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专题讲稿:选调生要从生力军成长为顶梁柱

时间:2023-12-10 17:00:09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专题讲稿:选调生要从生力军成长为顶梁柱,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专题讲稿:选调生要从生力军成长为顶梁柱

非常荣幸,来和处级选调生学员做一个交流。

我看到,这个班50个人,一半以上都是“985”高校毕业的,一半以上都是博士,一半以上都有十多年工作经历,所有的同志都是处级以上。既是选调生,受过良好的教育,有非常好的理论基础。同时又是处级中层干部,有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理论方面、政治方面其他老师都讲了,所以今天,我就从选调生,或者说年轻干部如何更好地成长,从我个人的体会和我这么多年来工作当中经历观察到的年轻同志的成长过程,从自治区厅局工作的感觉和到地方工作的感觉,厅领导希望自己厅内的处长是什么样,市领导希望自己的县区书记、县区长或局长是什么样,就从这个角度跟大家作一个交流。也不一定对,但是我们聊一聊。我讲的题目是《选调生要从生力军成长为顶梁柱》。我琢磨归纳了一下青年选调生容易进入的十个误区,或者说容易犯的十个毛病。这个也不一定对也不一定全,但是我们就交流一下。再谈谈,选调生和青年干部要打好人生事业的根基。

一、选调生容易出现的十个误区

一是停止学习。

认为自己实际经验不足,下到基层一线东奔西忙,从此就忽略了理论学习。可能在座的处级同志们身上不是很明显,但是年轻的、刚来的,我就看到很多年轻人进机关干了两三年就觉得我要下到乡镇去,补自己的实际经验不足这门课。

下基层对不对?肯定是对的。特别是对于选调生来讲,确实是你基层经验不足,不了解基层情况,很难说把那些实际性的工作做好。关键问题在哪里?就是你到基层以后,怎么想?怎么做?这个是关键。

你以为到基层学到的那些实际经验,抽烟喝酒征地拆迁这些东西,你觉得这就行了,那是不够的。你下到地方去,必须带着选调生,博士、硕士这强大的理论基础,再去跟实践结合。

你光去学实践,忘了你是选调生,忘了你的理论这个专长,就成了狗熊掰苞米,捡一个扔一个。你本来是两条“腿”,一个是你的理论水平,第二是你的实际能力,你去强化实际能力,就抛弃理论的那条“腿”,最后只剩下一条“腿”,照样也走不远。

所以下地方以后,一定是要继续强化你的理论水平。现在我们好多选调生怀着一腔热诚,下去以后跟人家去拼征地拆迁、拼抽烟喝酒,这正是我们选调生的弱项,你下去了就简单化、表面化地照着乡镇干部学,好的没学来,都学一身毛病,回来等于一事无成。

现在我们判断干部,比如说我们说哪个乡镇长、村长水平高?你用什么指标衡量的?那就是哪位村长、镇长、镇书记能抽烟、能喝酒、能征地拆迁、能对付那些村匪恶霸,别人摆不平的他去就能摆平,这个人水平最高!

那你要说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商务厅哪个干部水平高,你用什么指标衡量?还说他能不能抽烟喝酒吹牛吓唬人?不是这个指标了。而是谁的眼界更宽,思想更深,理论更扎实,谁能写,谁能说,谁办事周全,谁协调能力强,这才是厅局里的好干部、能干部。

到中央机关就更是这样了。你看中央机关出去的那些当部长的,哪个不是写出来的,都靠笔、靠理论出来的。越往上走,对理论水平要求就越高。越往下走,对实际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当然你既懂实际情况,又有理论水平,就可以担当更大的重任,自然是更好。

所以,很多选调生的一个误区是什么呢?觉得到基层去,从那个地方干起来。但去了以后不学习、不看报、也不读书了,天天东奔西忙,最后这个人就毁了。一般来讲,本地乡土成长起来的基层干部没有受过那么高的教育,是从农村长大的,他只能这么走。但是,选调生还这么走,就肯定是有问题的。

