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五篇)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在农村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了全面了解**省涟源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今后的工作思路和方向,进一步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机合作社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和财政支持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等政策和项目的带动下,涟源农机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内部管理逐步健全,服务规模逐年扩大,综合效益明显提高。截止**年 10 月,全市已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由**年的 2 家增加到现在的 50 家,其中全国农机示范社 1 家,省级农机示范社3 家,现代农机合作社 27 家;合作社社员 695 人,从业人员 720多人,其中常年聘用 123 人,专业技术人员 185 人;拥有各种农机具 1200 多台套,其中拖拉机 146 台,收割机 189 台,插秧机235 台,配套农机具 302 台套,烘干设备 32 台套,遥控飞行喷雾机 23 架,机库棚面积 12600 平方米,维修车间 560 平方米,机具原值 4500 多万元,固定资产 7800 万元。**年合作社承包土地面积 2.6 万亩,完成作业服务面积 5.3 万余亩,服务农户 2 万余户,作业服务收入 2100 余万元。
二、农机合作社的主要类型、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 (一)农机合作社主要发展类型 农机合作社几乎都由种植大户发展而来,其类型主要有三种:
1、农机大户联合型。共 18 家,占总数的 36%。这一类型的理事大多是农机大户,本身有一定的技术、人才、场地、设施和管理经验,通过强强联合,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群体优势,提高了规模经营效益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如兴家、家红等农机专业合作社。
2、村干部牵头型。共 12 家,占总数的 24%,这一类型以本村机械为主,主要服务于本村及周边农业生产,理事长为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主要发挥管理和协调作用。如长溪、吉丰等农机专业合作社。
3、致富能手带动型。共 20 家,占总数的 40%,这一类型是由农村中经济实力雄厚、组织协调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牵头,把自己的亲朋好友及周边的农机大户组织起来,利用各自的机械自愿结合,共同服务。如万和、敬农等农机专业合作社。
(二)农机合作社的主要管理方式 农机合作社均制定了明确的章程和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维修保养、作业管理、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健全,基本形成了社员大会大事决策、理事会日常管理、监事会负责监督的运行机制。在运作模式上主要有三种类型:
1、相对松散型。共 23 家,占总数的 46%。这一类型大多是带机入股,机具不集中管理,农忙作业时统一调配。如田农、湘军水火席府等农机专业合作社 2、较为紧密型。共 25 家,占总数的 50%。这一类型建有机库棚、有办公场所和独立院落,机械由合作社统一存放、统一管理、统一维修保养,统一联系业务,统一组织作业,统一作业和收费标准,在利润分配上,按照股份进行分红。如金鹏、润丰源等农机专业合作社。
3、企业管理型。这类合作社以涟源市七星街镇农富、龙塘镇硕泰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合作社依托农业公司,组建了技术部、业务部、维修部、财务部,拥有标准化库棚和维修车间,机具齐全,机构健全,管理规范。
(三)农机合作社的主要作业服务模式 农机合作社主要围绕农业生产开展农机作业、维修、培训等服务。在作业服务模式上主要有三种类型:
1、订单作业型。农机合作社提前与农户进行协商,签订机耕、机收等作业协议,通常作业价格低于市场价,吸引农户签订订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连片作业,规模化经营,有时也采取口头协议的方式,管理较为粗放,涟源绝大部分合作社均开展了订单作业,硕泰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年,该社共签订作业合同 5200 亩,收入 150 余万元。
2、土地流转型。农机合作社通过承包、租赁、股份等形式
流转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开展土地规模化经营。既保证了农户的土地基本收益,同时可以抑制抛荒的现象,合作社的经济效益也比较明显。涟源各农机合作社几乎都流转了土地,多的 1000亩以上,如敬农、农富、硕泰等农机专业合作社,少的也在 200亩以上,如斗禾新、达长等农机专业合作社。
3、土地托管型。农户把土地的“管理权”委托给农机合作社代为管理,有全程托管和部分托管,从水稻生产机播到机收甚至机烘,农业生产各作业环节全部或部分由农机合作社负责,合作社按合同收取作业服务和管理费用,稻谷归农户所有。这种保姆式服务,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相对容易操作,又能达到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效果,能有效解决因作业地块零散,种植品种不一、作业效率低的问题,还能为农户提供规模化、系列化农机服务,让农民省力、省钱、省心。如孙水人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年托管土地 280 亩,收入 21 万元。
三、农机合作社的积极效应 随着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服务能力水平大幅提高,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也越发凸显。
(一)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农业农村、社员与农户多方共赢。一是农机合作社通过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机具,大大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避免了一家一户购买农机,节约了资源。农机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了资源共享平台,机具统一安排、统一调度,减少了农机具的闲置和转移时间,也避免了“有
机无田耕、有田无机耕”的尴尬局面和农田弃耕、撂荒问题出现,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同时大量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了农村的繁荣发展。去年全市农机合作社共完成农机作业面积 5.3 万亩,仅此就可以解放农村劳动力 2 万多人。二是农机合作社通过开展作业服务,再加上政府的各种补贴,收益可观。据合作社社员反映:外出打工一年下来也就是 1-2 万块钱,我一台联合收割机一年能作业上千亩,一亩除去成本按 80 块收益计算,能挣 8——9 万块钱,还是农机作业好。三是无论是土地流转还是土地托管户,他们的收益也很划算。涟源土地的租赁价格大多每亩 300-500 元,而农户自己耕种一年下来除去生产成本,收益也就 600-800 元,辛苦一年还不如打几天零工;土地托管因服务环节不同价格不一,全程托管的价格双季稻一般 1400 元左右,收获的稻谷约 2000 元,农户收益 600 元左右。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举三赢的可喜效果。
