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六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以学过的古诗为例,畅谈学习心得,重点交流在理解古诗词的意思方面有哪些方法,并梳理总结出三种方法:一是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理解;二是带着想象去读有画面感的诗句,体会诗歌的画面美;三是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也有助于理解古诗词的意思。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阅读经验与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拓展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理解古诗的方法。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给出一段话,要求学生能抓住关键句,把握这段话的主要观点。这需要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具体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理清句子间的关系,这是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进一步练习和巩固。二是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与运用,要求能够依据实际需要,准确提取公交站牌的重要标识信息,并借助两个提示,引导学生关注制订乘车方案时要注意的问题,从而制订出合适的乘车方案。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传统文化常识“五行、五谷、五音、五彩”的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其大致内容。引导学生借助字典把“五行、五谷、五音、五彩”这个几个条目中的生字读正确,通过联系学生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以及实物观察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其大致意思。这些传统文化常识看似陌生,其实学生都有所接触。联系一年级识字课《金木水火土》来认识“五行”,联系四年级课文《女娲补天》来理解“五彩”,联系学生音乐课的知识来认识“五音”,通过图片或实物观察认识“五谷”。理解后,积累的效果更佳。
【学情分析】
“交流平台”要求梳理归纳理解古诗意思的方法,这个知识相对是比较理性的,学生平时积累的古诗很多,大多是凭直接感受,而主动对理解意思的方法进行整理则很少。因此,大多学生会基于交流平台中已经提示的三种方法进行经验回顾,并结合相关的古诗进行验证,但是引导学生拓展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理解古诗的方法,存在困难。一方面是没有具体的典型的古诗做凭借帮助梳理;二是发现的方法比较模糊,基本上是出于个体经验,难以概括和表达出来。教学中需要围绕这两个难点,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头脑风暴,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激发
发散思维。
“词句段运用”中“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能力,通过比较理清句子间的关系,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不难。阅读非连续文本制订最佳的乘车方案,需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整理、联结及比较等能力,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相对较难。基于学生平常乘坐公交车的经验,大多数学生都读出相关信息,并能联结整理出乘车方案。但是乘车方案有数量之分,更有优劣之分,如何区别出最佳方案,就要考查学生对多点的复杂信息的处理能力,很多学生不能根据小林的出行需求,结合出发时间、停靠站点多少等关键信息,选出最佳出行方案。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2.能运用抓住关键句的方法,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
3.能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4.正确诵读“五行、五谷、五音、五彩”,初步理解其意思。
【教学重点】
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能运用抓住关键句的方法,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
第 第 1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2.正确诵读“五行、五谷、五音、五彩”,初步理解其意思。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诗词闯关,回顾本学期学过的诗词
(1)第一关:看题目,背诗词
(2)第二关:赏插图,背诗词
(3)第三关:据提示,背诗词
2.回顾经验,交流读古诗词的方法
(1)学习活动:整理回顾
(2)学生交流展示,分享经验,教师提炼相关方法并板书。
(3)阅读交流平台中的对话,再次帮助学生梳理、总结。
3.梳理经验,举例说明
(1)借助注释理解难懂的字词
结合《书湖阴先生壁》,对照注释理解“苔”“畦”“闼”等字的意思。
(2)通过想象体会有画面感的诗句
结合《江南春》,想想这首诗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试着再联想开去:这些景物组成了怎样的画面,画面中的色彩、形状、声音又是怎样的?
(3)借助古代文化常识来理解不懂的地方
结合《浪淘沙》,将“同到牵牛织女家”与五年级上册学过的课文《牛郎织女》的故事相联系,读懂诗人想表达的意思。
4.活学活用,巩固强化
(1)出示《三衢道中》《惠崇春江晚景》《元日》等古诗,回顾梳理借助注释理解题意、用想象画面感受美好景象、结合古代习俗理解诗意的方法。
(2)结合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引导学生拓展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理解古诗的方法。小组合作,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呈现出来。
(3)交流反馈,拓展方法。比如:文白对照、查阅古汉语词典、结合地域特色等。
【设计意图】回顾教材内容,盘活学习经验,习得有效方法,达到活学活用。发挥交流平台的作用,梳理总结方法,实现经验由少到多,逐渐积累的过程。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启发思考,激发兴趣。
(1)板书“五”,启发思考:你都知道哪些与“五”相关的文化常识?
