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文章汇编(三)

时间:2022-04-27 11:30:07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文章汇编(三),供大家参考。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文章汇编(三)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文章汇编(三)

目 录:

    王东宾:金融须为抗疫及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

科学统筹让经济运行平稳有序

    徐芸:“减”“增”并举支持实体经济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 周昆平 唐建伟 刘学智  陈冀:

宏观政策可提早适度调整 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周子勋:逆周期调节政策加码战疫情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

“亚洲病夫”之说纯属妄言 疫情过后世经引擎还看中国

    魏永刚:别让疫情给脱贫攻坚“拖后腿”宋清辉:政企如何合力打赢经济“战疫”民生银行研究院王静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确保有序复工复产卞文志:新冠疫情冲击下的经济保卫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甄新伟:

多措并举 积极保障中小微民企恢复正常经营

    环球时报:想看中国经济笑话的力量太幼稚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2020年中国必须赢的战役

 

金融须为抗疫及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王东宾

(2020年2月12日)

 

2月3日,相隔9天,*********政治局常委会再次召开会议研究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对于疫情严重的地区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指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狙击战。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疫情期间,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要突破各种困难障碍,为疫情防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作为护航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金融业也应聚焦发展关键目标,全力以赴为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发展及早部署、打实基础。

一、聚焦重点领域用好用足政策

做好疫情防控有关产业领域的生产保障。疫情就是命令,保障就是责任。物质保障是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的坚强后盾。从疫情发展之初,可以看到,有关生产企业均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资的生产,确保产能利用和有序扩大,这也是做好其他生产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做好民生领域的生产与流通保障。日前,2020年***一号文件发布。春时不等人,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要切实抓好农业生产,夯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农业基础。2月初,山东等地即已下发文件,下派农业技术指导人员, 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菜篮子”生产与菜价稳定。与民生保障息息相关的是流通环节。一方面是春耕生产物资如种子、肥料等流通渠道应进一步畅通;另一方面要疏通产品流通环节,确保蔬菜、食品等及时到达居民手中。

为企业复工提供科学指导和有力保障。此次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指出,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当前,疫情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带来了成本、用工等各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各地应及时梳理有关政策,加大保障力度,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援企各类政策,确保企业复工安全、稳定、有序,也为做好“六稳”工作夯实市场微观基础。

引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疫情也倒逼发展转型,一批经济发展

 

新业态、新模式将破茧而出。人们对于健康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大大激发, 给大健康、文化创意、娱乐等产业带来新机遇。疫情防控期间,居家隔离、居家办公将大大激发新业态与新模式。政府层面应及时提供良好政策环境,鼓励和支持新兴经济业态的发展。

强化风险预警监测和应急预案。疫情属于重大风险,与之相关的经济社会风险防控同样要提到首位。*********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围绕做好“六稳”工作, 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地方政府同样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强化预警监测能力,制定应急预案和化解措施,提升风险应对和化解能力。

锚定短板环节和重点任务。2020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三大攻坚战等重大战略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要聚焦攻克脱贫攻坚战最后堡垒,结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而近期发布的***一号文件也强调要进一步补短板、建机制,推动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些都指向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关键目标以及亟需突破的短板环节。

二、银行业应主动作为助力战“疫”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

重大困难与挑战面前,创新者与担当者将脱颖而出。银行业应紧跟***部署,主动积极作为,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强劲金融力量。

强化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从全国范围来看,一些银行业分支机构采取了延期上班和远程办公等方式,配合政府部门进行疫情防控。同时,及时出台有关政策,并通过线上金融服务,满足居民和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银行业应加大数字化场景开发与建设,推进“数字化服务”“零接触”“零跑腿”等服务方式创新,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为企业顺利复工复产提供金融支持。当前阶段,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  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是重点工作。春季历来是企业融资需求的高峰期。银行业今年在疫情防控情况下更需对其加大支持力度。银行业应做好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充分利用好政府机关包靠企业疫情防控等工作的信息,以及企业复工保障和扶持政策,创新风险评估机制,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进一步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此次疫情给中小企业带来的困难和挑战较大,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有关扶持政策,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尤其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地方政策,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扶持政策,结合地方担保、续贷、风险补偿等平台和机制,尤其是发挥好财政金融联动机制,进一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加大金融科技创新力度。此次金融助力疫情防控一个显著特点是大数据平台技术的应用,这给经济风险防控提供了数据信息基础。近年来,随着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挂牌成立,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也成为赋能地方金融监管能力的重要方式,部分地区开始探索将经济运行预警监测与地方金融风险预警监测有机结合。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大与地方政府在数据层面的沟通力度,通过金融科技创新,进一步畅通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的渠道。尤其是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地方数据支撑的金融科技场景应用空间很大。

总体而言,做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不误,需要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从当前来看,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银行业应积极推动两大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一是强化政银企合作机制,加大地方政策资源和金融资源的融通与合作; 二是加强***与地方金融协作机制,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和有关监管部门的指导协调下,进一步有效发挥地方政府在地方金融创新方面的积极性, 实现“守土有责”和“全国一盘棋”有机结合,为金融力量的充分发挥提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科学统筹让经济运行平稳有序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文

(2020年2月12日)

 

今年春节假期因新冠肺炎疫情延长,元宵节刚过,各行各业就展现出强烈的复工意愿。从中小企业、商铺、超市的职员,到菜农、求职毕业生、制造业工人,一些人已经开始有序返程复工。

有两类情况值得引起重视。一类是对于病毒的畏惧导致人们完全不敢出门。

“只要还剩一粒米,就坚持不出小区”,哪怕是在一些疫情较轻的地区,也存在有人过度紧张的情况。更有甚者,一些地方的基层管理人员“过激防疫”, 若这些现象持续下去,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另一类则是一些人怕失业、怕收入减少、怕资金链紧张。这其实也是很多老百姓的担忧。实际上,只有工作挣钱才能缓解老百姓的焦虑。有调查显示, 如果延续停工状态,30%的中小企业撑不过一个月,85%的中小企业撑不过三个月。为此,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企业渡过难关。

一方面,有人对病毒过分恐惧,另一方面,有的社会细胞各自封闭,经济活动停滞。如果停工、停产、停运、停摆导致经济肌体失调,危害性将会更广、更长远。“防疫攻坚战”已持续进行数周,不少数据向好,呈现出防控工作的积极态势,中国公共卫生治理能力、社会动员力令全世界肃然起敬。下一步, 必须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迎难而上抓好复工复产,及时让经济运行回到正常轨道。

如何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推动经济增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科学理性判断疫情发展态势,疏导社会紧张情绪。新冠肺炎疫苗还没有上市应用,但这并不影响人们正确认识这种病毒。新冠肺炎致死率不及

SARS,更远低于2013年全球禽流感及2009年美国H1N1病毒,但比一般流感致死率高。近日,湖北以外新增确诊病例接连下降,这说明只要措施得力得法,疫情防控就会有力有效,对此我们应当充满信心。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避免过度恐慌情绪扰乱正常市场秩序,阻碍疫情结束后的经济恢复和经济增长。

其次,疫情通报要更加精细化。目前全国不少县尚未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不少省份亦尚未出现死亡案例。不仅要从全局角度及时通报疫情,还要分

 

区域、有针对性地及时通报,帮助群众正确认识身边的抗疫进展和真实环境。在全国上下同心奋战中,应适时让社会心理学家、舆情分析师参与到更“聪慧”、更“精细”的疫情通报中,缓解不必要的社会情绪内耗。

再次,精准减税降费为受灾严重地区、城镇中小企业让利。统筹协调各级政府的税务、财政、工商、质检等部门,通过“税点返还”等政策激励方式帮助企业脱困;鼓励商业户主为租户减免更长时间的租金等。对国家财政而言, 还可通过发行“公共卫生债”及央企转移支付等方式,统筹做好减税降费工作。特殊时期政府作出表率,与企业共担风雨,必将带来更大的全民福利与社会信心。

未来一段时间,湖北省仍是疫情重点地区,必须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其他疫情较轻地区可以考虑设立若干特殊医疗应急站点,一旦出现新病例,随时送达、免费隔离救治。生命是第一位的,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与此同时,也不要让新冠肺炎疫情绑架全国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要遏制疫情对经济的纵深影响。

 

“减”“增”并举支持实体经济

徐芸

(2020年2月13日)

 

疫情防控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疫情对企业特别是生产制造企业和旅游娱乐、餐饮住宿、交通物流等服务行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在省政府出台《关于有效应对当前疫情稳定经济增长20条政策措施》的基础上,2月8日,我市及时出台《上饶市关于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26条政策措施》(以下简称《26条措施》),扶持实体企业渡难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我市通过打出帮扶组合拳和落实落地落细具体举措,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增长,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物资和财力保障。

如何解困?