(二)增强了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随着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大量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得以推广,农机装备结构显著优化。**年涟源高速插秧机仅有 1 台,油菜播种机、烘干设备和遥控飞行喷雾机还一片空白,不到 3 年,高速插秧机、油菜播种机、烘干设备、遥控飞行喷雾机分别达到了 57 台、5 台套、35 台套和 23 架。农机装备结构的改善,大大提高了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到**年底,涟源机耕水平达到了 91.11%,机插机播水平达到 26%,机械植保水平达
到了 50.98%,机收水平达到了 78.41%,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 68.96%。同时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的扩大和服务能力的提升,让农机合作社的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产业链进一步延伸。近 2 年来,几乎每个合作社都开展了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个别农机合作社给合自身优势,发展了特色农业。如硕泰、万和、敬农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米初加工已初具规模,并打造了自己的品牌;孙水人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打造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成为了孙水河边“最美农机专业合作社”。农富农机专业合作社投资 3000 万元,建起了粮食加工厂和粮油加工厂,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了产业链和价值链,成为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排头兵。
(三)建立了合作社扶贫新模式,助推了农机脱贫攻坚。从去年开始,在政府和农机部门的引导下,部分农机合作社建立了“农机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新模式,通过优先让贫困户以土地入股、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小额信贷带资入股,优先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积极参与了脱贫攻坚。如七星街镇农富农机专业合作社把无力耕种土地、家中没有生产资料的贫困户吸纳到合作社,贫困户以地入股,带动贫困户脱贫。**年吸纳贫困户95 户,入股土地 300 余亩,每户平均增收 1500 元。另一方面优先雇用贫困户。**年雇用贫困户 22 人,年人均在合作社打工收入 5000 元左右,为农机脱贫攻坚树立了典范。今年,杨市镇长溪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定点帮扶单位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全村村
民以土地入股分红,今年有望实现全村整体脱贫。
四、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经验 近年来,涟源农机合作社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一)加大资金投入是根本。从**年开始,涟源市委市政府在财政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挤出资金对高速插秧机、育秧硬盘、育秧大棚、烘干设备、遥控飞行喷雾机等予以累加补贴。如机插秧集中育秧每亩秧田补助 4000 元,高速插秧机按购机补贴标准实行加倍补贴,育秧硬盘每张补助 60%,育秧大棚每个补助90%,烘干设备每台套补助 2 万元,遥控飞行喷雾机每台补助 60%,每年补助资金近 300 万元,大大提高了农机合作社购机积极性。
(二)加强技术培训是保障。涟源市农机部门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加强了对农机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年农机部门每年举办农机技术业务培训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务技能培训班 10 期以上,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员 1000 多人次,其中农机合作社的学员达到 500余人次。今年,农机部门已组织了 3 期农机操作员培训班、2 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班和 2 期机插秧培训班,培训人员 566 人次,为农机合作社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
(三)强化项目支撑是关键。一是从**年起,借助省实施“百千万”工程项目建设的东风,涟源成功培育了硕泰、孙水人家、敬农、农富等 27 家现代农机合作社,争取到了 810 万元省、市
财政奖励扶助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在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及省、市奖励资金的扶持下,每个合作社都新装备了 100 万元以上的高速插秧机、收割机、旋耕机、大型烘干机等大中型先进农机具。二是从去年开始,涟源市实施了省财政支持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该项目财政投入补助资金 2000 万元,分 2年实施,每年财政投入补助资金 1000 万元,其中,用于农机作业补贴的资金近 700 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优化了农机合作社装备结构,提升了农机合作社作业服务能力水平,为其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创建典型示范是引领。**年,涟源市农机部门将茅塘镇孙水人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典型示范重点打造,当年该社投资 150 万元用于办公场地、机库棚、粮仓等方面的建设,被娄底市农机局誉为湘中最美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它的示范引领下,2年多来,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百万元的就有硕泰、农富、旺盛、润丰源、星星、敬农等农机专业合作社近 10 家。**年,硕泰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示范社。今年硕泰、农富、敬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首批省级示范社,农富农机专业合作社还被推荐为国家级示范社。
五、农机合作社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制约因素 (一)现行的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一是土地流转难。由于农村长期实行土地承包经营,一家一户小块经营的现状短时间内很难扭转。涟源市有水田面积 43.29 万亩,
