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提建议_全市乡村振兴调研报告对策建议

时间:2021-10-26 09:23:09 浏览量:

全市乡村振兴 调研报告对策建议

 为了解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X 月下旬,我们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 x 等县区,进行深入调研,并形成一些思考。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强调没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我市还有 X.X 万贫困人口脱贫、X 个贫困村退出和 X、X 两县“摘帽”任务,时间紧、任务重。

 可以说,农村、农业仍然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推动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持续加大力度、加大投入。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国家将从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方面对贫困地区给予倾斜,我们要抓住政策机遇,做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衔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到 X 年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够格步入小康社会。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追赶超越的应有之义。X 年 X 月,总书记来陕回延考察提出了追赶超越的科学定位和“五个扎实”的明确要求。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切实抓好粮食生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抓好扶贫开发等工作,要求我们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这次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中国特色减贫之路,着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这些要求与总书记回陕回延考察要求是一致的。我们要不折不扣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为新时代追赶超越奠定坚实基础。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近年来,延安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转型发展、追赶超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强发展动能,有利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满足广大农民美好生活期待的内在需要。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论断。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是农村的日渐萧条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形成强烈反差,群众的需要日益多样化,可以说,当前延安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加快补齐农业农村这个短板,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建设,着力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切实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层级偏低。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明显乏力,农业生产对农民增收的贡献逐步下滑,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农业经营净收入之外的国家财政或二三产业支撑,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X 年以来,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连续两年都保持在 X 以内(X.X:X),较全省平均水平(X.X:X)低 X.X 个百分点。X 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X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X 元,农村居民收入虽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但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全市虽然逐步形成了以苹果为主体、蔬菜、畜牧为补充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职业化、组织化和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高,例如,目前全市除苹果外大多数农产品仍停留在鲜活原料产品和初级产品加工供应上,精深加工和再加工率不足,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整体效益低下。

 全市约 X%-X%的苹果通过果商田间地头收购,直接进入初级市场,价格约 X-X 元/斤。产业化层级偏低,导致 x 等一批优势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偏小,除苹果产业之外,很难出现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大型龙头企业和知名产品品牌,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农业产业规模不大,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力不够。农民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思想道德状况存在个体差异,顽固的小农意识,农村中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与乡村振兴的要求相差甚远,而且严重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一些农村受传统思想和周边环境的影响,红白喜事盲目攀比、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盛行,尽管人人深受其害,但又人人跟风行事、推波助澜;一些群众集体意识淡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普遍存在;一些基层治理出现“真空”,导致出现不少“村霸”、农村黑恶势力横行乡里、欺压群众;赌博放板问题比较严重,有的甚至赌散了家庭、形成了为害一方的黑恶势力;乱建庙宇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参与其中。

 缺乏乡贤好人、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群众对文化下乡、图书下乡、电影下乡情趣不浓,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村整体创建水平不高、活动不深入、载体不丰富、机制不健全、方法较单一,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有待提高。X 年底,全市镇村综合文化服务设施覆盖率 X.X%,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成率X%,远低于标准要求。一些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村风民俗、村规民约等作用发挥不明显,缺乏教育引导措施和手段,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特色和创新。

 (三)农村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村容村貌极大改善,但大部分县区村庄建设没规划,或者规划不符合实际,执行不到位,乱修乱建、无序发展,农村生活陋习依然存在,部分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依然薄弱,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严重制约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成效,农村“脏、乱、差”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偏远村组,人居环境较差,村民环保意识不强,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等现象屡禁不止,垃圾山、垃圾围村等问题突出,直接影响村容村貌和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X 年底,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 X%,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X%,均低于指标要求。村级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和卫生保洁制度执行不力,遇到上级卫生检查只是出于应付,环境卫生整治反弹率高,不能形成长期有效机制维护村庄环境卫生工作日常化、规范化。村级缺乏资金保障,致使农村垃圾、污水收集设施薄弱,与美丽乡村建设存在差距。x 等油煤资源大县,虽然大的污染事件得到遏制,但老旧油气管线破漏仍时有发生,对土壤、地下水、大气等造成污染。X、X 等农业大县发展苹果、蔬菜、杂粮产业中地膜污染日趋严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构成了威胁。

 ( 四 )乡村振兴缺乏资金保障。乡镇和农村处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线,产业培育、文化发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人居环境改善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均需大量资金投入,但实际农村可支配财力明显不足。一方面是村级财政转移支付保障不足,仅局限于保障村干部工资性开支,对于村级“美化、亮化、硬化”等一些村级公共服务支出不能全额纳入财政转移支付保障范围,乡村建设只能挤压村级资金。

 大部分村受地域、资源、环境等因素制约,潜能尚未激发,集体经济组织缺乏,历史债务沉重,公共服务滞后,农村道路、环境、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条件与乡村振兴要求相比有很大差距。社会和民间资本不能有效投入乡村振兴,金融机构支持和服务乡村振兴效应不明显。

 ( 五 )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本质和核心,也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乡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日益显著,一大批有文化、有知识、懂技术、高素质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成为农村人口代表,农村人口老龄化和村庄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鼓励人才下乡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容易导致农村凋敝甚至衰败。

 加之多数农村缺乏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实力有限,“造血”能力不足,基础设施欠账大,富余劳动力缺失,很多群众对乡村振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是上级的要求,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部分农民技能素质相对低下,缺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复合型人才,对电子商务、网店微店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认识不足,抑制了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对策。