选调生到下面去当镇官、村官的时候,不是叫你去拆几户,征点地,或者去跑关系拉多少资金。我们下基层后一方面要学习实践经验,同时更重要的要像毛泽东当年似的,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时候,搞《寻乌调查》,之后搞了《井冈山土地法》,解决了中国革命最根本的动力问题。

这就是知识分子到基层去是干什么去了,是不是?如果毛泽东当年去了就停留在打几家土匪、打几个土豪,打十家土豪有什么用?你分田地,累死能分多少田地?但是毛泽东下农村工作的价值就在于他去湖南调查、去江西调查,调查完以后,跳出了基层工作,上升到理论了。所以从选调生、博士生、硕士生来讲,最应该注意的是这个。

一腔热血到基层去当个村长、镇长,当个县长都是非常可贵的,但是国家把你培养成博士,让你在县里头当一辈子县长,恐怕也浪费了。或者你在农村工作四五年一点理论思考和成果都没有,也是荒废了。

所以,我觉得这是选调生到地方以后的最容易出的一个误区,是怀着一腔热血、怀着一腔报国热情,但是没有真正的发挥自己的宝贵价值。就是说你不能放弃学习,不能放弃了理论。要有更高的要求,更大的贡献,更长久厚重的后劲。

二是急于表现、急于求成。

在长跑的路上,不停地冲刺,容易跌倒、露短,不见成效,又灰心丧气。这个毛病也很普遍。这也不光选调生或者年轻人,包括从北京和各地来挂职的,都有这个心理,急于求成、急于表现,来了就恨不得一下成明星。

其实你到一个地方以后,你是新人,人家是老人,你不了解各种现象背后的历史和原因,人家了解。你还没摸清情况的时候,就大发议论,简单拿外地情况类比,说这个应该这样,那个应该那样,好像很有眼界和观点。但是往往你说十件事,九件事都对,就那一件不对,人家就抓住那一件,觉得你说大话空话。

所以不能心急,你越想成事,越成不了事。急于干事,做出成绩,初衷是好的,但不能急躁。革命事业是个长跑,不用着急在哪里冲刺一下。昙花一现,没有太大意义。重要的就是积累,不停地积累,从理论上、从实践上、从各个方面去积累,厚重自己。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想憋都憋不住。

真正轮到你说话,让你去干事的时候,你要有充分的知识准备、理论准备和实践准备,把它干成。那个时候被人认可,才是一个持续的认可。

所以,急于求成、急于表现这也是一个毛病。

三是迷信关系。

一门心思拉关系、走门路,进入庸俗的关系学。关系有没有用?肯定有用。有人帮你打招呼,重视你,提拔你,肯定有用。但是,有的时候也起反作用。

比如说,在市委书记的手下,各个县区、部委办局的班子里,谁怎么样,市委书记都大致有个了解。你非得剜门子盗洞去找个比他大的人,找他打招呼替你说情,他首先就对你特别反感。

你在这些处级干部里面表现好不好?你表现的排位排到二十位、三十位还排不到你,你找别人打招呼,施压力,首先就很讨厌。有这个必要一门心思走旁门左道吗?你要真有才干,组织自然会发现你、器重你。你要德不配位,才不任能,一时得逞也容易栽跟头。

我们都是读书人,你那个气节、那个品质在哪里?读书人那种高洁不能忘。天天走关系、拉门路,搞邪门歪道,这是为读书人所不齿的。但是很多人迷信这个,不是用心去干事,而是去找关系,找路子。还有的人习惯什么事都找人,本来这个事你就去办就完了,也去找人,这个毛病很多人身上有。

四是自视过高。

自以为是,不做小事又不懂细节,说起来什么都懂,做起来一事无成。我听说过好多博士到厅里边也好,到地方也好,老觉得自己是博士,觉得这事还得让我干啊?老想找个“大事业”去干,觉得他应该干这个,干别的都亏了,都屈才了。

小事不做,大事你肯定做不成。哪一个厅局也好、地方也好、县区也好,你不对那些业务了如指掌,亲力亲为都经历过,你怎么可能把全局的事做好呢?一个厅里面有二三十个处,你老想当厅长,可是你具体处里的那些业务都没有搞懂,让你当你能管的了吗?