但目前合作社流转的水田只有 2.6 万亩,不到 5.3%,生产规模无法进一步扩大,严重阻碍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步伐;二是土地流转不稳定。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有的农民不愿意流转,造成作业土地不连片,降低了机械效率,有的土地流转时间短,导致合作社不敢对基础设施建设做较大投入,难以实现长远发展壮大。如**年,杨市镇敬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因承包的土地所在村,新成立了一家合作社,村民将自家土地全部转租给了新的合作社,敬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虽有承包合同,也无可奈何,一次就减少承包面积 400 余亩。三是用地困难。当前,由于国家对农机合作社用地政策不够明确,国土、城建等部门对土地严格控制,使农机合作社用地十分困难,涟源市大多数合作社由于土地问题,无法建设机具库房、维修车间、粮食烘干、晒场等场所。造成大型农机无处存放。这些大型农机具有的 1 台高达十几、二十万元,是合作社及社员最值钱的资产,除农忙季节使用外,大部分时间闲置露天停放,风吹日晒雨淋,极大损害机械性能,缩短使用年限;有些机械随处停放,影响村容村貌,还存在被偷盗等不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积极性。
(二)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机合作社发展壮大。一是政府投入不足,农田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土地由集体经营转为分散经营,农村机耕道建设比较落后,田块被分割,大田变小田,大型机械难以发挥作用,导致作业效率不高,作业成本增加,影响了农机合作社投资的积极性;二是
农机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用于土地租赁、机具库房建设、机械购置等。由于多数合作社底子薄、融资能力差,资金匮乏已成为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制约因素。虽然与银行、信用社等协调,但是农机合作社贷款手续繁琐、门槛高,贷款依然非常困难。多数合作社想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却受到资金短缺的限制,不得不放弃或延后实施。如龙塘镇硕泰农机专业合作社两年前就计划将自己的水田承包面积扩大到 1500 亩,农机作业服务扩大到 10000 亩,但因无抵押不能贷款,致使计划一拖再拖,至今也没能实现。
(三)缺乏专业人才,影响了农机合作社发展壮大。农机合作社成员几乎都是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合作社的主要管理者也大部分是由合作社内部人员担任,其知识结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尽管在农机作业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合同化运作等方面,无论专业知识还是个人素质都存在很大欠缺,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目前主要缺乏三种人才:一是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素质较高、引领发展的带头人。二是具有较高农机操作、维修技术的专业人才。三是财务管理人才。致使农机合作社的结构松散,管理松懈,不能科学决策、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影响了合作社的长远发展。
六、农机合作社发展意见及建议 (一)加强规划引导。一是科学规划布局。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根据农业产业布局和发展现状,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编
制好本区域内农机合作社中长期发展规划,规范引导农机合作社有序发展。每个乡镇要根据本镇农机化发展实际,结合土地面积,重点扶持 2-4 家农机合作社;全市也要因势利导重点培植 10-20家农机合作社,引导他们由单纯的农机作业向土地流转、托管服务、农产品加工、农机维修等一体化经营方向的转变,由单独的农机联合向土地联合、资本联合及其他生产要素联合方向的转变。同时,对空壳社、常年不开展经营活动的合作社,要坚决剔除出去,不再纳入农机部门管理。二是组建联合农机合作社。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农机合作社强弱分化逐渐明显。组建联合农机合作社将是大势所趋。“猛虎难敌群狼”,相对于单个的合作社来说,联合社的服务范围更加广阔、种类更加齐全,能在营销网络、技术条件、生产设备、产品品牌、土地等资源上进行合理配置和共享,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对于快速抢占市场、打造自身品牌的农机合作社来说是一条稳妥的捷径。
(二)强化政策支持。一是要落实土地政策。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建设粮食烘干、农机场库棚和仓储物流等配套基础设施”;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127 号)中,对农机库棚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问题也提出明确要求。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机合作社用地问题,协调好国土、规划等
相关部门,积极落实农用地管理政策,将合作社用地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和乡村规划,简化审批手续,及时办理许可,依法解决农机具存放等附属设施用地,破解农机合作社用地难问题。同时为了提高农机合作社承包土地的积极性,政府可先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再将流转的土地租赁给农机合作社,这样既能确保土地流转的稳定性,又能减少农机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农机合作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要加大财政投入。要继续实施累加补贴政策。要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资金中或其他项目中进一步加大对先进适用农机具的累加补贴力度,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步伐。要继续开展农机作业补贴。财政支持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只实施到今年底,为确保政策的延续性,稳步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建议政府整合项目资金,继续开展农机作业补贴。三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从调查看,杨市和珠梅等田凼,因基础设施完善,农机合作社发展非常好,基本实现了农业全程机械化。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快对荷塘、渡头塘、桥头河、七星街等农业重点乡镇的机耕道建设,并逐渐覆盖全市,制定规划,整合资源,尽快把自然条件较好的田凼的机耕道建设好。要实行以奖代投政策,鼓励农机合作社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合作社办公场地、机库棚和维修场地等基础条件,提高合作社发展质量。三是要实施金融政策倾斜。金融机构要积极推动农机抵押贷款业务,研究制定对农机合作社购买大中型农业机械和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政策。同时建议政府出资
