涵发展,坚持特色兴校 1、可以打造的特色很多:有搞幸福教育的,有搞适合教育的、有搞科学教育的、有搞英语教育的、有搞艺术教育的、有搞包容教育的、有搞人文教育的、有搞精英教育的------可以打造的特色文化很多:如南京行知小学打造“荷文化”,乐山井研中学打造“井文化”,乐山夹江一小打造“新月文化”,还有打造“博雅文化”的、“翰林文化”的、“沫若文化”的、“生活文化”的、“诗意文化”的----- 2、怎样形成自己的特色?一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提炼而成,如川大附小的特色是“生活教育”,峨眉三小的特色是“仁爱教育”;二是通过顶层设计,然后逐步打造,如成都武侯实小搞的“智慧教育”;三是基本问题的解决而形成的特色,如成都市华兴小学搞的“军体教育”,山东杜郎口中学搞的“自主教育”。
3、每一所学校都应该依托当地独特资源,打造自己的特色文化。如成都市草堂小学搞的“诗意教育”,他们就依托杜甫草堂,提炼出的办学理念是“植养人文气韵,奠基诗意人生”,校训是“诗意的方向,最好的自己”。校风是“心清闻妙香”,教风是“润物细无声”。他们的办学方向就是以诗的真善美办教育,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心灵感受科技之真、人文之善、艺术之美。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有科技理性,心灵中有文韵诗情,灵魂中有民族血脉,视野中有苍生世界。
4、以特色为载体,不断丰富学校内涵发展。(1)以特色为载体,提炼出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教风、学风、校风、校训、校徽、校歌、校刊校报(学校应该定期出版师生的作文集、书画集、教师的论文集、教师文摘等)。我这里特别说一说校训,怎样让校训简单易行、深入人心?一是将校训悬挂在学校最显眼的地方,二是可以用校训来命名学校的功能厅,三是将校训写进校歌。如川大附小就有“求真厅”“学活厅”“从善厅”“尚美厅”;
广东省珠海市夏湾中学的校训是“好习惯很重要哦”,简单易记,柔中带刚,深入人心,都给人以很多启示。(2)以特色为载体,建设优良的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办公室文化、走廓文化、食堂文化、厕所文化、建筑群及绿化带文化等。学生和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学校文化建设应该交给学生和教师,展示他们的智慧,展示他们的杰作,让他们感到自豪和幸福。
(3)以特色为载体,让学校一步一景皆育人。“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我可以叫我的学生不要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是我还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我可以叫学生勤奋学习,我还应该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不学好觉得愧对于老师、愧对于学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原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如是说。当你走进成都市华兴小学,一条传承路,一面五自墙,一条军事长廓、一个军事展厅、一个博弈园、一个军科园、一个励志园、一个军魂园,无不诠释着华兴小学少年军校环境文化的育人诉求。(4)以特色为载体,丰富学校课程文化,提升师生能力素质。比如草堂小学把杜甫的诗译成外文,让学生诵读,组织学生到杜甫草堂学习碑拓。又如川大附小和武侯实验小学还在校园里给每个班学生创设一片躬耕地,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生活,这些做法都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
文短情长。借此我要感谢关心我们的每一名领导,给我们授课的每一位教师,为我们辛勤服务的每一名班主任,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每一位学友,让我们参观学习的每一所学校。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让教育因您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