——打出“减”“增”组合拳

《26条措施》中关于“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提出了7条举措,内容丰富,包括减免企业房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资金流动性困难、落实企业扶持专项资金和境外实际发生参展费补助、杜绝新的拖欠账款、维护企业良好信用、发挥国有企业作用,呈现“减”和“增”两个特点。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减轻生产负担,政策通过减免房租、降低税负、降低保费等方式,为企业留住

“真金白银”。措施中规定,对租用国有资产类用房的,实行房租“两免三减半”,即对承租国有标准厂房的中小企业,前两个月房租免收、后三个月房租减半征收;对入驻企业、个人在创业孵化基地发生的物管费、卫生费、房租费、非生产性水电费进行补贴,标准按其每月实际费用的

60%给予补贴,每个入驻实体每季最高补贴不超过1万元,补贴期限不超过3 年。同时,对重点领域和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急需资金支持的及贷款到期需要展期的,执行利率较原贷款利率下浮10%以上。

另一方面,通过加强财政金融扶持、加大金融支持、平稳产业链运行等方式,切实保障企业正常运行。“各银行机构在满足疫情防控领域各类企业信贷需求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信贷资源,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提高中小微企业首贷率、信用贷款占比、无还本续贷占比,增加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投放,确保2020年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不低于平均增速”“开辟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实行疫情防控重点企业融资白名单制,对名单内企业的银行承兑

 

汇票,优先给予再贴现额度的倾斜支持,并实行‘见票即办、一次办结’的专属服务”等,有利于缓解企业生产受到的冲击。

如何落实?

——抓实抓细打通“最后一公里”

《26条措施》出台后,我市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多措并举助力实体企业解困。

——缓解企业资金流动性困难。疫情期间允许暂时转为普惠性转贷基金, 按照基准利率执行,帮助企业妥善化解贷款到期还款困难问题,降低企业资金“过桥”成本;

——落实企业扶持专项资金和境外实际发生参展费补助。对有明确政策标准、落实到具体企业项目、列入2020年度预算的各项企业扶持专项资金,“一业一策”精准扶持,抓紧申报、加快审核,及时拨付到位。对已付费报名参加境外展会,因疫情影响而不能参展的,按应展标准内实际发生的展位费予以补助;

——杜绝新的拖欠账款。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账款长效机制,持续推进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

——维护企业信用。对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作出积极贡献的企业,列入上饶市信用“红名单”;对因受疫情影响,无法按时向客户交付产品的企业,将不列入上饶市信用“黑名单”。对于受疫情影响导致无法如期履行或不能履行国际贸易合同的,积极帮助企业向中国贸促会申请办理与不可抗力相关的事实性证明,并免于信用惩戒。

千条万条,落实才是第一条。我市通过“真减负”“实帮扶”“早解困”, 凝聚起帮助实体企业走出困境的强大合力。

效果如何?

——企业增信心添动力

政策出台暖人心,部门强强抓落实。当前,政策落地效果如何?

“今年景区因疫情防控暂时关闭,这让我们酒店经营承受很大损失。最近, 三清山税务局的干部打来电话,告知我可以申请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预计能减免6万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三清山金沙花园酒店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颖告诉记者。

日前,余干县银泰铜业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苏淑媛在网上提交了延期申报

 

纳税的申请。她告诉记者,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企业一批出口货物积压在仓库,影响了资金回笼。是《26条措施》进一步坚定了企业发展信心。我们将在恢复出口后,第一时间把税款补上。

纾困解难,共克时艰。我市各地各部门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坚定信心,众志成城,汇聚扶持实体企业渡难关的澎湃力量,为全市经济稳步前行奠定坚实基础。

 

宏观政策可提早适度调整 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 周昆平 唐建伟 刘学智 陈冀

(2020年2月13日)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持续发展,对当前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带来显著影响。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将是消费和服务等相关领域。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放缓,二季度之后经济增长有望回稳但存在不确定性。需要提早对宏观政策做适度调整,可以考虑适度加大政策宽松力度。

一、本次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与2003年的SARS疫情有诸多相似之处,二者都是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具有相似的疫情特点。对比当前和2003年内外部环境及各相关因素,本次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冲击或将强于SARS疫情。从疫情状况来看,本次疫情的传播速度更快、感染人群更多、扩散范围更广,影响面超过了SARS;从外部环境来看,2003年我国正在全面享受全球化红利,而当前出口状况已与当年不同,应对内需减弱冲击的能力也不同;从经济结构来看, 当前第三产业占比和消费贡献率远高于2003年,而疫情对服务业和消费领域的冲击较大;从经济周期来看,2003年我国处于经济上行周期,而当前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时期,疫情将叠加转型;从要素流动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开放性和要素流动性高,更容易受到疫情传播的影响。

可以预见,疫情对消费、服务领域和中小型企业的冲击较大。

疫情对消费的冲击较大,一季度消费增速可能下降。本次疫情正好赶上春节假期,对一年一度的传统消费旺季带来较大冲击,导致对消费的影响程度可能强于2003年的非典疫情。预计2020年一季度消费增速可能显著放缓。受冲击最严重的可能是旅游、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相关消费,服装、家具家电、化妆品等消费也将受到一定影响。并不是所有消费领域都受到负面冲击,预防药品以及相关的医疗保健、健身器材等消费可能显著增长,日用洗涤用品、消毒液、中药材及中成药等消费也可能加快。如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二季度之后,消费增速有望回升到平稳运行态势。

疫情对工业生产存在一定影响,部分中小型生产和服务企业可能面临生存压力。目前来看,本次疫情主要爆发在一季度,而一季度是我国传统工业生产淡季,因而对今年工业运行的冲击相对有限。然而,受疫情的影响,全国大面

 

积延期开工,对春节后恢复生产带来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我国企业经营压力本来就比较大,尤其是解决了社会绝大部分就业的中小型生产和服务企业的承受能力较为有限,部分企业利润率已经很低,债务压力较重。如果消费需求不能尽快恢复,企业难以顺利复工,将严重影响企业营收,可能导致部分中小型企业面临生存压力。

投资和进出口受到的影响关键看疫情持续时间。如果本次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与2003年类似,预计今年投资和进出口都不会显著受到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疫情持续,二季度之后的投资和进口需求或将受到影响而有所波动。从投资内部结构来看,疫情对基建投资的影响可能有限,而对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影响相对明显。

疫情将缓解一季度物价上涨压力,年内物价高点可能在二季度。2019年下半年以来,猪肉价格快速上涨带来物价上涨压力,本次疫情导致今年一季度春节期间消费需求弱于往年,一定程度上缓解物价持续上涨压力。随着疫情好转, 二季度之后,CPI上涨压力可能再次出现。考虑到2020年CPI翘尾因素呈前高后低的特点,1-6月几乎每个月翘尾因素都在3%以上,上半年CPI同比涨幅仍将较大,下半年将随着翘尾因素下降而回落。因此,预计疫情导致一季度CPI同比上涨压力有所减弱,二季度之后CPI同比可能出现年内高点,三季度之后可能明显回落。疫情影响短期经济增长,但二季度之后有望好转