你得从小事做起,先从打杂做起,先从给领导写个小材料、小总结、小调研报告开始,你才能写出大文章来。像经济一样的,你得先给人家搞加工贸易,先搞来料加工,学好了,你才能去搞独立的品牌。

五是不进入角色,不接地气。

活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里,团队能力、行政能力太差。

很多人包括到了处级,到了市里边各部委办局的局长层次的人,也是博士选调生什么的,还是不接地气,还是进入不了角色,就是他不懂行政规矩和行政程序,书呆子。行政工作需要程序和团队,首先要请示、汇报、沟通,这是做行政工作最重要的东西。平时也不汇报,哐当一个事,弄得领导定也不是,不定也不是。

行政能力很差。对上不能成为领导的有力助手,对自己范围里,本处室、本园区、本县区、本部委办局,组织大家、带队伍、带班子的能力差,不接地气。那一个单位都让他搞得死气沉沉,或者说磕磕绊绊,不能够把一个团队给带好。

所以,这个地气要修炼,要琢磨,要按照行政程序请示、汇报、沟通、协调、组织。你是组织团队里的一环,不是独立大队。

六是固执己见。

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和忠告,一条道跑到黑,撞了南墙也不回头。他就觉得他那个对,旁边人实际上大家都看得很清楚,领导也好,同事也好,下级也好,对于哪一个人是什么样子的,经过几个事,打几个照面,基本上都能了解,你有什么毛病大家也都看清楚。有时候有的人就善意的提醒一下你,提醒以后好多人觉得别人说的不对,然后又到处去找关系跟人家说,诉苦抱怨,他就觉得整个社会都得为他改变。他不想到自己应该适应环境,根据大家对他的评价和反馈来修正自己,固执。

七是虚荣争名。

总强调个人知识产权,写点东西到处说,啥啥是他写的。这个在选调生当中经常有。

我已经遇见过好几个这种人了,也确实写了一些文章,然后就到处经常见到人说,哪个领导的什么什么是我写的,书记主席哪个讲话哪段是我写的。老说这个干啥,是不是。你要没在你那个单位里,在厅局也好,县区也好,市区也好,那个工作,领导长期的提示、指示、交代你任务,让你去写,你能写出来?

你倒是写一段跟你工作毫不相干的东西呀,你写的东西还不是你自己工作上的内容吗?工作上内容就是集体的大家的智慧,你只是在这里头提炼一下。而且就算你写了,也没必要去强调那个知识产权,而且那个知识产权也没法确定是你的。

你要像季羡林老先生,人家写的“吐火罗语动词的用法”,这是他的,谁也不懂,吐火罗语都没人说了,语言都消灭了,但是他还能研究出那动词的说法,全世界独一份,谁也不能说这知识产权不是他的。但是你说**开放的思考、**交通的思考、**财政的思考,那不就是工作吗?

还有的人是把道听途说的一些东西都拼凑,拼凑以后自己也写文章了,就在那里赌有一天这个名词会被书记、主席、自治区提出来,然后他好说:“你看,我提的。”这些时髦的东西,像现在什么大湾区啊,什么自由贸易岛啊,然后他就开始了,说广东搞个大湾区,北部湾也应该搞个大湾区,搞一个跨境大湾区。海南搞个自由贸易岛,就说**也应该搞个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区。

就是类似这样的,道听途说的往上搬,搬了以后,稍微有人提一点,就开始说那个是我先提出来的。这有什么意义呢?很多人有这个毛病。

八是心术不正,嫉贤妒能。

同事好了,他说人坏话。下级好了,他就打压,生怕自己的前途受威胁受竞争。这种作风坚决不能有。同事也好,同级也好,下级也好,人家的成长你挡不住,只有他好你也好,互相说好,这样才能好。

