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 ..........................
1 1.1 概述 .............................................................. 1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内容及编制依据 .................................. 2 1.3 建设单位简介 ...................................................... 2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
................................ .......
3 2.1 项目建设背景 ...................................................... 3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4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 5 第三章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 ...............
6 3.1 建设内容及规模 .................................................... 6 3.2 主要工程数量表 .................................................... 6 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
................................ .....................
8 4.1 场址现状 .......................................................... 8 4.2 建设条件 ......................................................... 11 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
................................ ....................
12 5.1 设计原则及标准 ................................................... 12 5.2 交通量预测 ....................................................... 12 5.2 道路工程 ......................................................... 15 5.3 道路照明工程 ..................................................... 19 5.4 雨水工程 ......................................................... 21 5.5 污水工程 ......................................................... 26 5.6 绿化工程 ......................................................... 30 5.7 交通设施方案设计 ................................................. 33 第六章
节
能
................................ ........................
35 6.1 设计依据 ......................................................... 35 6.2 能耗分析 ......................................................... 35 6.3 节能措施 ......................................................... 35 第七章
环境保护
................................ .......................
38 7.1 环境影响 ......................................................... 38 7.2 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 39 7.3 环境保护措施及防治对策 ........................................... 41 第八章
项目组织及人力资源配置
................................ ..........
45 8.1 项目组织机构要求 ................................................. 45 8.2 项目法人组织机构 ................................................. 45 第九章
劳动安全防护措施
................................ ................
46 9.1 劳动安全 ......................................................... 46
2
9.2 劳动保护 ......................................................... 47
3
第十章
项目组织管理及招标
................................ ..............
48 10.1 组织管理 ........................................................ 48 10.2 工程招标 ........................................................ 50 第十一章
建设进度安排
................................ ..................
52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
53 12.1 估算范围 ........................................................ 53 12.2 资金筹措 ........................................................ 54 第十三章
国民经济评价
................................ ...................
55 13.1 经济评价概述 .................................................... 55 13.2 国民经济效益计算 ................................................ 63 第十四章
社会评价及风险分析
................................ ............