波动预计在0.5-0.8个百分点。2003年SARS疫情主要影响了二季度GDP增速, 当季下降到了9.1%,比全年增速低0.9个百分点。本次疫情爆发于春节期间,将对一季度经济增长带来较为明显的冲击。考虑到当前经济增速已经远低于2003 年,疫情对经济增速的影响绝对波动幅度可

能小一些,预计在0.5-0.8个百分点。由于2019年三、四季度经济增速都为

6%,预计2020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在5.2%-5.5%。从三次产业来看,受到影响最明显的将是第三产业,预计一季度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可能有所下降。

二季度之后经济增长有望回稳,关键看疫情的持续时间。如果疫情在2月份得到有效控制,那么二季度经济增速有望回升到6%左右,此种情景的概率较高

(大约60%)。如果延续到3月份之后,那么二季度经济运行也将受到一定影响, 经济增速仍将低于6%,此种情景概率略低(大约30%)。如果持续时间类似SARS 那样,那么可能影响全年经济增长预期,并波及到全球市场,此种情景概率较

 

低(大约10%)。

二、理性看待疫情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疫情将使货币政策偏松调节力度加大,市场短期流动性宽松,债市走势乐观;央行后期的流动性投放或其他组合工具的使用,大概率会视疫情的发展和实际需要及时推出。目前抗击疫情的

“战役”正在关键时期,疫情对于当前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明显会强于SARS 时期,稳增长可能需要更大力度的逆周期调节和流动性投放。叠加A股市场短期波动,避险情绪产生的股债轮动使得短期债市收益率继续下探较为确定。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年内存在突破前低2.7%左右(在2016年10月底期间出现)的可能。

股票市场短期有压力,中长期不应过度焦虑。短期内,餐饮、旅游、影视、交运、教育培训等行业受疫情冲击较大,医药、医疗、在线游戏等行业可能领跑市场。然而,从长期来看,国内

A股市场大量的品种估值偏低,加之逆周期调节可能超预期发力,投资者不应对中长期趋势产生过度焦虑。

人民币汇率走势总体稳健。近期由于中国疫情、英国脱欧等因素影响,使得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但总体而言,随着国内对于疫情的防控和应急管理, 市场将逐渐对中国恢复信心,人民币汇率走势也将回归到基本面决定,预计全年仍将保持稳中有升的走势。

需要注意的是,疫情或将导致局部信用风险发生,银行业全年盈利或小幅下调。

疫情对于银行业务的冲击主要在“现场业务”,但可由“线上化”替代所弥补。间接影响主要来自经济增速放缓后对信贷需求产生的压力。疫情防控领域应急融资需求增加将对其部分对冲。特殊时期政策调节力度超预期,非对称降息等宏观政策可能提前,银行业净息差水平收缩的压力可能因此进一步加大。短期降息可能对一季度利润冲击不大,但随着存量切换开启,全年银行业利润增长压力将逐渐显现,行业盈利水平或小幅下调。

疫情防范对企业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全国春节假期延长,部分省市复工时间推迟,员工居家隔离,大量制造业企业正常经营计划打乱。因而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个别存在生存困境,银行在相关企业投放的信贷也可能面临信用风险,最终可能表现为行业不良率的上升。

 

然而,为防控疫情建立“绿色通道”,切实提高外汇及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效率的要求,银行在便利防疫物资进口、捐赠等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支持企业跨境融资防控疫情等方面存在一定业务机会。

三、宏观政策需随着疫情发展提早调整

面对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2020年财政政策稳增长的力度应该有所加大, 在保稳定和促进

“六稳”上发挥更大作用。加大财政支出在应对疫情上的作用,鉴于2019 年财政赤字率为2.8%,2020年可以适度提升到3%或者更高。考虑到疫情的负面影响,专项债规模可以适度提高到3万亿或者更高,充分发挥专项债券扩大有效需求、稳增长的作用。如果此次疫情导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可以考虑发行特别国债。

加大定向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受疫情冲击的消费和生产行业,尽快促进消费扩张和生产恢复。对疫情影响较大的一些中小微型企业、城市个体工商户、农民工等微观主体,建议通过定向减税、发放补贴等方式进行救助支持,防范可能出现的中小企业倒闭、失业及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问题。

金融政策应充分利用货币政策空间,提升定向支持政策落地效率。可灵活运用定向流动性调节工具,全面或部分降准以提升银行信贷投放能力;MLF操作利率下调提前至2月20日前,压降货币市场资金利率;对于“疫情”融资、中小微融资支持力度较大的银行,实施更加弹性的监管和定向支持;健全预期管理、引导市场情绪。

 

逆周期调节政策加码战疫情

周子勋

(2020年2月13日)

 

眼下,举国上下都在奋力抗“疫”,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而加强政策调度,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也是战胜疫情的重要一环。

2月10日,************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做好

“六稳”工作。2月11日举行的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也提出,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阶段,要做好“两条线” 作战的准备,即一方面要抗击疫情,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另一方面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抗击疫情前线提供充足的“武器”和“弹药”。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截至2月

11日24时,全国除湖北以外的省份新增确诊病例连续8天下降,武汉之外湖北各州市总确诊病例连续7天下降。新增病例连续下降反映出此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的效果正逐步显现,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了必胜信心。但眼下的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正处于胶着对垒状态,来不得半点麻痹侥幸、懈怠放松。尤其是复工复产可能出现大规模人员流动和聚集,存在疫情进一步扩散传播的潜在风险。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阶段,扎实做好“六稳”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只有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有条不紊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才能为抗击疫情提供持续充足的“弹药”,以达到战胜疫情的目标。

从2月10日财政部公布的2019年财政收支情况来看,受大规模减税降费影响,2019年我国财政收入超过19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这无疑为2020年继续发力积极财政政策,支持稳增长、稳经济增添了底气。而支出增速(8.1%)明显高于收入增速(3.8%),也体现出积极财政政策的应有之义。

可以看到,为了助力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政策正在不断加码。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在2月3日、4日、10日、11日连续开展逆回购操作,投放流动性累计达2.7万亿元。此外,2月10日,央行如期发放首批专项再贷款30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向疫情防控重

点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财政政策方面,财政部2月11日发布信息称,近

 

期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8480亿元,加上此前提前下达的专项债务1万亿元,共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8480亿元。与此同时, 不少部委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举措。尤其是为保障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多地银保监局已出台多项措施,支持受困的中小微企业。而新一轮稳外贸“组合拳”也正在合力打出。

从某种意义上说,推动全面复工复产,兜牢“三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底线,需要财税金融政策继续“放水养鱼”。一方面,继续推进减税降费以帮助中小企业恢复生产;另一方面,继续压缩一般性支出来保障具有乘数效应的重点领域资金。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此前也称,中国有充足的政策工具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未来将继续发挥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

总之,加快出台逆周期调节政策,短期内将为战胜疫情和恢复生产提供支撑,长期看则有利于加快推动中国经济恢复性增长。

 

“亚洲病夫”之说纯属妄言 疫情过后世经引擎还看中国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梅新育

(2020年2月13日)

 

“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因为这篇文章耸人听闻的标题,2月3日的

《华尔街日报》格外抢眼。作者沃尔特•罗素•米德如下开篇,令世人得以一窥美国某些精英对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中国经济快车今年春节陡然急刹车的窃喜与期待:

“因为某种蝙蝠病毒,犹如不可阻挡重型卡车的中国这周消停了,尽管中国当局努力控制疫情并重新开始经济发展,但这个正逐渐习惯了中国势不可挡崛起的世界,正提醒人们,没有什么东西——包括中国的实力(崛起)——是可以被认为理所当然的。”