有的人喜欢偷偷摸摸地在底下使坏,两个处长,其中一个可能要提拔副厅,考核的时候他就开始了,搞一封举报信,造点谣,就开始使这种坏。这种事抓住都要严厉打击。而且我们每一个人不能这么走,一定要走正路,这次轮不到你,说明你不行,下次会轮到你。这是政治品德,非常重要。

九是缺乏强项,一无所长。

到厅局就淹没在厅局,到市县就淹没在市县。昏昏沉沉,没有生气。很多人是博士、硕士,“985”“211”毕业,考试时候行,在校园里非常行,但是一到工作单位,没有所长。

博士、硕士也好,你一定得有一招吃饭的。人家会的你都会,人家不会的你也不会,平平常常,叫你写个东西,你也写不好也写不坏,出差跟着走,办事你也办不好也办不坏,这个就不行。你一定要炼成一招,你说你外语好,领导见外宾你得能当翻译,光会不行,会到能翻译就变技能了。

有一次自治区领导讲,当年在中组部的时候,有个老同志,对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原著的东西就跟活字典一样,大家写稿的时候说到哪个事是马克思说的,你说个意思他就马上给找到一句原话,这个人就变得大家离不开,写大文章就缺不了他。

那你到底啥行?你一样都不行,就很难说有本事、有前途、受重用。

十是目光短浅、心浮气躁、见硬就回、乱换频道。

很多人缺乏大志向,缺乏大谋略,都是小聪明。要有宏图大志,这不是虚话。

我们读到博士、硕士,选调生进了机关,你真是要把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幸福当成自己的追求。首先,把国家的利益摆在前面,把个人的利益摆在后面。然后,以这个大的使命为目标,自己踏踏实实的干,这样才能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家庭、无愧于自己。

好多人没有什么宏图大志,都是眼前利益,干一两年,觉得这个地方没有啥前途,我得换个单位,就想换了。为什么换呢?觉得在这个地方没显露出来,能不能再换个单位干。你都不知道你在这为什么没显露出来,换一个单位你仍然显露不出来。

老是换频道,这个厅不行,想尽办法认识另一个厅长,调那去。那个厅不行了,认识哪个书记、市长,再调到哪个地方去。换来换去,哪个窝也没弄懂。就像我们打乒乓球,输了就去换球拍、换胶皮,实际上是你没把功夫练到,功夫使偏了。

这十个毛病,我也是接到了任务以后,匆匆琢磨大致理了下,不一定对。但是我想,多多少少也许能对上号,作为一种共勉和警示。

二、选调生要打好人生事业的根基

我们看同样一年来到机关,来到一个单位的同志,五年以后谁行谁不行就能看出来了,十年以后有的人就已经提拔了,而有的虽然是博士、硕士,还原地踏步。到20年以后有的人提厅长、市长了,有的人还当科长呢。为什么呢?

这个就是你的后劲足不足、你的工作路子对不对、你的功夫到不到决定的。所以刚才就说这是长跑。现在选调生来了,博士们工作两年就定级副处了,但你如果根基不厚,路子不对,也可能一辈子只是副处了。

这种高低上下的区别,就在于你是不是坚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坚持走正路。你在那里天天琢磨拉关系,人家在那里加班加点、看书学习、做笔记写文章。在一个单位也好、一个市也好,领导给你两次机会都搞砸的话,第三次肯定不会找你了。所以每一个环节都是日常积累,我们应该在工作、生活、品德修养这些方面,打好根基。根基厚重,就能有无限发展空间。主要就是德、能、勤、廉四个方面打好根基。

