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荧屏“年代剧”文化特色

时间:2022-07-06 09:10:02 浏览量:

  浅谈荧屏“年代剧”的文化特色

 —— 以《闯关东》为例

  摘

 要:

 自电视剧《大宅门》的热播始,一批以清末民初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一时间段作为历史背景拍摄的电视剧,即“年代剧”陆续涌现荧屏。此类电视剧往往从不同角度演绎那个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社会中家族的命运和为之奋斗的平民英雄的成败荣辱,从中彰显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显示出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情感。本文以《闯关东》作为“年代剧”的范本,将“年代剧”的文化特色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家族史、英雄志、民族情。以这种文化特色而进行的创作的形成,是“年代剧”在历史题材剧与现实题材剧、官方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交叠领域之上得以崛起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年代剧;文化特色;以家喻国;平民英雄;民族情感

  近年来,一批以清末民初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一时间段作为历史背景、以大家族的兴衰发展作为基本情节的“年代剧”先后涌现荧屏,受到热烈追捧① 。2001 年,“年代剧”的代表作品《大宅门》的播出,引发了一段“宅门热”,随之而来的《金粉世家》、《大染坊》、《京华烟云》、《闯关东》、《走西口》等剧也陆续登上荧屏,并取得了较好的收视率与社会反响,为中国电视剧市场带来了一派新的气象。纵观近十年“年代剧”的代表作品,对感情线与事业线的描绘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但又可因其偏重的不同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偏重于描写“事业”的,比如《大宅门》、《大染坊》、《闯关东》、《走西口》等;一类是偏重于描写“爱情”的,比如《金粉世家》、《京华烟云》、《梧桐雨》、《凤穿牡丹》等。但无论是哪一类的“年代剧”,其故事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着“个人、家族、国家”这三者来展开的。

 下面我就以《闯关东》为例,从其内容出发,分析其所展现的文化特色。

 一、家族史:着力凸显以家喻国的文化理念

 ① 李胜利、张遵璐.年代剧的创作特色[J].当代电影.2009(8),第 76 页.

  没有国的家通常是亡国奴,没有家的国是不存在的乌托邦。家国是不可分割的。无论是在影视作品抑或是在文学作品中,我们都不难发现,很多作品是通过展现一个家庭或者家族的命运史来折射国家命运的前途走向及时代变迁的。透过“小家”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时代浪潮的起伏跌宕、社会历史的风云变幻以及国家民族的命运多舛。这种“以家喻国”的创作思路在“年代剧”中也频频出现,并更加突出。

 电视剧《闯关东》主要讲述了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闯关东的故事,其时间跨度近三十年。全剧依次分为四个篇章:淘金篇、农耕篇、经商篇、抗争篇,分别展现了朱开山一家人闯关东的历史:从离开齐鲁大地闯关东寻求生路,到安家落户过上安稳的田园生活,再到不满足现状向外发展,最后联合起来和日本人抗争。事实上,朱开山一家的奋斗史隐喻着那个时代千家万户的“闯关东”的历史朱家人的命运变化也就折射出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现状——社会混乱动荡、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同类的作品还有:《中国往事》表面上讲述的是清末时期“曹家大院”跌宕起伏的历史往事,实际上却隐喻着晚清王朝摇摇欲坠的现实状况;《凤穿牡丹》中的纺织业大户霍家,随着时局的动荡同样遭遇了一系列家庭变故,最后只剩下断壁残垣。事实上,中国人一向具有家国不分的文化观念,以家喻国的创作理念乃是家国不分文化观念的自然延伸,这在很多的年代剧作品中都有着鲜明的体现。但在“年代剧”的创作过程中,“年代剧”所讲述的特殊时代背景(内忧外患荡不安)、“年代剧”被讲述时的特殊时代背景(当下社会),使这种“以家族喻国家”的写法几乎成为“年代剧”创作寻找特色、适应时代、满足观众的必然之选。“年代剧”崛起于历史题材剧和现实题材剧的夹缝之中,必须寻找到自己的特色化创作之路才能够自立自强。在“年代剧”热播之前,无论在历史剧或是现实剧中,以家喻国的电视剧都并不少见。但是,诸如《雍正王朝》、《汉武大帝》、《成吉思汗》、《大明王朝 1566》等历史剧主要在讲风起云涌时代的王朝国家与帝王将相;《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空镜子》、《中国式离婚》等现实剧主要在讲和平时期的小家小户与平民百姓;而《闯关东》、《大宅门》等这些“年代剧”却主要在讲介于前两者之间的家族宅门与平民英雄,这对于观众来说显然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容易引发他们的观赏好奇心。对于当代的中国观众来说,时代的发展使家族的观念早已式微,“年代剧”将颇具中国文化象征意义的家族史呈现在观众面前,暗合了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家庭、家族的传统观念。随着国家的日益强盛,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也愈加强烈,愈加能够感受到国家和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年代剧”体现出的以家喻国的创作理念非常契合现代观众的期待心理,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年代剧”所讲述的特殊时代背景,在创作上也为“年代剧”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使“年代剧”既无须像主旋律作品那样承载较多的政治任务,又可以在国家层面上自由地表达爱国主义情怀及社会思考;既无须像历史题材电视剧那样承载沉重的历史真实压力,又无须像现实题材电视剧那样接受观众的严苛真实性检验。

