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太姥山景区智慧旅游开发研究论文

时间:2022-07-04 17:20:08 浏览量:

 带 格式 的宁德师范学院

 毕业设计( ( 论文) )

  太姥山景区智慧旅游 开发研究

 姓

 名

 向娅 学

 号

 B2016092125 专业(班级)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学

 院

 经理管理学院 指

 导

 教

 师

 李美秀 职

 称

 讲师 完

 成

 日

 期

 2020 年

 5 月 4 日

  带 格式 的

 摘

 要 对于景区来说,景区的旅游发展并不只是单纯的经济开发问题,同时也涉及到景区旅游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利用和保护问题。太姥山景区不仅是中国南方地区的 5A 级景区,同时也是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世界地质公园。如今太姥山景区旅游开发已经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实践,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使景区资源保护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增多。智慧景区概念的提出为优化太姥山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新的选择,结合智慧景区的相关原理,从而对太姥山景区的发展路径进行构建,可以引导太姥山景区的良性发展。选题以太姥山景区的智慧景区构建为研究内容,借助文献查阅法和实地调查法展开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具体包括对太姥山景区概况、智慧旅游建设现状以及问题分析等基础性研究部分。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智慧景区构建的相关理论,从多个方面对太姥山智慧旅游景区构建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得出太姥山景区智慧旅游的构建,既需要引导管理者形成对智慧旅游的积极认识,同时也应积极构建民众参与智慧景区建设的相关路径,使政府、景区和民众能够共同参与到太姥山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实践之中。

 关键词:智慧旅游;开发;景区;太姥山

  带 格式 的Abstract

 For scenic spots,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scenic spots is not only a simple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involves the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resource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cenic spots. Taimu mountain scenic spot is not only a 5A level scenic spot in southern China, but also a well preserved World Geopark in China. Nowadays,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aimu mountain scenic spot has experienced nearly ten years of development practice. While making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t also makes the contradiction and conflict between the scenic spot resource prote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crease day by day. The concept of smart scenic spot provides a new choice for optimizing th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of Taimu mountain scenic spot. Combining with the relevant principles of smart scenic spot,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aimu mountain scenic spot can be constructed to guid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aimu mountain scenic spot. The topic i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isdom scenic area of Taimu mountain scenic area, and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are carried out with the help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It includ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aimu mountain scenic spo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lligent Tourism Construc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problem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found in the survey,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scenic spo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aimu mountain smart tourism scenic spots from various aspec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wisdom tourism in Taimu mountain scenic spot not only needs to guide the managers to form a positive understanding of wisdom tourism, but also needs to actively build the relevant path for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isdom scenic spot, so that the government, the scenic spot and the public can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isdom tourism in Taimu mountain.

 Keywords: Intelligent tourism; development; scenic spot; Taimu mountain

  带 格式 的目

 录

 1 引言 ...........................................................................................................................................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研究意义 ......................................................................................................................... 1 1.2.1 理论意义 ............................................................................................................... 1 1.2.2 现实意义 ................................................................................................................ 1 1.3 研究方法 .......................................................................................................................... 1 1.3.1 文献研究法 ........................................................................................................... 1 1.3.2 实地调查法 ............................................................................................................ 2 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2 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2 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3 2.3 现有研究述评 .................................................................................................................. 3 3 太姥山景区智慧旅游开发的现状及问题 ................................................................................ 4 3.1 太姥山景区现状概述 ..................................................................................................... 4 3.1.1 太姥山景区基本情况 ............................................................................................ 4 3.1.2 太姥山智慧景区开发现状 ..................................................................................... 4 3.2 太姥山景区智慧化构建的问题表现 .............................................................................. 6 3.2.1 观念问题:规划设计理念“偏科”及景区管理理念落后 ................................. 6 3.2.2 容量问题:景区景点的接待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矛盾 ........................................ 6 3.2.3 人才问题:人才引进难且忽视专业人才培养 .................................................... 6 3.3 太姥山智慧旅游景区构建问题的原因分析 ................................................................... 7 3.3.1 景区管理理念滞后且工作开展缓慢 ..................................................................... 7 3.3.2 景区员工专业技能水平偏低影响智慧景区建设 ................................................. 7 3.3.3 缺乏对游客消费需求调研且产品细化不足 ......................................................... 7 4 太姥山智慧景区管理运营提升 对策 ........................................................................................ 8 4.1 加强智慧景区管理理念推广,筹建智慧景区管理部门 ............................................... 8 4.2 基于数据平台调控景区流量,结合高科技产品进行智慧化管理 ................................ 8 4.3 夯实智慧景区管理人力资源基础,加强智慧景区专业人才培养 ................................ 9 5 结论 ..................................................................................................................................... 1010 致谢 ........................................................................................................................................ 1011