69 14.1 社会评价的定义 .................................................. 69 14.2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 69 14.3 项目与所在地区互适应分析 ........................................ 71 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
................................ ....................
72 15.1 结论 ............................................................ 72 15.2 建议 ............................................................ 72 附图:道路平面布置图 道路纵断面图 道路标准横断面图 附表:项目估算汇总表 项目工程费用估算表 项目其他费用估算表 经济分析计算表
第一章 总 论 1
第一章
总
论
1.1
概述
1.1.1
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某某新区小一路(铁南大街-小二街)、小一街(大板路-宝山路)
市政工程建设项目 2、建设单位:某某新区管理委员会 3、建设时间:2015年 4、建设地点:某某市新城区 5、建设性质:新建 1.1.2
建设内容与规模
本项目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绿化工程及照明工程。建设内容为:建设道路总长度 2316m,道路总面积 68426 ㎡(车行道铺装总面积 43984 ㎡,人行道铺装面积 24442 ㎡),绿化带面积 16470 ㎡,铺设污水管道 2025m,铺设雨水管道 2025m,种植行道树 656 株,安设路灯 98 盏。其中:
1、小一路道路工程 建设小一路长 1513m,道路起于铁南大街,起点桩号 K0+000,止于小二街,终点桩号 K1+159。道路宽 30m,道路面积 45086 ㎡(车行道铺装面积 28747 ㎡,人行道铺装面积 16339 ㎡),道路两侧绿化带宽各 5m,绿化带面积 10768 ㎡。
横断规划为:5.5m 人行道+19m 车行道+5.5m 人行道; 铺设污水管道 1200m,采用管径为 D400mm 的钢筋混凝土管,设污水检查井 29 个; 铺设雨水管道 1200m,采用管径为 D800mm 的钢筋混凝土管,设雨水检查井 29 个; 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树池间距 6m,共种植行道树 388 株; 道路两侧安设路灯,路灯安设间距 40m,共设路灯 58 盏。
2、小一街道路工程 建设小一街长 803m,道路起于大板路,起点桩号 K0+000,止于宝山路,终点桩号 K0+803。道路宽 30m,道路面积 23340 ㎡(车行道铺装面积 15237 ㎡,人行道铺装面积 8103 ㎡),道路两侧绿化带宽各 5m,绿化带面积 5702 ㎡。横断规划为:5.5m 人行道+19m 车行道+5.5m 人行道; 铺设污水管道 825m,采用管径为 D400mm 的钢筋混凝土管,设污水检查井 20 个; 铺设雨水管道 825m,采用管径为 D800mm 的钢筋混凝土管,设雨水检查井 20 个;
第一章 总 论 2
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树池间距 6m,共种植行道树 268 株; 道路两侧安设路灯,路灯安设间距 40m,共设路灯 40 盏。
1.1.3
项目总投资和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4400万元,资金来源为建设单位自筹解决。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内容及编制依据
1.2.1
研究的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建设条件、建设方案、项目建设总投资、筹资方案、效益分析、社会评价和风险对策等。
1.2.2
编制的依据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002 年试用版);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 2008); 《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D50-2006);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规范》(CJJ45-2006);国家其他相关的法规和技术规范。
1.3
建设单位简介
为加强某某新区的领导和管理工作,加快某某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市政府 2011 年第八次常务会议和市委六届五次常委会议相继通过了新区管理体制调整方案,某某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组建中国 GCD 某某新区工作委员会和某某新区管理委员会的通知》。某某新区党工委为市委的派出机构,领导新区的建设管理工作;某某新区管委会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市政府对新区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党工委、管委会实行合署办公的体制。管委会内设办公室、规划局、建设局、财政局、投资促进局、城管监督局和监察审计局。
将东起京通铁路、西至玉龙机场、南到红山区文钟村南 3 公里、北至北环城路的范围纳入新区统一规划,红山区农畜产品产业园与陈营子组团之间、陈营子组团与西山生态公园之间的土地也纳入新区统一规划。扩大后的新区覆盖红山区、松山区和喀喇沁旗部分行政区域,规划控制面积暂为 148 平方公里,随着新区发展建设的需要再适时扩充调整。
3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2.1.1 某某 市新城区现状
某某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属于东北辽吉黑蒙四省区西部,总面积 9 万平 方公里,辖 3 区 7 旗 2 县,总人口 461 万,是内蒙古第一人口大市,方言属东北官话辽西片;某某已有一万年的人类文明史,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某某属于东北经济区,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东北振兴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腹地,也是内蒙古距出海口岸最近的地区,距离锦州港 260 公里、绥中港 300 公里。是内蒙古东部区域中心城市,内蒙古正在建设的第三座百万人口城市。