毋庸讳言,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已经对当前中国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北京时间2020年1月31日凌晨,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新冠肺炎疫情定性为“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又令国内外社会提升关注,这场疫情冲击究竟是否会导致中国经济发生趋势性转折,并进而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不可补救的长期性影响,国际金融市场上更一度出现了因恐慌性“羊群行为”造成大面积“踩踏”。

市场参与者的惶恐心理可以理解,毕竟,本世纪以来几乎所有年份,中国都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三至四成。但在元宵过后、即将陆续全面重启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一度全面“停摆”的中国经济生活之际,审视当前中国超强力度的抗疫总动员,目睹疫后经济重启准备工作的细致全面,回顾非典疫情暴发的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实绩,以及中国应对大灾大疫冲击的一贯优秀纪录,对比2016年寨卡疫情对巴西经济的影响,完全可以有把握地判断,新冠肺炎疫情不能逆转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中国经济不是什么“亚洲病夫”,而是小恙之后正在迅速康复、重新振作的巨人。

一、寨卡疫情未加深巴西经济困境

一场瘟疫就能把整个大国推向经济深渊吗?即使不是世人公认的全面工业化国家,只要已经建立了有效运作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否定的,2016年巴西寨卡(Zika)疫情提供了一个最近的案例。

巴西寨卡疫情始于2014年8月,到2015年10月初,在巴西26个州和1个联邦

 

区中已有14个州报告了寨卡病例。到2016年1月,全球已有24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寨卡病例,其中美洲有22个。世卫组织于2016年2月将寨卡定性为“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是基于这样的疫情。从上述基本情况来看,当时巴西应对寨卡疫情所面临的形势在主要方面比当前中国新冠疫情

更严峻:出现寨卡病例的国家数目明显多于当前出现新冠肺炎病例的国家数目,当事国家的政府行动能力远远不能与今日中国政府相提并论,而且当时的巴西正处于严重经济危机之中,2015年经济萎缩3.5%之多。

尽管如此,在当时国际组织和市场机构纷纷下调巴西经济增长预期的恐慌情绪中,世卫组织和国际奥委会依旧断然拒绝了国际上要求推迟或易地举办奥运会的主张,第三十一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如期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成为南美大陆举办的第一场奥运会。

结果,在巴西政府和人民的努力之下,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期间没有出现一例实验室确诊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2016年巴西吸引外国游客攀上660万人次的历史新高,比2015年增长4.8%,打破2014年因举办世界杯而创下的外国游客人次历史纪录,也未造成寨卡疫情在全球加剧传播。

相反,全球寨卡疫情正是在这一年里明显缓解,世卫组织由此于2016年11 月宣布,解除寨卡疫情的“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性。

从经济增长实绩来看,在世卫组织将寨卡疫情定性为“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2016年,巴西经济不但没有加速恶化,其GDP萎缩和通货膨胀程度反而均有所缓解。2014年,巴西经济增速急剧下跌至0.5%,2015年萎缩3.5%, 寨卡疫情定性升级的2016年萎缩3.3%,2017、

2018年增长率均为1.1%,2019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0.6%、1.1%、

1.2%。在通货膨胀方面,2014年巴西消费者价格(CPI)同比上涨6.4%,2015年急剧上升至10.7%,寨卡疫情定性升级的2016年为6.3%,2017、2018年分别为3.0% 和3.8%,2019年1-11月逐步下行至2.7%。

二、中国经济2020“强行军”目标可期

巴西做到过的事情,没有理由认定中国不能做得更好。事实上,在非典疫情暴发的2003年,中国就已经开创了经济增长率超越上年、并开启10年经济超高速增长期的奇迹。2003年当年,中国实际GDP增长10.0%,高于享受正式“入世”第一年红利的2002年(增长9.1%),2004-2007年每年GDP增速都是两位数。当前中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表现出的行动能力比2003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市场

 

参与者又凭什么对中国过度悲观?

就当前这场疫情而言,不少唱空者恐怕忽视了人和组织体系效率、疫情重大冲击可能催生创新的因素。假如不考虑经济产出中人和组织体系效率的因素, 不考虑应对重大挑战激发创新的因素,那么,这场疫情确实会对中国经济增长率产生可见的冲击拖累;但是,倘若考虑到经济产出中人和组织体系效率的因素,考虑到在强大组织动员能力下全国性抗疫行动有可能引发平时难以推进的调整和改革措施,显著改善或消除经济、社会体系中的低效、无效、逆效因素, 激发国民热情干劲;考虑到在一个国民与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干劲、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体系完备的国家里,重大挑战的冲击常常会催生发展潜力巨大的创新, 那么,疫情冲击过后,在一年之中剩余的时间里,中国国民经济完全有望实现比疫情之前更高的运行效率和速度,一些在疫情冲击期间涌现出来的创新萌芽有可能在未来的岁月里成长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参天大树。

2003年非典疫情之所以没有拖累中国经济增长率,部分源于当时的全球性经济周期处于有利阶段,还有部分原因在于抗疫行动带来的改革和激发国民干劲热情效应。同样,2016年寨卡疫情之所以没有使巴西经济恶化,原因之一就是首次在南美大陆举办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明显激发了巴西国民的热情和干劲,从而提升了巴西经济的运行效率。鉴于中国在此次抗疫行动中表现出了远远超过世界其它国家的强大组织动员能力,中国国民、全球华人因疫情激发出了强大的凝聚力,中国可望在一季度内、甚至二月份内基本恢复正常经济活动。那么,今年剩余的时间足够我们赶超,把损失的时间夺回来,我们要努力重现2003非典年经济增长的历史。

同时,此次疫情爆发在春节假期,固然因此加大了对中国旅游、餐饮、文化娱乐等消费性服务业的冲击,但也因此大大减轻了对中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冲击,而后者才是中国经济真正的根基。相比之下,2003年非典疫情始于2002年12月,2003年4月20日确认在北京大暴发,

7月13日在美国发现最后一例疑似病例,覆盖了整个元旦和春节假期、年后开工生产高峰期,这个时段比今年至今疫情的冲击大得多。

不仅如此,2003年的非典疫情冲击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新生电商产业的发展, 以至于今日之中国已经是遥遥领先的世界第一电商大国。今年的新冠疫情冲击是否也会催生一系列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业态?我们已经看到了萌芽的态势。

 

作为冷静的研究者,在评估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时,还需要考虑其它不确定性的潜在冲击。其它条件相同,不确定风险冲击一国经济的结果取决于该国社会组织动员能力,中华文明传统中就锤炼出了依靠强大组织动员能力应对重大挑战的基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更使这种能力登峰造极,从而留下了应对大灾大疫冲击的一贯优秀记录。

1998年,中国经济遭遇东南亚金融危机与反常气候的“夹击”,国际市场和学界、政界一片唱空中国经济与人民币汇率之声,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主要江河全部发生大洪水,但结果如何?1998、199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依然保持在接近8%的水平(7.8%、7.7%),2000年重回8%上方(8.5%);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1997-2001年依次为8.2898、8.2791、8.2783、8.2784、8.2770

元人民币对1美元。

更突出的是,就是从那一年起,通过强有力的国内经济“保增长”措施, 以及顶住巨大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当时日本决策层顶不住压力将日元贬值了),使得东亚摆脱了竞争性货币贬值恶性循环的风险,中国经济在东亚区域内的“经济稳定器”作用一举超越日本。中国名义GDP直到2010年方才超越日本, 但论在东亚区域内的实际经济影响力,从东亚金融危机起就已经超过日本了。

去年年末以来,笔者主张,今年中国经济要在各种不确定风险下开展“强行军”,现在,这项主张进一步加强。

三、关注疫情冲击中的创新萌芽

何谓“创新”?经典的定义来自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1912年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即把一种前所未有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经济增长的终极源泉,而重大创新又往往来自应对重大挑战的需求,或是因为重大挑战打破了原来抑制创新成长的传统市场势力。在一个社会秩序混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崩溃的国家,重大冲击通常只能带来纯粹的经济损失,创新难以萌芽,即使萌芽也通常会在恶劣环境中夭折。但重大冲击如果是发生在这样一个国家:它拥有广大充满活力、干劲、旺盛进取心的国民和市场主体,它拥有完备的基础设施、产业配套体系和公共服务,那么,重大冲击将成为众多创新涌现、成长的契机,其中一部分创新将成长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新“增长极”。在当前的这场新冠抗疫举国总动员中,我们正在目睹一系列创新萌芽,相信还有更多创新尚未登上媒体、进入我们的眼

