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乡村污水治理,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年度工作计划安排,今年 5 月,由分管副主席带领部分市政协委员及市直机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各县区、管委会,开展“加快乡村污水治理,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专题调研,实地察看了 xxxx 等部分村镇的污水处理情况、听取有关工作情况介绍等,先后召开 7 场座谈会,就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研讨,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课题组还赴江苏、浙江、山东等地进行调研考察,学习吸收了外地乡村污水治理方面的经验做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乡村污水治理过程中已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一是开展了系列整治行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始终将其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之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开展了“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农村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明显的成效。同时,结合木兰溪整治、东圳水库饮水源地保护、外度水库饮水源地保护等活动,推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主要流域和重点流域整治,促进农村水系有了较大改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二是加快了“治水治污”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我市依托开展“幸福家园”建设、创建生态市、以及中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等,整合各类资金,相继累计投资 25.6 亿元,建成 6 座城乡污水处理厂、7 个镇级污水处理站、30 个提升泵站,配套管网1500 多公里,污水收集范围超 200 平方公里,污水日处理能力达 36 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 87.5%。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二、三期,除了已投产一、二期正常运营外,三期扩建项目正处于验收、并网试运行阶段,届时总处理规模可达 2850 吨/日,基本可以满足全市的生活垃圾处理要求。开工建设仙游垃圾焚烧发电厂、大湖垃圾填埋场扩容工程、餐厨垃圾处置场及危险废物综合处置工程等项目,有效缓解城乡生活垃圾处置问题。同时,拆除旱厕 18150 多座,改造旱厕 388 座;全面推广乡村污水“1+X”处理模式,已有 200 多个村庄完成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宜居港城,建设美丽莆田”的统一部署,计划从今年起,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 2000 万元,用三年时间,完成其余 557 个村污水治理工作,到 2019 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农村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实现“户户有收集、村村有处理”,标志着我市农村污水治理工作进入到加快推进的新阶段。
三是加大了环境执法力度。强化政府监管的主体责任,将环境监管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体系,构建市、县区、乡镇(街道)、
村(居委会)4 级环境监管网格体系,持续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重点加大对影响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重点污染源、人口聚集区等重点区域和企业排污的监管,注重运用《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新手段和新措施,切实加大惩戒力度,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同时,加大媒体宣传和曝光力度,使一些企业和个人乱排乱倒等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四是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监管机制。建立了“河长制”,进一步明确市县区乡(镇)各级河长的责任,确保各行政辖区的污水治理任务落到实处,较好地扼制了河道被肆意污染的现象发生;强化水质跨界断面考核,推广涵江区部分乡镇在重要的流域、重点河道、重要的排污口建立电子视频监控的做法,实现了对河道进行全天候的监测,不仅适时掌握河道的水质变化,也有效地解决河道管控、巡查的人员不足问题,既减轻了监管的工作难度,也减少了执法的成本;严格考评制度,在城乡综合管理考评中,把河道管理列为“环境卫生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统一考评。同时,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做法。即由市水利局选择专业化、社会化的保洁队伍,统一负责南北洋的水葫芦日常保洁,极大地改善了南北洋河道的水环境。
二、存在问题
虽然近几年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等专项整治行动,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治水治污”任重而道远。特别从我市 2017 年度重点推进的 186个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来看,我们发现,各地在推进污水治理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污水治理规划相对滞后。目前,我市农村污水治理仍缺乏系统的、科学的专项规划。部分地方虽有规划但缺乏前瞻性,适应不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缺乏科学性,未能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相关的上位指导性规划相衔接,出现“断头管”、收集管与主管道不配套等问题。同时污水设施建设布局也不合理,导致部分处理设施闲置的现象,造成极大的浪费。
2、污水设施改造标准过低。从已建的部分农村污水设施看,虽然一些村新建了漂亮的公厕,部分农户家中也有了简易的污水处理设施,但由于目前大部分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改建后的设施真正达到无害化标准者甚少。或者部分已建成的三格式化粪池由于当时建设标准要求不高、质量差,渗漏十分严重,急需改造更新。所谓的“三格式”,实际为直排式;有的管网埋设过浅,
过河、穿路没有设置套管,容易造成管道破损;有的化粪池不够规范,满足不了日常生活应排的容量。总体上目前还缺乏适合我市实际的处理技术和现场技术指导。
3、污水收集难度大。大部分村落农户居住分散无序,生活污水产生源点多面广。尤其沿海、山区,大部分农户未配套建设三格式化粪池,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即或有污水处理厂的,由于管网建设不配套,运行管理费用较高,处理效果不佳,绝大多数村庄、农户也是直排了事;加上农村地形复杂,高低错落、排水走向混乱,难以统一,部分村民习惯于传统的生活方式,收集生活污水的自觉性差,造成收集成了农村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老大难问题。
4、进度进展不平衡。据了解,今年拟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 6 个、启动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前期工作 17 个,目前有的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有的还停留在观望状态,县区之间、乡镇之间工作开展不平衡;部分已建成的污水主管道与收集网不配套,与污水处理厂不衔接,仍不能发挥作用;列入年度整治任务的186 个村普查摸底工作总体进度不够理想,有的县区尚未开展普查、村庄污水处理模式及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势必影响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