某某市新城区西起中心城区西山风景区边缘的外环路、东至京通铁路、北起巴林大街、南至锡伯河,总面积为 17.03 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 12 万人。规划远期 2020 年居住用地面积为 471.8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 35.45%,人均居住用地为 39.3 平方米;公共设施用地面积 157.73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 11.85%;道路广场用地 370.87 公顷,占城市用地面积的 27.87%;绿地 274.93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 20.66%。
2.1.2
某某 市新城区规划目标
某某市新城区的规划与设计充满着现代都市的理念,城市功能齐全、完备。在某某市新城区核心区内,已经建设了行政服务中心、联排低层商住楼,多层、高层商住楼和独立式别墅区,政府广场、市民广场以及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这里还将建设会展中心、商业金融中心、科技大厦、青少年科技馆、图书馆、剧院、医院等公共设施,建设文化广场、娱乐中心、滨水景观、城市公园、郊野公园等一系列休闲场所。某某市新城区具有“三山五河”优越的自然景观环境特色,它将形成我国北方地区融“山、河、林、城”四位一体的独特的山水园林城市景观。
2.1.3
某某 市新城区交通现状
目前,新城区已经形成了“九横五纵”的道路网络,“一场、两带、四园”七街路 122 万平方米的绿化大格局。规划道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主干道总长为 80.7 公里,路网密度为 4.64 千米/平方公里;次干道总长为 39.9 公里,路网密度为 2.23 千米/平方公里。
2.1.4 本项目建设的意义
道路,是整个中心的运输脉络。它承担着一个城市进与出的任务。交通的畅通,也
4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
体现了一个城市建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本项目道路是新城区路网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承接新城区主干路连接的重要作用。为了加快新城区建设和发展,为了更好的美化新城区硬化设施容貌,道路的建设是首要任务。本项目的建设将是串联新城区经济与商业区域的重要一环。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项目建设是完善城市道路建设的需要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制定了道路交通建设规划,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内蒙古对道路交通提出的新要求,使全区路网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使城市道路的 “通达率”、“通畅率”明显提高。
某某市新城区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道路系统还需完善,道路等级不清晰, 功能不明确,混行现象严重;路网功能级配失衡,道路交通负荷分布不均,造成路网快速疏散能力严重不足,不利交通分流和交通组织;且部分路段功能没有发挥出来。本工程的建设是对新城区道路建设规划的实施,改善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利用开发沿线地区资源,完善公路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2.2.2
项目建设是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工程建成后,将为某某市国民经济产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提供有力的基础条件,对于改善某某市新城区投资环境,发展新城区社会经济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新城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本项目的建成将改善道路两侧区域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 推进区域的城市建设;加强新城区基础建设,增强城镇功能,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改善新城区城市面貌,提高商户及居民生产生活质量。
2.2.3
项目建设符合 某某 市长远期规划要求
目前,某某市新城区基础设施薄弱,基础建设与通讯设施落后。交通运输条件差、环境设施不健全,这些严重影响着新城区企业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本项目的建设,能够解决雨水淤积、排放困难的问题,并能促进经济发展,美化居住环境,增加新城区及外来人口更多投资机会,对于加快新城区建设起到拉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符合某某市长远期规划要求。本项目建设不仅可以拉动建材、电力、交通、环保等许多行业的发展,它更大的作用就是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5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本项目是《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的组成部分,项目的建设符合规划要求,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6 第三章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第三章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3.1
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绿化工程及照明工程。建设内容为:建设道路总长度 2316m,道路总面积 68426 ㎡(车行道铺装总面积 43984 ㎡,人行道铺装面积 24442 ㎡),绿化带面积 16470 ㎡,铺设污水管道 2025m,铺设雨水管道 2025m,种植行道树 656 株,安设路灯 98 盏。其中:
1、小一路道路工程 建设小一路长 1513m,道路起于铁南大街,起点桩号 K0+000,止于小二街,终点桩号 K1+159。道路宽 30m,道路面积 45086 ㎡(车行道铺装面积 28747 ㎡,人行道铺装面积 16339 ㎡),道路两侧绿化带宽各 5m,绿化带面积 10768 ㎡。
横断规划为:5.5m 人行道+19m 车行道+5.5m 人行道; 铺设污水管道 1200m,采用管径为 D400mm 的钢筋混凝土管,设污水检查井 29 个; 铺设雨水管道 1200m,采用管径为 D800mm 的钢筋混凝土管,设雨水检查井 29 个; 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树池间距 6m,共种植行道树 388 株; 道路两侧安设路灯,路灯安设间距 40m,共设路灯 58 盏。