 

帘。

此次疫情冲击中最直观的创新来自与医疗一线有直接关联的领域,相信这次冲击将造就一批新的专利药品和治疗方法,还有公共卫生服务、公共管理服务、新的医疗卫生设施建设营运所有这些都在疫情冲击中得到了难得锻炼,正在实现各类创新,进而提升效率。

如这次疫情冲击一方面造成了“九州闭户”的奇观,同时也创造了电子商务新业态发展的契机,我们也看到了企业主体积极发展新业态和政府积极鼓励的良性互动。针对疫情防控,政府提出“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线上咨询服务”的倡议,得到了相关电商平台的积极响应,如京东健康等互联网医疗机构在疫情初起时就提供了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免费问诊,政府相关倡议出台后又将免费问诊范围迅速扩大至全部科室的所有疾病领域,且24小时无休。这样的创新服务在当下对“抗疫”的益处自不待言,日后我们回顾,此次新冠肺炎冲击很可能被视为中国、乃至世界互联网医疗发展的里程碑。

即使在与医疗一线没有直接关联的领域,我们也看到了创新的萌芽。餐饮业毫无疑问是此次疫情暴发初期最大受害者之一,但在中国这个电子商务发达、劳动力市场弹性较强的环境里,强烈的冲击却迅即催生了新的业态、新的劳动力组合形式等一系列创新。如京东生鲜“餐饮零售发展联盟”等电商平台与餐饮企业合作的新业态,正在推动餐饮品牌开拓半成品速食生产,并利用电商渠道为其拓展销路,开辟增长新空间;中国主流电商平台几乎全部发布了“人才共享”计划,面向全国招募临时员工,诚邀临时歇业的员工在此期间以短期打工的方式加盟。

所有这些创新,不仅正在缓解疫情冲击造成的经济损失,还在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空间;未来不仅可望服务于中国市场,也都是潜在的新的“走出去”增长极。中国在这次超强力度抗疫动员中向全世界展示出来的效率,如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超高效率,又会在海外市场上形成良好口碑,令我们的海外事业收获长期巨额无形资产,获得更多商业机会。

四、中国经济重启“弹药”充足

一国经济活力归根结底立足于其微观市场主体,宏观经济政策归根结底必须落实到基层实地;重大冲击之后,评估经济振兴前景,中小企业应急扶持政策是一个比较好的观察视角。在此次疫情冲击下,中小企业的相对脆弱显而易见。2019年1-10月,在各类工业企业中,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私营工业企业”

 

类别亏损企业单位数、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负债合计、亏损企业亏损额等指标同比增幅均高于工业企业总体平均水平,充分显示出了中小企业的脆弱性。其中亏损企业单位数同比增长10.5%,比全部工业企业亏损企业单位数同比增幅

(7.7%)高出36%。

就中国全国而言,中小企业情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疫后经济重启和经济增长率前景;由于中国国土广大,各地区发展水平落差可观,又需要剖析地方政策,方能准确判断。基于以下原因,要选择中国疫后应急中小企业振兴政策及其效力的考察样本,四川具有较强代表性,是个合适的对象:

——四川是中国名列前茅的人口大省,其政策影响因而具有足够代表性。

2018年末,四川常住人口8341万,仅次于广东(11346万)、山东(10047万)、河南(9605万),位居全国第四。

——四川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在全国处于中游。2018年,四川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8883元,在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17位。

——四川既有号称“新一线城市”的成都,又有国家级深度贫困地区,在国家级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中,四川一省就占了一区一州,即四省藏区和凉山州。同时,四川城镇人口比重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全国城镇人口比重59.58%,四川省为52.29%。

在实践中,四川省政府已于2月5日正式印发《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政策措施》,提出十三条政策措施,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度过新冠疫情冲击。通观这份文件全文,本质上是用政府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度劫”,而且覆盖了物流房租等费用减负、金融支持、财税支持、就业稳岗支持等领域,覆盖面相当广泛,为此需要投入的财力等资源可观。既然四川这样一个发展水平在全中国处于中游、且国家级深度贫困地区较多的省份都能拿出这么多资源用于扶持中小企业,那么,整个中国政府可用于“稳增长”的“弹药”充足程度,可想而知。

进一步分析这些具体政策措施,可以看到它们相当对症,且细致全面,能够有效兼顾抗疫应急和疫后经济重启之需,由此也可以看出整个中国疫后经济重启政策应当是足够细致全面可操作的。

如物流费用补贴,根据笔者调查了解的情况,疫情爆发后,交通运输首当其冲出现大范围梗阻,物流成本显著上涨。且不提许多地方出现的断路现象, 单应急运输车辆、船舶出入疫区后相关司机、水手等人员是否需要隔离,交通

 

运输主管部门内部就存在很大争议,其中的潜在风险也无形之中显著提升了相关企业的物流成本。在现实中,不少出入疫区的司机在完成疫区任务返回后, 需要按规定隔离14天,物流成本由此上涨的幅度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四川省及其下级地方政府大力度补贴物流费用,对企业堪称“对症”。

又如金融扶持政策。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私营工业企业”类别利息费用同比涨幅(1.5%)不及工业企业整体利息费用同比涨幅(3.2%)的一半,这不是表明中小企业在通常情况下融资成本更低,而是表明中小企业相对较难获得融资。在这种情况下,四川省《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政策措施》中提出三条具体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对中小企业当有“雪中送炭”之效。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对防控疫情给予足够重视, 不等于要自陷恐惧。正值中国经济重启之际,从千千万万工厂、餐厅、酒店经理,到果园、农庄、养殖场经营者,到疫情爆发后一度深深陷入非理性群体性恐慌“羊群行为”的金融市场参与者,我推荐他们回顾非典疫情暴发的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实绩,回顾中国应对大灾大疫冲击的一贯优秀记录,分享富兰克林•罗斯福第一任就职演讲中的这句名言。

 

别让疫情给脱贫攻坚“拖后腿”

魏永刚

(2020年2月14日)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现在正处于关键阶段。疫情防控工作千头万绪,但不要忘记盯紧贫困户。贫困户致贫原因有许多种,但因病致贫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年来,我们的扶贫帮扶政策中,医疗保障政策深受贫困户感激。一人生病, 全家致贫。反过来说,有时帮助一人,也就脱贫一户。健康扶贫,防病治病在脱贫攻坚中始终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最先发生。但是,城乡人口流动频繁和大量务工人员回乡,使得疫情并没有在城市止步,而是直接蔓延到了一些乡村。武汉之外的湖北各地,全国其他一些乡村,这些天也不同程度地受到疫情威胁。农村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公共卫生服务更加薄弱,因此,疫情防控任务也更重。

各地在做好联防联控的同时,需要格外关注贫困户。最近从新闻媒体上,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不少贫困户怀着一腔感恩之心积极参与村庄的联防联控,甚至捐款捐物。他们的热情值得我们珍惜,这个群体在疫情防控中更需要受到格外关注。如果贫困户感染了病毒,治病、隔离等一系列措施,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更大影响,甚至可能直接导致返贫。农村防控疫情,要把病毒堵在村庄外,更要把病毒堵在贫困户家门外。要在卫生服务、防疫知识和防控举措等各个方面加强对贫困户的服务,提高他们的自觉意识,共同努力做好防疫。