(2)出示“五行、五谷、五音、五彩”,学生根据已知交流。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学生朗读,教师根据学情正音,关注“黍、菽、稷、角、徵”等字的读音。
3.利用图片、资料等方式,帮助了解大致意思。
五行指自然界中“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我国古代思想家试图用这五种物质说明世界的起源。
五谷中的“稻”,实称“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有水稻、旱稻之分。“麦”,通常专指“小麦”。“黍”,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稷”,又称粟,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菽”,豆的总称。
中国的“五音”有别于西方,唱名对照西乐的七个音阶,“五音”相当于哆do、来 re、咪 mi、索 sol、拉 la。
五彩,也写作五采,有时也泛指多种颜色。
4.趣味闯关,积累成诵。
(1)填空闯关。如:五行:金、木、______、______、土
(2)归类闯关。如:将相关的事物图片归类连线。
(3)选择闯关。如:从七色彩虹中圈出“五彩”的颜色。
5.拓展阅读,丰富认知。
出示其他与“五”相关的文化常识,学生交流在课外书中了解到的与“五”相关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设计意图】扫清认知障碍,提高积累效率;拓展相关阅读,开阔积累视野。避免死记硬背,让积累成为伴随着思维、情感一同发生的言语活动。
【板书设计】
【教学资料】
五脏:心、肝、脾、肺、肾
五味:酸、甘、苦、辛/辣、咸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
五更:从黄昏到天明中的一夜分为: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一更,19-21 点;二更,21-23 点;三更,23-1 点;四更,1-3 点;五更,3-5 点。
第 第 2 2 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运用抓住关键句的方法,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
2.能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
1.出示语段,把语段读通读顺。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相机正音,关注“郁、绒、黏液、蔓延、调节、降低”等字词的读音。
2.逐句理解,说出句子的意思。
(1)启发思考:这段话一共有几句?逐句读一读,想想每句话分别是什么意思。
(2)同桌交流,相互补充,反馈点拨。
第一句说的是花草树木让城市的生活环境更舒适。
第二句说的是花草树木被称为城市“绿色卫士”“城市之肺”。
第三句说的是花草树木的作用能调节城市空气,降低灰尘污染。
3.发现联系,找出其中的关键句。
(1)启发思考:比较每个句子的意思,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呢。小组交流,说明理由。
(2)交流指导:通过比较,发现这段话中的第二句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关键句。花草树木之所以是“城市之肺”,是因为有“调节城市空气”“降低灰尘污染”的作用,能使“生活环境更舒适”。因此,把花草树木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确切的。
4.根据关键句,说说这段话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5.小结方法:把握一段话表达的观点,应善于抓住关键句。
6.联系学习经验,学会迁移运用。
(1)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发现文章中的关键句,说出文章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如《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结合课外阅读中的经验,交流抓住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的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在本单元学到的方法,重在展开过程,重在思维参与,将方法的习得与平时的阅读经验结合起来,最终实现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1.出示公交车站牌,激活生活经验
(1)引导学生阅读给出的材料,并思考:从站牌和旁边的提示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2)通过三个公交牌的联系比较,引导学生明白“不同车次停靠的站点数不一样,且有时是有交叉的”。
(3)结合提示,引导学生明白乘坐公交车时要注意停靠站点和所需时间的对应关系,选择合适的车次,并关注首末车的发车时间,选择合适的出发或返程时间等问题。
2.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小林同学家住温泉镇,他希望九点以前赶到在宋家洼的外婆家,好跟舅舅一起去爬山。说说小林到外婆家有哪些乘车方案。
3.学习活动:
4.交流反馈,列出所有可行的方案。预设:
方案一:坐763路车直达,从家温泉镇站出发坐5站到宋家洼站外婆家下车,但首班车开车时间是早上九点。
方案二:先坐 65 路车,从家温泉镇站出发坐 5 站到桐荫街站下车,换乘 86路车,坐 1 站到宋家洼外婆家下车。
方案三:先坐 65 路车,从家温泉镇站出发坐 4 站到四通桥站下车,换乘 86路车,坐 4 站到宋家洼外婆家下车。
5.比较各种方案,选择最佳方案
(1)启发思考:比较各种方案的优劣,标准是什么?提醒关注关键信息“早上九点以前”,明确以最顺利、最快捷作为比较方案的标准。
(2)分别计算各种方案中停靠站点的数量。
(3)最终确定方案二,因为首班车早,停靠站点最少,需要的时间最短。
4.小结提取信息的方法,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
(1)小组讨论:以后乘坐公交车,如何使出行更顺利、更快捷?你能提列出几条出行的温馨提示吗?
(2)小组制作“温馨提示”,相互补充,展评。
5.拓展阅读乘坐地铁、火车等交通工具的非连续性文本,迁移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遵循非连续文本阅读的规律,提取信息,联结重整,比较分析,将单点的信息连成线、结成网、筑成块。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
【板书设计】
相关热词搜索: 语文 上册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