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应常怀感恩之心
——在廉政党课上的讲话
感恩,是人生的必修课,是人性的基本美德,它是传承的,也是时代的,更是永恒的。感恩亲人、感恩社会、感恩组织,传递的是正能量,传播的是常理大道。作为党员干部,常怀感恩之心是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更是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
一、修心养性需要有感恩之心 感恩是一个古老的话题。“知恩图报,善莫大焉”。翻阅历史,知恩感恩贯穿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是口口相传的训言,也是为人处世的道德基准。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感恩文化始终占据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感恩于父母,谓之孝;感恩于手足,谓之悌;感恩于提揆,谓之忠;感恩于托付,谓之信”。古今中外,知恩图报作为一种优良人格品质为社会所称颂,也是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内容。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才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
感恩,是最温馨的传统美德。感恩是传统文化里最温馨的元素。亲情、爱情、友情,良心、忠心、诚心,归根结底,莫不来源于此。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有“感恩戴德”、“以德报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士为知己者死”等绵延多年的经典话语;也有“将心比心”、“投桃报李”、“黄香暖席”、“衔环结草”等优美的传说故事,无不充满着感恩的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
感恩,是最温暖的社会公德。感恩,是人性的至高境界与鲜明体现。感恩是每个人的天性使然,除非丧失人性,每个人都会感恩,但程度不一。对亲人,对朋友,常常很容易做到;对组织,对社会,却又常常很轻易忽视。而恰恰是后者,更能释放巨大的正能量。一个社会如果缺少感恩之心,公德就会缺失,人性就会冷漠,世态就会炎凉。
感恩,是最温情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职业道德的提升,依靠的是人们自下而上的品德和信念,依靠的是人们具有知恩感恩的心。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始终离不开周围同志的帮助和支持,离不开身后团队的默默努力。目前社会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注重团结合作。现在不再是百万军中取人首级的英雄年代,也不再是春秋战国时纵横家一人一骑指点天下的岁月。党员领导干部的不断成长,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同样也离不开同事的肩膀和双手。一个人得到红花,就意味着有人成为了绿叶;一个人晋升,就意味着有人失去了这次的机会。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努力,而忽略身边同事的付出,不能把成绩当成个人的功劳,更不能把它当作与组织讨价还价的本钱。
二、提升境界需要有感恩之心 感恩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一个人,如果缺失感恩,就会没有真情;一个社会,如果缺失感恩,就会杂乱无章;一个民族,如果缺失感恩,就会失去希望。当今社会正处在深度转型期,一方面 GDP 一路上扬,一方面道德水准滑坡。价值多元化,使很多人的价值观发生偏差,主流意识、传统美德不断淡化。感恩,这个传统而古老的话题,正日渐演变成一个全新的课题。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党性退化、激情淡化。更有极少数干部热衷于向组织晒成绩,跑位子,嘴巴上感恩,行动上撤台;当面感恩,背后负义;提拔想感恩,没提拔想惹事,不能正确对待进退留转和荣誉得失。党员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言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更应常怀感恩之心。
感恩,才会有好心态。常怀感恩,才会常常感动。不懂得感恩于人的人,自然也不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久而久之,会觉得世态炎凉,人心冷漠,抱怨世事不公,人心不善,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找他人讨说法。今年是市县乡领导班子集中换届之年,涉及到不少干部的进退留转,党员干部一定要正确去对待。“进”是党的事业发展进步的需要,是新的“赶考”,应头脑清醒,宠辱不惊;没“进”,也应心态自如,多看别人的长处,多找自己的差距,忠于职守;“退”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需要,不能意志消沉,牢骚满腹,口无遮拦,要坚决摒弃“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留”,是保持领导班子稳定和工作连续性的需要,不能因为未提拔就不服气、摆资格、闹别扭,影响班子团结,留要知足,留要奋进;“转”是优化干部资源配置、培养锻炼干部的需要,不能挑三拣四、挑“肥”拣“瘦”,甚至心灰意冷。领导干部要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才能做到“进”者奋发有为,“退”者心情愉快,“留”者意志不衰,“转”者迎接挑战,时常感恩组织、回报组织,才能有一个健康的、阳光的、进取的好心态。
感恩,才会有好状态。感恩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和胸怀,是历尽坎坷和沧桑后,从中提炼出的豁达和感悟;感恩是对生命的由衷尊重,是对自然的敬畏,是对自己渺小的觉悟。党员干部常怀感恩,胸怀才会宽大,志向才会远大,形象才会高大。懂得感恩,就会常常叩问内心:当官为什么、当什么样的官、怎样当官?懂得感恩,就不会滋生“权力崇拜”,而会产生一种“知足感”;懂得感恩,就会经常自省,不被利益所蒙蔽,不会对群众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懂得感恩,就会在获得与付出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多讲奉献、少讲条件;懂得感恩,就会懂得敬畏,担负责任,把群众的疾苦看在眼里、把党的事业放在心上。
