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15年两会热点话题
2015年两会关于“民生”热点问题
——工资制度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措施,同步完善工资制度,对基层工作人员给予政策倾斜”。代表委员认为,若要让人们普遍有“获得感”而不是“没底感”,应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的力度,在全社会建立起合理的薪酬体系,同时尽快完善社会保障网。
——新增就业1000万人
今年高校毕业生749万人,为历史最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说,完成“今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的目标。代表委员们指出,要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创造就业机会。同时加大简政放权力度,释放市场活力,让民营经济和创新型经济承担更多的就业。
——提高养老金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10%。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统一由55元提高到70元。而如何提高养老金“含金量”,让老百姓“心里更有底”则成为两会上代表委员不断追问的问题。代表委员们认为,由于养老金只能存在银行或是购买国债,收益根本跑不过CPI,建议国家尽快推动养老金投资保值的相关改革。
——下调社保费率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缴费率。代表委员们认为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缴费,对企业非常重要,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出台相关措施,为企业减负。建议有步骤地降低,以此提高群众的参保热情。——房地产税
今年的预算报告提出,按照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计划安排,配合做好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船舶吨税等的立法工作,积极推动将现行税收暂行条例上升为法律。代表委员们认为,房地产税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保障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说,房地产税改革应该以“小切口”的方式推出,然后逐步扩大征收范围,树立培养纳税意识。
——教育公平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参加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上表示,教育部将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教育公平,包括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通过对口支援等方式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等。有代表委员认为,还要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降低药价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破除以药补医,降低虚高药价,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政策提法,在今年两会上引发关注。代表委员指出,药价的高低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建议改革药品定价体系的同时,可以将常用低价药品使用情况适当纳入对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的考核中。
——精准扶贫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度再大,今年也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政府报告中说。代表委员们认为,既要将与扶贫工作相关的指标体系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制定严格具体的奖惩措施,又要重视贫困家庭人口优生优育问题,重视人口素质问题,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力争到2020年绝大多数百姓实际生活在小康水平。
——网购立法
两会期间,针对公众关心的网购假货问题,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表示,网络交易不是法外之地,要加快法治建设,正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立法。同时,要完善监管方式,也要和电商、互联网企业更好地沟通,既听取他们的意见,也要求他们进行自律。代表委员们认为,网络购物亟须立法整治,健全网络市场规则,完善维权流程,营造让人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为网购族加道“防火墙”
习近平“四要”问题 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
要发扬“钉钉子”精神。
要有言出必行的诚信。
要有实事求是的作风
民生工作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但是,做好民生工作,不是光有“热情”就行,还必须讲究“方法”、把握“策略”、练好“本领”,才能真正将好事做好、实事做实,也才能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百姓的支持和点赞,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2015两会热点:职务职级全国并轨,如何把好事办实”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提到,在县以下机关实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公务员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完善。这项制度的核心内容就是在公务员法的框架下,在保持原有领导职务晋升通道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职级晋升的通道,来解决基层公务员“晋升难、待遇低”的矛盾。
