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余姚市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2-07-06 17:00:02 浏览量:

 余姚市 政府工作报告 ——2021 年 1 月 20 日在余姚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余姚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徐 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0 2020 年工作回顾和“十三五”发展成就

 2020 年极不平凡。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余姚重要回信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化开展“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和“改革创新年、执行落实年”活动,克难攻坚、加压奋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220.7 亿元,增长 5.1%;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2 亿元、增长 6.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65212 元和 39339 元,分别增长 5.2%和 6.9%。

  一年来,我们的主要工作及成效是:

  (一)疫情防控在大考中赢得主动。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科学快速开展疫情防控,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率先开展地毯式、滚动式排查,全域推行“铁桶”战术,快速完成隔离留观病房扩容,因时因势调整防控策略,统筹做好医用物资、生活必需品等供应保障,全面构筑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坚固防线,23 天实现确诊病例“零新增”,39 天实现本地病例“全治愈”,做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12 名援鄂医务人员义无反顾、逆行出征,为打赢湖北保卫战贡献了余姚力量。全面落实精密智控常态化机制,强化入境人员、中高风险地区来姚人员和冷链食品等重点人群、重点行业、重点场所闭环管控,全力抓好发热门诊全周期管理,不断巩固疫情防控稳定向好势头。最快速度部署推进复工复产,精准实施帮扶企业 20 条、金融保障服务等政策措施,创新产业链复工模式,推出“复工管家”“复工专列”,“四送一增强”做法入选省争先创优最佳实践案例,争取政府专项债、抗疫特别国债 7.18 亿元,累计减免税费 28.6 亿元、拨付“两直”资金 9.17 亿元,全市经济加快恢复、实现 V 型反转,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宁波第一。在这场抗疫大战中,众多逆风而行、舍小顾大、无私奉献的大爱之举,让我们为之动容、为之骄傲!

  (二)产业转型在逆势中增创优势。全面推进智能经济先行示范区创建,实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规上工业、高新技术、装备制造、“246”产业等增加值增速均位居宁波第一。建成投用科技大市场(科技人才超市),搭建完成余姚智能家电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增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1家,新引育高层次人才 795 人,净增高新技术企业 93 家,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居全省第三,我市入围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创建单位。整合提升开发园区,完成甬西智能科创走廊概念规划编制,中意宁波生态园新投产项目 21个,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挂牌成立,机器人智谷小镇核心区初具规模,智能光电小镇产值达到 160 亿元。企业主体不断壮大,新增“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 7 家、宁波市级以上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企业 22 家,新增上市企业 3 家、过会 1家,舜宇集团首次入榜中国企业 500 强。商贸市场保持稳定,成功举办第 22 届中国塑料博览会,建成投用海吉星农批市场,外贸出口占宁波份额比去年提高 0.4 个百分点,创建成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家用电器)。坚持招商引资与增资扩产并举,甬矽电子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实到内资 108.6 亿元、外资 1 亿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04亿元。现代农业提质发展,完成粮食生产面积 40.6 万亩,生猪出栏能力达 26 万头,“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列

  入国家部委试点,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各1 个,培育无公害农产品 36 个,“余姚樱桃”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创建成为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被评为省农合联第一批持续深化“三位一体”改革示范建设单位。

  (三)城乡品质在融合中不断提升。坚持“多规融合”,综合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基本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果。南雷南路两侧、高铁新城等重点区块高标准开发,“阳明古镇”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区一期实现开街,提升水环2.6 公里,打通断头路 3 条,整治背街小巷 10 条,实现拆迁区块“清零”8 个、3.9 万平方米,既有住宅小区加装电梯实现破零。精细城市管理,扩大智慧城管覆盖范围,试点城区道路深度保洁模式,投用城市“智能停车”系统,创建“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 4 个,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复查。提升基础承载能力,5G 基站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荷梁线改建一期等项目实现开工,G228 古乍线(黄箭山至姚东大桥)改建等工程完工,余梁公路北延跨姚江大桥、胜陆公路草籽岗隧道贯通,姚江上游余姚西分调控枢纽通水通航,成为全国首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创建省美丽城镇样板镇 1 个,成功举办宁波市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暨乡村产业振兴现场会;新增国家 3A 级景区 3 个、省 3A级以上景区镇 12 个、A 级以上景区村 52 个,创建成为省全

  域旅游示范县(市、区)。

  (四)生态环境在攻坚中逐步改善。高标准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等上级专项督察整改。突出源头治污,整治“低散乱污”企业 507 家,淘汰关停落后产能项目 15 个。统筹推进“五水共治”,姚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启动实施,市域污水主干管网输送复线工程建成投用。开展空气质量提标进位行动,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治理企业 30 家、淘汰老旧营运车辆 558 辆,PM2.5 浓度降到每立方米 28 微克。推进一般工业固废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建设,加快创建“无废城市”。开展“六清六净”专项行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力推进,创建成为“基本无违建县(市、区)”。完成废弃矿山整治 42 个,消化“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 9816 亩,创建成为省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