感恩,才会有好世态。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感恩,重在做而不在言。大家来看,感恩二字底下都有个“心”,而没有“口”,说明感恩重要的不是挂在嘴上,而是出自内心深处的感受,付诸实际的行动。想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得到他人尊重,就要自己先去付出,先去施恩。有的人做了一些善举,却怀有私心,希望得名、希望得利、希望留路等,这不是真正的感恩,这是交易或者是买期货。党员干部应带头尽心尽力去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感恩活动实施开来,将感恩风气融入人群,感化人心,带动周边群众。只有每个人不断地献出自己的爱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个社会才会不断释放正能量,才能树立新风尚,个人的小恩小爱,才会变成社会的大恩大爱,这样才会有一个文明正气的好世态。
三、成就事业需要有感恩之心 感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感恩,无处不在,无处不需。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抚养你的人,感激帮助你的人,感激关怀你的人,感激鼓励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恩,不仅是普通百姓一代代传承的话题,更是党员干部强化自身建设的永恒主题。党员干部感恩,要突出做到三个“无限”:
感恩,就要对组织无限忠诚。干天下大事,非忠不立。如果没有忠诚,能力可谓牛身失毛,无足轻重。党员干部感恩组织,是一种党性觉悟、品格锤炼、奋发动力,是最大的忠诚。个人与组织,如同鱼水关系,离开了水,鱼将无法生存。任何党员干部的成长进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离不开组织的帮助与支持。知恩图报,就必须对组织忠诚,不能搞一时服从,也不能搞对上级的盲从,更不能搞对自我的放纵。要把知恩之情化为报恩之行,说真话、树正气、敢担当,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努力回报和感恩组织。
感恩,就要对百姓无限敬畏。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一个干部无论职位多高、能力多强、权力多大,都不能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党员干部一要怕党,二要怕群众”。领导干部要敬畏与敬重群众,明白我们的衣食和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懂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对我们从政者最大的鼓励、鞭策和信任,是我们党永远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和动力。历史告诉我们一条朴素而又简单的真理: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有的部门都是服务部门,所有的岗位都是服务岗位,所有的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坚持群众路线,把群众是否满意、拥护和赞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常谋富民之策,常行利民之举,常化困民之难。
感恩,就要对事业无限担当。党员干部,责任在前、担当为重、感恩为本。感恩不会是舌灿如花,也不应是走马观花,更不该是水月镜花,而应立足于本职本岗,始终如一。铁棒成针,在于恒心;滴水穿石,在于持久。感恩,决不是一时感动,更不是偶尔感激,而应是坚持、坚守、坚忍。对事业的无限追求,就是对组织、对社会、对人民最大的感恩,是一个干部最大的担当。世界上的事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最讲认真,认真的精神,其实质就是一种担当的精神。敢于担当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和政治本色,是领导干部的时代责任。必须要有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担当精神。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历史担当,每个层级有每个层级的使命担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责任担当。党员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对大事要敢尽责、对难事要敢负责、对错事要敢担责。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把责任担当放在心中。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会薪火相传,才会永葆活力。
校 在学校 2021 年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刚才,X 校长简要回顾了过去一年学校各方面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通报了寒假期间有关工作,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全年 XX 项重点工作、XX 项主要工作。可以说,每项工作都贯穿了改革的精神、攻坚的决心。希望大家牢牢把握总体要求,对号入座、主动认领,聚焦聚力这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拿出最好状态,集中优势力量,认认真真抓落实,以点的突破带动学校全局发展。
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既关系到“十四五”能否开好局、起好步,也关系到学校未来 X 年、XX 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我们要把 2021 年学校工作放到“十四五”奠基之年的地位去看待,放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来推进。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缓进、慢进也是退。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按照“六多六少”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把好意识形态关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双高”“双一流”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工作,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建立“工作专班”为抓手,扎扎实实抓贯彻、抓执行、抓落地,确保各项任务不折不扣圆满完成。