2、小一街道路工程 建设小一街长 803m,道路起于大板路,起点桩号 K0+000,止于宝山路,终点桩号 K0+803。道路宽 30m,道路面积 23340 ㎡(车行道铺装面积 15257 ㎡,人行道铺装面积 8113 ㎡),道路两侧绿化带宽各 5m,绿化带面积 5702 ㎡。横断规划为:5.5m 人行道+19m 车行道+5.5m 人行道; 铺设污水管道 825m,采用管径为 D400mm 的钢筋混凝土管,设污水检查井 20 个; 铺设雨水管道 825m,采用管径为 D800mm 的钢筋混凝土管,设雨水检查井 20 个; 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树池间距 6m,共种植行道树 268 株; 道路两侧安设路灯,路灯安设间距 40m,共设路灯 40 盏。
3.2
主要工程数量表
主要工程数量表
道路名称
小一路
小一街
合计 道路长度(m)
1513 803 2316
7 第三章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道路宽度(m)
30
30
道路面积 45086 23340 68426 车行道面积(㎡)
28747 15257 43984 人行道面积(㎡)
16339 8113 24442 左/右两侧绿化带宽度(m)
5/5 5/5
绿化带面积(㎡)
10768 5702 16470 污水管道(m)
1200 825 2025 污水检查井(个)
29 20 49 雨水管道(m)
1200 825 2025 雨水检查井(个)
29 20 49 行道树(株)
388 268 656 路灯(盏)
58 40 98
8 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
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
4.1 场址现状
4.1.1 选址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2012 年版本); 4.1.1 新址选择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项目区位于某某市新城区,其土地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符合《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的规划要求。
4.1.3
地块权属类别
项目用地属国有土地,用地性质为市政道路用地,已得到某某市国土资源局的批准, 用地条件具备。
4.1.4
工程地质
1、地形、地貌、地震情况 某某市新城区西起中心城区西山风景区边缘的外环路、东至京通铁路、北起巴林大街、南至锡伯河,总面积为 17.03 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 12 万人。规划远期 2020 年 居住用地面积为 471.8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 35.45%,人均居住用地为 39.3 平方米;公共设施用地面积 157.73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 11.85%;道路广场用地 370.87 公顷,占城市用地面积的 27.87%;绿地 274.93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 20.66%。
评价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和《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DBJ03-23-2006)的规定: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 设计特征周期 0.3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1)地层描述 地层自地表向下依次为:
1)填土(剖面图中的①层):黄褐色、杂色,时代成因为 Q4ml,松散~稍密,稍湿, 以粉土成分为主,含建筑垃圾,层厚 0.30m-1.70m。
2)粉土(剖面图中的②层):褐黄色,时代成因为 Q4eol,稍密状,稍湿,具中压缩
9 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
性,无摇振反应,该层全场分布,层面埋深 0.30m-1.70m,层厚 3.50m-5.80m。
3)圆砾(剖面图中的③层):杂色,时代成因为 Q4al,中密状为主,局部密实状, 稍湿,卵石约 10%,砾石约 45%,其余为中、粗砂和少量粘性土充填,卵石粒径 20-25mm 为主,个别 30mm 以上,砾石粒径 2-15mm 为主,分选性差,胶结性差,磨圆度较好,呈亚圆形,质地坚硬,以花岗岩、玄武岩成分为主,层面埋深 4.80m-7.70m,层厚一般6.40m-7.50m。该层在本场地内存在细砂③1、中砂③2、粗砂③3、砾砂③4、粉土③5 亚层,分述如下:
细砂(剖面图中的③2 层):黄色,时代成因为 Q4al,稍密状,稍湿,以石英、长石颗粒为主,粘性土含量极少,胶结性差,该层部分钻孔有分布,具体埋深和分布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柱状图。
中砂(剖面图中的③2 层):黄色,时代成因为 Q4al,稍密状,稍湿,以石英、长石颗粒为主,粘性土含量极少,胶结性差,该层部分钻孔有分布,具体埋深和分布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柱状图。
粗砂(剖面图中的③2 层):黄色,时代成因为 Q4al,稍密状,稍湿,以石英、长石颗粒为主,粘性土含量极少,胶结性差,该层部分钻孔有分布,具体埋深和分布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柱状图。
砾砂(剖面图中的③4 层):杂色,时代成因为 Q4al,稍湿,稍密-中密状,砾石含量 25%-35%,其余为中、粗砂充填,砾石粒径 2-15mm 为主,胶结性差,分选性差,磨圆度较好,呈圆形,质地坚硬,以花岗岩、玄武岩成分为主,该层全场大部分钻孔均有分布,具体埋深和分布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柱状图。
粉土(剖面图中的③5 层):灰黄色,时代成因为 Q4al,很湿,稍密状,粉粒成分为主,粘粒次之,韧性及干强度低,该层部分钻孔有分布,具体埋深和分布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柱状图。
4)粉土(剖面图中的④层):褐黄色,时代成因为 Q4al,稍密状,稍湿,具中压缩性,无摇振反应,层面埋深 6.30m-15.50m,层厚 4.60m-19.60m。该层在本场地内存在粉土含砾④1 层、粉土圆砾互层④2 层、圆砾④3 层、卵石④4 层,分述如下:
粉土含砾(剖面中的④1 层):褐黄色、杂色,以粉土为主,含砾,含量约占 30%,砾径 2--10mm,大着达 20mm,具体埋深和分布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柱状图。
粉土圆砾互层(剖面中的④2 层):褐黄色、杂色,以粉土为主,圆砾次之,粉土层与圆砾层详见呈韵律沉积,圆砾与粉土厚度比大于 1/3,具体埋深和分布详见工程地质剖
10 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
面图和钻孔柱状图。
