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氧气的制取
科目:
化学 教学对象:
九年级 课时:
1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首次学习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和工业制取的原理、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首次引入催化剂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仪器连接、气密性检查等实验重要环节,对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氢气的制取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表述出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制取氧气的仪器名称、方法原理,初步实验操作,知晓催化剂的定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观察—分析—讨论—总结—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实验室制氧气,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组进行讨论,增强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认真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之后,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单独动手的机会不多,动手实验能力还很低,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做好讲解、示范引领,但同时要给学生更多的展示平台,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搞好分工与合作。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复习引导法。在和学生一起认真复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既然氧气在我们生活当中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制取氧气为我们所用呢? 2、点拨引导法。在引出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和具体操作后,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教师在疑难处给予引导点拨。
3、分组实验法。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必须让大家在动手实验中自己找答案, 4、讨论交流法。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引导交流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必要时进行启发,使学生深入、准确掌握新知。
5、总结评价法。对学生分组讨论的结论进行总结,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的正确操作方法。
难点:对催化剂和二氧化锰作为催化作用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复习引入新课:列举实例,教师提问,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哪些?怎样检验某无色气体为氧气? 可以分组开展竞赛,通过必答、抢答等环节,分组积分,让大家在紧张愉悦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对优胜者进行表扬。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够准确叙述出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如何检验氧气。
创设自学讨论情景:实验室用什么药品、仪器、发生怎样的变化、经过怎样的实验步骤来制取氧气呢? 组织学生自读课本内容,发放问题导学单。
能够自主阅读课本内容,抓住关键要点,为实验的学习做好铺垫。
能够根据导学单相关内容完成实验前的理论准备工作。
创设科学探究情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气密性检验等学生容易忽略的关键环节,组织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分组展开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针对共性的问题,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齐心合力逐步完成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创设总结反思情景:在分组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对各组的结论分析甄别,进行小结,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以及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出自身的不足。
让学生在对比中找出差距,共同破解学习困惑。
七、教学评价设计
在评价阶段,实行百分制评价。1、能够准确了解氧气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0 分)2、能够正确操作实验器材(20 分)3、对化学反应的原理及氧气检验透彻理解(20 分)4、氧气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实际运用(20 分)5、对催化剂的认识和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20分)
八、板书设计
催化剂:“一变”两“不变”
催化作用:
原理:氯酸钾(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分解为 氯化钾+氧气
相关热词搜索: 氧气 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