关于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说:“抓落实,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面对高校千帆竞发的激烈竞争态势,我们面临的挑战比以往更加严峻,担负的任务比以往更加繁重,遇到的难题也比以往更复杂,需要全校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挺直担当腰杆,拿出与时间竞争、与问题对抗、与自己较劲的精气神,鼓足干劲、狠抓落实,把学校各项工作干出模样、干出成绩。下面,就如何抓好今年工作落实,我讲几点意见。
第一,以讲政治、顾大局的品格来抓落实 讲政治、顾大局,是最鲜明的党性原则所在,是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在学校落地生根,确保全校上下步调一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讲政治、顾大局永远是第一位的。做好党委政府工作是这样,做好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是这样,做好高校工作同样也是这样。讲政治不是喊口号,而是具体行动;不是表态,而是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具体到我们学校来说,最根本的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家要经常对照思想和工作实际,看一看有没有政治判断力不够强的问题,有没有政治领悟力不够强的问题,有没有政治执行力不够强的问题。只有在这些问题上保持头脑清醒了,我们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使讲政治的要求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
顾大局,既要站在高处看,也要立足长远看;既要看全局,一切从大局出发,认识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又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具体到我们学校来说,大局就是学校的改革发展,就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就是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善于观大势、明大局,本着对学校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来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把本部门本单位的发展放到全校大背景下去考量、去谋划,真正做到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全局。很多问题,特别是涉及到学校全局的一些问题,往往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就能独立解决的,需要大家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需要多沟通、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有些事情可能与本部门没有直接关系,但也同样需要支持配合,需要相互补台。就像去年我们申报一流学科一样,一些学院虽然没有直接申报,却以学校大局为重,主动把自己的一些成果拿出来支持相关学科。这种做法值得肯定、值得倡导。希望每一名师生员工都能自觉把个人发展融入学校大局,以 XX 为荣,做 XX 的有心人,积极为 XX 发展献计献策作贡献。如果说一个人作贡献是加法,那么全体 XX人都来作贡献就会成为乘法。
我来 XX 工作有 X 个多月了。在各方面工作开展过程中,在与同志们接触交流中,我深切地感受到,XX 的干部队伍有一个好的传统,那就是讲政治、顾大局、重品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这在去年完成的各项重大任务中已经得到了充分证明。比如 XX 周年校庆工作,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风险多、挑战大。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精气神、坚决果敢的执行力,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攻坚克难,高质量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得到上级领导、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在新的起点上,在新的 X 年里,只要我们进一步发扬光大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战略定力,做到眼睛亮、见事早、应对快,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党委部署要求上来,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我们就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大的辉煌业绩。
第二,以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来抓落实 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工作行为,决定了对待工作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一个人可以选择维持“勉强”过得去的工作状态,也可以选择追求“卓越”的精神境界,这取决于内心是否拥有对工作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当干部最需要的品质是责任心,最能体现价值的也是责任心。
当前,学校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各种“躲不开、绕不过”问题层出不穷,在诸多风险与挑战面前,迫切需要各级干部用心思考问题,用力解决问题,迎难而上,勇于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该我们这茬人攻克的“山头”,必须坚决攻克;该我们这茬人办好的事情,绝不能留给后来人。有些机遇一旦错失,可能永远都无法弥补。去年,在全校上下共同努力下,学校成功进入我省“双高”建设行列,并位居 XX 省高水平大学榜首,这为我们冲击国家一流学科打下了基础。今年我们最主要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冲 A 成功,为省属高校带个好头。我们应该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全校上下都要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多鼓劲、少泄气,多做加法、少做减法,多干实事、少务虚功,发扬舍我其谁的精神和担当,举全校之力实现历史性突破。这既是全体 XX 人的热切期待,也是每一个 XX 人的美好期盼。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不断推进。