捅破职级“天花板”,拓宽晋升“独木桥”,职务与职级并轨对于广大基层公务员来说,是合理增收入、谋福利的好方法。正如尹蔚民部长所言,继去年在四个县试点成功后,这一制度今年将在全国县以下机关广泛推行。一来可以激发基层公务员干事积极性,二来可以有效遏制“官本位”,鼓励专业技能人才发展。然而,如何“把好事办实”,同样值得思考。我国720多万公务员,60%分布在县以下机关。其中绝大部分终其一生在基层,却因领导职位有限,无法晋升,既影响了干事的积极性,导致“不作为”;也因薪酬过低容易诱发各种问题,导致“乱作为”,如何平衡?此外,在落实决策的过程中,如何防范被曲解误读,念歪了经?任何决策的出炉,都需考量社会综合效应,都需通过社会反应进行不断调整。在东中西部,在涉藏涉疆地区,因经济水平发展不一,干部成分不同,必然要有所区别。尽管领导职务是“稀缺资源”,但越是实行职务和职级并行,越要加强管理,坚持一定淘汰率,避免形成“自动晋升”的假象。职级晋升,要以工作年限作为必要前提,以干事实
绩为参考标准,但切勿唯年限是从,造数据说话,让干部产生“熬年头”、“混资历”的心理惰性。职级晋升必须综合考虑干部的能力、业绩、贡献、德才表现。只有把那些“钻空子”、“混日子”的干部晒在民意阳光下,挡在晋升通道之外,鼓励干部以民生问题为导向,以苦干为先,拿实绩说话,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才能真正发挥激励作用。
此外,基层干部个体千差万别,职级晋升也不应“一刀切”。首先要强调职级的独立性,打破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允许符合条件的低职务人员破格、越格晋升,才能为基层一线留下真正的专业人才。其次要注重职级晋升的差异性,探索不同类型、不同层级机关的级别管理办法,对行政执法、专业技术、行政管理等类型实施不同类型的职级晋升。另外还要允许一定的特殊性,如按照公务的复杂性、危险性、紧迫性程度,对艰苦边远地区、急难险重岗位的公务员进行适当倾斜,这是该政策如何公平执行的应有之义。
养老金制度改革
事实上,在养老金收支省际差距大、结余状况不一的背景下,统筹层次的提高难免在不同省份引起相左的意见。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认为,推进养老金全国统筹,必然会出现用东部盈余的养老金来弥补处于亏空状态的中西部地区,这势必会引发东部地区的不满,对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形成很大阻力。
对此胡晓义表示,在资金配置上不会“一刀切”,可能采取全国统筹调剂的模式。“研究统筹问题首先要确立原则,然后要确立基本的框架,明确资金如何配置,以及中央和地方责任。”胡晓义表示,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和权利,具体的方案出台后,不能只有中央有积极性,“最大的解决资金使用效率问题,机制建立后不能都等着中央出钱,地方完全没有积极性”。
胡晓义同时提到,全国统筹还面临一些障碍,首先是各地方养老保险政策进一步规范和统一的问题,“虽然现在已经大大规范,但是确实还有很多不规范,这可能会带来障碍”。其次是信息化的问题,人社部目前正在解决数据不清、信息系统不统一等障碍,并已经有积极的进展,社会保障信息化已经提出数据和管理系统省级集中的思路。
篇二:2016全国两会十大热点
2016全国两会十大热点
国计大势
关键词一:改革
聚焦:关键之年如何“解局”
去年,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启程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其首份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提及“改革”一词。
过去一年,备受瞩目的公车改革、司法改革、户籍制度改革、高考改革等纷纷启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让民众切身感受着改革带来的红利。
今年,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之年”,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诸多困境,经济体制改革如何破题收效;面对备受社会诟病的积弊沉疴,国企改革如何实现“国民共进”;面对民众在教育、医疗、住房方面的迫切期待,改革如何回应民生关切……
今年全国两会,“改革”依旧是各界最为期待的议题。
关键词二:反腐
聚焦:“打虎拍蝇”剑指何方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2月份,中央集中查办了十余名省部级涉腐高官,“打虎”不收兵的态势,无疑也让反腐话题的高热度在全国两会上延续。
十八大后的两年多,80余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落马,十余万党员干部受处分,除了党政系统,反腐风暴还深入到国企、军队、高校等领域。中国反腐上不封顶、不设禁区,引来全球瞩目。
2015年的“打虎拍蝇”将剑指何方?此外,包括纪检体制改革、官员财产公开、“裸官”监管、反腐立法等等,反腐“治本”工程怎样推进?这些无疑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高热议题。关键词三:依法治国
聚焦:法治中国如何坚守“公平正义”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提升到全新高度,并提出18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作为新时期中国“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之一,依法治国如何在今年全面推进,这是外界关注此次全国两会的又一焦点。
从呼格吉勒图案昭雪,到最高法巡回法庭挂牌,中国司法改革的步伐令全社会高度关注。就在两会前夕,公检法的深化改革方案接踵出台,司法改革正按照四中全会的“顶层”紧张施工。
今年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将在本次人代会审议,“法”将注定成为今年两会的关键词。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元年,人们期待,“依法治国”这四个字,可以是每个公民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举措,可以是每个中国人都能感受得到的公平与正义。
关键词四:新常态
聚焦:GDP增速如何设计区间
今年中国的GDP目标如何设定?这是国内外舆论关注本次全国两会的焦点之一,而回答这个问题,“新常态”或是今年两会的高频词。
201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4%,这一增速创下了1990年以来的新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特点也再度凸显。
年初,31省份亮出今年GDP预期目标,其中29个省份均明确下调了GDP增长目标。与此同时,更加注重提升质量和效益,更加强调改革创新,更加关注改善民生,这些成为各地设计经济发展目标时的“新常态”。
作为牵动着13亿人的庞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如何适应“新常态”,如何在“新常态”下转型成功?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将再度会商“解题思路”。