圆砾(剖面图中的④3 层):杂色,时代成因为 Q4al,中密状为主,局部密实状,稍湿,卵石约 10%,砾石约 45%,其余为中、粗砂和少量粘性土充填,分选性差,胶结性差,磨圆度较好,呈亚圆形,质地坚硬,以花岗岩、玄武岩成分为主,具体埋深和分布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柱状图。
卵石(剖面图中的④4 层):杂色,时代成因为 Q4al,中密状为主,局部密实状,稍湿,卵石约 55%,砾石约 15%,其余为中、粗砂和少量粘性土充填,磨圆度较好,呈亚圆形,质地坚硬,以花岗岩、玄武岩成分为主,具体埋深和分布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柱状图。
5)红黏土(剖面图中的⑤层):褐红色,时代成因为 Q2al,很密,稍湿-很湿,层面埋深 26.00m-36.50m,未穿透此层。
6)强风化花岗岩(剖面图中的⑥层):褐红色,时代成因为 Q2al,风化裂隙很发育, 岩体破碎,裂隙中充填粘性土柱状节理发育,RQD 值为 25 左右,具体埋深、层厚及分布范围详见剖面图。
(2)地下水情况 本次勘察期间控制范围及深度内地下水埋深为 15.5~17.20 米,为潜水,含水层厚度较大,本次勘察未钻穿此层。根据临近水井所取地下水水样分析成果,本场地地下水属重碳酸钙型,地下水对凝土和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勘察期间,本场地内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
(3)地基土承载能力评价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规范》,结合现场原位测试数据和场地内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以及某某地区的建筑经验,对各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fak 建议如下:
1)粉土②层=150kPa;2)粉质黏土②1 层=140kPa;3)圆砾③层=340kPa;4)细砂 ③1 层=150kPa;5)中砂③2 层=170kPa;6)粗砂③3 层=180kPa;7)砾砂③4 层=280kPa; 8)粉土③5 层=170kPa;9)粉土④层=170kPa;10)粉土含砾④1 层=180kPa;11)粉土圆砾互层④2 层=190kPa;12)圆砾④3 层=380kPa;13)卵石④4 层=450kPa;14)红黏土⑤层=400kPa;15)强风化花岗岩⑥层=280kPa。
经勘测分析,项目区场地内无不良地质灾害,无湿陷性地基,无翻浆地段。项目设计道路结构层满足冻胀要求。
11 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
(4)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1)某某市新城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根据钻孔波速测试成果(详见剪切波速成果报告),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得到如下结论:
中软土:粉土②层、粉质粘土②1 层、细砂③1 层 中硬土:圆砾③层、中砂③2 层、粗砂③3 层、砾砂③4 层、粉土③5 层、粉土④层、粉土含砾④1 层、粉土圆砾互层④2 层、圆砾④3 层 坚硬土:卵石④4 层、红黏土⑤层、强风化花岗岩⑥层建筑场地类别:中硬土场地Ⅱ类 依据地基土液化初判别公式可知本场地内不会发生砂土震动液化现象。
3)建筑场地平坦、开阔、场地内未见任何历史灾害遗迹,属抗震有利地段。
4.2 建设条件
1、气候条件 项目区属于内陆性干燥气候类型,四季分明,一月平均气温为零下 14.3 度,7 月平均气温为 22.3 度,作物生长期为 100—130 天,无霜期为 110—190 天,年平均降水量 在 310—400 毫米之间,极端最高降水量(1957 年)为 745.1 毫米,最近 10 年平均降水量的 188%,极端最低降水量(1989 年)232.3 毫米,最近 10 年平均降水量-58%。
2、交通条件 某某市新城区交通条件便利,交通路网较为完善。某某市长途汽车站便坐落于新城区内,可直达北京、大连、沈阳、呼和浩特、齐齐哈尔等城市。
3、施工条件 多年的城镇建设,某某市各级建设管理单位,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等企业造就了大批的各方面的人才,在工程施工、管理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等企业设备齐全,机械配套合理。已具备了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的条件。
本项目某某市新城区,工程本身对施工用水没有特别的要求,普通引用水即可,工程施工用电可就近引入。
4、料场选择 工程料场就近选择,避免运距过远。施工达到取土与弃土平衡,避免破坏环境。
12 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
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
5.1
设计原则及标准
5.1.1
设计原则
1、设计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强制性条件。
2、为车辆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行车条件,完善交通设施,同时具备良好的景观,体现道路的性质与功能。
3、设置合理、完善的排水管线,为道路提供良好的排水条件。
4、工程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5、便于施工,缩短工期。
5.1.2
技术标准
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荷载标准:BZZ-100; 设计时速:40km/h; 设计年限:15 年 道路宽度:30 米 5.2
交通量预测
5.2.1
预测特征年
道路的建设将打破现有的交通平衡,路网交通量将进行重新分配。在这一过程中, 道路交通量生成效应不仅使原道路网交通量转移,还将刺激区域新交通量发生,形成转移交通量和诱增交通量。因此,预测交通量应由三部分构成:趋势交通量、转移交通量和诱增交通量。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的规定,本项目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的设计年限为 15 年,交通量预测特征年 2014 年、2016 年、 2020、2030、2035 年。
5.2.2
趋势交通量预测
由于经济和人口因素发生变化,道路整改后,这个区域内的交通量会发生一定的增长,对这种增长的交通量预测称为趋势交通量预测。预测时,以路段交通量的增长与其影响区的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法进行预测。
1、影响区系数
13 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
A 0 , A 1
y
m