这几年,脱贫户越来越多,但他们之中也有少数人因各种原因而返贫。要知道,刚刚脱贫的那些农户,经济基础薄弱,致富发展能力脆弱,被“扶上马” 的他们依然需要“送一程”。因此,我们的政策是摘帽不摘责任、不脱政策。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刚刚脱贫的农户也需要得到格外关注。因为他们抵御灾害的能力还不强,社会帮扶仍然是他们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疫情来得突然,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防不胜防,刚刚脱贫的农户,也是需要被特别关照的群体。

春天终将到来,我们对战胜疫情有着必胜的信心,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是必然的。疫情对经济和社会各方面造成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显现。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疫情无损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疫情会带来暂时的影响,但我们坚信,它不会挡住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的脚步,也无法阻止我们取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我们已经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走了很远,也一定能在这次疫情中, 与贫困户一起渡过难关,迎来春天。

 

疫情难撼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

宋清辉

(2020年2月15日)

 

影视行业、汽车行业的现状是疫情对我国经济冲击的一个缩影。但是,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以及一系列助力帮扶政策措施陆续落地,供应链转移的可能性将会逐渐降低。因此,疫情并不会导致经济危机,我国经济韧性依然十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决不会因疫情而发生改变。在人类历史上,我们曾多次与重大疫情交手,最后都以胜利而告终。不论何时,只要心中充满阳光, 阴霾一定能被驱逐。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目前大部分行业皆受到波及。其中,疫情对影视行业尤其是影视公司的院线产业影响巨大。首先春节档所有计划上映影片全部撤档,影院几乎全部暂停营业,而中小型影视企业命悬一线,面临影视拍摄基地封闭、剧组被迫停机、项目延期等局面。在此背景下,或将加速行业洗牌,但我认为这对整个行业并非坏事,一些粗制滥造作品的中小影视公司或会倒闭一批,反而会倒逼行业产生高质量的作品。

根据2003年非典疫情防控经验,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最长可能也只需要一年的时间,对于影视行业亦不必过于悲观。疫情结束后,消费者重归正常生活,无疑将会更加需要娱乐活动。这时候影视行业将会迎来显著回暖,预计2021年行业重归正轨。在疫情爆发的当下,影视公司可通过线上方式寻求突破,例如网络首播、移动电影院付费点播等,但前提也是要求影视公司有优秀作品,能让观众愿意为之付费。

随着新冠病毒的蔓延,影视、传统制造业等行业受到影响,全国各校春季学期何时开学也暂未敲定。然而,就在此时,在线教育概念股却意外获益,受到资本市场追捧。但是,我认为,此次疫情对教育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遇方面来讲,在线教育与校园信息化是刚需,技术和内容服务龙头有望持续受益。从挑战方面来看,教育部提出各地原计划正式开学前不要提前开始新学期课程网上教学,这无疑是一瓢冷水,短期内会对在线教育股形成负面冲击。

与此同时,疫情对外贸领域带来的冲击亦不容小觑。由于我国已是全球最重要的“世界工厂”,一旦疫情影响出口延缓时间过长,一些贸易合作伙伴很可能会将供应链转移到其他国家,逐渐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新冠肺炎疫情很可

 

能是一个导火索,使外资加速撤离,以多元化投资和供应分散风险,这无疑对我国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极为不利。

以汽车制造行业为例,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零部件制造商无法及时复产供货,已导致国内外许多车企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特别是作为疫情的重灾区,处于风暴眼中的湖北龙头企业——东风集团,其采购、生产、物流、销售,整个供应链近乎处于停滞状态,而长时间关闭无疑会对汽车业和电子元件生产产生重大不良影响。短期来看,总部位于武汉的上市公司(东风汽车)的全年营收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其营收将会大幅度下滑。相关数据显示, 2018-2019年我国车市下行,2020年开年又出现疫情。在这种背景下,整个汽车行业回暖无疑会更加艰难。

据了解,除东风集团总部、东风子公司工厂设在武汉,上汽通用的工厂也设在武汉。此外,博世、法雷奥、伟巴斯特等汽车供应商的工厂也建在武汉。不难发现,2020年开局不利,将导致东风集团乃至整个汽车制造业迎来压力。

以上影视行业、汽车行业现状,是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冲击的一个缩影。但是,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以及一系列助力帮扶政策措施陆续落地,供应链转移的可能性将会逐渐降低。因此,我认为,疫情并不会导致经济危机,我国经济韧性依然十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决不会因疫情而发生改变。在人类历史上,我们曾多次与重大疫情交手,最后都以胜利而告终。不论何时, 只要心中充满阳光,阴霾一定能被驱逐。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确保有序复工复产

民生银行研究院 王静文

(2020年2月17日)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开工季也如期到来。近日***和地方相继出台措施,力求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

目前来看,企业全面复工复产面临着返工人员不足、交通物流不畅以及资金压力沉重等突出问题。其中,资金难题更是首当其冲。由于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营业收入锐减,但房租、税收、工资、贷款利息等刚性支出仍在,资金流已捉襟见肘。近日餐饮巨头西贝公开表示,如果疫情继续,账上资金“撑不过3个月”。对中小企业而言,资金压力只会更大。

监管层显然意识到了这一问题。2月1日,央行牵头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要求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正常的金融服务需求。随着开工季到来,财政部等五部委2月7日又发布《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的紧急通知》,拟通过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并由***财政安排贴息资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在加大。上海、江苏、浙江等多地监管部门要求给予专项信贷额度,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容忍度。金融机构也已经开始行动。近日,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已合计发行215亿元抗击疫情专题债券,所募资金专门用于参与疫情防控支持。商业银行承销的专项债券近日也在加速落地。不少银行通过提供到期贷款放宽限期、无还本续贷、提供线上智能金融服务、加大收费减免力度等举措,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和复工复产。

当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也是企业开工的重要关头。对很多企业而言, 如果缺乏金融支持,甚至很难挺到疫情好转的时刻。因此,在前期已出台政策的基础上,我们还应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政策应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与2003年“非典”时期相比,由于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外部环境等方面的不同,此次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将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政策必须加大逆周期调节,做好风险对冲。财政政策应更

 

加积极,除了扩大专项债规模、上调赤字率之外,还可考虑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措施;货币政策应灵活适度,可择机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同时要以更大力度实施就业优先政策,防止失业问题恶化,从而共同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相关主体必须共克时艰。疫情之下,几乎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主体都受到负面冲击,面对这一不可抗力,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应携起手来,共克时艰,共同分担压力和损失。如2月11日的国常会要求各地各部门建立企业应对疫情专项帮扶机制,通过减免国有物业房租、下调贷款利率、延期还本付息、完善税收减免政策等,实施临时性支持措施,纾解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困难。金融机构要加大扶持力度,政府部门要强化融资担保等服务,监管部门要适当调整监管政策,把“几家抬”转化为“几家扛”,共同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三是重点关注中小企业。西贝公开声明之后,已获得浦发银行4.3亿元授信  额度,用于支付员工工资的1.2亿元已于2月7日到账,但更多的中小企业受到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都相对有限。

据蚂蚁金服线上小微调研,80%的小店表示面临资金缺口,大部分缺口在1 万元至10万元之间;70%的店主认为有资金支持的话将可以渡过难关。因此,在大型企业之外,金融机构应给予民营、小微企业更多关注,通过加强普惠金融支持力度,特别是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便利快捷的优势,尽快开发疫情期间适合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满足中小企业需要。

在当下这一时点,我们既要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是复工复产的基础和前提,也要抓好企业的有序复工复产,这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相关各方应通过相关举措,确保人流、物流特别是资金流顺畅,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从而将疫情冲击减少到最低,将增长潜能发挥到最大。

 

新冠疫情冲击下的经济保卫战

卞文志

(2020年2月17日)

 

2020年春节期间遭遇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是2003年“非典”疫情以来我国面临的最为重大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疫情持续肆虐,对民众安全、经济民生都带来挑战。为抗击新冠疫情冲击,2月3日,*********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了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指出,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围绕做好“六稳”工作,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