第一个字是“德”。德首先就是政治品德,就是要为党为国家,无私奉献,高尚正派,以国家和人民为己任,对党忠诚,对国家忠诚,对事业忠诚,是一个踏踏实实、朴朴实实的干部。一颗红心,报国为民,这种政治品德。第二个要有政治行政情商,就是要懂规矩,做政治工作,做行政工作,在政府机关一定要懂规矩,懂规矩首先要尊重你的领导,你在这个单位,连你的领导你都不尊重,你这个政治品德肯定就是差。尊重领导,多请示,多沟通。尊重同事,多交流,多互鉴。做事一定要按程序,不按程序做,不组织团队去做,那个工作就算做成也不是一个好工作。一个机关、一个单位,是一个团队,不是讲个人英雄主义。每一项工作,既把它搞成了,又让这个团队能够进步,这才叫好的工作。另外就是不要把自己当回事,这也是政治情商。好多人把自己看得太重,领导说一句,好大的压力,耿耿于怀。或者自己一个什么意见,领导没采纳,耿耿于怀。很多人有这个毛病,太把自己当回事,你那个建议可能对,但领导有更全面考虑,他不采纳肯定有他不采纳的道理,你不要把你那点建议当做宝,别把自己太当回事。第三就是人性品德,人品一定要好,要团结厚道,争千秋万代而不争一时的风光。团结的能力,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政治素质,如果你不能搞好团结的话,你这一辈子做不成大事。一定是善于团结、会团结才行。团结就需要有胸怀,需要有修养,要会团结。如果你做一把手的话,做处长也好,县区长也好,就要团结好你这个团队,要有胸怀,要能受委屈,要听不同意见。你要是副手的话,就要团结好你的领导。我现在有一个原则,就是这个单位发展不行,换一把手;
这个单位团结不行,换二把手。一个地方发展不起来,就是你一把手的责任,水平差,不能把整个发展的谋划搞起来,带动大家干起来。但是这个地方团结出问题,就是二把手的毛病,或者副手的毛病。我多次批评过好多人,我说组织是信任那个一把手的,信任那个处长的,组织任命他在这个地方当处长,当你们处的法人代表,你是副处长,你要配合好他,你不要跟他作对,这才能风清气正。也有人说过,老大是老二维护出来的。你这个单位的老二老找毛病,这个老大他也没有威信,整个单位都没法做。这种团结的素质、团结的品德,无论你是当一把手,还是当副手,还是当成员,都是一个团队里面最重要的。不能当害群之马。不团结就是出于私利,就是一种个人的小算盘,这必须刹住。第四个,要服从分配,不挑不捡,往长远看,每个岗位都是宝贵的经历,这是种品德。现在工作30多年来回头看,哪一个时刻调到哪里去,放在哪个岗位,都是好事,都是宝贵的机会。像中央机关里有的人从大学毕业进中央机关就管汽车,从科员到副处长到处长到司长都管汽车。看似手头有权,实际是很不利于成长。年轻的时候,一定是在哪个岗位上就把它做好,同时组织上把你调到哪,你就高兴地去,不必有任何想法。等你过去,几年后回头一想,都是非常宝贵的,多亏给你换了个地方。这方面有些人年轻的时候想不开,有的时候觉得那个地方有权。在厅里面有的处有权,有的处没权,有的人就贪这个权。有的时候说市里的这个部委办局权力大,那个权力小。有的说我是学工科,你让我搞党建,或者搞什么文化,我又不懂,不愿去。这些都不对。一定要在年轻的时候,多一些岗位,多一些经历,等到组织真正要提拔你的时候,你那些多岗位的东西,不知道哪个段儿它就起作用了,因为你有那个经历,所以那个地方缺人的时候就想到你,而多岗位的经历也有助于更宽的知识、更多的经验、更大的工作能力。这也是品德的一方面。