5、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农村污水治理属公益性项目,需要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投入。虽然目前市级财政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也争取了中央、省级部分补助经费,但远远满足不了建设的需要,加上民间资本很少介入,资金问题成了制约乡村污水治理的瓶颈问题,也是摆在各级政府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建议意见
1、因地制宜,强化规划引领。要坚持规划先行,立足市情实际,按照“政府主导、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指导各地在摸清家底、理清现状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农村污水整治专项规划。规划要有超前意识,注重前瞻性,要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中、长期目标相衔接。要实行多规结合,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等上位的指导性规划相结合,做到不脱节、不疏漏。同时要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位于城市中长期发展规划区、控制区的乡村,以及平原乡镇,规划要做到城乡统筹、一体规划、同步推进、同位建设,实现与市政设施无缝对接。远离城区的沿海乡镇,及山区农村要采取分片或连片的方式,以集镇或自然村落为单位进行规划,采用不同的污水处理模式,科学安排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布局,进一步明确污水治理的目标、任务等,确保农村污水处理
有规可循,千方百计提高农村污水的收集率、处理率,扩大农村污水治理覆盖面。
2、分类施策,把握治理节奏。一方面,要防止一哄而上,急于求成。要围绕进度服从质量的原则,及时总结前期工作情况,下功夫破解薄弱环节。要加强施工建设的监管指导,新建的要严格按照新的标准要求,需改造的也要采取新的标准要求、新的模式,提高以户为单位的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处理质量。对于已完工的项目,乡镇要及时组织竣工验收或分段验收,总结成功经验,以示范引路,逐步推开实施其余工程,确保“建一个、成一个”。另一方面,要“一村一策”,克服“一刀切”。要根据平原、沿海、山区的实际,积极探索多种治理模式,注重经济适用,采用投资少、管理简单、运行费用较低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和设施。建议城乡结合部,以及平原、沿海发达的集镇、村庄,要在建设污水管网、泵站、处理厂等方面狠下功夫,以不断提高污水纳管率、收集率、处理率。其它大部分的乡镇村落,要以推广三格式化粪池为重点,全面提高三格式化粪池普及率。根据我市实际,三格式化粪池是最接地气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群众也最乐意接受的。各级政府要花最大气力推进这项工程,要推广华亭镇云峰村的做法,由当地“土专家”采取挂图形式,逐户普查,整村改造。
3、多措并举,扩大治理战果。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近年来
一以贯之开展的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农业面源污染管控、河道清淤疏浚等专项治理成果,坚持常态化推动,严禁死灰复燃。建议要以今年开展的“建设美丽乡村”专项行动为契机,组织一次全面的农村污水整治“回头看”,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及时优化整治方案,做到决心不变、力度不减、持续不断、久久为功,着力在源头上截污去污,减少污染源。同时,要开展建立生态河、生态流域活动,先以饮水源地,以及主要的溪流、重要的流域为示范,综合运用清淤、清障,洁水、养水等人为与自然相结合的措施,打造优质的水生态环境,为建设水生态文明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做法,然后全面推广。
4、落实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农村污水治理,是项涉及面广、困难多、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密切配合。“三分建,七分管”,必须在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上狠下功夫。一要进一步完善“河长制”。建立河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组织召开河长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同级间的河长要加强互联互动,尤其是做好责任河段间的衔接,不推诿不扯皮。二要建立科学的监管考评机制。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网络监管平台,客观全面采集数据,实行数字化管理。要在乡村河道交汇处、主要流域的重点部位,以及河段行政辖区的分界点、企业的排污口设置视频监控,实行全天候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监测。三要严格执法巡查。建立健全村级河
道的巡查员队伍,配备必要的人员及设备,组织常态化的执法检查,做到日常巡查全覆盖,随机抽查不遗漏。四要着力建设专业化的污水处理设置运营管理队伍。目前我市各级尚未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机制,从外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经验看,建议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应遵循分级管理、专业维护、属地负责、群众参与的原则,采用市场化运作与村日常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把建立县级、乡镇级、村级、专业监理四级监督体系作为规定动作来抓,一级都不缺位,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有效有序运行。五要树立典型,科学引导。要大力培育农村污水治理示范户、示范村,宣传推广示范户、示范村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激发群众自觉参与农村污水整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努力营造“要我治”为“我要治”良好的社会氛围。
5、创新机制,拓宽融资渠道。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资金筹措机制,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投入力度,聚好财,用好钱,确保资金到位。一方面,整合各类财政奖补资金。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补助,整合农村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创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奖补、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发挥各级财政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创新筹资机制,多渠道筹资。一是要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予以污水治理建设的低息或无息贷款;二是制定出台优惠政策,赋予税收、信贷、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措施,或者采用政府购买服
务的办法,以 BOT 和 BT 等形式,与企业紧密合作,由企业垫资,政府逐年归还,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三是积极激励乡贤为“治水治污”捐资捐物。可以采取宣传报道、记功表彰,或树碑授匾、命名等荣誉激励的办法,鼓励民间创业成功人士慷慨解囊为家乡的“治水治污”贡献力量。
相关热词搜索: 乡村 助推 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