建立风险担保基金,专门为合作社提供抵押和担保,保障合作社建设发展资金的需求。四是要抓好典型带动。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管理科学、运作规范的农机合作社给予重点扶持培育,认真总结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多种渠道,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充分发挥示范性农机合作社的典型带动作用。五是要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每年根据合作社需要,政府统一招聘一批应届大学毕业生作为大学生村官加入到合作社,或者出台农机合作社招贤纳才政策,鼓励合作社聘请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同时设立人才培训基金。每年财政预算安排适当的资金,作为农机合作社人才培训基金,制定培训计划,按区域、分季节、有重点地对合作社的社员进行业务知识、经营管理等方面培训,提升合作社成员的整体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篇二)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两个“百千万”工程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意见》(湘政发〔**〕5 号)及**省农业委员会、**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年**省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湘农联〔**〕113)号精神,按照“精简、高效”和“依法规范、有序引导、分类推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基本原则,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近两年来,**县农机局紧密结合该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实际,以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思路,经过认真地探索和努力,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经过两年的发展,该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数量上由少到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全县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力量。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较好地解决了农机规模化作业与小农户分散经营的矛盾,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减轻农户劳动强度,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截止**年 12 月 6 日,全县依法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14 家,分别是:**县联瑞农机专业合作社、**县吊井乡树木村勤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县三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县西元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县惠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县塔卧镇
文昌农机专业合作社、**县光田农机专业合作社、**县清华农机专业合作社、**县海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县文华农机专业合作社、**县颗砂乡农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县海洋农机专业合作社、**县昌鑫农机专业合作社、**县金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共有入社成员 524 人,其中贫困人口 417 人;拥有大、中、小型农机具503 台(套),其中:稻-油收割机 45 台,轮式拖拉机 34 台,水稻插秧机 152 台,旋耕机 48 台,粮食烘干机 15 台(套),其他农机具 209 台(套);流转稻田土地面积 7244 亩,托管稻田土地面积 8156 亩。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形式和效应 (一)社会能人与种粮大户之间的有机组合,互惠互赢,共同发展。**年,**县万坪镇彭明就和当地种粮大户联合一起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了---**县瑞丰祥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现联瑞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了价值 100 万元农机具,流转田土面积500 多亩。该合作社是一个由农民出资联办,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管理、实现共同发展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有成员 18 人,购置了大中型拖拉机、农机具、收获机械等农用机械。目前该合作社已拥有农机具 65 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 3 台,自走式稻-油联合收获机 4 台,水稻插秧机 41 台,大、中型旋耕机 3 台,油菜直播机 3 台,10 吨以上粮食烘干机 2 台,其他机械 9 台,为农户提供稻、油机械化生产,包括耕、种、植保、收、烘干、储运等“一条龙”服务。现在,该合作社共流转田土面积 1200
亩,承包期限 10 年,服务农户 156 户,开辟了“粮食银行”新篇章,并创品牌—-“土司口粮”稻米,年纯收入 374.14 万元。
(二)个体户牵头与农机户、农户有机结合,其运转形式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县金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原是经营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个体户—-向先金,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县金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它改变了传统耕种模式,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优势,实现“良种”配“良法”,挖掘品种的增产潜力,推广精量播种技术。**年该社与农户签订耕种合同 1200份,托管田土面积 1500 多亩,实现了统一给农户提供种子、化肥、药剂除草、农机作用服务,实现了跨乡镇的辐射作业规模,实行粮食机械化生产“包产量、包收购、包储存”新概念。流转田土面积 2100 多亩,通过统一机械化生产作业,开发紫米、黑米等多种颜色稻谷种植,并购置无人飞机进行“统防统治”,使大量农业劳力解放出去,从事其他产业活动。该社还安装了一套价值 3-40 万元的高效、全自动的精米加工设备,独创“颗砂御米、五彩米”品牌,提供了粮食机械化生产的“产、收、加工、销售”一个新思路。