  (五)民生福祉在补短中持续增进。全市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民生支出达到 100.3 亿元,各级民生实事均全面完成,第 11 次荣登“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 2.6 万人,新增创业实体 2.7 万家,创业带动就业13.4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2.16%。积极做好全民参保登记工作,本市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37%、99.65%。启动“滴滴”智慧养老平台试点。市级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覆盖。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新(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 20 所,基本完

  成低小散幼儿园整治,开工建设北师大余姚学校,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成率达 99.1%,与宁职院成功签约合作共建余姚校区。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加快,3 处遗址入选省十大考古重要发现,井头山遗址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市公共文化中心建设稳步推进,阳明文化周活动成功举办,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320 个,农村文化礼堂实现全覆盖,邵家丘村、西街村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市人民医院肿瘤治疗中心投用、感染综合楼开工,医养结合、三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稳步推进。国防征兵、优抚安置等工作得到加强,深化民兵调整改革考评位居全省首位,获得省级双拥模范城“四连冠”。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开展危化品运输安全等领域专项整治,镇级矛调中心实现全覆盖,村社组织换届圆满完成,“平安余姚”建设有望获得十四连冠。

 (六)政府建设在改革中体现高效。高度重视省委巡视工作,认真做好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新成效,省定 41 件个人和企业事项实现“一件事”联办,全省首创“智能画像”办税体检服务,启用电子证明共享核查平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 80 天”、开工前审批“最多 50 天”、竣工验收“最多 30天”全面实现。强化政府工作创新,在宁波大市率先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3 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222 件人大代表建议、305 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基本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乡村检察官工作获省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项目,行政争议发案量和败诉率分别下降 15%、55%。

  各位代表,2020 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过去的五年,我们紧紧围绕“两区三城”打造,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推动产业转型提速、城乡环境提质、民生福祉提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胜利实现,较好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五年来,我们优服务、稳增长,综合实力争先进位。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开展“三服务”等系列活动,全面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7.6%;人才总量超过 36.5 万人;规上工业增加值从 269.2 亿元增加到 471.5 亿元;外贸出口从 422 亿元增加到 665.1 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 185.2 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6.7%、8.7%;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 7.5%、8.2%。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比 2015 年上升 8 位,营商环境百强县挺进前 5,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五年来,我们优结构、促转型,发展质量持续提升。持

  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紧紧抓住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放松,战略新兴、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吉利整车制造、舜宇新基地等一批旗舰型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投产,浙大机器人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萨塞克斯(宁波)人工智能国际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科研机构成功入驻,余姚经济开发区获得省级综合考评“十连冠”,中意宁波生态园工业经济总量实现翻番。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省级“隐形冠军”培育企业总量位居宁波首位,上市企业达到 12 家。累计实施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 4 个、智能化改造重点项目超过 1000 个,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 2.72%提高到 3.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 45.7%提高到 71.6%,我市成为省首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建示范县市,位列全国创新百强县第 5 位。城市经济逐步壮大,中国机器人峰会永久落户,世界姚商大会成功举办,塑料城市场交易额突破千亿大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连年攀升,国家 3A 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 11 个,跻身全国电商百佳县、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完成,中泰生态农业园、横坎头田园综合体等重大农业项目落地建设,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109 家、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 84家、示范性家庭农场 99 家,建成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精品园 33 个,新增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及证明商标 5

  件,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13 个,成为省首批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市、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先行创建单位,被授予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等称号,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五年来,我们优环境、强统筹,城乡面貌实现蝶变。规划引领理念进一步形成,国土空间规划列入省级试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实现全覆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72.1%。中心城区“一轴两环三片区”新颜渐展,万达广场、五彩城等商圈基本形成,西南组团、高铁新城等板块更加清晰,“三江六岸”光影艺术工程扮靓全城,完成危改42 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 109 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 130万平方米。宁波至余姚城际列车一期、慈余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成,姚江城区段堤防加固工程、500 千伏春晖变、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投用,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大幅提升。镇村建设驶入快道,泗门卫星城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梁弄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 8 个、特色精品村 20 个,成为省美丽乡村示范县。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实施重大节能改造项目 141 个,20 个乡镇(街道)创建成为宁波市级“污水零直排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森林覆盖率达到 42.18%,PM2.5 平均浓度比 2015 年下降 42.9%,空气优良率比 2015 年上升 15.4 个百分点,四明山区域获“中

  国天然氧吧”等称号。

  五年来,我们优供给、惠民生,群众生活明显改善。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民生支出累计达到 439 亿元,年均增长 5.9%,青少年成长乐园创设、车窗抛物整治等一批关键小事受到群众点赞。社会保障更加全面,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精准扩面,居家养老服务全面覆盖,低保标准从每月 664 元提高至每月891 元,9000 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全面消除,机构养老床位增加 2680 个,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 3%以内。教育发展更为优质,梦麟中学等 132 所学校完成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招生覆盖率从不足 20%提升至 43.1%,老年教学点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成为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和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市。文体事业蓬勃发展,5 部文艺作品获全国和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道德银行”建设入选中宣部实践案例,累计举办国家级交流赛事 20 场,四明山百公里挑战赛列入省重点培育赛事名录库,获“省戏曲之乡”“全国围棋之乡”等称号。“...

相关热词搜索: 余姚市 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