 二、英雄志:着力塑造传奇式的平民英雄形象

  “年代剧”所演绎的时间段是中国历史上内忧外患、风起云涌的动荡时代。所谓乱世出英雄,无论是《闯关东》中的朱开山、朱传武,还是《大宅门》中的白景琦,《京华烟云》中的姚思安、孔立夫,《大染坊》中的陈寿亭,还《走西口》中的田青、徐木匠,“年代剧”倾向于以厚重的笔墨刻画这些心怀家国、崇尚仁义的传奇式平民英雄形象。之所以称朱开山、白景琦这些人为平民英雄,是因为他们尽管往往从属于某个大家族,甚至是像百草厅白家这样名声显赫的大家族,但在强调官本位的中国传统社会中,仍然在广义上属于平民之列。众多的“年代剧”把视角聚焦于这些平民百姓,讲述平民成为英雄的故事。这些平民英雄的经历,虽然不像历史剧中那些帝王将相那样惊天动地,影响全局,但他们在逆境中跌跌撞撞、顽强奋斗,生离死别,建功立业,性格立体,形象饱满,不仅同样令观众荡气回肠,而且平添了很多的亲切感。

 “年代剧”所塑造的平民英雄多具有较强的传奇性,他们多为男性,在逆境中有智慧、有担当,以自己的行动取得了周围人的信任和拥戴。电视剧《闯关东》中,主人公朱开山为了全家人的生存,豁出性命、背井离乡、携家带口毅然决然地“闯”了出去,大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气势。然一个“闯”字则点明了他们前进过程中的危机四伏、风险重重。《闯关东》中金矿把头看出朱开山不是好对付的主儿,就想在废坑道里把他压死,可他却神奇地从土里钻了出来,并最终冲破了兵、匪、把头们设下的重重封锁,既拿到了金子,又逃出了险境,显示出超常的智慧和不凡的身手。再如,《走西口》中的田青,为救出豆花,在土匪窝里,敢同土匪二当家的比功夫,一个白面书生把土匪头子打翻在地。这份胆量、气概,很有点侠义的味道;还有《大染坊》里的陈寿亭敢于单身去赴土匪约会,严词训斥济南黑帮头子。在与日本商人的斗争中,他凭自己的胆量和智慧,一再让想打坏主意的日本人上当而有苦说不出。在和上海最大的纺织印染厂谈判技术转让一再地受到冷落后,他扮成乞丐,贱价买走大量布匹,高价挖走上海印染行业的技师,狠狠教训了不谙世理的少东家。然则,这些“年代剧”在演绎主要男性平民英雄传奇经历的同时,也刻画了一批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形象,如《闯关东》剧中的“文他娘”,她身上既保留着中国传统母性中的大地母亲的情怀,又有着男人般的胸怀和魄力,在危难的时候能够顾全大局,义无反顾、心甘情愿地为家庭付出,俨然是朱家的精神支柱。可以这样说,一些女性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年代剧”中这些英雄的传奇人生,本身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平民英雄。可以说这是“年代剧”在主角性别聚焦上的一种平衡。