影响交通量变化的相关指标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车辆拥有量等, 利用数理统计知识,将各交通区经济指标与相应交通区的客货运量进行回归分析总结, 得出各指标的相关系数,取最大相关系数对应的指标作为最相关指标,根据相关指标增长率确定路段的影响区系数。
影响区系数:
m
( L k
m ak
)
/
L ij
式中, L k :路段在影响区内的里程 m ak :为影响区域内的最相关指标增长率 L ij :路段的总里程 2、正常交通量预测模型 Q n Q n1 i y i y A 0 A 1 m 式中, Q n :远景第 n 年的路段交通量 Q n 1 :远景第 n 1 年的路段交通量,当 n
1 时为基年交通量
i y :交通量增长率 i
:待定参数,根据历史年份的 , 用最小二乘法确定 5.2.3
转移交通量预测
本项目建成后,线路通行能力提高,从而导致部分交通量从其他路线转移到本项目路线上来。这部分交通量是由于道路的建成而产生的,同时也构成了这一路网的基本交通量。因此合理地确定转移交通量对道路交通量分析和预测具有重要作用。
1、交通阻抗 确定交通阻抗是转移交通量和诱增交通量预测的关键步骤之一,交通阻抗是指路网中路段或路径的运行距离、时间、费用、舒适度或者这些因素的综合。我们这里针对城市里居民出行考虑的首要因素,选取平均行驶时间作为路段的交通阻抗。
t L /U U 1 U x
/[1 (Q / C)
]
2 3 (Q / C) 3
式中, t :交通阻抗
14 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
U :车辆平均行驶速度, km/ h U x :道路的设计车速, km/ h
1 , 2 , 3 :回归参数 Q :交通量,辆/ h
2、相关路段转移交通量预测 (1)转移交通量计算公式 P 0 exp( t 0 / c 0 ) /[exp( t 0 / c 0 ) exp( t / c 0 )] P 1 exp( t 1 / c 1 ) /[exp( t 1 / c 1 ) exp( t / c 1 )] c 0 (t 0 t) / 2 c 1 (t 1 t) / 2 Q r
P 1 Q r 0
/ P 0
Q Q r
Q ro
式中, t 0 , t 1 :道路建成前、后的交通阻抗 t :最短路径的总阻抗
=3.3 Q r 0 :道路建成前路段的正常交通量 Q r :道路建成后路段的交通量 (2)路段转移交通量的计算步骤:
① 计算路网中既有路段的交通阻抗、道路建成后路段的交通阻抗; ② 根据交通阻抗寻找经过道路起、终点的最短路径; ③ 计算建道路及其最短路径的交通量比例; ④ 计算道路的交通量和转移交通量。
5.2.4
诱增交通量预测
道路建成后,会诱发一些潜在交通量的发生,此处采用增长率法来计算诱增交通量。
q t q t 1 (1 m t ) m T t t T
式中, m t :
t 年增长率;
:诱增增长率,可根据城市社会经济及路网状况确定;
15 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
T :规划年;
q t :第 t 年的诱增交通量; q t 1 :第 t 1 年的诱增交通量,当 t 1 时, q 0 表示基年的诱增交通量,可根据车辆拥有量情况及路网状况确定。
以上三种交通量预测完成后,把相应路段上的预测交通量叠加,得到影响范围内各 路段的交通量。
5.2.5
交通量预测结果
以“某某市的发展规划”为依据,预测出本项目期间内各区域的各特征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值。
项目影响区主要经济指标值预测结果表
年份 2020 2030 2035 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亿元)
3415.48 7039.41 10105.98 年增长率(%) 11.75 7.5 7.5 车型规划标准及折算系数表
车型种类 小客车 大客车 小货车 中货车 大货车 拖挂车 拖拉机 划分标注 <19 座 >19 座 <2 吨 2~7 吨 7~14 吨 >14 吨 全部 折算为小客车 1.0 1.5 1.0 1.5 2.0 3.0 4.0
交通量预测数据表
(小客车 辆/日)
特征年 小货 中货 小客 大客 折算合计 2014 195 110 800 160 1400 2016 226 120 905 175 1574 2020 541 230 2249 334 3637 2030 837 315 3582 472 5600 2035 1362 417 5827 710 8880 5.2
道路工程
5.2.1
道路平面设计
1、道路平面方案选择 依据《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的规划方案,小一路起于铁南大街,止 于小二街,道路整体走向呈自西北至东南;小一街起于大板路,止于宝山路,道路整体
16 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
走向呈自西南至东北。
2、平面方案设计 道路平面位置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道路分为一横一纵。
道路平面线形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道路平面合理设置各主次路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的出入口,分隔带的出入口等。
5.2.2
道路纵断设计
1、道路纵断面方案选择 结合项目区现状及周边建筑物基础标高,道路纵断面设计以现状高程为基础。在满足规范及排水的要求下,起伏不应过大。
2、纵断面方案设计 项目所处位置地形平坦开阔,起伏变化不大。因此,纵断面设计中在纵坡的选定上,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城市道路在满足排水的情况下:避免过大过长的纵坡,因为在道路上行驶的车型较多,各种汽车的爬坡性能和速度不尽相同。小客车的爬坡性能和行驶速度受纵坡的影响较小而载重汽车随纵坡的增大车速显著下降,这对正常行驶的车流会造成交通混乱,使快车道受阻,直接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在汽车上坡时,速度会有变化,通常这个时候的废气排放量是很大的,造成环境污染。
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以及城市道路的美化,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汽车运营效益,避免大填大挖。
根据以上原则,竖向设计:高程以已建成各街口的路面高程为控制点,道路纵坡不小于 0.3%。
5.2.3
道路横断设计
依据《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道路横断面确定为:
道路总宽 30 米,横断面形式:5.5m 人行道+19m 车行道+5.5m 人行道。
5.2.4
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
交叉口竖向设计在考虑行车舒适,排水通畅,工程量大小和美观的前提下,设计原则如下:
两条路相交,主干道的纵横坡度保持不变,次干道的纵横坡度服从主干道。
同等级道路相交时,相交道路的纵坡度保持不变,而改变它们的横坡,即改变纵坡
17 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
较小的横断面形状,使其横断面与纵坡度较大的道路纵坡一致。
为了保证交叉口排水,避免相交道路全向交叉口中心倾斜。设计中至少将一条主要道路的纵坡坡度向交叉口外倾斜,即采用将主要道路的纵坡的转折点设在远离交叉口的地方。
