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滚动检测(六)

时间:2022-06-29 18:20:07 浏览量: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 d Word 版,请按住 Ctrl, 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d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

 阶段滚动检测 ( 六 )

 第十二至十七单元

 0 (90 分钟

 0 100 分) )

 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5 25 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 0 50 分) )

 1.(2012·潍坊模拟)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道德准则和哲学基础的思想流派是(

  ) A.道家、墨家

  B.儒家、道家 C.儒家、法家

  D.墨家、道家 2.(2012·湛江模拟)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

  ) 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 3.(2012·浙江十二校模拟)右下图为汉画像石“讲经图”,图片中的“经”应 是(

  ) A.《佛经》 B.《圣经》 C.《五经》 D.《道德经》 4.某老师在一堂历史课上强调:宋人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

 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就内容而言反映了宋代学者的远大抱负。请问,老师判断的依据主要是(

  ) A.为天地立心,说明宋代学者以人为主体解释天理 B.为生民立命,说明宋代市民崛起,受到政府重视 C.为往圣继绝学,说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 D.为万世开太平,说明加强集权后,社会和谐太平 5.(滚动单独考查)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这反映出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6.(2012·蚌埠模拟)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甲午战争’便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没有‘五化’,则‘四化’往往是徒劳。”这里多出的“一化”是指

 (

  ) A.工业化

  B.科技现代化 C.政治民主化

  D.国防现代化 7.(2013·金华模拟)1880 年前后,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等地后认为:“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上述史料表明(

  )

 A.先进的中国人正式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主张 B.西方文明程度高,中国必须“师夷长技以制夷” C.近代中国人开始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 D.感受近代都市文明,康有为思想发生转变 8.(2012·郑州模拟)右图是鲁迅先生于 1917 年 8 月设计的北大校徽(后称“北大红”),刘半农戏称为“哭脸校徽”。其图案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传统的瓦当形象,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B.隐含了新文化运动的价值取向 C.承载了北大人“肩负重任”的理想与追求 D.反映了“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学术精神 9.(2012·温州模拟)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装束一般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这作为个案可以反映出(

  ) A.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 B.民权主义获得广泛认同 C.民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 D.民生主义最为当时所需 10.(2012·青岛模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 世纪和 19 世纪中后期我国所译

 西书变化图》,从中得出的推断是(

  )

 ①西学东渐成为一股社会潮流 ②“师夷长技”思潮日益兴起 ③维新变法思想兴起 ④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A.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 B.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C.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 D.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 11.(滚动单独考查)1978 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 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冲破了思想樊篱

 12.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主张人文主义思想。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不同于智者学派的是(

  ) A.探究人的问题

  B.强调人的价值 C.树立人的尊严

  D.注重人的道德 13.(2012·海淀模拟)美国学者 M·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一书中写道:“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并不是非基督教徒。的确,人文主义者经常用纯粹世俗的方式来处理道德问题……他们对基督教会经院哲学琐碎的考证辨析和纠缠于细枝末节的问题给予了有力的抨击。”据此,对人文主义者的正确理解是(

  ) A.彻底摆脱与基督教会之间的联系 B.注重从现世和世俗的立场思考问题 C.对经院哲学批判局限于细枝末节 D.要建立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新教会 14.马丁·路德主张“君权神授”(君权直接来自于上帝),提出“国家的存在是神的旨意和命令,而君主的权力则是神的意志的体现。”这体现了马丁·路德 (

  ) A.否定教皇的权威 B.思想出现了倒退 C.主张教会高于国家 D.与其因信称义的思想相矛盾 15.(2012·皖南八校模拟)启蒙运动促进了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启蒙思想家有许多共同主张,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其中伏尔泰与卢梭的某些主张可以说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最主要表现在(

  )

 A.是否信仰上帝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是否反对君主制 D.是否反对私有财产 16.(2012·西城模拟)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文化高度繁荣,在科技领域的表现有(

  ) A.发明造纸术

  B.发明司南 C.发明火药

 D.发明活字印刷术 17.(2012·烟台模拟)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15 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中国科技开始走向衰落 18.(2012·乌鲁木齐模拟)在山海关孟姜女庙的庙门旁,有一副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下列能解释这一楹联反映的自然现象的理论是(

  ) A.“天人感应”的理论

 B.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C.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9.弗洛姆深刻地指出,“19 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 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你认为以下哪种理解正确(

  ) A.19 世纪宗教信仰不存在了,20 世纪人们因缺少信仰而失去人生意义 B.19 世纪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20 世纪人类陷入信仰危机和精神困境 C.19 世纪强调人的价值,20 世纪人类面临传染病、灾难和污染的威胁 D.19 世纪科学快速发展,20 世纪科学面对伦理道德的巨大挑战 20.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提出(

