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力合成

时间:2022-06-23 13:25:11 浏览量:

 教学课题

 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

 2.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替代。

 3.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含义和使用方法,会用它求两个分力的合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力与分力概念的建立过程,体会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等效替代法。

 2.通过探究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力方法的过程,体会逻辑和实验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研究的乐趣和社会价值。

 2.体会科学研究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重点:

 1.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及其等效替代关系。

 2.平行四边形定则及其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探究过程及其结论。

 教学用具

  1.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细绳套(两根)、弹簧秤(两只)、三角板、铅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引 入 新 课

 由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

 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等效替代的思想

 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合力和分立

 学生活动:两个女同学共同提起水桶和一男同学单独提起水桶。

 学生通过观察,学会对信息的分析﹑加工

 学 习

 相 关

 概 念

 结合以上实例,提出下面问题

 问题:两位女同学两个力的共同作用与男同学一个力的单独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吗?

  学生学会对信息归纳总结。

 在上面列举的实例的基础上,教师给分力与合力﹑力的合成下定义并板书。

 1. 分力和合力: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另外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另外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合力和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的关系。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方法叫做力的合成

 进一步理解“等效替代”思想,为本节实验设计的原理打下基础。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既然合力与分力可以相互替代,那么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数学知识 1+1 2是否可用于已知两个分力求其合力呢?

 请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老师的猜想:合力等于各分力之和?

 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老师的猜想不对,就此反问那你觉得应该是什么关系?你有什么方法推翻我的想法?你的猜想是什么?怎么 去验证你的猜想?

 敢于猜想和假设,

 增强探索意识。

 实

 验

 探

 究

 让学生思考应如何设计该探究实验。

 先投影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个)﹑橡皮筋﹑细绳套(两个)﹑铅笔﹑三角板﹑刻度尺﹑图钉(5 个)。

 明确探究问题:

 1. 如何求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分力的合力

 2. 如何求相互垂直的两个分力的合力

 3. 如何求互成任意角的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

  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共同协作,相互交流

 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一)利用传统实验装置探究力的合成

 实验小组同学相互讨论﹑交流实验设计的思路。

 教师通过提问和利用仪器在黑板上演示分析,对实验过程如何体现等效﹑如何记录合力与分力的作用点﹑大小﹑方向的关键步骤进行指导。

 第一步:请同学们利用等效原理,设计两个分力与合力。先将合力﹑分力的三要素记录下来。

 第二步:根据记录的信息,请确定分力与合力的作用线。第三步:请选定合适标度,根据实 验记录的数据作出分力与合力的图示。

 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在旁巡查,适时加以指导。同时利用多媒体投影图,对实验中应该记录的数据和如何处理这些数据进行分步引导。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确定了两个分力与合力,并且用力的图示将它们表示出来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实验得出的数据检验提出的猜想。

 1. 通过提问,教师灵活地帮助同学分析数据,先对不是本实验结论的各种猜想进行检验﹑排除。

 2. 对符合本实验结论的猜想的检验,教师先建议学生用虚线 将合力﹑分力的箭头段连接,然后提问学生从连线中得到什么启示。(学生回答)

 3. 请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总结本实验探究的结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4. 最后,教师在黑板上规范作图。

相关热词搜索: 课题 合成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