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汇报材料(三农工作“搭把手”,振兴脱贫“一起走’)|

时间:2021-10-24 13:39:52 浏览量:

最新脱贫攻坚汇报材料(三农工作“搭把手” ,振兴脱贫“一起走’ )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交汇的特殊时期。近年来,渠县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脱贫攻坚”等工作重要论述,咬定目标、干在实处,协力共进、奋勇争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开展乡村振兴建功行动,构建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

 一是坚定一颗心、永葆“不忘来时路”的初心,确保振兴和脱贫同心同德,相互融合。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 奋斗的起点。目前,全县累计减贫 142421 人,2014 年建档立卡 贫困人口全部清零,2018 年退出“省定贫困县”序列,2019 年动态新增 2 户 6 人达到退出标准,退出贫困村 130 个,易地扶贫搬迁 35295 人。2016年以来连续 4 年荣获“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县”, 先后 10 余次接受国省“脱贫大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实现两个百年的历史交融年。全县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集成“产业、文化、生态、教育、医疗等”乡村热点问题,出台《*15+1"扶贫专项 2020 年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精准落实“六个一批"帮 扶措施,持续推进*“5+2*3+2"帮扶机制,深化“纪律作风保障年”活动,在定远镇团寨村、三汇镇白蜡村等地开展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试点,将有效的、管长远的脱贫攻坚举措逐步调整为支持乡村振兴的常态化帮扶措施,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二是下好一盘棋,开创*整装再出发”的局面,确保振兴与脱贫同频同振、相互支撑。根植“洞悉先机”的远见卓识,尝试“令枪未响"的率先起跑。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 2020 年“三农”重点工作决策部署的实施意见》《渠 县“农业多贡献”2020 年行动方案》,分别从稳定粮油生产、保障生猪稳定供给、强化农产品流通保畅、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夯实农业发展配套基础、加强农业农村统计工作加快打造农产品品牌、加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狠抓乡村振兴示范建设、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创建行动、推动农产品加工提质增效、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粮猪替代品、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乡村振兴投入机制、激发乡村振兴活力、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接续发展等方面细化年度工作内容,明确全年稳定粮食播种面积181.9 万亩、确保粮食总产达 67 万吨、完成 92 万头生猪年出栏任务,要求年底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9.5%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 4.2 万亩、实现全县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达到 90% 以上、实现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 100 亿元、“互

 联网+”农产品收入达 150 亿元以上的工作任务。

 三是扭成一条绳, 彰显“奋斗正当时”的作为,确保振兴和脱贫同向同行,相互配合。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坚持助力脱贫攻坚与开展乡村振兴相衔接,将已摘帽贫困县作为. 重点,发展本地“四梁八柱”产业,谋划培育 8 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以建设 22 个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发展“7+3"”特色产业基地 100 万亩,推动 3 瓶酒、2 朵“花”、1 盒茶、1 瓶醋、1 桶油、1 袋米、1 包盐走向市场;优化本地“山清水秀”生态,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持续推进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现畜牧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80.2%、规 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 90.8%以 上,落实农业生产“一 控两减三基本’要求,保证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 40%以上; 传承本地“賽人部落”文化,深度研究“古賽文化”,展现“巴风賽韵”新气象,深度开发竹编、黄花、特醋等特色产品,持续推进賚人谷特色小城镇建设,开工建设刘氏竹编非遗博物馆、賚都阙里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推动文物和“非遗”活态传承,叫响“古賚国都悠然渠县”品牌。培育本地“奋发有为”人才,大力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育工程,吸引 1178 名优秀农民工返乡发展,培 养农民工村级后备力量 1459 名,实施村级后备力量“三千计划”培育工程,动员村内老党员、老干部、经济文化能人等群体服务乡村,鼓励支持发展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主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完成 230 名职业农民培训培训工作,录入家庭农场名录库 3012 家。强化本地“风清气正”组织,将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落实党政一把手抓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制度,实行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推广“互联网+村级事务”阳光公开监管平台。