我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和境界,围绕学校发展中面临的紧迫任务和突出问题,主动作为、主动担当,多做一些利长远、打基础的工作,做到心中有学校、心中有师生、心中有责任。对于学校党委的各项部署要求,要坚定不移地去落实;对于事关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去解决好。只要是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有利于激发办学活力的事情,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变革,就要敢于闯、敢于试、敢于改,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第三,以鲜明的问题导向来抓落实 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抓落实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勇于解决问题,通过研究和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把学校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坚持问题导向,首先要善于精准查摆问题。现实世界的问题错综复杂、多种多样,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对存在的问题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否则小问题难免会演化成大问题。只有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及时发现问题,做到沉着应对、趋利避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前天,省教育厅副厅长 XX 同志在报告中就列举了全省高校存在的许多问题和不足。我们不能听听就算了,而是要静下心来,对照学校实际,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在我们学校存在多少,问题轻重程度如何?就目前来讲,许多问题和困难在我们学校也同样存在。比如,办学经费比较紧张、压力很大;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学校长远发展缺乏后劲;不少人进取意识不够强,存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小富即安的思想;学科门类不全,学科交叉融合还不足;科研成果数量虽然逐年攀升,但高质量标志性成果偏少,缺少大奖项、大课题、大平台的支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并不突出,参与 XX 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建设的能力不够强;制度体系相对健全完善,但制度的刚性约束、执行制度的力度还有差距,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都要时刻装在心里、牢牢抓在手里,采取有效措施,一项一项认真加以整改。
发现问题是前提,分析问题是关键。我们要通过具体分析,找到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重点,学会牵“牛鼻子”。去年 XX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就是抓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牛鼻子”,也是“指挥棒”。在前天的干部培训班上,教育部综合改革司的李轶群处长进行了详细解读,这对于我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非常及时、非常必要。我们要把落实《总体方案》要求作为今年工作的一项“龙头工程”来抓,作为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增强学校发展活力的重要契机来抓,让每一名师生都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教育评价改革“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重点突出内涵建设、社会适应度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逐步打开,切实推动正确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在我们学校落地生根。下一步,我们要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摸清底数,真正找到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紧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落脚到解决问题上。事实证明,面对困难和问题,只要认真对待,最终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甚至成为下一步发展的契机。比如,去年以来,疫情防控下的校园管理、70 周年校庆、优化办学环境、齐鲁文化研究院迎评等,都对我们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同时也倒逼我们下决心来解决这些问题。经过攻坚克难,网络课堂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大礼堂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改造提升,两校区门禁系统实现了智能化管理,校市合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齐鲁文化研究院整改取得显著成效,等等,令我们印象深刻。我们要学会把解决问题作为前进的动力而不是沉重的包袱,作为创新的支点而不是退缩的借口,学会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在攻克一个又一个问题堡垒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对于校市合作问题,这里我再强调一下,大家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白皓副厅长在报告中强调了“校城一体、校城共生”的理念,列举了 XX 大学要“立足 XX、服务 XX、然后服务全国”,XX 大学要“立足 XX、服务 XX 就是服务 XX”的例子,这其中体现的既是发展观念的转变,也是 XX 高校围绕大局、强化服务的着力点。这与去年以来我们积极推动的与 XX市合作发展不谋而合。大学在一个地方,就应该先把服务本地工作搞好,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好,把城市和学校紧密融合起来,大力推进校城一体、校城共融共生,学校才能有持久的生长力,才能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同时也是学校特色发展的突破口。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开门办学的力度,主动打开学校的边界,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校地校企融合,通过与国内外高校共建共育、与各大科研院所共建共育、与企业共建共育、与地方政府共建共育,吸引校友和企业捐赠等多种方式,吸纳更多社会资源为我所用。