 。( 一)围绕产业兴旺,深化。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一是着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坚持稳粮、优果、兴牧、扩蔬,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推进“X”优质农产品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不断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供给。借鉴推广黄陵县索洛湾“三变+特色农业”、X 县黄连河“林下循环经济”、X 县五谷城桐寨村“合作社+基地+农户”订单农业、X 周湾山地水湫等模式,坚持走特色路、打特色牌,拉长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以价值链布局产业链、配套供应链。

 二是着力保障粮食安全,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大规模实施治沟造地、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田灌溉设施,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证粮食产量稳定在 X万吨以上。

 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努力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五是大力发展多元产业,要依托红色文化、黄帝历史文化、黄土风情文化、黄河自然遗产和自然绿色生态五大旅游板块,全力创建黄陵、X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和X、X 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打造 x 等一批田园观光类、民俗风情类、农业体验类等旅游名村和文化古镇,开发一批精品乡村旅游线路,通过“旅游+”模式推动旅游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中介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型服务业态,大力发展休闲、养生、冰雪等新业态、新模式,增加有效供给,吸引更多的返乡人才、专业人才参与到旅游产品和业态创新中,实现乡村经济多业态并举、多元化发展、多极点增长。

 四是强力推进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后整理,着力在分级分选、冷藏冷链、储藏包装、市场营销等环节上下功夫,配套智能选果线,提高附加值。培育壮大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更多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和营销,发展一批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精深加工比例。加强品牌建设,整合提升现有区域性公共品牌,给农产品穿上文化的马甲、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不断提升优质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农民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收入倍增。

 (二)聚焦生态宜居,搞好农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只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农村才更有吸引力、农民才更有归属感、农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加强生态保护,统筹以“护山、治水、育林、养田、蓄湖”为主要内容的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深入实施“陕北高原大绿化”工程,突出抓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严格实施封山禁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实施延河、洛河、秀延河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治沟造地、淤地坝建设等重点工程,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

 二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大力推进“厕所革命”进农村、进农户,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大绿化美化力度,让农村更洁净、更美好。

 三是要强化污染治理,以大气、水和土壤为重点开展污染治理,打赢打好碧水、蓝天、净土、青山保卫战。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真正做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四是要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面加强农村道路、供水、通讯、网络等建设,稳步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覆盖率,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进“信息延安”建设,建成覆盖城乡、服务便捷的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城镇光纤入户、农村光缆入村、重要公共区域无线覆盖,不断提升农村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力。要突出乡村特色,加强农房、乡村基础设施等规划管理,合理引导乡村村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现代文明向农村拓展,真正建设好“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 三 )着眼治理有效,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和谐稳定。一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党管农村,持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突出政治功能和提升组织力,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做好党员日常教育监督管理,严肃查处侵犯群众利益的“微腐败”,使基层党组织更好地肩负起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二是要搞好村民自治实践,全面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深入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全面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格局。

 三是要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深化“两说一联”制度,引导农民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推动基层干部群众形成学法、懂法、用法的行为自觉。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扫 H 除 E 专项斗争,严惩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村霸”“宗族恶势力”及其背后的保护伞,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加快平安乡村建设,让农村居民在乡村振兴中收获稳稳的幸福。

 四是要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广泛开展“十星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选表彰,弘扬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和陈规陋习,树立乡贤好人,倡导祖训家教,激励孝老护幼,弘扬正能量,刹住歪风邪气,使农村更加安定和谐。

 (四)紧扣乡风文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增强农民凝聚力,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和精神风貌,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和谐有序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引领。

 一是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书记指出,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通过“道德讲堂”“善行义举”“十星级文明户”等载体,弘扬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爱幼、敬业奉献精神,经常组织群众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文艺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引导农民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有效化解农村思想领域和实际生活中诸多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

 二是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以远程教育、农家书屋、综合服务平台为载体,不定期举办一些贴近群众生活的讲座,如农业科技培训、健康教育讲座等,引导村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充分利用“农村书屋”分门别类地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培育造就新型农民。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贴近群众创作出更多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的文艺作品。

 三是要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加大对铁边城、安定、文安驿等古村落、古建筑、农业遗迹保护力度,传承好陕北民歌、安塞腰鼓、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发挥乡土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作用。

 四是要推动移风易俗,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作用,建立红白理事会,完善村规民约,推广乡贤说事等做法,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旗帜鲜明反对天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攀比炫富、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引导群众树立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尚。

 ( 五)突出生活富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要着力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丰富新产业新业态,X 产业链条,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强化农民增收动力,通过城乡产业融合、市场融合、空间融合,积极引导城市现代生产要素进入农村,让农民更好参与到现代市场体系中来。稳定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双引擎”,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发展一批适合农民参与的产业项目,确保农民收入增长不减速。

 二是要全面加强城乡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实施创业促就业行动计划,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认真落实低保、优抚、救助等民生政策,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福利事业发展,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省颁标准。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广县镇医疗服务一体化、医联体模式,加大医养结合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创建健康城市,全方位保障群众健康生活。

 三是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强化金融支农力度,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构建防范自然风险保增收与防范市场风险促增收体系,充分发挥减灾体系建设和农业保险的保护兜底效应,确保农民安全增收不滑坡。

相关热词搜索: 振兴 对策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