  ) A.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角度和方式

 B.否定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C.标志着人类认识深入到微观领域

 D.标志着人类认识进入到宏观宇宙世界 21.(2012·潍坊模拟)2011 年 11 月 3 日凌晨,“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成功对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此次交会对接任务完成后,“神舟”飞船将逐步形成状态固化的天地往返载人飞船,组批投产。到 2020 年,中国可能会进行 20 余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将在 2016 年左右发射宇宙空间站模块,并在 2020 年独立建造完成中国自己的宇宙空间站,由此将成为继美俄后,第三个独立拥有空间站的国家。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成就的最根本原因在于(

  ) A.“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必然结果 B.航天人的艰辛努力

 C.自主创新推动着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 D.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22.(滚动交汇考查)观察下面两幅绘画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 B.都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 C.都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 D.都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23.(2012·潍坊模拟)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这些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是(

  ) A.想象丰富,寄情人道感化 B.深刻剖析,批判社会现实 C.荒诞怪异,渲染精神创伤 D.典型刻画,讴歌劳工大众 24.(滚动交汇考查)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

  )

 批次 留 学 时 间 留学初衷 第一次 晚清的留学热潮 ① 第二次 民国初期的留学热潮 ② 第三次 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热潮 科技救国 第四次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热潮 ③ 第五次 改革开放以后的留学热潮 创业立业 A.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B.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 C.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 25.(2012·金华十校模拟)20 世纪末,中国传统服饰连同中国的印花棉布与古典丝绸又在时装舞台上活跃起来,甚至掀起了一股股各具特色的“中国风”。“中国风”的出现(

  ) ①反映出当代中国盛行的复古思潮 ②折射出中国人对传统的眷恋 ③是对改革开放初期崇洋媚外的修正 ④反映出人们返璞归真的渴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 本大题共 3 3 小题,第 6 26 题 题 4 14 分,第 7 27 题 题 8 18 分,第 8 28 题 题 8 18 分,共 共 0 50 分) )

 26.(2012·湖南师大附中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相融合,是毛泽东思想的一大

 特色。毛泽东思想与孔子学说有哪些契合点呢……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立场是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核心理念和宗旨……毛泽东历来重视对孔子教育思想和方法的继承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强调要让各个阶层的人都能接受教育。

 ——摘编自《贾陆英: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为 20 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主要成员都相信必须用现代西方文化替代中国传统文化。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三

 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 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1)材料一中提及的毛泽东思想分别与孔子的哪些思想有契合?(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 20 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出现新文化运动的原因有哪些。(4 分) (3)材料三与材料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何变化?(2 分) (4)材料三中“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分别是指什么?(4 分) 27.(2012·海淀模拟)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对于社会变革具有重大影响。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种种观念,诸如贵族有超凡的天赋,国家就是一个家族,以及厚古薄今等,在春秋晚期及战国时代受到了根本上的修正。君主及统治集团此时虽然仍然被认为有着神性祖先,但少数胆大之士敢于质询:作为大臣或君主什么才更重要,究竟是祖先呢,还是个人能力。换句话说,现在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此前为封闭集团专用的地位开放为大家竞争。

 ——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春秋 战国时期的社会流动》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政治观念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及其对当时社会变革的影响。(5 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西方史学界通常被称为“清教革命”,表明宗教因素对于革命进程有重要影响。

 (2)依据所学知识,填写以下表格。(5 分) 教 派 代表的势力和影响 清教

 国教

 天主教

 民初著名记者黄远生说:自西方文化输入以来,新旧之冲突,莫甚于今日……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盖吾人须知,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若是者犹滴滴之水,青青之叶,非其本源所在。本源所在,在其思想。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制造”“政法制度之争”和“思想上之争”的表现。(3分) (4)你是否同意作者所说的新旧冲突“本源所在,在其思想”?说明理由。(5 分) 28.(2012·韶关二模)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迄今为止,现代人类社会大致经历了三次大转变。按照日本京都史学派的奠基人宫崎市定的研究,中国的“唐宋之变”,是人类由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最为重要的标志,也揭开了现代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转变和大转型的序幕(第二次和第三次大转型分别为西方的崛起和社会主义的兴起)。

 ——胡鞍钢 王绍光 周建明 韩毓海合著, 韩毓海执笔《人间正道》 材料二

 李世民设计的“管理结构”是一种“三权分立”的均衡结构。

 材料三

 宋代统治者是“重商主义”者,太祖赵匡胤曾经表示 ,应“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享天年”。至神宗时,居然令众“政事之先,理财为急”,朝廷的价值取向与 16 世纪的欧洲皇室相当类似。