第二个字是“能”。一是要有一技之长。一个厅局百八十人,一个市里面处级干部也上百人,凭什么提拔你?每一个人都觉得我自己应该提拔,而且每一个人的习惯都是自己看自己比别人看自己的估计要高,总觉得自己很好。但在人家眼里不是这样的,人家觉得其他人比你还好。所以你到底有何德能,就要有能够展现你特长的能力,不要做油条干部。我在北大读博士的时候,有一次上肖灼基老师课,他问我为什么来读博士?大家都说在国家计委挺好的,为什么来读博士呢?后来我就跟他说,在国家计委工作十多年,我体会到一个问题,就是很容易蒙混过关。比如说,我不懂农业,我确实也不懂农业,但是混成“油条”了,很容易蒙混过关,办法是什么呢?你给黑龙江省发改委发函,说国家发改委王处长要来调研农业问题,请你们准备农业的情况、问题、建议形成书面材料,然后开座谈会。你去了,人家就说国家发改委处长来了,坐一屋子人,跟你汇报。黑龙江省农业现状是什么,情况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政策是什么,跟你讲。你啥都不懂,就跟他说最近锦涛说了什么,家宝说了什么,你没提他姓,人家不知道以为你们很熟呢。然后你又给吉林省发函,国家发改委王处长要来调研农业问题,请你们准备书面材料。你到那里,他说的还是这些问题。你就用黑龙江讲的那些问题跟他们聊。然后你再给辽宁省发个函,到辽宁你就不用他们讲了,你拿黑龙江和吉林省听到那些问题问辽宁人,辽宁人被你问得一愣一愣的,对你佩服的不得了。但是,农业到底在国民经济中是什么位置,我们到底怎么来发展农业却心中一片空白。所以说我们不能当这种油条干部。自治区厅局的处长到市里面我们都高度重视,认认真真跟你汇报。你不能老拿玉林、百色的问题问北海。所以不能当油条干部。你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真能在哪里,哪种是假能,你所在的单位给你赋予的一个光环,那个能是假的,你沾沾自喜那个光环,以为是真能,那就完了。二是接受任务独立完成,不要反复请示。其实请示是对的,但是有的时候请示也有毛病。比如说,交给你一个任务,让你去搞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一会你就回来请示,我想引进几个企业,问书记市长行不行,你说行我就这么干了。一会又请示搞了广告行不行,你说行我就这么干。这个表现让人觉得你能力差。就像打仗现在叫你把那山头拿下来,你就把它拿下来。你不要说司令员,前面有条河,我想架个桥,你看行不行,行我就架个桥。前面有个小树林,我在里面隐蔽前移,你看行不行,行我就这么干。不要搞这个事。叫你把山头拿下来,剩下怎么干,怎么能把山头拿下来就怎么干,这是你的能的体现。请示报告是对的,但不是这么细细碎碎反复请示。特别是处长、县区长,一定要注意。三是接到任务后不要再去分包。领导说了哪个处长把我们今年全年的工作写个年终总结。你这个处长拿到任务以后就去做方案了,列了目录,列了几个大的方面,全年以来的政治工作情况由厅长负责,今年的开放方面由张副厅长负责,今年的项目方面由李副厅长负责,你们都给我提供一些素材,完了我把它们凑起来,组织一帮人,在一个饭店,写两天。不是这么弄的。这个任务交给你了,你把它写完,不要再去二批发,让人觉得你能力差。四是要有自我反思的能力。就是看到别人好的地方,马上反思到自己,变成自己好的地方。看到别人差的东西,你马上反思到自己,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要马上改掉。**话把这叫“灵醒”,这个一定要有,这是一个能力。好多人很迟钝,人家反复敲他,说哪有毛病,还是改不了。所以要有自我反思的能力。你看到哪个处的处长为什么老是干得好,你要马上研究明白。还有哪个处为什么老是做错事,你要赶快借鉴。这种反思的能力非常重要。五是要有自我规划的能力。选调生都怀揣着一腔报国热情,那你的一生将来的发展是怎么想的,也要有一个自我规划。你在五年内怎么样?十年内怎么样?十五年内怎么样?为了这个目标应该做哪些准备和积累,要有自我规划的能力。这实际上也是人生的一种设计,这个设计清楚了以后你就不会迷茫,不会说看有人到公司去了,一年年薪拿个三四十万,你就羡慕、心慌。一看别人怎么又提拔了,你又心慌。你设计好了你的路径就踏踏实实去往下干,不能盲头乱撞,不要凭命由天。你要把个人的理想和国家的发展和自治区的发展和你们单位的发展结合起来,这样才有更顺畅的发展。