交叉口竖向设计标高与四周建筑物的地坪标高相协调。
5.2.5
路面结构方案比选
1、路面结构类型比选 高等级路面通常采用水泥砼或沥青砼。
沥青砼路面优点:摊铺快速,施工方便,行车舒适,行车噪音低,局部开挖、修补比较方便。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缺点:容易变形,不耐高温;使用寿命短,需要反复修复;耐久性差。
水泥砼路面的优点:强度高,具有很高的抗压和较高的抗弯拉强度以及抗磨耗能力, 稳定性好,水稳性和热稳定性均较好;耐久性好;有行利于夜间行车。
水泥砼面的缺点:对水泥和水的需要量大,有接缝,工期较长;修复困难。
经过反复比较面层材料方案,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本项目工程采用沥青砼路面。
2、道路结构的确定 道路结构设计按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确定的计算方法,根据交通量的大小以及路面防冻厚度的大小要求确定道路结构厚度的要求确定道路结构为:
车行道:5cm 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F 型);下设粘层沥青; 7cm 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F 型);下设透层沥青; 20cm 厚 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20cm 厚 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20cm 天然砂砾垫层。人行道:6cm 厚环保型方砖; 3cm 厚 1:3 干硬性水泥砂浆; 20cm 厚 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碾压路床。
若土基回弹模量 Eo<30Mpa,应对土基进行处理。
18 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
3、路面材料设计 路面按柔性路面设计,执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及《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路面集料级配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F40-2004)表 5.3.2-1 及表 5.3.2-2 的 AC-16F 型级配范围要求,沥青混合料所用粗集料压碎值不大于 26%,磨耗(洛杉矶)不大于 28%,吸水率不大于 2%,软石含量不大于 3%,扁平细长颗粒含量不大于 15%,视密度不小于 2.6t/m³,石料磨光值不小于 38,石料质量不低于三级, 含泥量不大于 1%,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不低于 4 级。
(1)面层 面层均采用 A 级 110#道路石油沥青,油石比控制在 5%,并以马歇尔稳定度结果控制。如石料粘附性达不到要求时应在上、下面层的拌合料中按沥青重量的 0.3%掺 AST 型抗落剂。沥青混合料浸水马歇尔试验(48h)残留稳定度不小于 75%,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度比不小于 70%,按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方法测定的动稳定度不应小于 600 次 /mm,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不小于 2600μξ; 面层采用集中厂拌(不应小于 150t/h 的间歇式拌和机)热拌热铺工艺; 上下层间设粘层油,基层顶面喷洒透层油后撒布碎石屑小料,石屑用量为 0.4 立方米/㎡,粘层油与透层油均采用阳离子乳化石油沥青; 第 1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20.9(0.01mm)。
(2)基层和底基层 路面基层采用 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采用集中厂拌机械摊铺施工工艺。配合比为水泥:级配碎石=5%(干重量比);稳定试件七天成型饱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 3Mpa; 基层压实度≥96%。
路面底基层采用 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采用集中厂拌机械摊铺施工工艺。配合比为水泥:级配碎石=4%(干重量比);稳定试件七天成型饱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 3Mpa; 底基层压实度≥95%。
(3)垫层 垫层砂砾应具有一定级配,且不含杂质。砂砾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 53mm。砂砾中含有塑性指数的土时,小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不宜大于 5%。级配要求见下表:
方筛孔尺寸 53 37.5 9.5 4.75 0.6 0.075 通过质量百分率% 100 80-100 40-100 25-85 8-45 0-15
19 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
垫层压实度≥94%。
5.2.6
无障碍设计
1、在平面交叉口人行横道两端,缘石坡道采用三面坡形,其宽度可小于人行横道宽度或与之等宽,位置要相互对正,在十字路口需设四对共八座,丁字路口需设三对共六座缘石坡道。在小型路口或沿线单位出入口应采用单面坡型缘石坡道。缘石坡道坡度为 1/10—1/12,正面坡的宽度不得小于 1.20m,坡面要做到平整而不光滑,正坡面中缘石外露高度不得大于 20mm,以方便轮椅通行。人行道上的盲道可与缘石坡道衔接,但彼此应相距 20—30cm。
2、人行道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在行走中最方便和最安全的地带。在主要通道的人行道上需设盲道,协助视觉残疾者通过盲杖和脚底的触觉,方便安全的直线向前行走。盲道宽度随人行道的宽度而定,但不得小于 0.60m,在人行道中,盲道一般设在距绿化带或树池边缘 25—30cm 处。盲道应躲开不能拆迁的柱杆和树木以及拉线等地上障碍物。地下管线井盖可在盲道范围内,但必须与盲道齐平。
5.3
道路照明工程
5.3.1
设计内容及用电负荷
本项目主要考虑路灯用电量,经计算,项目全年用电负荷为 18kva。
5.3.2
设计依据
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5.3.3
方案设计
1、道路照明的基本原则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有关规定,道路及特殊地点应有照明设施,以保障交通安全、畅通,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防止犯罪活动,并对美化区域环境产生良好效果。道路照明力求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节省能源,维修方便、技术先进,满足照度、亮度、均匀度、眩光抑制及环境比的有关规范要求。
