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的多元与创新——社区文体活动多样化
目前,中国的文化艺术和竞技体育取得了飞速发展,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有其一定的受众,文化艺术和体育既要普及,也需创新,更需多样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和身体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社区搭建多元化的文体平台,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文体活动要以“文艺悦赏,美健与共”为理念,以“学以致用,铸中华魂”为宗旨,以“推动文体多样化,提升人民文艺涵养和身体素质”为目标。
文体活动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线上一方面创建本土文体活动推广 app、互动媒体等平台,定期发布一些最新文艺展会和体育竞赛等信息,以本地、周边城市活动为主,同时结合 vr、人机互动等技术,将一些远方城市重大展会或体育活动生动展现给广大人民群众,如vr 沉浸式体验文化艺术馆,ai 智能健身、switch 健身环,线上竞技桥牌等,可以社区购买相关软件技术,提供文体活动空间,安装相应活动设备,让社区居民便捷享受文体生活。同时提供文体艺术交流平台,让文体爱好者们可以通过线上实时互动,不断学习提高鉴赏能力,全面提升素养。
另一方面社区整合艺术资源,将文体艺术专业网站进行系统分类,无论是文体爱好者还是专业人士都能轻松便捷的通过互联网进行艺术欣赏,不定期发布一些网络公益课,创网上图书馆,供市民免费下载阅读,使人民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自我学习提升,同时定期发布一些比赛信息,让广大群众能够学以实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社区线下可以与当地特色文体场馆进行基地共建。共建单位可以是独立设立的专业艺术馆、电影院、博物院、大剧院、体育馆等,例如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无锡和平电影院、无锡博物院、无锡大剧院、无锡市体育馆、cd 篮球馆等;可以是将艺术与商场、酒店等相结合,例如上海 k11 将最新设计融入商场装饰、南京德基广场以每层的中庭为展示空间,定期更换展示装置艺术作品,苏州中心不定期将艺术空间展示设置在两区域楼层连接平台上,上海昊美术馆与上海昊艺术酒店相结合;可以组织社区居民参观艺术建筑,例如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中国建筑师王澍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宁波艺术馆等。
文体活动可以以文艺沙龙、艺课堂、群文活动、文化艺术展、体育比赛等内容构成。
文艺沙龙是对社区居民文化艺术知识的普及,为普及公益活动的公开化、学术化提供了交流平台。社区可以邀请著名艺术家、院校教育学者、民俗学者等文化专业人士为广大文艺爱好者进行知识普及,可通过一问一答,进行互动,也可通过文艺展示、教学等方式,对大众进行文艺熏陶,耳濡目染,提高文化涵养和审美水平,通过汇聚社会艺术力量,唤醒大众的美学意识。
艺课堂是对社区居民文化艺术技能的普及。以“公益”、“专业”、“持续”、“多样”为四大基石。“公益”即以免费或低偿的形式展开,让文化艺术不再“高高在上”,让普通大众也能接受良好的文化艺术教育;“专业”即对师资进行审核,我们需要“德艺双馨”人士为全民文化艺术普及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持续”意味着可多期连续开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文化艺术的培养也非一朝一夕;“多样”即课程丰富、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让大众真正享受文化艺术带来的愉悦生活。
群文活动是对社区居民文化艺术活动的普及。群文活动既为艺术者本身提供
展示舞台,也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一场场视觉盛宴。艺术是语言重要补充方法,文艺展演不限表现形式、表现手法,以“健康,雅致、创造性”为基调,悦赏艺术,聚美与共。
文化艺术展不言而喻,上文在提到线上线下搭建方式时已经详细探讨过,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需强调的一点是,文化艺术不是“神佛”,不一定建个寺庙“供起来”,它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艺术展也不是一种形式主义,表面功夫,挂几幅作品,拍几张网红照就算打卡过,一定要静下心来慢慢欣赏,当然这也提醒我们,这和文化艺术的知识普及相辅相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体育比赛可以是社区策划小型体育活动,结合社区自有器械、场地等优势,举办羽毛球赛、乒乓球赛、棋牌、瑜伽等,社区与社区间也可以相互配合,资源共享,社区还可以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共建,如在游泳场馆举办游泳比赛,cd 篮球馆举办篮球赛,国金中心参加垂直登高大奖赛,组织辖区居民参与马拉松大赛等。
总之,社区文体活动多样化可以体现在平台多样化,线上线下均可开展;可以表现在内容多样化,沙龙、艺课堂、群文活动、文化艺术展、体育比赛等;可以显示在链接多样化,利用社区自有资源优势、社区间合作共享、社区与企事业单位共建等;当然还可以参与渠道类别多样化,正所谓文体不分家,为了让居民更有成就感,可以组织居民参与赛事的海报或 vi 设计,或是在体育比赛同时征集摄影赛、征文赛等,让一场活动可以有更多样的参与渠道和形式。
相关热词搜索: 文体活动 多样化 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