第三个字是“勤”。刚才讲了为什么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同一年来的变化就大了呢。实际上很大的方面就取决于下苦工,你的苦功夫到不到,你的勤奋够不够。勤奋决定一生。

有很多例子,我以前在参考消息上看到一篇文章写前商务部副部长、中国WTO谈判的首席代表龙永图。文章介绍文化大革命之前,中联部想要进大学生,因为中联部是负责对外联络的,就想要找根红苗正的人,后来就找到最贫困的省——贵州,在贵州师范大学找学习好的,根红苗正的,就把龙永图给要到了中联部。到那以后,龙永图天天在办公室里加班。每天自己定任务把参考消息上的两篇中文文章翻成英文,再把英文翻成中文,再和参考消息上的原文对照,看看有哪不对,天天这么干。后来有一天晚上,美国驻中国大使紧急约见中联部部长方毅,但是翻译已经下班回家了。当时家里面也没有电话,再找那个翻译来的话又来不及。后来人家就说,楼上有个新来的大学生叫龙永图,天天晚上在那里看书,不行把他叫来得了。后来就把他叫过来翻译,结果一翻特别好。后来方毅就很重视他,把他送到伦敦经济学院去学习,学完回来后又去美国南部学习,后来又到了商务部。你说要是那个时候把龙永图叫来一翻,翻得乱七八糟,那这一辈子可能就没什么太大机会了。

所以说什么叫机会总是光顾有准备的人。后来有一年我在商务厅的时候,龙永图部长来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我请他吃饭的时候就问他这段是不是这样的。他说是这样,当时翻译是分层级的,谁给处长翻译,谁给司长翻译,谁给部长翻译都是分级别的。新来的大学生你只能给处长翻,都没资格给司长当翻译,他说那轮的话肯定轮不到我。然后他还讲了一个故事,他说这辈子两次翻译改变了他的命运。他从美国回来就从中联部调到了商务部,是在国际合作司任副司长。那时候一出差到哪个省去,下了飞机,一起去的有实权的司的人就被直接用车接走去吃饭了,没权的没有人理,就只能回饭店看书学习。这倒好,他说有时间看书学习,心也静。后来李岚清调到商务部当部长,当时中国要恢复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的总干事是美国的南部人,说话口音重没人能听懂,就像夹壮似的,谁也听不懂。李岚清要见他,外事司的司长担心李部长刚从天津调来,万一翻译听不懂美国南方话翻错了影响工作,就请龙永图帮忙出面去翻。因为他在中联部的时候到美国南部学习了五六年,那些土话他全都翻的特别好。翻译完了以后,李岚清就问他是哪个司的。结果过一两个月人事司就通知他到世贸司当副司长,后来当司长,再后来就当了世贸谈判总代表。说龙永图这个例子就是说,勤,是你这一辈子能够顺利发展的最重要保障。机会总是光顾有准备的人。

勤是立身之本。要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要对自己狠一点。知识就是力量。你要真正想要有发展的力量,有竞争力,有对工作的贡献力,就去勤奋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当年曾国藩在清朝里面的八个部当过六个部的正部长,靠的就是勤奋。他年轻的时候老自己反思,给他弟弟写信中说,我这一辈子一事无成,总立志也坚持不了,但是从现在开始我立志,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读史十页,练二百个字。一生坚持下来了。后来他跟他那几个理学大师朋友们聊完天以后,又立志每天记日记,把自己的思想,行动都记录下来,一辈子也没停。后来皇上听说了,就说你拿几本来我看看。就是对自己非常的狠。前段我在书店里买了一本书《毛泽东在七大上的讲话汇编》,就是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在七大上的几次讲话和报告,《愚公移山》就是那几次会议上的闭幕词。毛泽东在七大的那些讲话,主报告是《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写的。他在七大里面脱稿,做《论联合政府》的说明。把建国以后我们的农业问题、工业问题、外交问题、教育问题、党建问题、统一战线问题,十三四个问题全部讲清楚了。我算了一下毛泽东当年多少岁,刚52岁。人家那个知识的厚重,所以毛泽东为什么叫“伟大导师”,为什么能够带领中国革命一步一步走过来,都是知识的胜利。所以要勤奋学习,特别是我们这些选调生们,博士、硕士,“985”的,停止了看书,停止了学习,你就停止了进步。二是要写文章。“文章报国、诗书传家”。文章是你最好的介绍人,是你不用求任何人的东西。