(三)农机大户之间的有机结合。**县塔卧镇文昌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其运转形式是其法人王孙清联合农机大户,承包土地、代耕代种和作业服务为主,联合开展机械化生产作业。**年作业面积已达 1600 亩,占所在村稻田面积的 80%。它通过租赁、土地入股、代耕代管三种流转形式实现规模经营,对于租赁的稻田,
按当年每亩预计总收入的 45%提前支付,差额秋后补齐;托管的稻田,合作社每亩收取机械作业服务费,产量收入归农户所有,其中是两种方式:代耕、代插、代收、代植保等服务费 380 元/亩,另一方式是按生产环节进行单项收费。
(四)基层组织牵头,把有机户与农户联合在一起,统一调度、统一标准、统一作业,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年,在**省农机局扶贫工作组的组织指导下,**县万坪镇上坪村村委会牵头成立了由村主任田仁培和 8 名有机户、258 户农户参加的**县惠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农机具 13 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 3 台,收割机 3 台,高速插秧机 1 台,旋耕机 3 台,把松散的农机作业变成集中、划片、分组作业,使有机户和农户达到互惠互利合作双赢。该村土地流转采取三种形式,即合作社承租、农民土地入股和合作社代管代营,以此探讨不同形式农村土地流转经营的实施效果和有效途径,以达到四个目标:即在不减少土地种植面积、不减少粮食产量、不减少农民收益的前提下,达到土地经营规模化、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利灌溉自动化、生产技术标准化,合作社统一调度机车、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收费标准、统一规范作业车辆、统一为作业车辆安排业务。经过对比实验,机械化比人工投入成本减少 200 元/亩,产出效益提高 15%,把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解脱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可整年外出打工,增加非农收入。
(五)设立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
**县吊井乡树木村主任李传国和相距离 10 公里的咱住村主任向玉定联合创建树木村、咱住村两处水稻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在土地规模化经营项目的实施中,结合**县农机化发展实际,确定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为经营主体,建设成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的基地。该项目区的经营权归**县吊井乡树木村勤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所有。该合作社在项目区投资 100 多万元,购置农机具 54 台,其中大型拖拉机 5 台,稻-油联合收割机2 台,插秧机 41 台,旋耕机 3 台、烘干机 1 台等。合作社统一管理后,重新规划耕地,打破原来一家一户的界埂,重新规划稻田,以适应农机化作业,达到农机、农艺的有效结合。项目区规模化经营后,土地规模化面积逐步扩大,农业良种、测土施肥、新技术灌溉等模式得到有效结合,充分发挥了农机试验示范基地的作用,逐步成为土地集约化经营的典范,有效地促进了我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两村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的农机示范基地建设,直接发挥了“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作用,在促进土地流转方面,活化了劳动力要素,产生了“走一家、富两家”的效果。该合作社自筹资金 32 万元,兴建了占地面积 300 平方米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办公楼,设有办公室 2 间、会议室 3 间、会客厅 1 间及烘干机棚 120 平方米。
三、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作法 (一)在培育上择优发展。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
把扶持较大规模、较强服务能力、有较好社会影响的农机大户作为扶持重点进行培育,采取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长效机制,以此推动该县农机专业合作社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
(二)在经营上培养引导。在运行过程中,该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需求为出发点,以综合效益为目标,注重培养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服务功能上实现多元化,经营上走市场化的路子,不仅引导其开展田间作业,同时开展技术培训、机械维修、新技术推广等服务项目,推动该县农机社会化服务向产业化方向发展。通过合作社的优势跑业务,组织成员开展各种作业,以经济效益带动发展和建设,让农民看到合作社带来的实惠,激发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合作社建设和服务的开展。
(三)在发展上政策倾斜。积极协调与各部门合作,为农机户提供作业或需求信息,积极争取项目和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农购置补贴政策,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和使用农机具给予补贴。在安排项目时,优先安排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重点扶持,以农机项目的建设来带动合作社的建设。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促进了农机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推动了大型、复式、高性能机械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提高了农机化的发展质量。同时,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本,示范带动能力强、效果好。
(二)完善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充实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中间环节,有效承载了基层技术推广、政策宣传、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生产组织和安全教育等农机管理工作,为基层农机服务工作搭建了新的平台。作为农机服务的延伸和补充,农机专业合作社有效地把广大机手组织起来,联合起来闯市场,提高了农机的规模化作业程度。
