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复习重点

时间:2022-07-04 17:25:04 浏览量:

 一、名词解释 1.区域规划:指在一定范围内对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以及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2.区域空间管治:以经济、社会、自然、资源等联系密切的区域为基础单元,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通过不同层级政府或发展主体之间、同级政府或利益团体之间的沟通、对话、协商,在达成共识、自我约束、建立互信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区域规划统一实施、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各类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多元化互动的协调管理局面,从而实现区域共同发展和公共资源占有者之间的公平。

 3.区域发展战略: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

 4.增长极: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提出

  “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

 5.空间管治:空间管治是区域管治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他是通过划定区域内不同功能、不同建设发展特性的类型区,制定各类型区的开发标准和控制引导要求——其中包括城镇建设控制、生态环境保护、乡村建设、土地资源利用等内容,以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为目标,实施区域的统一规划,以协调区域内各级政府、各团体、企业、居民等不同团体的利益。

 6.物流系统: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所需求位移的物、提供服务的设备、组织服务的人和信息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7.物流中心:指处于交通枢纽或中心地位、具有完整设施、能将物资集散、物流信息和物流管理于控制功能一体化动作的空间场所,又称物流园区。

 8.城市群规划:城市群(城镇群)是现代城镇空间组织的一种形态,指在一定地域范围(一般指城镇密集的经济区范围)集聚了较多数目的城镇,他们之间大小规模不等,职能相似或各异,交通联系方便,互相保持多方面的经济社会联系又相对独立发展,城镇之间一般有农田或绿化带间隔。

 9.都市圈:指一个或多个大的中心城市以及周边与中心城市有比较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具有发展成为经济综合体趋向的许多城镇、工矿区和乡村组成的圈层机构地域。

 二、简答题 1.区域规划的特点 答:

 1)综合性,又称整体性或全局性 (1)规划内容广泛性涉及区域内的各个部门、各个方面 (2)规划的思维方法着重综合评价、综合分析论证,强调各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协调,弥补单一部门、专项论证的不足 (3)规划方案的决策,是多方向、多目标、多方案比选的结果。

 (4)区域规划工作队伍,一般由多个专业、多个部门的成员综合而成 2)战略性 (1)规划时间跨度长 (2)规划关注的问题是宏观的、全局性的、地区于与地区之间需要协调的关键性重大的问题 (3)规划指标具有较大的弹性 (4)规划的实施将对区域各方产生深远影响 3)地域性 (1)具有地方特色 (2)规划要保持完整的规划范围

 2.圈层结构理论的内涵 答: (1)城市空间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建成区;一部分是正在城市化的、与市区有频繁联系的郊区。

 (2)城市与区域是相互依存、互补互利的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城市起着经济中心的作用,对区域有吸引功能和辐射功能,但对区域各个地方的吸引和辐射的强度是不相等的,如不考虑自然因素的障碍,其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离城市的距离。城市对区域的作用受空间相互作用的“距离衰减率”法则的制约,这样就必然导致区域形成以建成区为核心的集聚和扩散的圈层状的空间分布结构。

 (3)城市与外围区呈圈层状的空间结构和沿点—轴线在空间不平衡发展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并非完全对立。

 (4)城市边缘区域圈层划分的依据应该是城市及其腹地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社会生活方式、人口就业构成、与核心建成区的距离、农业活动与非农业活动的地域差异的大小等。

 3.先行论 答:先行论——优先发展基础设施。

 (1)英国经济学家 P.罗森斯坦.罗丹提出“社会分摊资本”的概念和超前建设的观点。其认为:在消费品工业建立以前,必须大规模地筹集大量,不可分割的社会分摊资本,建立起基础设施部门。

 (2)先行论指出:基础设施工期长,投资额大,资本产出额高,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有准备地、有步骤地进行投资和建设,不然就会产生工业发展后电力不足、道路不畅等问题,临时弥补又会出现巨额资本无法筹集,从而丧失时间,制约经济增长等问题,所以基础设施应优先于直接生产部门,超前发展。

 4.同步论: 答:同步论即基础设施与其它国民经济部门按比例投资、共同发展。

 (1)经济学家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一书中主张:对工业、农业、外贸、消费品生产、资本品生产、基础设施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同时按不同比例进行大规模投资,实行平衡增长战略——这个观点得到了著名经济学家钱纳利、廷伯根以及后期的罗丹的极大赞同。

 (2)纳克斯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突破“纳克斯陷阱”——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落后、收入太低,导致供给方面储蓄水平过低,需求方面市场容量过小,投资引诱不足,从而造成贫困恶性循环。

 (3)必须同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大量投资,均衡发展,使经济迅速增长达到一定高度,人均收入突破一定的限度,才能最终冲破“纳克斯陷阱”。

 5.城镇化的内涵 答:城镇化是乡村人口城镇化和城镇现代化的统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体现——乡村人口城镇化和城镇经济现代化、基础结构现代化以及城乡一体化共同构成城镇化的丰富内容。具体表现在一下方面: (1)城镇化是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城镇化首先表现为大批乡村人口转入城镇,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2)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得过程。产业结构逐步升级转换。

 (3)城镇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得过程 (4)城镇化是一个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 (5)城镇化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6.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发展的阶段

 答:一般情况分为四个阶段: (1)低水平均衡阶段——区域经济以农业为主,城镇的空间分布较均衡,规模小,职能单一,多以行政、商业服务及地方工业为主 (2)极核发展阶段——在区位交通条件较好的城镇形成集聚优势,成为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3)集聚—扩散阶段——极核中心城市已有较大规模,在更高层次经济活动向极核城市集聚的同时,受极核城市环境容量和经济效益限制,某些较低层次经济活动开始向外围城镇扩散,区域中小城市较快的发展,逐步形成核心城市吸引和辐射共同起作用的星座式空间格局,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还形成了有较强实力的次中心城市。

 (4)高水平网络化发展阶段——多职能、综合性的核心城市职能进一步向外扩散,规模经济的趋势加大和区域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使核心城市的优势区位扩大到更大范围。

 三、论述题 结合自己家乡所在区域论述什么是主体功能区和推进主体功能区的政策取向(从七个政策分别论述政策重点,并作分析)

 答: (一)主体功能区: (二)推进主体功能区形成的政策:①财政政策②投资政策③产业政策④土地政策⑤人口管理政策⑥环境政策⑦绩效评价

 (三)具体分析。

相关热词搜索: 复习 重点 区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