现在这个风清气正的大环境,我们这些读书人,不要老想着求人,不要老想着走邪门歪道,就是靠自己。靠自己靠什么?就是靠你的知识,靠你的眼光,靠你的本事。你的本事在哪里体现,一方面是干事能力,一方面就是写文章。写文章越到底下的时候就越有非议,好多人他写不出来文章,他一看你写文章就嫉妒你,说你又不是研究院你写什么文章。还有的说写什么文章啊,干就是了。干是没问题的,粗活靠猛打猛冲可以干,但越是复杂的,关系重大的工作,越没那么简单。就好像一个人脑子里长瘤了要给他开刀,你说搞什么研究啊,打开摘出来不就完了么。我问你脑子里的结构是什么样的,血管怎么走的,你了解么?你研究过么?只有对大脑有长期深入的理论实践研究才可能有成功的把握。越是前沿的、繁杂的事越不是仅凭热情和愿望就能搞成的。我们现在的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战略问题,最近开的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大会,产业怎么发展,城市怎么发展,对外开放怎么搞,南向通道怎样才能够给**带来最大利益,你没有研究怎么干?写文章的这个过程,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的研究思考,目的是为了在更高的层次上,更宽的视野和更透彻的理论实践上推动具体工作。所以,我们这些选调生,博士、硕士,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实际工作一定要干好,同时把实际工作上升到理论,在用理论指导更加理性地做好实际工作,如果没有这条,你就没有大的后劲,也不能说明你行。

第四个字是“廉”。廉就是我们要活的有品位,要活的有品格。选调生,博士、硕士,一定要品格高洁。过去说有不良行为的“六过”:爱好过俗,交友过滥,生活过奢,私事过多,口气过大,读书过少,这“六过”毛病就一定要杜绝。不要交那些烂朋友,不要有那些低俗的爱好。把人生的第一个扣子扣好,同时要顶得住生活的压力。处长也好,还没到处长的也好,年轻人也好,生活压力都比较大。机关里面工资收入确实太低了,你现在又是上有老下有小,没准还得生个二胎,生活压力很大。这个时候一定要顶得住。好人和坏人就一念之差。好干部和贪污犯就一念之差。有人来给你送卡,就200块钱、500块钱,正好家里的小孩的奶粉没了,弄200块钱、500块钱,买两桶进口奶粉正好,就收了。收了就出事了,出事你就完了。好多时候,实际就是一念之差。你在那个时候一定要顶住。脑子里要有一个钟在那,关键时刻它得报警一下,激灵一下你得回来。顶住压力,抵住诱惑,顶住那个关键时刻。在你想要收钱,想要收物的那一刻,你停下来,你就过关了。那个时候一大意你就完了。说这么多大道理没用,你就记住,关键时刻一定要顶住。时刻都要守住廉洁的底线,守住政治底线,守住生活作风的底线。把底线守住,这样保证一生平平安安。穷是穷点,苦是苦点,但是我们就为了一腔报国热情,就这么平平淡淡,艰苦奋斗,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选择了这条路就得无怨无悔。使我们能够不辜负党的教育,不辜负国家的培养,不辜负亲人的希望。做好工作,过好一生。

我就说这么多,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热词搜索: 专题讲稿:选调生要从生力军成长为顶梁柱 顶梁柱 讲稿 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