 参考文献 ................................................................................................................................. 1212

  1 太姥山景区智慧旅游开发研究 1

 引

 言 1.1 研究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互联网媒介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受众对生活区域外的自然人文环境了解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显著的改善。在这样媒介生活环境下,民众对旅游产品服务也有了更多新的需求和期望。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智慧旅游做为全新的景区服务理念开始广泛推广。智慧旅游将传统景区与互联网信息媒介技术相衔接,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域性和即时性特征,提供全域旅游服务以便于提高游客的旅游服务体验。但目前智慧旅游在我国国内发展仍相对缓慢,尚存在较多问题,有待思考和研究。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本文以太姥山智慧景区的发展问题为研究主体,思考太姥山景区智慧旅游的构建问题,在研究视角上相较于景区旅游经济研究更为具象化,因此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体系起到一定的补充和丰富作用。

 1.2.2 现实意义

  本选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则表现为立足于太姥山智慧景区发展的现实情况,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展开研究,有助于收集整理当前太姥山景区管理运营的实时数据,并思考构建太姥山智慧景区的路径对策,能够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太姥山智慧景区的发展提供实践指导和借鉴作用。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问题的研究需要以纵横研究的视角加以思考和关注,文献研究法是开展问题研究的基本前提。通过对研究对象以往相关研究成果的收集和梳理,可以较为深入的了解研究对象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以及研究者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

  2 因此文献研究法对本文研究主体的展开,以及前期研究基础的铺垫有着重要意义。

 1.3.2 实地调查法

  有关研究对象一手资料的收集和获取对研究的顺利开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关键性意义。数据资料对社科类问题研究的意义不仅仅表现在充实研究体系层面上,同时也是论证研究假设和结论的有力证明。因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实地调查分析方法,前往太姥山景区进行研究对象的实地资料信息收集和分析。

 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国外最早出现的智慧景区概念起源于 1885 年的法国,于 19 世纪 80 年代开始快速发展成为西方新兴的旅游概念。学者 D.Getz 和 S.J.Page(1997)提出智慧景区应当指任何地区的旅游经济,它包括以下要素:智慧景区的经营者、智慧景区产品及服务、生态吸引力、智慧景区的地理范围。在对智慧景区供求关系问题的研究上,学者 Greffe(1994)指出现代社会固定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使人们有了更多闲暇时间用于外出旅游。而交通运输条件显著改善,也为国际旅游行业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关于旅游景区发展中的参与概念提出,最早源于美国学者George(1995),并将“景区”引入到旅游发展的规划方法之中进行阐释并指出景区居民应该被视作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并总结出两点原因:首先,景区居民是旅游产品的一部分。

 在对智慧景区旅游经济中参与方式、参与地位等问题的研究中,学者 Cevat Tosun (2015)认为智慧景区旅游经济的参与模式与传统旅游经济的参与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在智慧旅游中各类旅游产品服务的生产和供给更为依赖互联网数字技术实现,在智慧旅游框架下,旅游者可以实现全域性、全时性的旅游行为获取,并能够借助数字智能技术实现更为深刻的旅游体验。学者 Ludgren(2017)指出智慧旅游是当前国际旅游发展的新形势,随着互联网媒介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应用,网络技术必然会引发人类旅游模式的全新变革。智慧旅游对于旅游企业和旅游者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各方通力合作才能实现智慧旅游的快速发展。

  3 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智慧景区对于国内学界而言仍是较新的概念。国内学者卢云亭(1995)对中国智慧景区兴起的成因进行了关注和思考,得出智慧景区的产生背景为民众消费能力的增长以及旅游消费欲望的增加。智慧景区资源的深度挖掘以及产品服务日趋多样化,是推动智慧景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在。学者郭焕成(2010)针对智慧景区的区位与空间布局问题,指出智慧景区资源多集中在古镇地区或沿海的经济发达区域。这些地区可到达性高、产品服务生产能力强,也更易满足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国内一部分学者也对智慧景区的智慧化运营模式和产品服务开发方式展开了分析研究。

