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第 13 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一、选择题 1.中国的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三项伟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请问它们是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
)
A.罗马人
B.印度人
C.日本人
D.阿拉伯人
2.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在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上,下列哪些地区留有中国商船的足迹 (
)
①高丽
①日本
①阿拉伯半岛
①东非海岸
A.①①①
B.①①①
C.①①①
D.①①①①
3.“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这里介绍的是(
)
A.雕版印刷术
B.火药的使用
C.指南针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
4.《宋史》记载:“又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材料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的应用(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5.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很早就应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
A.隋末农民战争
B.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
C.南宋将领抗金的战争
D.蒙古军队灭宋的战争
6.中国的火药、罗盘这两项伟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它们是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
A.罗马人
B.印度人
C.日本人
D.阿拉伯人
7.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据此分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
)
A.让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B.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C.促进了东西文明的交流
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
8.柳诒徵《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得书易,则读书者不甚爱惜。”出现材料中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造纸术有巨大突破
B.印刷术有重大改进
C.王祯的转轮排字法提高了印刷效率
D.科举制度不断完善
9.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的交通范围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新局面。元朝时 (
)
①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
②陆路可通往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③海船开始使用指南针
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某校开展以“古代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展示活动,某班的手抄报内容是:毕昇与活字印刷术、关汉卿与《窦娥冤》。与此科技文化成果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二、非选择题 11.通过第十三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回顾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搜集资料,概括汉、唐、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情况。
(2)探究汉、唐、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D 4.D
5.A 【解析】
火药在唐朝末年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所以隋末农民战争中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
6.D 7.C 8.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节省了成本,使书籍的印刷量大大增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所以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选 B。
9.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元朝疆域广阔,在国内修建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对外的陆路、海路交通发达。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③说法不准确,故选 B。
10.C 【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文化所处的朝代。根据所学可知,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在宋朝时期,关汉卿创作《窦娥冤》是在元朝时期,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1.(1)①汉朝: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了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大力开辟海上交通,形成了多条海上航线;东汉时,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安息后受阻,但此行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②唐朝:陆上丝绸之路向西、向南有所拓展;海上丝绸之路也有所拓展。③宋元: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2)原因:①政府重视,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②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为中外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③地理知识的增加、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应用为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提供了便利。
相关热词搜索: 宋元 学年 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