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 在化学教学中 渗透环保 教育
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是中学化学教师的职责。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同时应与化学实验相结合,还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展开调查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环保忧患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关键词】
:
环保教育
实验
专题讲座
教材向学生介绍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方面的知识。重视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热点,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呼声日趋高涨。2006 年 4 月 17 日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在漫天的浮尘中召开。开幕式上,从黄色沙尘中走来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开场白振聋发聩。温总理提醒代表们: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集中出现。当前全世界每年因沙尘暴损失 480 亿美元,我国损失也达 65 亿美元。如果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与时俱进,增强对中学生的环保教育,则能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升全民的环保意识,改善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较差这个现状,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呢?下面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渗透环保意识。中学化学教材中潜在环境教育的因素很多,日常教学中要把它科学地、巧妙地渗透各章节的教学之中。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因为学生化学储备知识不一样,所以实行环保教育要有针对性,不可一视同仁。
比如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要尽可能多举些事例,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教育为主,适度地实行环保教育,借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中阶段主要应抓住以下四个方面实行环保教育:学习《空气》的知识时,除了给学生讲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还列举了 1995 年 6 月 20 日我国上海市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和日本“四日气喘病”等污染事件;在学习《氧气》后利用教材对臭氧的介绍,指出空调等的使用,已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出现,致使癌症发病率增加,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还利用卫星拍摄的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照片,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漫画等,形象地告诉学生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教材相关“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学习后,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在讲《自然界的水》一章时,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蕴涵其中:1980 年在发展中国家约有 3/5 的人很难获得安全用水,约有 18 亿人因为使用受到污染的水而遭到疾病的威胁。从世界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又不均匀,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尖锐。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理解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为了引起学生对自身生存环境的注重,又列举 80 年代以来我国南方重庆、贵阳等工业城市大面积的“酸雨”以及 1994 年重庆市连续的“四潮黑雨”事件;2005 年全国二
氧化硫排放量比 2000 年增加了 27%。并趁热打铁与学生共同分析酸雨的危害、形成,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学生甚至自发地寻找消除措施:有的同学就提出改农村的分散取暖为集体取暖。最后采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相关“酸雨”的题目,在测试题中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化学教材中还有很多知识点可跟环保教育紧密结合,如: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金属的冶炼等。抓住时机把环保教育穿插于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对应的解决办法,注重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二、环保教育应与化学实验相结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据了解,按教学大纲要求,中学需做的化学实验比较多,其中有毒的实验占一半。而绝绝大部分的学校没有废水回收装置,所以结合化学实验实行环保教育则显得优为重要。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准确地闻气体、取药品。虽然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个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这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比如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强调硫的用量并在集气瓶中事先放入少量碱液教材在对学生实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同时,也注意改进实验装置,以吸收实验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例如:改进铜片与硝酸反应的实验,改铜片为铜丝,采用蘸有 Na 2 CO 3 溶液的棉花来吸收反应所产生的 SO 2 等有毒气体,使这些气体尽量不外逸,以改善学生实验的外部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举办专题讲座渗透环保意识。结合国家关于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六六六、DDT、呋喃丹等农药的决定,讲解使用这些农药的危害。淘汰这些农药就是为了减少对水与土壤的污染,减少对人类的危害。同时,教育学生要保护益鸟,不要捕捉青蛙,从小养成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习惯。通过知识讲座,加深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学生的环保行动。课堂教学固然是实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所以为了实行环保教育还应展开课外活动。比如把环保实验(如考察本地水的污染及其防治)安排在课外活动中实行,让学生从自我构思、设计环保实验,搜集材料书写小论文。既可补充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又可使学生从接受环保教育阶段上升到动手保护环境的自觉境界。展开环境保护讲座,也是施行环保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比如从学生自身生活考虑,讲解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和化妆品污染。有些学生感受到自己有时也在不知不觉地破坏环境,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改造环境,刻苦学习化学知识。
五、展开调查研究,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环境情况。例如:就农村的饮水问题,事先列出调查提纲:﹙1﹚本村的水井建在什么地方?(2)你认为是否受到污染?(3)取水的方式是怎样的?(4)如何防止井水污染?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认真观察思考,写出调查报告。通过调查,学生们清晰理解到农村吃水的问题多:有些水井建在低洼的地方,如池塘边、农田里,不同水准受到了农药化肥或其他有毒物的污染;有的村
几百人共用一口井,又都是沿着台阶到井里用自家的桶直接取水,结果是井洗百家桶,人吃洗桶水。台阶上的垃圾有不可避免地被水冲到井中,造成污染。而有些农户先在无污染的地方,一家打一口井,将井口用盖子封闭起来,再装上摇式活塞抽水机,随用随抽,比较清洁卫生,值得借鉴推广。通过一些社会调查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水平,增强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能够采取多种形式在学生的学习领域中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清醒的理解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视增强青少年学生的环境意识,在每一位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忧患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未来环保的主人。
相关热词搜索: 教育 渗透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