 吴倩倩,殷杰,郑向敏(2017)分析了智慧景区经济发展的现状、模式及特点,并对其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问题展开了思考。认为智慧景区经济的发展应以突出旅游与古镇经济的特色为定位,以政府、景区和民众的多方参与为模式,构建智慧景区的特色文化圈和产品服务供给地,推动智慧景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学者吴姗姗,曹可,张凤成(2017)从资源环保型智慧景区经济构建的层面展开问题研究,认为科学发展、生态友好和资源可持续是智慧景区经济打造的着力点所在。智慧景区应突出其地域特色,将自然观光和文化体验相结合,拓展智慧景区产品服务的可体验性和可参与性。学者高雪莲(2017)指出智慧景区参与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中国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3 现有研究述评 通过对国内外学界关于风景名胜区及智慧景区的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当前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首先研究的起步较晚且缺乏实证案例型研究成果,其次在研究角度上风景名胜区与智慧景区构建之间的关联性研究案例质量参次不齐。因分属学科体系的不同,研究者很难将风景名胜区和智慧景区两个研究体量进行组合式研究。因此本文以太姥山景区为研究基点对太姥山智慧景区构建问题加以理性的思考,在研究视角上存在着一定的理论创新意义。

  4 3

 太姥山景区智慧旅游开发的现状及问题 3.1 太姥山景区现状概述

 3.1.1 太姥山景区基本概况 宁德市福鼎太姥山旅游区,国家 AAAAA 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闽浙边界的福鼎市境内,北邻温州 118 公里、南距福州 200 公里,同三高速及温福铁路穿其脚下而过,交通便利。它雄峙于东海之滨,山海相依、傲岸秀拔,素有“山海大观”、“海上仙都”之美誉。太姥山是一处以花岗岩峰林岩洞为特色,融山、海、川、岛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旅游胜地,观赏面积 92.02 平方公里、保护面积 200 平方公里。拥有太姥山岳、九鲤溪瀑、福瑶列岛、晴川海滨四大景区和瑞云古刹、翠郊古民居两处独立景点。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5G 时代来临,太姥山景区为跟随时代的发展,开始开展了景区的一系列智慧化进程。

 3.1.2 太姥山智慧景区开发现状

 为了更为科学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太姥山景区更多的旅游资源,当前景区围绕“资源保护、经营管理、产业整合”的建设目标,太姥山景区参照国家 5A 景区建设指标,开展景区的智慧旅游体系设计建设,并已形成了一定的建设成果。目前景区的智慧旅游设施建设主要包括:

 (1)建设智慧化游客集散中心 2016 年太姥山镇管委会决定建设太姥山旅游集散中心,其位于太姥山镇洋里村,按照一级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和国家 5A 级景区游客中心标准的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洋里村是景区主要的游客集散地,游客在此购票后乘车进入景区。目前,太姥山旅游集散中心已经完成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和开放共享,游客可以在集散中心自由使用数字移动终端。全国各地游客都可以在这里停车、购票并换乘景交车到太姥山等景区内的各个景点进行游览体验。且游客可以通过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实现支付,来停车场停车、购买景区门票,还是景区语音讲解、购买太姥山景区旅游产品、订餐订房,游客都可以通过支付宝、微信扫码实现无现金支付。据了解,在太姥山景区内,还设有几处智能景观望远镜,游客可通过扫描二维码付费的方式,便可浏览“山海大观”,获取更为优质的旅游消费体验。