第四,以创造性开展工作来抓落实 事业成功与否,如果说奋斗是“核心能量”,实干是“最大增量”,那么创新创造就是“关键变量”。抓工作落实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过程。当前,学校正处在发展关键期,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我们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能用老眼光、老办法来看待、解决新问题,必须强化创新意识,不断用创造性的工作来解决发展中存在问题。
创造性抓落实,首先要解放思想。按老规矩和惯例办事,往往最省时省力,但也最容易捆住手脚、滋生惰性。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变天地宽。白皓副厅长举的获“全国教学成果特等奖”的例子,对我们就很有启发。当时全国一等奖已空缺了 X 年。有没有办法创造奇迹?也有,但很难。他们找了 X 个专家,把改革开放以来所有获国家奖的教学成果找出来,认真研究切入点是什么、选题是什么、支撑点是什么、如何布局支撑材料、如何发挥成果的作用,最后总结出了规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拿到了大奖。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打造好、凝聚好高水平学科,攻破重大难题、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同样需要我们沉下心来研究摸索规律,明确解决问题的机制是什么、创新点在哪里、效果怎么样,然后凝聚人才、凝聚优势、凝聚资源,集全校之力去支持、去推动、去落实。
创造性抓落实还要学会“上蹿下跳”,走出校门去开展工作。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我们各级干部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等着好事找上门,而是要行动起来、主动出击,多去找上级部门请教、汇报工作,多去合作单位了解信息,创造机会争取更大支持和更多资源。如果沟通好了、对接好了,把我们的情况说透了,说不定就能争取到一定的政策支持。我们要时刻关注国家和我省发展大局,密切留意中央在关注什么、省里在强调什么,及时分析形势发展变化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把学校工作与国家、我省大局紧密结合起来,找准关键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方针政策,努力为学校发展拓展空间、搭建平台。比如,全省 2021 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要实施“百校三个一”工程,即每个省属院校结对一个国内外大院大所,开展协作攻关;结对一个产业园区,深化产学研合作;结对一个重点行业协会或链主企业,攻坚科教产融合联盟。会议还提出“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 XX 计划”,允许单位与个人约定科技成果利益分配比例,支持高校和企业联合,建设一批数字实训基地,等等。另外,今年省里准备立项建设 XXX 个高校重点实验室、XX 个高峰实验室,打造 XX 个示范协同创新中心,重点支持XX 个左右的国际合作高水平科研平台,支持 XXX 个青年创新团队,等等。这都是一些政策导向,跟学校发展有直接关系,我们都要密切关注,主动对接,最后做到为我所用。
第五,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来抓落实 精神状态是一个人思想境界、价值追求的外在体现,是成就事业、有所作为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有了良好的精神状态,没有办法可以找到办法。很多时候,执行力不强,工作效果差强人意,并不是工作能力的问题,而是工作状态出了问题。近年来,全校上下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较大成绩。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全校大团结、大协作的结果。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保持战略定力,绝不能因取得一点成绩而止步歇脚,绝不能因发展开始向好而骄傲松懈。唯有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头拱地、往前冲,铆足劲、抓落实,乘势而上求突破、发奋图强开新局。可以说,没有哪一项目标任务是轻轻松松能够实现的,都需要我们拿出“蚂蚁啃硬骨头”的劲头,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做好。
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勇争一流、永不懈怠。无论什么工作,都要向高标准看齐、朝高水平努力,打造更多的经验样板,成为全省高校各项工作的示范标杆。我们要坚决摒弃放一放、搁一搁、缓一缓的思想,立说立行、说干就干,以“钉钉子精神”经常抓、反复抓、持久抓,一抓到底、抓出实效。不仅要善于谋全局、议大事、把方向,而且要敢于担当,部署了的工作就要紧盯不放、跟踪问效,确保学校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真正做到办一件事情,留下一个范例;干一项工作,留下一个样板;完成一项任务,留下一种风范。只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学校整体工作才能真正落实到位。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在座的都是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当负责的工作落实不好的时候,一定要多问几个“有没有”:有没有求真务实的自觉,各项决策符不符合上级要求、基层实际、师生期盼,存不存在“拍脑袋决策”“凭经验办事”的现象?有没有真抓实干的作风,抓落实问题找准了没有、做决策是否符合实际?有没有迎难而上的担当,遇到问题是通过改革创新主动破解,还是一味地上交、下压、外推、后拖?有没有一抓到底的韧劲,是不是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接着一环拧?如果这些问题回答起来底气不足,就说明工作作风还有改进的空间。好作风是管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学校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发挥“头雁效应”,以上率下、身体力行抓落实,重要事项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亲自督查,真正扑下身子带头干,形成全校上下聚精会神抓落实、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六,以求实务实扎实的作风来抓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求真务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法宝,是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思想武器。转作风、抓落实,关键在一个“实”字上,工作举措要求实,工作过程要务实,工作成效要扎实,多精准施策、少大而化之,多沟通协调、少推诿扯皮。无论开展什么工作都要讲求实实在在,既要有意义又要讲效率,做到思想求实、作风务实、工作扎实。