(三)提高了农机作业的标准化。农机规模化作业和示范区发展,提高了农机作业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同时依托专业合作社,建立和发展起了 3 处农机化示范区,为农机作业标准化的实施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四)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代耕代种、农田托管、土地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开展规模经营,可以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推动土地经营方式创新,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统一经营向农户的联合与合作。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解决农田弃耕、撂荒问题,支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五)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专业合作社为成员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和培训平台,他们在技术上互帮互学,利益上互助互惠,信息上实现共享,增强了标准化生产和协作意识,提高应对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农机户以资金入股合作经营,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减少了一次性投入,降低了农民的投资风险,使农机作业有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已
经逐步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参与到农村经济发展各个领域中来,农机作业市场的扩张,技术装备更新,作业模式的创新都将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农机专业合社将不断为农民搭建更加广阔的增收舞台。
(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明显。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订单农业的发展。实现了作物品种的统一,即可按订单生产,也可以按市场需求整体出售,从而提高了农产品增加值,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
五、农机专业合作社运行模式 按照“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要求,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股份制管理,开展集约化经营和积极探索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子,为农户提供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农机专业服务。在管理上,先后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合作社服务纲要》《合作社纲要》《合作社社员管理办法》《合作社机具维修维护细则》《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等 5 个制度,并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其经营涉及机耕、机播、机收、运输作业、农机修理、信息技术咨询、小型农机具销售等,其利润分配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按股金(包括入社股金和农机具折价股金或流转田土股金)进行比例分红;二是按出勤作业率和工作效益进行分配,制定统一收费和作业提成标准,实行单人单机核算,扣除平常正常开支外,其余部分年终按股份进行分红。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体结构单一、服务领域不宽。农机专业合作社大都由青一色的农民组成,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且以从事单一的粮食生产较多,农业项目开发及时尚服务明显不足。
(二)管理制度有待规范、运作机制有待完善。对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规定,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民主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合作社管理水平不高,经济效益偏低,发展内在动力不足。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扶持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存放高性能、大型农机具的厂库棚建设用地短缺,农机维修服务组织建设滞后,农机服务组织在享受工商登记、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用地安排、用电用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仍未能得到落实,或难以执行到位。
(四)地方财政扶持力度不够。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只在当年享受地方财政的扶持,后因业务的拓展和后期的相应基础建设资金缺口大,而得不到地方财政的扶持。
七、几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农机化发展与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及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明确农机化
发展的组织模式以合作社为主,将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支持主体,在财政、税收、信贷、政策性保险、用电、用油,特别是用地上给予支持,协调各部门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二)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场库棚设施建设,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目前,农机具场库棚建设严重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机具损失浪费现象严重,亟待各级财政的扶持与投入。
(三)依法发展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做好典型示范、推广工作。在认真贯彻落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基础上,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稳定发展。按照“先发展、后规范”的工作思路和“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的原则,逐步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法制化发展轨道,使其有序健康发展。
(四)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由初级阶段向规范的高级阶段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宗旨是“民办、民营、民受益”,农机专业合作社隶属于现代农业企业行列,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内部管理水平高低,代表着一个专业合作社的成熟规范程度。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制定内部管理人员培训计划,每年利用农闲季节定期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人员进行一次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管理水平、操作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进一