 (2)实施大数据景区营销

  5 太姥山游客集散中心设立智能售检票和电子门禁,且本市市民可通过刷脸识别进入。景区实行纸质门票与二维码门票管理制度,游客只需在网上提前预订门票,达到景区后就可在景区内的自助取票机上利用二维码打印出门票,为游客减少买票的时间,也节约了景区门票成本。太姥山利用线上+线下模式进行营销,建立公众号,发布、分享即时旅游动态;拍摄微电影、宣传片,通过网络发布,给游客以良好试听感受;利用热门 bbs、网络社区的合作平台,开展活动,扩大影响力;邀请微信达人、微博达人进行美食之旅、海岸采风,以贴近大众的“玩家”分享,获得认可;与同程网、携程网、去哪儿网、驴妈妈等知名网络运营商合作,运用富有弹性的景区门票销售机制和“景区门票 酒店”等优惠组合,让利游客。还有建立太姥山旅游门户网站:包括旅游网、电子商务网平台,推出太姥山景区虚拟游。

 (3)实现动态可视化景区管理 在太姥山旅游集散中心视频监控室内,可以在监视界面上看到太姥山景区、嵛山岛景区画面,工作人员进行控制画面缩放和镜头转动等各种操作,实现了图像的实时远程观看及监控。监控系统对停车场车辆出入的数量进行实时统计,同时,车辆调度平台支持车辆轨迹、车载影像实时查询,视频资料到站自动上传数据中心。太姥山管委会旅游市场管理处主任科员陈昊曾说:“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数据处理房和智能化调度管理中心的建成使用,实现了游客实名制数据分析,为交通力量的调度、安保的管控以及精准营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目前景区内共安装视频监控及红外探测装置(130 余个摄像头),实现了景区古建筑物场所覆盖。保安巡更巡检系统(7 个分队,14 套采集装置,200 余个采集点),基本实现了景区范围内 1-2 小时内巡更巡检更新。

 通过上述基础设施和数字化进入的应用,使太姥山景区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总的来说太姥山在旅游信息化和智慧化方面还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需认识到当前太姥山景区在智慧旅游景区开发方面还存在这一些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与不足若不能得到重视和改善,太姥山景区很难实现由传统景区向智慧旅游景区的发展服务模式过渡。

  6 3.2 太姥山景区智慧化构建的问题表现 3.2.1 观念问题:规划设计理念“偏科”及景区管理理念落后

  景区运营管理观念是决定太姥山景区旅游发展方向的先决条件,观念认识的缺失和不足是导致当前太姥山景区智慧化构建之后的直接问题。首先,在进行太姥山智慧景区实践之前的规划设计阶段,政府部门和相关旅游规划者更多考虑以低成本方式开发景区。在旅游规划制定过程中,并未充分认识到太姥山景区进行智慧旅游体系建设的意义。景区的运营管理者在对智慧景区构建成本衡量时,往往更倾向于传统景区运营模式,景区管理的智能化程度较低。比如景区环境还完成智慧化管理,太姥山景区是以观看自然生态景观为热点,在其作为景点管理运营时,也要保护它的自然生态环境,所以在智慧旅游中,景区内环境的管理维护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同时,景区内的人流量预测,预测预警机制,应急处理也还有待提高。

 3.2.2 容量问题:景区景点的接待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矛盾

  虽然太姥山在发展地区旅游经济的同时一直在加强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有时当地的旅游接待容量已然超过了区域环境的承载能力。随着大散客时代和个性化旅游时代的带到来,到景区内的“团散”比开始出现倒挂。当前太姥山景区仅能对景区整体进入游客量进行监控,却无法对景区内各景点的实时人流量进行检测。这导致太姥山景区在日常运营过程中,难以做到有效、及时的景区内部游客分流引导。最后导致有的景点人山人海,排队时间长,而有的景点却无人问津;接待人员提供的服务质量较好低;在住宿餐饮方面,与期望落差较大;在线路上的安排也不满意等。这又进一步的导致景区内景区景点的接待容量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其矛盾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首先,太姥山景区评估日承载游客量为 3 万人,但目前旺季游客远多于其承载极限。其次基础设施修建中缺乏智慧旅游的科学规划和指导又使总体游客容量进一步受到限制。

 3.2.3 人才问题:人才引进难且忽视专业人才培养

  虽然人才观念已然在中国政府和景区形成了普遍的共识,但太姥山智慧景区实践中人才资源问题仍是限制其发展的瓶颈所在。在我国旅游专业人才的就业和发展选择上更多的会偏向于中东部发达地区。人才培养体量小、人才留存率低,是太姥山智慧景区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从人才构成上看,与太姥山智慧景区中较大的从业者体量相比,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性从业者规模较小且集中在整个

