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帮助学生面对困难与挫折
现在的父母对于独生子女过分溺爱,他们普遍认为,儿童年龄小,心理承受力差,只能接受良好的环境。误以为“挫折”只能使孩子痛苦,把挫折看成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总是想方设法在其成长过程中排除一切困难,使其顺利成长。导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少甚至没有一点磨难。这直接影响了青少年,造成其适应力差,遇到挫折输不起的现象。针对个体面对困难、挫折时存在的心理差异,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以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其身心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正确面对困难挫折,学会调整心理情感是教师的职责.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困难挫折,是我们的教学任务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不是一种消极情绪,它反而可以成为一种学习的动力"这种焦虑所引起的紧迫感和忧虑感能迫使学生注意力指向集中、思维敏捷、行为镇定。激起学生这种适度的焦虑,也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但必须把握好尺度。
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就必须要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抗挫折能力是指人们对思想挫折的控制、调节、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正确控制情绪、适应环境、调节行为、改善自我的过程。抗挫折能力差的学生,其消极情绪体验会以各种消极行为表现出来,所以培养抗挫折能力的关键是提高认识,改善认识系统,减少或消除其心理压力和消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转化为积极的行动,保证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培
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首先需要从学生个体的自身入手,加强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方面的自我培养。
(一)自控能力的自我培养
自控能力差是导致受挫后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的主要原因,是一种意志薄弱的表现。而意志行为是以明确的目的和克服困难为主要特征的,是克服困难、抵抗挫折的内部动力。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自制性和坚韧性,重视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是避免儿童受挫后出现消极行为的重要保证。
(二)应变能力的培养
应变能力是一个人受挫后的自制力、适应性、灵敏性的综合表现。它决定着儿童能否客观分析受挫原因,寻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转向积极有效的行动。作为儿童自身来说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注重自我培养。
1、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挫折
少年儿童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熟的时期,认识问题极易出现偏差而钻“牛角尖”,这一步是从思想认识上打好基础。只有积极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让儿童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挫折,才能加强儿童抗挫折能力的自我培养。
2、打破心理定势,多途径解决困难
挫折的产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变通地多角度思考解决的办法,很多时候换个角度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这需要儿童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要勇于思考,大胆尝试,换位思维,使得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加灵活,更加多样。
3、增强挫折耐受力
挫折耐受力主要表现为勇于面对困难,迎接挑战,并能积极地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变腐朽为神奇,变阻力为助力,抑制外部刺激的消极影响的能力。它是抗挫折能力培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4、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失败是成功之母”,善于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下次再遇到类似问题就一定不会再重蹈覆辙了。同时,还要善于从成功中总结经验,并且触类旁通,发扬光大,以便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再接再厉。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心理素质更为重要,每一所学校都应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常规教育任务落实下去。一方面,可以在原有的德育过程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正确认识挫折;另一方面,要安排专门的教师开展专门讲座、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使学生的知识、能力
和心理健康水平能同步提高。在教育工作中有关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及其心理学教师更应有的放矢,逐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 挫折 困难 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