步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建议各级财政将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做到专款专用,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保驾护航。
(篇三)
近年来,**区农机部门按照“建设、发展、规范、壮大”的工作思路,通过“部门引导、重点扶持、市场运作、典型带动”等多种措施促进农机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全区合作社达到 33家。为更好地发展壮大我区的农机合作组织,提高全区农机化综合水平,区农机局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对辖区的农机合作社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合作社基本情况 截止**年 5 月,全区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共计 33 个,省级规范化合作社 3 家,大多都采取农机大户联合型,入户社员 462户,服务农户达 3.9 万户,服务建制村数 619 个村,固定资产总额达 2249 万元,基础建设用地已达 23596 平方米,其中机库房和办公场所面积达 4685 平方米,维修车间面积 760 平方米。**年完成作业面积 8.7 万亩,其中完成订单作业面积 1.8 万亩,跨区作业面积1.6万亩,全区合作社年服务总收入达995.5余万元,其中农机化服务总收入 765.5 万元,与同业非社员相比平均收入提高 26%以上。
在运作模式上,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松散型,没有集中管理的场所,农忙作业时现集中;另一类型为较为紧密型,这一类型均建有标准化车库、维修车间、具有办公场所和独立院落。如克
胜农机专业合作社和长青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机械由合作社统一调配、统一存放、统一管理、统一维修保养;合作社统一联系业务,统一组织作业,统一收费价格、统一作业标准。
就全区情况看,农机合作社发展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实现了农机资源的有机整合,实力不断提高。近几年来,通过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机合作社在机械装备水平方面与过去相比有了新的提升,同时,把有机户的机械集中起来,有资金、技术、人才优势,有实力购买大型、多功能实用机械,既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买不起大机具的问题,又避免了重复购置机具,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实现农机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机械利用率和作业效益。同时,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本,示范带动能力强、效果好。
二是农机合作社“全程托管土地”、“规模流转土地”开始显现。近年来,我区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农村从事农业生产 50 周岁以上的达到 46%以上,“明天谁来种地?”成为一大难题,农业部专门发布了《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农机专业合作社凭借独有的资金、机具和技术优势,能较好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多,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现实问题,可以将农民手中大量的零散土地集中起来,推动耕地从“巴掌田”、“块块田”变成大面积的“连片方子田”,搞土地规模化经营,加速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大幅提高
劳动生产率,遏制了良田抛荒,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又为大型、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如核胜农机专业合作社土地全托管为全区首家,节约了生产成本,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济南、滨州等地部分合作社土地流转达到 3 万亩,实现了农机合作社增收、农民受益的“双赢”喜人局面。
三是农机合作社成为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大都眼光超前,思路开阔,接受新事物较快,善于研究新政策,并积极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购置新型机械,起到了宣传带动、推广应用的作用,逐渐成为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特别是通过依托农机化项目,与合作社共同实施,农机化技术得到很好推广,近年完成土地深松就完成近 30 万亩。如依托后村镇**农机合作社发展保护性耕作基地,邀请厂家技术人员前来授课,现场讲解,推动了免耕播种技术的广泛推广,我区保护性耕作年均增长 60%以上;依托长青、伟胜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广花生机械化技术,目前,我区花生播种机械化水平达到 80%以上,处于全省前列。
四是农机服务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农机合作社已成为我区“三夏”“三秋”生产的主力军,并且服务范围,正在由产中农田作业向产前农资种子供应、产后粮食烘干、农产品初加工延伸,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种植业向林果、水产、畜牧业拓展。另外,一些农机合作社开展农机销售、农机维修等服务,经营范
围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
在工作措施上,我区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培育上择优发展。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坚持“质”“量”并重的原则,把扶持较大规模、较强服务能力、有较好社会影响的农机大户作为扶持重点进行培育,采取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长效机制,以此推动我区农机专业合作社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农机大户 1 家,省级规范化合作社 3 家,市级示范社 2 家。成立于**年的日照市**区长青农机专业合作社现已拥有各类机械 80 余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 15 台、小麦联合收获机 5 台、花生联合收获机 2 台、旋耕机 11 台、深松机 7 台、免耕播种机 8 台,拥有 4000 平方米农机大院一处,其中标准化库房 420 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已达 280余万元。