  7 旅游项目体系的高层管理层级。高素质人才稀缺且分布不均,因而很难在景区旅游经济发展中发挥人才带动作用。上述问题存在,导致目前太姥山景区急需从事大数据分析和景区管理的专业人才。

 3.3 太姥山智慧旅游景区构建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景区管理理念滞后且工作开展缓慢 太姥山景区的经营管理者在景区智慧化运营理念认识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创新意识缺乏的问题。太姥山景区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对智慧化运营工作的忽视,使景区的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群体中存在着对智慧化运营重要性认识的普遍不足。太姥山景区很多管理运营人员缺乏智慧景区运营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经营管理景区的时候往往并不了解景区智慧化运营对景区运营、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3.3.2 景区员工专业技能水平偏低影响智慧景区建设 受太姥山景区的发展历程因素影响,太姥山景区在人力资源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一线服务人员所占比重较大,景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规模较小的问题。这也就使整个太姥山景区的智慧化运营难以获得应有的人力资源支持,也使人才问题成为太姥山景区完善智慧化运营体系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相比其他景区服务人才而言,智慧景区管理服务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牢固的景区管理知识,同时也必须对智慧景区有清晰的认知。但是上述的这种综合性的专业人才很难在招聘中获取,通过人才招聘市场招录的景区服务人员通常都无法同时符合以上三点要求。

 3.3.3 缺乏对游客消费需求调研且产品细化不足 从景区智慧旅游产品服务的开发和设计层面考量,可以发现当前景区智慧旅游面临诸多问题的原因之一,便在于太姥山景区缺乏对游客消费需求的调研分析,因此当前景区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细化不足。景区在智慧旅游方面开发的产品和服务缺少结构丰富性和针对性,无法进一步满足旅游者对智慧旅游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从景区的旅游服务系统方面来看,数字太姥山建设中的目的地营销系统处于初级。由于景区缺乏对游客消费需求的信息数据调研和分析,导致当前景区的产品服务细化不足,多只能为游客提供初层次的观光体验服务。

  8 4

 太姥山智慧景区管理运营提升对策

 4.1 加强智慧景区管理理念推广,筹建智慧景区管理部门 引入景区参与主体的智慧化景区运营理念,主要是指从太姥山景区的景区管理组织理念层面入手,更新相关参与主体对太姥山景区智慧型运营的理念认识,使其能够注意到智慧形景区运营发展对太姥山景区市场形象普及推广以及景区服务水平提升的积极意义。具体而言,首先需要对太姥山景区的机构工作人员进行理念认识的引导更新,引导景区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太姥山智慧景区构建的现实必要性。只有做到理念认识上的更新,才能推动太姥山景区智慧旅游的发展。除了对景区组织的工作人员进行理念更新外,还需组建智慧景区运营开发的专门部门,具体负责智慧景区平台搭建、景区营销及信息化服务等工作。只有景区工作人员积极认识到智慧型服务平台构建对提升太姥山景区市场服务能力的重要作用,才能切实提升景区的智慧服务能力。因此积极参加太姥山智慧景区构建实践可以为整个景区旅游服务形象塑造以及旅游服务体系完善提供帮助。而对景区的合作太姥山景区而言,则需认识到太姥山智慧景区构建在旅游市场经济中的独特价值和潜在市场潜力。有所侧重、有所选择与太姥山景区的智慧景区平台板块进行商业性的合作。在这期间我们要加强政府对智慧景区建设的引导作用,确立和发挥景区管理部门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应积极构建民众参与智慧景区建设的相关路径,使政府、景区和民众能够共同参与到太姥山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实践之中。

  4.2 基于数据平台调控景区流量,结合高科技产品进行智慧化管理 基于互联网数据平台对景区进行调控,是太姥山构建智慧景区的首要目标。为提升景区的流量控制能力,太姥山景区借助云数据中心的数据管理模块建设实现景区的动态化管理。结合高科技产品进行智慧化管理,例如推出景区“一卡通”服务,利用无线网络、RFID、定位系统等等现代高科技产品和的支持,像校园一卡通一样,可以凭借一张卡走遍景区,为游客提供更便捷周到的一条龙服务。而且它整合了景区内的资源,使得旅游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使用“一卡通”游客可以在景区内游览多个景点和餐饮住宿娱乐等方面享受一定的优惠活动,同时再加