 “年代剧”对传奇式平民英雄的塑造,同样是在历史题材电视剧与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夹缝中有意追寻的一种创作特色。如前所述,历史题材电视剧中往往讲述帝王将相,以大英雄为主(这应该与历史往往忽略小人物关注大人物的特点有关);现实题材电视剧中多讲述平民人物,他们往往生活在和平年代,缺乏传奇英雄的色彩(这应该与当代人对现实的认知心理状况有关);而“年代剧”在历史与现实的夹缝中把平民传奇英雄作为重点刻画的对象,既有充分的创作余地,为当代观众提供了观赏的新奇性,又无须

  经受严苛历史真实性的检验,很好地满足了当代观众对英雄的心理渴求。从古到今,传奇式的英雄历来都是被着力塑造的艺术形象,人们对英雄的渴望和景仰从未停止过,他们的出现,给世人提供了一个可以仰视的想象空间,他们或心怀天下、救国救民,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竞争压力愈加强烈的今天,英雄更能满足当代观众对传奇英雄的美好想象,满足当代观众的收视期待。于此为诉求点,那么年代剧对平民英雄的塑造也成了该剧种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成就了年代剧的一个文化特色——英雄志的抒写。

 三、民族情:着力宣扬传统文化及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民族进步发展的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朱开山一家三十年的闯关东史,反映出我们国家的那段历史,那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朱开山一家的发展史,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一段历史的缩影。“闯关东”表现的就是那个年代闯关东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高尚情怀。我国当代著名学者张岱年认为,构成民族精神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二是能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① 。

 “闯关东”精神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影响都比较深远,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它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彰显。这种精神就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尚仁重义、博大宽容、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一)

 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植根于自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光辉的历史,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是民族精神的灵魂、核心。中华民族素有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光荣传统,“位卑未敢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这种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在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特殊时期,从这一家人身上折射出的是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影子。朱开山开始不愿意投资矿山,但知道是跟日本人争的时候便豁出了身家性命,还有提供资金的黄爷,他们在国难当头,表现了一种忠贞不屈、视死如归、同甘共苦、团结御敌、众志成城、一致对外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

 自强不息精神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史就是一部自强不息的奋斗史。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古代中华文明。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刻苦著称,而对于这一拼搏精神的归纳,就是《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谓“健”亦即刚健、能动之意;所谓“自强不息”亦即积极向上,永不停止之

 ① 张岱年.文化与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年,第 73 页.

  意。这句名言,真切道出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永远进取的精神特征。影片记载了当时,以战乱为主要内容的人祸,及与旱灾、蝗灾为主宰的天灾,使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陷入了“生存危机”,他们在生死线上挣扎,在生活了几代、几十代的家乡找不到生存的希望。这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惊人之举:以山东人民为代表的“闯关东”,不是汉民族主动的生存迁徙,而是被动的生存突围,其动力之源就是“自强不息”。靠着“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朱开山开创了自己新的家业,儿女们找到了自己独立的生存道路,他们顽强地活了下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始终沉着应对,坚毅地向新的生活目标不断迈进。

 (三)

 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古人说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华民族才在民族发展史上创造出不凡的伟绩。《闯关东》再现了山东人民不畏艰难、发奋图强的生存奋斗史。中国的黑、吉、辽三省是千里沃野、资源丰富的地区,在近代历史上,它成为山东、河南、河北人民寻求生存的重要基地。这里人烟稀少,到处是未开垦的土地、河流和森林,既可以狩猎为生,也可以种植为业,还可以伐木、淘金、开矿,在人群集聚的地方,手工业者与商人更可以尽情发挥才智,在商场上一比高下。这些生存手段,便构成了《闯关东》众生的生存奋斗图,朱开山家族就是千万闯关东人的代表。朱开山一家闯关东路上遇到的种种磨难和考验,深刻展现了先辈们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四)

 尚仁重义精神

 中国几千年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与对道德精神的追求是分不开的。重视道德是中华文化延续不断的主题。崇尚道德的精神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尚仁重义。在儒家那里“仁”就是“爱人”,就是讲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且主张先义后利,义然后取。这就造就了中华民族积极行义的道德品格。朱开山有魄力,有胆识,善于把握人性。善良、义气的农民性格也使得他在和放牛沟、哈尔滨原居民、震三江的交往中获得了尊重。在...

相关热词搜索: 荧屏 浅谈 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