二是强化项目引领。近几年,区农机局把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摆上突出位置,积极帮助合作社开展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努力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近五年共争取土地深松、花生联合机械化收获、茶叶加工机械化等农机项目 16 个,项目资金 1300 余万元。其中,省级农机推进奖励资金项目 6 个,争取奖励资金65 万元,重点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 5 个。通过项目引领,提高了合作社发展积极性,合作社机械装备更加优化,库房建设、办公设施得到改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发展实力逐步壮大。
三是推行辅导员式业务指导。在合作社创建初期,农机局业
务科室、人员及时跟进,重点协助合作社制定章程、健全制度,协调工商部门,为其注册提供便利。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帮助合作社搞好规划、选址、设计,及时协调解决期间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如后村核胜农机合作社在选址过程中由镇政府出面,对建设用地进行了置换调整,加快了建设进度,提升了合作社面貌。在发展过程中,农机局积极组织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和农机实用技术培训,提高机手驾驶操作技能,主动开展机械入户、挂牌办证上门服务和平安农机服务,最大程度为合作社提供方便,基本做到了扶上马、送一程、全程服务无中断。先后组织农机合作社到五莲、岚山、苍山、齐河等地参观学习 5 次,学习外地农机合作社建设经验。
二、存在问题 我区农机合作社这几年发展比较快,也涌现出一批规模大、标准高、在当地有带动力的农机合作社社,但是在发展中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突出表现为:
(一)农机库房建设用地难以解决。农机专业合作社普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机库用地难,大型农机具随处乱放,常年风吹日晒雨淋,造成机械老化、损毁厉害,严重影响使用寿命,合作社、管理部门为之惋惜又无能为力。全区农机合作社能集中存放机械的只有 7 个,不到 30%,而且由于库房面小,农机合作社内的机械只能集中存放一部分,还有部分机械存放在合作社库房外。
(二)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调研中发现,国家投入的主要是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多年并未对库房建设投资;省级的规模化作业推进项目个数太少,即便是作为奖励资金,也远不能满足示范性农机合作社数量增长的需求;对购置大型农机具等合作社生产中间环节机械以及库房设施建设,合作社资金筹措困难,金融政策落实不够。国家对农机维修行业扶持政策欠缺,维修行业现状与先进的机械设备断层逐渐拉大,“维修难”问题越来越突出,许多机械带病作业,存在着农机安全隐患。
(三)是大多数农机合作社内部管理粗放,缺乏规范和完善。虽然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但大多仅是形式上登记注册,证件不全,入社社员仅是名誉上入社,管理相对松散,只是在三夏三秋农忙时,管理相对集中,而其他时间各人忙各人的,难以集中合作,“空壳合作社”、名存实亡合作社仍然存在,影响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土地规模偏小。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是基础是前提。目前,多年的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农村土地比较分散,大机械与小地块矛盾日益突出,不利于大型机械规模化作业,而且土地流转没有协调和交易平台,多是自发行为,即使签了流转合同,但约束力不强,不利于保障双方合法权益,而且有的一块地若有一户不愿流转,难以达到成方连片,影响土地流转的推行和大型机械规模化作业。
三、意见建议 (一)是把合作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围绕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齐头并进、同时突破,努力为合作社发展出路子、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优化合作社发展的内部、外部环境。
(二)是切实落实已有的相关政策。特别是国务院于**年 7 月出台的《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和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发〔**〕127 号)文件中对合作社库房、基础设施用地进行了明确规定,建议地方政府尽快制定实施细则和具体操作办法。
(三)加大培训投入。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经费列入预算,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财务人员、专业大户、龙头企业代表、农户代表进行阶梯式培训,帮助其及时了解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了解专业合作社相关的政策法规、合作方式、财务管理、信贷与投资等知识,引导培养和发展一批熟悉农村政策,善于经营管理,乐于奉献的专业合作社带头人。
(四)坚持典型带动。要将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社会影响好的合作社作为重点进行培育,力争发展成为全省、全市的先进典型。同时,将其建设及发展经验作为采取典型,在全县进行推广,从而以点带面、辐射全区,推进农机合作社发展进程。同时,选择基础条件好的农机协会、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发展农机
专业合作社,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充分尊重机手意愿,不搞“强制化”和“全包化”,做到推动不强迫、扶持不干预、参与不包办。
(五)进一步扩大政策扶持范围、力度。一是建议政府把合作社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把农机大院、合作社发展统筹考虑、一并推进。二是制定农机维修行业扶持政策,实施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建设计划,加大扶持措施,适应农机化发展要求。三是建议对合作社标准化库房建设制定扶持政策。四是结合我区实际,制定灵活多样的政策,依法引导和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支持农田耕作集中到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适度规模经营。
(篇四)
一、**省**县基本情况 **县位于**省东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麓,是鄂豫皖三省边境的腹地中心,是革命老区县和国家深度贫困地区及国家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总面积 1449 平方公里,辖 8 镇 3 乡,312个行政村,总人口 40.2 万人,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 85%。全县耕...
相关热词搜索: 农机 合作社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