  9 上积分的累积使用,让游客消费时使用快速刷卡消费,这样既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同时也可提升景区的经营收益,扩大景区的忠实客户群体规模。从而增加了景区整个旅游行业及相关产业的利益,树立了品牌效应。

 基于互联网数据平台对景区进行调控,是太姥山构建智慧景区的首要目标。为提升景区的流量控制能力,太姥山景区借助云数据中心的数据管理模块建设实现景区的动态化管理。流量控制对象包括基础数据、图形数据和图像数据等,可为太姥山景区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实时数据更新支持。借助流量控制手段,能够有效加强景区运营部门对太姥山景区实时情况进行把握和分析。通过将景区服务与互联网信息数据平台相对接,还可提升景区的应急风险处置能力,避免意外风险对景区正常运转造成的危害。加强景区的智慧化管理,是太姥山景区进行智慧旅游发展体系构建的关键环节。

 4.3 夯实智慧景区管理人力资源基础,加强智慧景区专业人才培养 实际上,如果景区在了解了智慧景区构建基础之上,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智慧景区构建,但是又必须采用智慧景区构建时不妨考虑成立专业的部门负责该项工作,帮助景区储备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次。对太姥山景区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成立智慧景区构建部门,由专人负责人才选拔和招聘。

 太姥山景区在人才选拔环节,智慧景区构建部门的招聘专员可以在智慧景区构建行业中进行选拔,因为从该行业中选拔出来的人才,在智慧景区构建的运用以及了解等方面都比较熟稔,所以方便景区后期的用人需求。同时通过政府等相关部门,整合各类资源,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旅游人才培养的支持,与各大高校加上强合作,发掘和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并且从事过智慧景区构建运营以及管理工作,那么对平台的管理和维护都会有一定的经验,并且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对应的考评制度。在选拔的人才具备了智慧景区构建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后就可以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此外,一个合格的景区管理人才具备部门协调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综合考评中可以将协调能力作为一项考核标准。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做到信息共享,打破景区管理运营部门之间的壁垒。

 第二,组织智慧景区构建工作人员定期参加智慧旅游专项培训。

 参加景区培训的最大优势就是,景区的培训部门会结合员工的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培训计划,并且将常用的智慧景区构建平台和方

  10 式为员工进行讲解和说明,提高其只是水平和执行能力。并且,作为太姥山景区而言,培训部门还需要定期在各个部门中传递智慧景区构建平台信息,制定出对应的培训计划。如果有需要,还可以联合各个部门的同时进行转训或者集体培训,这样才能够帮助各部门的工作人员更好的了解智慧景区构建,帮助景区营销活动顺利实施和完成。

 5

 结论

  如今民众旅游消费需求日趋高涨,旅游产业经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在整体市场环境利好的前提下,还需正视行业市场发展中的威胁与挑战。太姥山景区需要积极调整景区的发展策略和服务模式,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智慧旅游是将传统旅游经济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相融合诞生的全新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积极进行智慧旅游经济模式实践,有助于拓展太姥山景区获取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本文通过结合智慧景区构建问题对太姥山景区发展进行理性的研究和思考,更为深入的探究太姥山智慧景区发展与智慧旅游体系构建的内构关系。结合太姥山智慧景区发展的基本目标。文章从加强太姥山智慧景区管理理念、以数据平台为支撑进行景区流量调控、逐步完善景区的信息管理体系、合理获取智慧景区运营所需要的资金支持以及优化太姥山智慧景区人才培养体系五个层面,希冀围绕着太姥山智慧景区构建这一主体内容推动太姥山智慧景区的逐步完善和发展。

 本文研究主题智慧旅游发展问题,尚属专业研究中较为前沿的领域。受个人研究能力和研究基础限制,本文对太姥山景区智慧旅游发展问题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拓展,这也是本人需在后续学习和工作中所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11

  致

 谢 本篇论文是在我的导师李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课题选题、文章架构、资料牧集、论文撰写直到定稿,导师都悉心讲解、传授知识和经验,给予我很大的指导和帮助。在整个课题研究期间,导师渊博的知识、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教学作风、亲切和靖的态度都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得到了提升,还初步掌握了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还提高了逻辑思维水平。借此论文完成之际,特向导师表示本人由衷的感谢。

