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限时检测

时间:2022-06-30 18:40:07 浏览量:

  1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限时检测

 班级

  姓名

 1.2014 年 6 月 22 日,在第 38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项目作为线路文化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有助于①促使优秀传统文化吸纳新的时代内涵 ②促进中华文化与西亚文化之间的交流 ③发挥文化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助推作用 ④ ④推动中华文化向亚欧国家传播和渗透 A.①②

 B .②③

 C.①④

 D .③④ 2.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 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 A.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 D.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

 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离不开世界,“中国梦” ”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这说明

 ①中国的发展是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 ②各国和平共处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③和谐世界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利环境 ④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 A.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① ③④

 D. . ②③④

 4.在城镇化的浪潮中,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中“ “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 ”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人们伤感地说: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人们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原因是 ①乡村承载传统文化,乡村衰落是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现象②乡村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生活选择③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④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A. ①②

 B. . ②③

  C.③④

 D .①④

 5.“世界就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单位。” ”从文化视角看,上面这句话要表达的思想是 ①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文化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 ④ 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A. ①②

  B. . ①③

 C.②③

 D .②④ 6.2015 年 12 月 16 日,以“ “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相对于印刷媒体的单向被动传播,互联网技术使得信息交流更便捷、更充分。互联网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话题的 N 种观点、N 种链接,N 种选择。这表明 A.网络技术加速了新旧传媒的更替 B.文化发展依赖于网络技术的进步 C.科技进步促进文化传播方式变革 D.大众传媒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 7.中国的“丝绸之路”有“南方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这些“丝绸之路”既是一条重要的贸易商道,也是一条承载沿途多种文化形态互相交流、彼此影响的文化长廊。材料表明 ①人口迁徙就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③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 ④商品交换中没有蕴含丰富的文化交流 A. ①③

  B. ①②

 C.①④

 D .②③ 8.秦灭六国之后,建立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然后,派兵平定南越。为了巩固其统治,决定采取战略性的移民措施。当时,大批故六国臣民及对秦始皇的统治稍有不满的人,从监狱释放出来,被赶去修筑长城或流放到南越之地,这些人到了南越之地以后,便长期与越人共同生活下来。长期的共同生活也使中原的文字、语言、习俗、信仰等传入南方。今天的粤语中还保留了大量的中原古音字就是一个例证。这说明 A.人口迁徙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 B.先进文化总是同化落后的文化 C.强势文化的传播往往依靠暴力 D.文化的传播没有规律可循

  2 9.2015 年 7 月 18 日,“第五届国际青少年黑森林文化艺术节” ”在德国弗洛依登拉开帷幕。来自中国、德国、巴西等国的青少年音乐艺术爱好者,在弗洛依登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文化交流。活动中中国青少年表演了民乐、武术、书法、剪纸等,激起了其他各国青少年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这一活动 ①有利于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说明文化既有民族性,也有世界性 ④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 ①②

 B. . ①④

  C.②④

 D .①③ 10. .近年,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征。新媒体的出现,逐渐打破了以电视、报纸和户外为主体的文化传播格局,转向电视、互联网、报纸、户外并存的新格局。这说明 A.文化传播总是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

  B .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C.新传媒出现是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

  D.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最常见的手段 11. 在一个“ “读首诗再睡觉” ”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

 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

 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 ①③

 B. .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2.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在海外设立了十几个中国文化中心,为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些中国文化中心借用当地的资源,按照当地人的接受习惯,因地制宜,多渠道、多形式地传播文化,在当地受到欢迎。这表明①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各国各民族的多样性文化 ②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逐渐融合为一种文化 ③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为世界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平台 ④选择恰当的文化传播形式有利于增强文化传播的效果 A. ①③

 B. .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中,某省一方面坚持依靠群众,大力支持群众文化创造,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大批文化品牌叫响全国,提高了该省的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对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发展成果。

 材料二:有位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肴,一种事物则无法比较。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图画,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不同的音调产生最美的和谐,管弦琴瑟必然此起彼伏。

 “和而不同 ”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 “和而不同”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的道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分析,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国为什么坚持“ “和而不同” ”。

 (3)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我国应如何做到“ “和而不同” ”?

相关热词搜索: 多样性 限时 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