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式建筑风格及文化内涵研究-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论文 ——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在全球化的时代,多元文化的交融愈加剧烈,传统文化的保留及传承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中国的古建筑是传统文化的优秀载体之一,然而在现代建筑风格的冲击下,中国传统建筑不断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本文将就新式建筑中传统建筑的具体表现进行探讨,以近年来新建起的优秀新中式建筑———成都远洋太古里为例子,从空间意境、色彩处理和建筑元素等方面考察其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继承与发扬,希望“新中式”建筑能够在传承中国传统建筑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新中式建筑;地域性;文化内涵;远洋太古里
0 引言
由于全球化和城市化对中国建筑领域的冲击,传统建筑的形象愈发被世人们模糊和淡忘,有识之士呼吁保护传统建筑,传承其文化内涵,发扬中国独特的建筑风格。本文探究传统文化内涵在现代化建筑中的体现,思考传统建筑在未来的城市化发展中的存在形式,能够为现代中式建筑在未来的发展提供建议,引起人们对继承传统建筑风格、保留建筑文化遗产的反思。目前已有前人对现代中式建筑进行了探究,如王川[1]详尽分析了传统空间意境的特点及其在现代中式建筑中的表达;王保卓[2]为现代中式建筑概括出了一系列优秀的设计手法。但总的来说,文化和建筑相结合的细节表现的探究尚显不足。本文将以成都远洋太古里为例,对现代中式建筑风格及其文化内涵进行探究。
1 现代中式建筑的文化内涵
的建筑为了适应时代的节奏,往往缺少地域性的文化特征,丧失了文化的内涵。出于反思,近年来兴起了建筑地域性的 ,强调文化、重视生态、关注建筑的场所性与地域性,也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成都远洋太古里是以大慈寺为前身进行的商业中心改造,其文化内涵体现在对原有的空间布局的尊重,以因地制宜的“快里慢里”概念设计,同时满足了快节奏的商业模式和慢节奏的大慈寺宗教气息,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历史 慈寺的本土风貌和文化内涵,让人们于热闹商业街市中充分体会到寺庙的幽静。类似的还有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以群体性的空间构造和“园”“院”“亭”的组合,抽象化地表达出了江南一带古典的庭院特征和园林特点,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3]。上述两者,一个是旧建筑改造,一个是纪念性博物馆,均处处体现着本土文化风貌,是现代中式建筑的佳作。具体来说,新中式建筑的文化内涵往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下面以太古里为例一一介绍:
1.1 空间意境的表现
中国传统建筑令人赞叹之处便是依托浓厚的文化氛围,在特定的空间结构中营造出的独特的意境。成都远洋太古里的街巷依循历史原有的布局,利用多个小型广场和开放性的走廊营造出了公共空间,保留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宽窄不一的小巷和院落。同时,新建建筑结合传统的深出檐和坡屋顶,让行人亲临于大慈寺的历史文化氛围中,拉近
了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距离。
1.2 建筑色彩的处理
一个建筑的色彩布局,往往能够反映一个建筑的主题内涵,渲染一种独特的氛围。成都远洋太古里依托大慈寺的文化内涵,以中式古建筑的传统色彩———陶土色和灰瓦色为主,反映出其古老的宗教背景,在“快里”的包围下渲染出一种别样的幽静。另一方面,太古里大部分建筑由临街的玻璃橱窗围成,在夜晚能让店家自由发挥创意,展现出变幻无穷的光艳色彩,达成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同样在色彩处理上有极大亮点的还有苏州博物馆,在色彩上借鉴了苏州传统黑、白、灰的建筑用色,通过黑、白、灰不同位置、面积、明度的对比,形成了色彩层次丰富、古典雅致的艺术效果。这样的处理与周边的苏州本土建筑风貌相得益彰,极具本土特色,继承并发扬了苏州园林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3]。又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在色彩表达上遵循传统的范式,运用中国画的水墨表达,黑白相称,传达了中国画的意境和品格,实现文化传承和艺术表现的双重目的。
1.3 抽象化的符号表达
在现代都市中完全复刻传统建筑形式是不现实的,对传统建筑符号的抽象化、概念化地再现,不仅能够保留传统建筑的文化资产,同时也能满足都市化的时尚感官。在成都远洋太古里的设计过程中,就保留了大量川西建筑的特色,在都市潮流街区下不失本土传统文化的展现。例如如下几个方面:①建筑构造:太古里沿用了骑楼、穿斗结构、粉墙、砖墙、花窗等传统建筑中的表现形式,进行了部分抽象变形.②山墙:在太古里相对大型一点的建筑侧面,对传统穿斗结构进行了抽象表达,玻璃橱窗上线条框架也为太古里商业街区提供了一种别样的时尚元素[4]。③建筑雕塑:在太古里 小小的广场或庭院中,不时会发现有别具风样的具有艺术气息的建筑雕塑,它们都有各自背后的故事。例如在二层小平台上一个银色质感的樱桃雕塑,是源于大慈寺里一个小巷边卖樱桃的商铺;一对父子的雕塑,父亲对着奔跑中儿子的呼唤,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传承,旨在告诉人们现代与传统的和谐共存[8]。这样设计,能为太古里增加不少趣味。④水池:在通往太古里的主干道的进口处,有一个“L”形的水池,是由曾经于大慈寺边上流过的小溪抽象变化而来的。这种对原来地理风貌的抽象化的
再现,是对场所精神的一种尊重,也使得现代与历史的衔接更为自然。
2 对新中式建筑的展望
在现在全球化的发展下,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侵蚀、磨平了那些最本真的文化内涵。
胡同、江南园林、福建客家土楼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却是耸起的高楼大厦,全盘西式的花园洋房,我们的文化正在经受着考验。传统中式建筑凝聚了几千年老祖宗的智慧,我们更应义无反顾地拾起这份责任,顺应时代的变迁,将这古老的建筑文明传承下去,乃至发扬光大。诚然,全盘复古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更应着眼于现实,让新式建筑与旧式建筑对话,为每一个建筑丰富其文化内涵。如此,中国传统建筑才能跟随时代的脚步,浸润每一代人的内心,最终成为中国屹立于这个世界的标志。伟大的中国梦,从保护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资产开始,从传承开始。
参考文献:
[1]王川.当代中式建筑创作中传统建筑空间意境的营造[D].湖南大学,2010.
[2]王宝卓.从当代中式建筑典型案例分析看中国风的兴起[D].同济大学,2007.
[3]黄华星,柳真.浅析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用色之美[J]. 印刷学院学报,2017,25(3):85-86.
[4]郝琳.未来的传统———成都远洋太古里的都市与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2016(05):43-47.
相关热词搜索: 中式 建筑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