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时间:2022-07-05 19:15:03 浏览量:

 谈谈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摘要:

 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它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它们往往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006 年下半年浙江省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历史课程资源

 开发和利用

 2003 年 4 月,教育部制订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取代旧的《教学大纲》或《课程计划》,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科学精神、实践精神和人文主义色彩,并对课程目标作更为明确的规定。通读《课标》,凸现的特色之一是对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求更高、更具体。愚以为,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此,本文立足,对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存在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一、

  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的主要的课程资源。

 1、

  教师。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和程度。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通过对教师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

 2、

  教科书。以历史教科书为核心的历史教材,课程标准。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和学生可依据本地区的特点和自身的需求,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教材。

 充分挖掘利用校内的现有课程资源可以通过如下途径:

 1)开设选修课。普通高中历史选修课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2)研究性学习。普通高中的历史课教学应主动积极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题研究。高中历史教师应加强课题研究的力度,把教师、学生、历史教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课题研究实验,发现课程资源的事实,揭示高中历史教学的一般规律,形成理论体系,指导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

 二、

  大力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联系,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1、

  家庭。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经历,学生通过照片、实物以及家长和亲属等,有利于了解家庭的历史和社会的变迁。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

 2、

  社区。社区资源包括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尤其是社区的图书馆、资料室、少年宫、 文化宫、以及人力资源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采取社会调查、小组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比如:访问当地人大

 代表或政协委员,如 衢州市五届人大代表、龙游县人民医院院长 莫文梅,了解她们是怎样履行职责的;调查本地区交通方式的变化,讨论交通发展对当地经济和人们思想观念产生的影响;

 3、历史遗存。历史遗存包括历史遗址、遗迹、文物以及蕴涵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等。利用历史遗存,能够增强学生直观的历史感受。对居住地区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进行考察调研,比如:1992年发现的被专家学者称为“千古之谜”和“世界第九大奇迹” 的龙游石窟,荟萃县境内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文化内涵古建筑的龙游民居苑,其他如鸡鸣山、龙南竹海森林、石佛岩瀑布、三叠岩、唐代古刹招庆寺等,从文化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出发,提出保护环境和保护文物的建议和措施。

 4、

  史音像资料。历史音像资料包括图片、照片、录音、录像和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等。充分利用历史音像资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理解能力。通过观看历史音像资料,如《郑成功》、《鸦片战争》等影片,突破时空局限,直接了解中华民族英雄的伟大事迹。

 5、

  革命烈士陵园。通过介绍革命烈士的事迹,参观革命烈士陵园,深切怀念为解放事业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进一步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方法,搜集中外历史上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历史人物的资料,分组搜集材料,在主题班会上介绍著名历史人物,如华岗同志的主要事迹,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

 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6、

  积极利用和开发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

 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丰富的网上资源、制作历史课件、展示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历史网页和进行远程教育等,使学生更直接、更全面、更迅速地了解历史,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高质量的课程资源。

 三、结合我校实际开发课程资源。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城郊高中课程资源有着城里高中或乡镇高中所没有的优势。就前者而言,这些优势表现在:城郊高中广大生源来自农村,而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隐含着丰富的资源,产业结构形式多样,自然物种丰富,民俗风情各异,广阔的农村,选题的背景十分丰富。例如:民风民俗。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的实例,如“龙舟赛”活动,说明传统思想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收集当地民歌民谣、民间谚语、民俗习惯;通过观看、访问了解传统戏剧,如道情的嬗变。又如:水利工程。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我县境内汇入衢江的一条最大的支流------灵山江,为龙游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目前正受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其功能不断缩小,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并阻碍着地方经济的发展。这些课程资源是城市高中学生开发所欠缺的。另外与后者相比,城郊学校图书资料相对多些、实验器材齐些、场地宽广些、校园网络建设在起步,

 例如我校校园面积 317 亩,建筑面积 9 万余平方米,是一所具有现代化办学条件的学校,学校拥有二十四标准教室的教学楼三幢,均配备二机一幕,设施齐全的科技实验楼一幢,内有理化生实验室十六个,计算机房十二个,多媒体教室九个,2400 平方米的图书馆一幢,拥有 5 万余册图书。一流的体育馆,露天游泳池,多功能报告厅,艺术长廊,办公楼,设施先进的食堂和六幢学生宿舍能基本满足的生活需要。然而,这些课程资源却难以转化为历史课程资源,其中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

  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存在误区 历史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习惯于把教材当作唯一的课程资源,从课程资源的实施空间看,仅仅局限于课堂;从课程资源的内容看,偏重于学科知识开发,忽视适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从课程资源结构看,偏重于各科各自的知识结构,忽视了各学科间的融合与统整,忽视了人文与科学的融合;忽视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尤其是认识不到教师和学生本身就是潜力最大的课程资源。愚以为,农村普通高中的历史课程资源应凸现乡土特色,历史教师在不断自我反思的基础上,以师生现状为出发点,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学习的内容,有利于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活动中保持较强的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

 2、

  校外课程资源难以利用 由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三令五申”,禁止教师组织学生出外活动;由于往返一趟至少要花费 30 分钟以上,这是课时所不允许的;由于“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大多数老师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满堂满灌”,导致课程资源难以充分利用,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过程,害怕讲得不够、不细、不深、不全,好像教

 师不讲学生肯定不会,考试肯定要吃败仗似的,学生的学习目的好像都是为了考试。所以尽管我校距离市区不远,距离公共文化卫生设施也近,真正意义上的出门考察,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感悟历史的机会少之又少,校外课程资源转可转化为历史课程的资源太少了。

 这种教育观念已经妨碍了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堵塞了学生的实践渠道。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指导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要因地制宜,积极开发和利用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一切课程资源,为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

相关热词搜索: 资源开发 谈谈 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