 四是形成一 股劲,淬炼“努力向前跑”的能力,确保振兴与脱贫同舟同济、相互进步。打赢脱贫攻坚是解决基础民生、衣食住行的“利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热点民生、安居乐业的“绝招”。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定位,全县统筹农村教育、医疗、交通、社保、住房等基础民生事业建设,对 210 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投入20.1 亿元,完成道路硬化 516.7 公里,新增变压器 168 台,架设高低压线路 768 公里、建自来水管网 829 公 里、修供水塔(池) 99 个、生活广场 185 个、小型水利建设 293 个、污水处理厂 50 个、村级服务设施 49398 平方米,实现路、水、电、网络全覆盖。推行“新三免”(免教辅资料费、免校服费、 免保险费) ,开展资助减免费用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 27564 人次享受生活补助实现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就学达标率 100%。2020 年,财政部门全额代缴全县 139125 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 医疗保险费用 3478.125 万元,推动全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低保、特困人员救助、养老保险全覆盖。实现 2019 年度全县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6152 元,同比增长 10.2%。

 打好脱贫攻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下一步全县将探索有效的衔接手段,做好观念衔接、规划衔接、政策衔接、机制衔接、投入衔接等方面,以乡村振兴战略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和外在活力,助力破解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力争全县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中走在前列、答出高分、树立标杆。

 (二)加强有机衔接的策略重点

 一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衔接。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 相当长一个时期内衔接工作的重 点。推动“扶贫路”提档升级,深入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对脱贫村公路实施路面改造工程,逐步提高公路等级。接续推进农村地区水利建设,统筹规划建设重点水源工程,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让所有农民群众喝上“放心水”。深入实施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加强贫困地区低电压线路改造,优化区域电网结构,增强电力保障能力。大力改善农村地区通讯设施,推动宽带网络向农村延伸,适时在农村布局5G网络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优先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贫困地区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

 二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有机衔接。坚持长短结合,推动扶贫产业由短平快为主的特色种养产业向以二三产业为牵引的长效产业发展。巩固扶贫产业发展成果,继续精准帮扶建卡贫困户稳定发展特色种养业,向农村低收入户扩大产业项目覆盖。着力延伸乡村产业链条,培育长效扶贫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产地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和农村电商。加快打造区域性产业集群,加强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的产业统筹,做实做细“串点连线*“补链成群”“集中连片”的发展工作。提高乡村产业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水平,推动长效扶贫产业向“互联网+农业”发展,鼓励“互联网小镇”创建。

 三是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机衔接。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持续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持续改善乡村教育,科学布局农村学校,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配强师资力量。持续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水平,推进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扩建,改善医疗硬件设施;配齐乡村全科医生,确保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改进现有医疗保障体系,逐步降低农村居民医疗费自付比例。持续加强乡村社会保障,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逐步提高农村基础养老金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水平。持续推进乡村治理创新,完善村 民自治管理、民主监督和“一事一议”制度,推进平安乡村建设。

 四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衔接。贫困地区整体脱贫摘帽后,应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分类分档时序化推进,贫困村未脱贫前不开展农房风貌整治,第一档村重点实施“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第二档村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村容村貌提档升级为目标,第三档村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目标。扎实推进危旧房改造整治,到 2020 年动态消除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存量危房,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农村旧房整治提升,推动农户住房由“住得安全”向“住得舒适"转变。有序开展生态移民搬迁,逐步迁出自然保护地核心区和缓冲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内的居民,促使人与自然关系更加和谐。

 五是推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有机衔接。把人才培育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关键。稳定基层人才队伍,及时补充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优秀人才,加强脱贫乡镇事业单位专业人才招聘,继续向脱贫地区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全科教师和定向医学生,鼓励外出农民工、大学毕业生和退休人员返乡参与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每年集中轮训村“两委”负责人,提高基层干部统筹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能力和素质。培养选拔优秀脱贫攻坚干部,对优秀扶贫干部可优先选拔任用和晋升职级,定期向贫困地区的村“两委”负责人、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招考乡镇公务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分级分类认定标准,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探索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大力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

 “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

相关热词搜索: 脱贫 攻坚 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