 ——材料二、三均摘自穆晓军著《财经简史 ——人类财经文明的演进和经验》 (1)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史实论证唐宋的“现代”大转型。(3 分)

 (2)用史实分析 15 至 18 世纪促使西方崛起的原因。(8 分) (3)社会主义的兴起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概括指出其在 20 世纪的俄国和中国的实践结果。(4 分) (4)你认为宫崎市定是采用何种史学范式立论的?试说明理由。(3 分)

  答案解析

 1.B 儒家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而老子指出世界的本原是“道”,并提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奠定了后世的哲学基础,故选 B。

 2.D 本题考查法家思想。材料观点认为,严格的家庭不会出现类似强盗的行为,而慈悲的母亲则会教育出对家庭或社会有危害的人。这种观点符合法家坚持严刑峻法的主张,故选 D。

 3.C 根据材料“汉画像石”可联系到西汉汉武帝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讲经图”中的“经”指儒学经典,本题选 C。

 4.A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张载这四句话的理解以及对宋代历史的了解情况。这四句话最能表现出儒者的襟怀,是人类教育最高的向往。为天地立心,是宋代学者希望通过对天地生生之德的亲切理会,使天地生生万物的心显立起来,故 A正确;为生民立命,是学者们希望通过潜移默化,加上伦常政教,使生民的生活有所依循,从而得以护持生命,说明不了政府重视市民阶层,故 B 不正确;为往圣继绝学,指的是学者们要续先秦儒家的学脉,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没有联系,故 C 不正确;为万世开太平,是宋代学者“开出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望,并不是一种现实存在,故 D 错误。

 5.A 明代时期,使人们“天收”“地管”“不自由”“不自在”的是封建伦理纲常,而不是君主专制思想。孙悟空追求的是个性解放,而不是追求民主平等。孙悟空的思想与“自我节制”相对立,也看不出注重气节和奋发立志,与拜金主义也没有联系。因此,本题选 A。

 6.C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我国已经掀起了洋务运动,这是中国工业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的开端,故可排除 A、B、D。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洋务运动破产,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了政治民主化的探索,因此选 C。

 7.D 解题时应注意题干材料中的时间、人物等信息。A 发生于中法战争之后,B、C 早已出现,D 符合材料含义。

 8.B 鲁迅先生设计的北大校徽体现了北大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图案中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故 A、C、D 说法正确,而 B 结论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民主和科学,与北大校徽没有直接联系。

 9.A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分析能力。解题时注意提取关键信息“兴汉灭清”。B、C、D 表述无从体现。

 10.B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理解能力。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在 19 世纪末,而成为主流更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故④不正确。①②③表述均正确。

 11.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使人们的思想从毛泽东个人崇拜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使人们从

 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故选 D。A、B、C 的表述都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不符。

 12.D 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他针砭时弊,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13.B 人文主义者批判基督教会,但不反对宗教神学,A 错误;“人文主义者经常用纯粹世俗的方式来处理道德问题”说明 B 正确;“他们对基督教会经院哲学琐碎的考证辨析和纠缠于细枝末节的问题给予了有力的抨击”说明 C 错误;D 是指宗教改革,与题意不符。

 14.A 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否定了教皇的权威,题干材料正反映了这一特点。B、C、D 结论均不符合史实。

 15.C 伏尔泰推崇开明君主制,卢梭倡导“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所以二人在思想上的最大分歧在于是否反对君主制。

 16.D 本题考查学生对四大发明的再现与辨析能力。A 发明于西汉时期,B 是战国时期的发明,C 出现于唐末,只有 D 属于宋代的发明。

 17.B 本题考查中西科技的比较。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自 15 世纪以后,中国科技逐渐落伍于世界,而西方科技逐渐领先于世界,故 A 不正确,而 B 正确。中国科技在 13、14 世纪达到最高峰,故 C、D 与图片信息不符。

 18.C 题干材料中楹联的大意是:海水涨潮,天天早上涨潮,天天涨潮天天落潮;浮云弥漫,常常到处弥漫,常常弥漫常常消退。经典力学体系包括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建立了完整的力学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

 飞跃。影响潮汐涨落的是万有引力定律,故本题选 C。

 19.B 本题考查近现代科技的影响。1859 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因此“上帝死了”;20 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使人类陷入信仰危机和精神困境。因此“人死了”。故选 B。A、C、D 都与题干信息不符。