 同时,把我浓浓的谢意送给我的家人,是你们为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学习条件,在我成长的各个阶段给予了我无尽的关怀、支持和信任,无怨无悔的为我默默付出。你们始终是我前进的动力源,我也将带着你们浓浓的关爱、期盼与祝福,满怀信心的踏上新的征程。

  12 参

 考

 文

 献 [1]李苗裔,曹哲静,党安荣,曹越皓.基于社交网络数据的智慧景区客流分析与情感探测——以黄山风景名胜区为例[J].中国园林,2018,34(12):52-56. [2]陈志莹,赵薇.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智慧景区”导视系统设计开发探索[J].包装工程,2018,39(24):60-64. [3]刘亢.基于全景 VR 的三维 GIS 在智慧景区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24):13-14. [4]饶丽红.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鼓山景区智慧化服务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与设计[J].电子商务,2018(12):32-33+44. [5]原志华,刘宇峰,孙铂.宁夏智慧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8(22):494. [6]董正秀,杨艳.基于旅游者体验视角的智慧景区感知与发展策略研究——以南京中山陵智慧景区为例[J].商业经济,2018(12):51-53+95. [7]吴侃侃.基于 GIS 三维可视化的智慧景区导览系统设计研究[J].科技通报,2018,34(12):164-167. [8]丁杰.智慧景区票务综合服务系统[J].建材与装饰,2018(50):294-295. [9] 张 颖 . 中 小 城 市 智 慧 旅 游 发 展 桎 梏 及 解 决 方 案 [J]. 边 疆 经 济 与 文化,2018(12):25-26. [10]卢双鹏.智慧旅游背景下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巴中市、达州市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1):103-105. [11]张春草,陈楠,程川.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的智慧景区建设评价——以清明上河园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06):86-92. [12]朱飞燕,周挺.智慧景区自助导游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07):53. [13]王柯心,陆诤岚.基于游客体验的景区 APP 功能应用研究[J].绿色科技,2018(19):217-221. [14]李鸿才.现代信息技术视域下“云台山模式”探析[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18,31(05):24-28. [15]泓艳. “海上仙都”——福建福鼎太姥山[J]. 华北国土资源, 2015(02):44-46. [16]申浩. 贵州旅游发展中大数据的应用探析——以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为例[J]. 当代旅游, 2018(7):2-2. [17]李欣,钟阳,魏海林,李绪孟,黄璜,王小卉. 景区智慧旅游平台研究及初步构建[J]. 科技风, 2018(18):5-5. [18]余达忠. 上郎德模式:民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 凯里学院学报, 2008(5):5-5. [19]曹宇宁. 乌镇智慧景区服务质量提升研究[J]. 当代旅游, 2018(4):2-2. [20]Min Yin,Shi-tai Wang. Design of the smart scenic spot service platform[P].

  13 Intelligent Earth Observing Systems,2015. [21]Cheng Ming Huang,Sheng Chih Chen. Smart Tourism: Exploring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Delicacy Scenic Spots Using Visual-Based Image Search Technology[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5,3926(764). [22]Ting Liu,Weiping Zhu,Xiaodong Ding,Junbin Pan,Chunye Wang. Research on Mechanism of Smart Guide in the Scenic Spots Based on Dynamic LBS[P]. Remote Sensing, Environment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RSETE), 2012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2012. [23]Sajad Zare,Naser Hasheminezhad,Keyvan Sarebanzadeh,Farzaneh Zolala,Rasoul Hemmatjo,Davoud Hassanvand. Assessing thermal comfort in tourist attractions through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procedures based on ISO 7730 standard: A field study[J]. Urban Climate,2018,26. [24]Kaibo Zhou,Xiaobo Jia. Research on the Websit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A-Level Tourist Attractions Based on eMICA Model[P]. 2018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 and Higher Education (ICSSHE 2018),2018. [25]Dana-Nicoleta Lascu,Lalita A. Manrai,Ajay K. Manrai,Allison Gan. A cluster analysis of tourist attractions in Spain[J]. European 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Economics,2018,27(3).

  14

相关热词搜索: 景区 旅游管理 旅游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