关键词五:一带一路
聚焦:区域协同如何破除利益藩篱
每年年初召开的省级地方两会,可谓是全国两会热点话题的预热与吹风。如果从今年地方两会上找全国两会的热点,“一带一路”将不可或缺。
今年的省级地方两会,“一带一路”成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标配”,31个省份均针对“一带一路”的建设亮出地方版的对接举措。
作为一项同时关系中国内政与外交的大战略,“一带一路”提出至今已近一年半。面对国内外关切,“一带一路”将有哪些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这亦是国内外舆论关注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
其实,不光是“一带一路”,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有分析称,中国经济将在今年正式开启区域协同作战的“大棋局”。不过,既然是协同,如何破除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将是外界聚焦的另一议题。
民生热点
关键词六:环保
聚焦:“美丽中国”如何驱散雾霾?
近年来的两会舆论场中,如果找一个与中国国土上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这个话题非“环保”莫属。
过去的一年,“APEC蓝”一词因承载中国民众对清新空气的期待而远播四海,而今年春节期间,大江南北数十城市的PM2.5爆表,让“春节霾”成为舆论争议话题。
如何驱散雾霾,留住蓝天?这是近年来,民众对于全国两会环保议题的最现实关切。其实,除了大气污染,去年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近六成地下水水质差,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达19.4%。
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生态文明建设”也写入党章。但是,在应接不暇的环境污染数据曝光之后,中国的“美丽”愿景该如何变成现实?依旧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议题。
关键词七:户籍改革
聚焦:一纸户口如何剥除福利捆绑
同样是牵涉到每个国人的切身利益,2014年,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正式拉开大幕。取消农业与非农户口界限,破题城乡二元壁垒,特大城市可积分落户,引导人口“梯度转移”,取消暂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此轮户籍制度改革凸显出渐进特点,但是,作为一块“硬骨头”,户籍制度改革前路依旧艰辛。
一边是城镇化大潮中,进城群体难以在购房、、医疗方面获得同城待遇,一边是北上广等大城市迫于城市承载力以户籍设限,一纸户口牵动着太多利益博弈。
户籍制度改革难,难在附着在户口本上的地区公共福利差异,然而,在中国的区域间、城乡间发展失衡的背景下,户籍如何与福利剥离?可以预见,这亦或是两会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八:养老金
聚焦:养老金“并轨”后的疑问
今年1月,中国养老“双轨制”正式终结,近四千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告别“免缴费”时代,开始按个人缴费工资的8%缴纳养老保险,按个人缴费工资的4%缴纳职业年金。此前的省级地方两会,20余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的并轨方案并抓紧落实该项制度。
虽然国家层面的改革方案已经尘埃落定,但是,舆论围绕此项改革的讨论却没有降温。诸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待遇是否降低?平均工资是否上涨?企事业职工“待遇差”是否会缩小?延迟退休何时启动?“并轨”之后,因养老而产生的疑问与争议,也料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
关键词九:创业
聚焦:中国式“创业潮”前景何在
从去年全国两会以来,李克强不下十次公开谈及创业问题,更是宣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
去年以来,中国政府也推出一系列举措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再度取消及调整200余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对小微企业定向降准、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支持发展“众创空间”……利好政策激发了社会的创业创新动力。
在政策引导下,中国式“创业潮”前景如何?政府如何为年轻人的创业梦想扫清路障并保驾护航?今年的全国两会,这一话题期待代表委员们的讨论。
关键词十:价格改革
聚焦:改革如何破除“一放了之”
去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改革能源、交通、环保等价格形成机制,稳步放开与居民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绝大部分专业服务价格。2015年新年伊始,国家发改委宣布放开24项商品和服务价格,从铁路运输到民航客运,从房地产经纪到小区停车,改革速度令人吃惊。
据介绍,今年内中国还将再分两批放开多项价格,其中和民生密切相关的药品价格、医疗服务价格、电力输配价格等都在改革之列。
价格放开会不会导致价格大涨?一些领域的价格乱象如何治理?价改会不会进入“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伴随着更多领域的价改推进,这一关系民生福祉的改革,也料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议题。
篇三:2016年两会热点话题
2016年两会结束时间:
人大会议:3月5日-14日
政协会议:3月3日-16日
>>>2016全国两会会议热点
(1)统筹城乡发展
同步发展关乎社会公平
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