一、疫情防控精准施策

上述会议指出,要切实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要确保蔬菜、肉蛋奶、粮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 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积极组织蔬菜等副食品生产,加强物资调配和市场供应。各地要加强统筹协调,确保人员车辆正常通行。要保障煤电油气供应。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企业复产用工保障力度,用好用足援企稳岗政策,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积极推进在建项目。

2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要求切实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医疗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保供工作,确定支持疫情防控和相关行业企业的财税金融政策。会议决定,在前期针对疫情防控已出台各方面措施的基础上,再推出一批支持保供的财税金融政策。在抓紧做好现有企业复工、开足马力生产的同时,督促相关国企尽快转产扩能,充分调动民企等社会力量积极性,帮助解决资金、资质、生产场地、设备购置和原材料采购等实际困难。

会议决定,用好专项再贷款政策,支持银行向重点医疗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生产、运输和销售的重点企业包括小微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由财政再给予一半的贴息,确保企业贷款利率低于1.6%。

有关专家表示,国务院精准施策,紧扣疫情防控的“七寸”,同时注重不同政策之间的协调发力。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相得益彰,降低企业负担和支持扩大再生产同时发力,体现出综合性和协调性,为下一步出台更多更大规模的举措奠定了基础。在疫情防控期间,央行将向主要全国性银行和湖北等重点省区市的部分

 

地方法人银行提供总计3000亿元人民币低成本专项再贷款资金。此次在提供优惠利率贷款的同时,将会有财政一半贴息,使得企业贷款利率低于1.6%。

事实上,自疫情发生以来,银行保险业已经采取多种举措积极支持防疫工作,为有效降低企业资金成本,推动相关生产企业加快生产不断注入金融活水, 给予相关行业大力支持。自1月26日以来,银保监会已连发三文。金融机构也积极响应,保障与疫情相关的各个方面金融需求得到满足,从捐款捐物升级至细化金融服务。银保监会数据显示,除积极提供大批专项再贷款资金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31日,全国银行保险机构以及行业协会还累计捐款达14亿元。保险机构向疫情防控一线人员捐赠保险保障,风险保障总额超万亿元。

二、多部门联合共抗“疫”

为对金融市场提供充足流动性,2月1日,央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通知提出三十条措施,这些举措无疑为金融市场、企业以及个人注人一针“强心剂”。

在流动性方面,央行提出了两方面举措:一是在2月3日开市后,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充足流动性,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二是对因春节假期调整受到影响的金融机构,央行分支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2020 年1月下旬存款准备金考核的容忍度。

在保障金融基础设施安全、维护金融市场平稳有序运行方士,该通知给出6 个措施:加强金融基础设施服务保障、稳妥开展金融市场相关业务、提高债券发行等服务效率、灵活妥善调整企业信息披露等监管事项、适当放宽资本市场相关业务办理时限以及减免疫情严重地区公司上市等部分费用。

为进一步加大对疫情防控相关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通知表示,对相关企业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将通过专项再贷款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对疫情防控相关领域名单内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持。在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支持上,积极提供获得差异化优惠的金融服务。

通知还要求,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

 

关企业战胜疫情灾害影响。

此外,通知还要求,加强制造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金融机构要围绕内部资源配置、激励考核安排等加强服务能力建设,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要保持贷款增速,切实落实综合融资成本压降要求。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

三、监管部门打出“组合拳”

为积极应对疫情防控,保障企业在恢复生产中提供贴息支持,财政部日前印发《关于支持金融强化服务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通知明确,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提供贴息支持,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个人和企业的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力度,优化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的融资担保服务。

通知称,对2020年新增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贷款,在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提供优惠利率信贷的基础上,***财政按人民银行再贷款利率的50%给予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贴息资金从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通知明确,将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个人和企业的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力度。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方面在其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时优先给予支持。

同时,将进一步优化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的融资担保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支持,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应当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取消反担保要求,降低担保和再担保费率,帮助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对于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政府性融邊担保、再担保机构,减半收取再担保费。

在金融监管部门打出的防控疫情组合拳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也是重要一环。央行在2月3日的证券市场开市之前就为市场送出了“定心丸”。此举将使得节后流动性能够保持在比往年更加充足的水平上,金融机构有更多的资金支持经济和疫情防控。有关人士指出,此举具有多方面积极意义,既稳定了金融市场预期、提振资本市场信心,又有利于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小微企业克服困难。在疫情防培关键阶段,金融支持和服务疫情防控,既坚定有力,也精准有效。

专家表示,疫情事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的。但也不应低估相关短期影响,在今后一个时期,还应进一步采取多方面措施,积极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可能冲击。

 

多措并举 积极保障中小微民企恢复正常经营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甄新伟

(2020年2月18日)

 

各地积极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疫情防控取得了明显效果,近期各地正努力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疫情科学防控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兼顾春节后返程、复工复产后的疫情防控和及时协调解决复工复产中的困难和问题。

我国中小微民营企业天然抵抗风险能力较弱,受疫情冲击带来的影响也最大,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的压力较大。但是,中小微民营企业对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实现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循环,特别是稳定就业十分重要。在市场配置资源功能效率受到疫情制约情况下,应着重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升社会公共管理服务效率,针对各地中小微民营企业恢复生产经营即将面临的主要困难和瓶颈,搭建服务平台,多措并举,积极助力复工复产。

第一,搭建原材料供需中间服务平台,保障产业体系内部衔接及时恢复。中小微民营企业在所在产业链中往往处于非主导地位,受产业链不完整影响导致无法及时恢复正常生产的概率更大,单凭企业自身重新对接、补齐上下游产业和服务资源的难度较大,相关部门应针对中小微民营企业积聚的行业或产业, 主动搭建服务平台,提供高质量的供需信息服务,并避免价格出现过大波动, 帮助产业链中的中小微民营企业获得所需的原材料资源,重新实现稳定、顺畅的供销体系,不让中小微民营企业受“无米之炊”困扰。

第二,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保障企业劳动力供给,降低摩擦性失业。中小微民营企业自身员工的流动性比较高,在疫情影响下,劳动力供给是否充足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一要积极提供交通运输保障,让劳动力及时回到原工作岗位;二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返企复工的人员避免再受到新冠病毒感染;三要对实在无法复工的暂时失业人员,积极妥善安排其再就业,降低失业恐慌。特殊时期,中小微民营企业的所在地相关政府部门要积极维护当地就业市场稳定,保障就业信息及时、公开,保障中小微民营企业有较为充足的劳动力保障。

第三,搭建中小微民营企业资金服务平台,保障融资需求,避免出现因暂  时资金链条断裂,导致发生信用违约的连锁反应。中小微民营企业之间的信用链条较为脆弱,受到疫情冲击,企业的收入受到较大影响,无论是对银行等金

 

融机构,还是对其他企业的债务违约概率预计会增加较快,相关政府部门和当地金融机构应针对所在区域内的中小微民营企业搭建资金服务平台,了解企业实际生产销售等经营情况,加强信息共享,若确实属于受疫情影响而临时出现资金困难的,要给予财政、金融资金支持或宽限期,满足其对外正常支付需求, 坚决避免出现连锁式债务违约,导致区域性金融风险。

第四,搭建政府扶助服务平台,将优惠政策和服务集约化落实到中小微民  营企业。为保障中小微民营企业恢复正常经营,相关部门出台了一揽子扶持扶助政策和措施,应尽快将这些措施效果及时释放,这需要相关政府部门搭建一个平台,能够为中小微型企业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和相关服务提供对接,让企业充分了解政策信息,帮助企业高效率落实优惠政策,更好发挥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

总之,帮助中小微民营企业尽快复工,是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重要内容。相关政府部门应当把中小微民营企业作为一类重要群体,发挥政府行政指导优势,及时全方位为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提供各种信息、资金、技术等支持,为稳定经济社会大局提供有力保障。

 