2、设计标准 本项目按城市次干路设计,根据《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本工程机动车道照明标准为:
20 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
平均亮度:1.5/2.0cd/m2 亮度总均匀度:0.4 亮度纵向均匀度:0.7 平均照度:20/30LX 照度均匀度:0.4 3、供电系统 道路照明采用路灯专用变压器作为电源,考虑整条路照明需求,在道路区内设一座箱式变电站,作为本工程照明电源,容量暂定为 125KVA。其中道路照明约占总容量的 39.2%,景观照明、节日用电及灯箱广告等约占总容量的 16%,其它道路预留 14.4%,负荷率约为 70%。箱变线路供电半径不大于 750 米,使线路压降小于 10%。箱变 10KV 电源可由就近的 10KV 开闭所引来。照明系统单独计量,低压系统采用 TN-S 系统,单灯电源电压为交流 220V,灯具配线采用 A,B,C 顺序接线,以达到三相电源负荷平衡。
4、布灯方式及灯具选择:
在道路标准路段采用 12 米双臂路灯,沿道路两侧人行道对称放置,灯杆间距为 40 米,灯具选用半截止型高压钠灯,功率为 250W。路灯局部间距视道路布置情况作适当调整。12 米路灯灯臂长度为 2 米,灯具的配光均要求为蝶形配光,外壳防护等级为 IP54, 防触电等级为 I 级。
在道路主要交叉路口处设 15 米路灯,功率为 3*300W,以弥补照明的不足。
5、照明控制方式 路灯控制选用手动控制与自动控制两种控制方式,并预留接口,后期接入路灯管理处进行管理。自动控制采用时控仪,根据不同的季节设定路灯的开、闭时间。路灯分全夜灯和半夜灯,可在深夜关闭半夜灯,实现节能的效果。
路灯行车道侧光源为全夜灯,慢车道侧光源为半夜灯;15 米三火灯,两火为全夜灯, 另一火为半夜灯。
6、电容补偿方式:
所有路灯均设单灯补偿,补偿后功率因数要求达到 0.9 以上,并在灯杆内为每一光源配置一微型熔断器。
7、设备选型与节能 供电设备选用低损变压器和高性能开关设备,照明灯具可根据道路走向和建筑形式的要求,尽量选用造型别致、新颖,且光效高、透光好的灯具。如高压钠灯光源配以半
21 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
截止型灯具。
为减少线路中无功电耗,应对气体放电灯加装自动无功补偿装置,宜选用节能型镇流器,定期对灯具进行清扫,提高光效。
8、管线敷设:
道路照明全夜灯配电主干线选用 YJV22-0.6/1KV-4x25+1x16 mm2 电缆,半夜灯配电主干线选用 YJV22-0.6/1KV-5x16 mm2 电缆,在常规路段电缆采用直埋敷设,埋于绿化带下,埋深不小于 0.7m。电缆直埋敷设时,沿电缆全长上下铺厚度为 100 mm 的细土或砂层,沿电缆全长覆盖间距为 50mm 的保护板(可用红砖代替)。电缆过街,过路口和引入引出变压器处均穿φ80φ50 镀锌钢管保护,钢管两端必须长出街道或路口 0.5 米,钢管需做防腐处理。
路灯导线采用 RVV-3X2.5 mm2 塑料绝缘线施工,一盏灯引一根线并配置一微型断路器。
9、每回路按三相供电,A、B、C 交接线,注意保持三相平衡。
10、每一盏灯旁设手孔井一座,位置施工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手孔井均用水泥砂浆抹面 10mm,底部留有 200*200mm 出水槽。
11、为了道路建成后不再破除路面,在交叉路口处,预埋 6 条(直径为 150mm、长为 48m)的镀锌钢管,钢管为电力、通信或照明横过道路预埋穿管。镀锌钢管采用平铺, 管距为 0.5m 横穿直埋,管顶距路面 0.9m。
12、接地方式:
(1)本工程接地采用 TN-S 系统,每一盏灯灯杆需做重复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 10 欧。
(2)箱式变电站设环式接地系统,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防雷接地共用一套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 4 欧。
(3)电气装置金属灯杆及构件、灯具外壳、配电及控制箱屏等的外露可导电部分, 应进行保护接地。
5.4
雨水工程
5.4.1
设计依据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 版);
22 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
《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5.4.2
管线布置原则
1、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布置雨水管网,要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2、先确定排水区域和排水体制,然后布置排水管网,应按从干管到支管的顺序进行布置; 3、充分利用地形,采用重力流排除雨水,并使管线最短、埋深最小; 4、协调好与其他管道、电缆和道路等工程的关系,考虑好与企业内部管网的衔接; 5、规划时要考虑到各管渠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6、远近期规划相结合,考虑发展,尽可能安排分期实施。
5.4.3
设计管道计算
1、雨水管网工程主要设计参数 (1)雨水量计算 雨水流量计算公式为:Q=q∮F 式中:
Q——雨水设计流量 l/s; ∮——径流系数,本工程采用平均数∮=0.6; F——汇水面积。
(2)本工程采用某某市暴雨强度公式如下:
q=1600(l+1.351gP)/(t+10)0.8 P——设计重现期(年)重现期采用 P=l.0; t——降雨历时(min)地面集水时间 t 1 =1Omin,折减系数 m=2。
(3)管径计算 Q=0.25VπD2 Q——雨水设计流量 l/s; V——流速; D——管径。
2、计算结果 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的相关规定,本项目汇水面积为 6.8 万㎡,设计流速取值 0.75m/s,将数据带入上述公式,经计算,确定本项目雨水管道管径为 D800mm。
23 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
5.4.4
设计步骤
1、划分排水流域和雨水管道的定线 根据地形的分水线道路、河道等对排水管道布置的影响情况,并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图,划分排水流域,确定雨水流向。
雨水管道应与道路平行敷设,充分利用地形以最短的距离重力流分散、就近排入水体。
2、划分设计管段与沿线汇水面积 各设计管段汇水面积的划分应结合地面波度、汇水面积的的大小以及雨水管道布置等情况进行。
3、雨水设计流量计算 根据某某市暴雨强度公式及其具体参数计算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
4、雨水管渠的水力计算 (1)确定雨水管道设计参数 参照地面坡度暂定管道坡度,然后根据雨水设计管段的流量查“钢筋混凝土圆管(满流)水力计算...
相关热词搜索: 建设项目 小二 南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