 20.A 相对论和量子论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上解释物理学现象,成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角度和方式。B 结论错误,C、D 表述片面。

 21.D 本题考查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A、B、C、D 都是我国航天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但科技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的有力支撑,故 D 是“最根本原因”。

 22.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和近代以来西方绘画艺术的联系与对比。中国绘画主要是水墨画,故 A 不正确;毕加索绘画运用夸张手法,注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故 B 不正确;C 与中国画不符,中国画家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D 属于二者的共同点。

 23.A 本题考查西方文学。依据关键信息“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可以判断,题干材料描述的是浪漫主义文学,而 B、D 属于现实主义,C 则属于现代主义,故答案选 A。

 24.A 第一次留学热潮出现在洋务运动时,目的是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实现

 富国强兵;民国初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时代思潮;新中国成立后,留学的主要方向是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目的是为了建设新中国。故 A 正确。

 25.B ①结论错误,较容易排除,当代中国并未盛行复古思潮。“中国风”的出现折射出中国人对传统的眷恋,是对改革开放初期崇洋媚外的修正,反映出人们返璞归真的渴望,故本题选 B。

 26.【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文化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第(1)题考查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并联系孔子的思想主张对比回答;第(2)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原因,应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状况等角度分析理解;第(3)题考查学生辨别材料之间异同的能力,依据材料二、三中的有效信息对比分析即可;第(4)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答案:(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孔子的“仁政”“为政以德”有契合;“各个阶层的人都能接受教育”与孔子的“有教无类”有契合。(4 分) (2)①思想基础:1911 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或答陈独秀等主要成员受过西方教育)②经济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③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④直接原因: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4 分) (3)材料二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绝对否定的错误倾向,材料三提倡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2 分) (4)“二为”方向: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百”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4 分)

 27.【解析】第(1)题,“变化”根据材料“诸如贵族有超凡的天赋,国家就是一个家族,以及厚古薄今等”回答。“影响”从官僚制度以及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等角度来回答;第(2)题,清教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国教代表国王意志、天主教代表罗马教廷和专制势力;第(3)题实际上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演变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题可以任选一种观点回答。若选择同意,可以从思想对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以及学习西方的历程来回答。若选择不同意,可以从新旧冲突根源来思考。

 答案:(1)观念的变化:贵族并不是天生能力超群;国家包括广大的地域,不仅是血缘家族;古代并不比现在好,应该根据时势进行变法。(3 分)影响:促进了贵族制的解体(或世卿世禄制瓦解)和官僚制度的形成;(1 分)促进了各国变法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1 分) (2) 教

 派 代表的势力和影响 清教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清教徒在革命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分) 国教 代表国王的意志,是专制统治的工具;建立民族教会(2 分) 天主教 代表罗马教廷和专制势力,受到英国各阶层的普遍反对;激化矛盾引起“光荣革命”(2 分) (3)制造之争:洋务运动。政法制度之争: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之争:新文化运动。(3 分) (4)同意。(1 分)思想意识对社会政治和经济有重要影响;(2 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不断深化,从学习器物、制度发展到思想领域。(2 分)

 不同意。(1 分)新旧冲突根本在于中国传统经济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专制制度与西方民主制度的冲突。(2 分)仅仅靠思想文化或者单方面肯定西方文化也难以解决中国社会问题。(2 分) 28.【解析】第(1)题需要根据材料一对“‘现代’大转型”说法进行理解,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来回答;第(2)题属于综合性试题,可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西方崛起的原因;第(3)题,对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和中国的发展历程进行概括,既要看到其重大成果,也要分析存在的问题;第(4)题考查史学范式,可运用不同史学范式的特点回答。

 答案:(1)政治: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三衙,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经济:土地买卖、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告的出现、货币经济的普及、货币的虚拟化(纸币的出现),促使市场经济的发达。文化:科举制度消灭了贵族制度,开放了社会等级。(3 分) (2)经济: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西方崛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 分)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民主制度的逐步建立,为西方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前提。(2 分)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思想的不断解放,为西方崛起扫除了思想障碍。(2 分)科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西方的崛起。(2 分) (3)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因斯大林模式僵化长期得不到改变,最后失败。(2 分)中国: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 分) (4)文明史观。(1 分)理由:从唐宋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文明成

 果得出结论。(2 分) 现代化史观。(1 分)理由:从唐宋政治、经济、文化的古今变化(或现代化的特征)得出结论。(2 分) 全球史观。(1 分)理由:从唐宋政治、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得出结论。(2分) 关闭 d Word 文档返回原 板块。

相关热词搜索: 滚动 阶段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