想看中国经济笑话的力量太幼稚了

环球时报

(2020年2月18日)

 

新冠肺炎疫情显然给中国的经济活动造成重大冲击,这种冲击会转化成一些企业的当下痛苦,对承受力弱的企业甚至会是灾难。不过疫情毕竟是短暂的, 它冲击不了中国的国家竞争力,也打断不了中国继续发展的整体态势,这恐怕是世界上绝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共识。

近来西方舆论评估这场公共卫生危机对中国经济打击的比较多,其中不少评论有意无意把这场疫情造成的短期灾难混同于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影响。这些评论或许掺入了一些人对中国的未来真会是这样的愿望,这种愿望让他们情不自禁地放大了短期事态的意义,他们一些人先忍不住相信了自己似是而非的逻辑。

疫情突然暴发,中国的很多经济活动、尤其是很多服务行业戛然而止,一些城市“静止”了下来,为的是让病毒传播的轨迹显现出来,并且被阻止。损失当然很大了,具体数字有待统计,但它的绝对值肯定很惊人,很多中国人自己的估算比外界评估的数字还要悲观。

然而中国巨大的体量同时意味着巨大的回旋力,它是经济战略韧性的重要体现之一。有些服务业的损失可以弥补回来,也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损失掉了, 但这种损失不会成为中国经济的内伤。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的经济发展会让这段伤口彻底愈合。

另外不知道外界是否注意到,这次中国经济虽然受了损失,但没有出现混乱,支持中国人日常生活需求的经济部门都在加速运转。除了口罩等防疫急需品的生产能力一时做不到达到需求水平的扩容,其他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一样也没有减少供应。

电力、网络等基础部门无一出问题,连需要大量人力的外卖系统也于近日迅速恢复,人们最担心的蔬菜供应也没有出严重问题。这些显示的是:中国经济的内在组织能力非常强大、严密,无论是政府的手还是市场的手都在这场灾难中行动得非常有效。

一个问题是,西方舆论对经济的大部分注意力似乎集中在了GDP的一个百分点甚至零点几个百分点的差异上,但中国社会看经济也会同时往远处眺望。短

 

时间内出现一些痛苦和困难,当然也是问题,但是竞争力的保持和前面的希望对我们同样很重要。

为了抗击疫情蒙受一点损失,中国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完全承受得起。我们在想方设法减少相关损失,尤其是从企业利益的角度善后,但我们真不认为这次冲击会对中国经济构成什么战略性问题。

倒是这场灾难以一种极端方式检测了中国的战略反应能力。面对这么严重的灾难和在公众中迅速传播的恐慌,中国政府有能力把全社会面对极度危险的挑战迅速动员起来,用了不长的时间稳定了疫情,也稳定了人心。

其实所有经济灾难最后都是以公众信心的崩塌而全面失控的,外界这一次应当看清楚了,只要有中国今天的政治体制在,那样全社会规模的信心大崩塌在中国就不大可能上演。所以说中国经济不会有某些美国精英所期待的崩溃的那一天。

这一次的经济损失中国社会会尽最大努力缩小、挽回,政府和市场的手也会尽力帮助陷入困境的企业。在社会伦理的层面上,这是眼下我们需要经历的考验,这期间来自境外的任何幸灾乐祸都令人不齿。至于在战略层面,那些希望中国遭殃的力量就歇一歇吧。只能说,他们想多了,而且很幼稚,喜欢自欺欺人。

 

2020年中国必须赢的战役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王文

(2020年2月17日)

 

2020年春节,恐怕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过得最困难、最难忘的新年季。全国上下都以战时状态渡过这个特殊时期。中国决策层用“战争”来鼓舞人民士气、调动全国资源,“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几天前,波黑前总理兹拉特科•拉古姆季亚发了一段视频给我,并希望我代他向中国社会表示支持,其中有一句话令我感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中国是全球保卫人类的第一道防线”。正是这种决策部署,使本可能会造成更多死亡病例、更大范围传染的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在目前相对可预见的进程中。

不过,中国困难期恐怕还会持续,更多的战斗还在后头。中国人必须有信心打赢几场战役,才能真正渡过2020年困难期。

一是病毒阻击战。目前中国应对疫情调动医疗规模和速度已大大超过2008 年汶川地震时的医疗救援。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警告,全世界须“清醒地将这个病毒对手视为头号公敌”。而不少传染病学家则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很可能无法彻底根除。这就意味着中国需要将防疫工作常态化,既要保证各地逐渐有序复工,还要将疫情阻止在绝对可控的区域或范畴内。中国通过关闭一座1100 万人的超大城市武汉,为阻击病毒向世界蔓延作出了巨大牺牲。目前,确诊人数与死亡病例仍在增加,在湖北之外的蔓延速度已在下降。接下来,中国肯定会继续缩小病毒传播的范围,诊断病理,找到对治疗有帮助的特效药物,最终打赢这场战役。

二是经济复苏战。当前中国的消费、生产与贸易都受到疫情的巨大冲击。多位经济学家预测,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可能会受到重创,GDP增长率下降到3.5%-5.0%,是199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疫情也在冲击中国进出口,影响全球价值链的运行,甚至有可能会加重全球经济的低迷走势。目前,中国各个部委与地方政府已出台数百项政策,试图平衡企业正常运行与疫情防控安全。目前,一场经济复苏战已在中国打响。多数机构对中国2020年后三季度的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认为将会出现不可逆转的经济增长反弹。但当务之急是,如何平衡经济生产与疫情防控,尽可能地恢复市场信心与消费需求。

 

三是民生保卫战。疫情对中国民众的生活与健康造成了重大伤害。截至2月

16日,已有约7万人确诊,超过1600人死亡,这是令人悲痛的事情。短期的经济衰退会使城市中低收入者、农民的利益受损,造成一定规模的失业人群,对中产阶层的冲击也不容忽视。农业减产的风险也应重视。2020年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将变得更加艰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任务也将变得更为艰巨。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是中国******的奋斗目标。通过医疗、财政、金融、税收等诸多手段,尽可能挽回受损民众的损失,犹如一场战争“反攻”时刻那样刻不容缓。

四是国际舆论战。中国疫情期,诸多国家与民众对中国捐赠、帮助与加油助威。但也有一些西方媒体与学者以所谓“言论自由”之名对中国抗疫横加指责、抹黑甚至歧视,用“疾病孵化器”“亚洲病夫”“黄祸”等恶毒语句形容中国。在许多人看来,这样的语句像是另一种病毒,甚至像炮弹,在另一条战线进攻中国,试图推动世界仇视中国。这些攻击折射了偏见、傲慢与残忍,也暴露了他们对中国的狂妄与敌意。但更多的外国人是理解、同情与支持中国的, 友华言论与仇华言论之间是一场激烈的舆论战。中国需要采取方式加大理解与支持中国声音的“火力”,压制住那些舆论战线上的“敌人”。

近期,新美国安全中心发布题为《大国持久战:初步评估》研究报告称, 美国应就中国崛起展开“持久战”式的长期规划。事实上,中国人对民族复兴的战略判断也是“持久战”的过程。不同的是,中国战略理念中的“持久战” 不是针对美国,也不是主动针对外界任何一个国家,而是如何克服本国发展进程中的重重障碍。

用“战役”“战争”来比喻2020年中国克服困难的状态,并不是说中国人好战,而是为了表达中国人对困难的认识与克服困难的决心。中国是唯一一个过去40年从未对外使用武力、发动或参与战争的大国。这不只是源于中国长期坚持的和平发展外交政策,也源于当代中国人爱好和平的文化特性,更源于中国人希望通过非军事方式解决复杂问题的意志。

所以,面对2020年困境,我相信,中国必胜,中国人必胜! 相关热词搜索: 标签 中国经济 疫情 疫情对我国经济影响不容忽视 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 请谈谈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ppt 疫情影响下的中国经济 疫情影响下我国经济情况 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谈谈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