只有拼出的精彩,没有等来的辉煌。我们要突出结果导向,狠抓有效落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效落实,就是要“真落实”,不是“假落实”。只用表态抓落实就是假落实,多用行动抓落实才能真落实。有效落实,就是要“全部落实”,不回避矛盾、不讲条件,对容易完成、锦上添花的工作快落实,对攻坚克难、雪中送炭的工作更要抓紧落实。任何工作都有一定的时效性,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达到一定的工作效果,才算是达成了既定的目标。
上学期,我们学习省里的做法,结合学校实际成立了十来个工作专班,分别由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一起组成,定期研究、汇总情况,定期调度工作进展,定期督导检查工作成效,解决了一些长期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问题。成立专班,就是要把工作抓得更牢、做得更实,倒排工期,推动工作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比如,申报一流学科工作专班、冲击“双高”工作专班、校市合作专班、审计整改工作专班、校庆工作专班、齐鲁文化学院迎评工作专班、省属高校绩效考核工作专班等,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推进落实重点工作专班制,把影响学校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
第七,以坚守底线防范风险思维来抓落实 学校要推进改革、实现发展,离不开和谐安全稳定的环境。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既要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切实做好学校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各项工作。
所谓底线,就是不可逾越的界限。把底线思维运用于实践中,既是谋划和推动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我们经常讲各级领导干部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人在阵地在”,这就是底线。底线破了,干再多的事情也要归零,甚至是负数。因此,部署和推动任何工作,首先要搞清楚底线在哪里、风险在哪里,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问题是正常的、哪些问题不能出,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最好的结果是什么,搞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从容应对、掌握主动。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上级政策要求和学校纪律规定,认真了解学校工作实际,熟悉掌握工作基本规范,明晰岗位职责、工作要求,找准底线,不踩红线。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不走险路。
春节前后,我省接连发生的 XX 事故、XX 火灾、XX 科技市场火灾、XX 火灾等,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从这些事件中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X 月 XX 号,根据学校领导意见,党办、校办印发通知,要求各单位对安全情况集中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希望大家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大意不得,马虎不得。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仍是今年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我们既要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又要抓好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工作,切实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找准底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守住底线。学校要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教书育人的底线、科学研究的底线、意识形态的底线、综合保障的底线、安全稳定的底线、廉洁自律的底线等,条条都很重要,都必须守住、守牢、守好。特别是今年大事要事多,重大节点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任务更加繁重。对于一些敏感舆情,如果把握不好、引导不到位,负面信息就会成倍增长,事件可能被无限放大。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网络媒体素养和舆情研判与应对能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等工作推进时,要更加注意细节,强化人文关怀,建立便捷畅通的沟通机制,积极听取师生意见,尤其是涉及师生利益的政策出台,要加强前期的调查研究和部门间的沟通交流,积极解决师生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避免因政策失当引发师生不满,为舆情发生发酵埋下隐患。
同志们,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让我们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奋力开创学校改革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
相关热词搜索: 党课 讲话 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