在北京,“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基本实现,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并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在城乡之间已基本无差别。在上海,随着城市建设中心向郊区转移,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也向郊区农村和困难群体倾斜。天津市提出的目标相对具体: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等12个专项行动,抓好100个片区、200个中心村、300个旅游村、4000个重点村建设。在一些欠发达省份,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美丽乡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任务。比如湖南省今年的任务是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推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
推进文化下乡,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黑龙江省今年实施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工程,推动三网融合,向农村提供更多适合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2)户籍制度改革
公共服务普惠的基础性工作
居住证制度让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市常住人口,这对于流动人口而言,无疑是最好的消息。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31省区市政府工作几乎都提到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的问题。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有序促进外来人口进城落户,成为参与城市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新市民
如果外来人口全部涌入大城市怎么办?福建省一方面在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的基础上,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引导人口优先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转移。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鼓励开发区、产业园区统筹规划建设公共租赁住房,支持转移人口购房租房。
广东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双落地。为了满足新市民的住房需求,该省计划推进住房改革,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
一些进城务工的农民既向往融入城市生活,又担心农村老宅和承包田责权不明。对于这类顾虑,农业人口占比较多的河南省和山东省都在政府中明确表示,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3)大气污染治理
国务院2013年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PM2.5浓度控制划定“红线”。如今,第一个五年时限过半,治霾成效如何?
在今年地方两会上,京津冀均晒出“十二五”治霾成绩单。河北省2015年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8.7%,提前取得阶段性成果。天津市的情况是,2015年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27.1%,也提前完成任务。北京市细颗粒物浓度比
2012年下降15.8%,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长三角的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呈改善趋势。其中,浙江省2015年设区城市空气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1.3%。位于珠三角的广东省2015年全年PM2.5浓度更为每立方米34微克,已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国家考核目标。
大气污染治理写入31省份政府工作报告。河北省立下“战书”:“十三五”时期,PM2.5浓度较2013年下降40%,污染严重的城市力争退出全国空气质量后10位。北京也承诺,今年细颗粒物浓度下降5%左右。
(4)扶贫攻坚
利用大数据,精准士落实
扶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的“一号”工程,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贵州处于扶贫攻坚的核心区,是我国脱贫任务最为艰巨的省份之一。该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拥有623万贫困人口的贵州将扶贫攻坚作为“十三五”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
“‘十三五’前两年争取每年脱贫100万人以上,后三年抓好巩固提高和冲刺扫尾工作,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传递了扶贫攻坚的决心。四川省今年的脱贫攻坚目标是完成“全年实现105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2350个以上贫困村退出和5个贫困县‘摘帽’”的目标。
如何精准扶贫?西部很多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均直面问题,明确决策。比如,甘肃建起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是我国首个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十三五”规划中,该省将继续依托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促进脱贫攻坚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融合联动。湖北、云南、四川等省份都将尽快完善贫困户基本信息入库造册上网。
(5)廉政建设
规矩制度会越来越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反腐败走向深入,廉政建设自然成为近几年两会最为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从今年地方两会来看,31个省市政府工作报告几乎都提到要加大廉政建设力度。北京将以基层和直接服务群众部门为重点,开展“不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制度机制,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严肃查处以权谋私、失职渎职案件和腐败问题。
广东将完善监察、司法、审计等联动的行政权力监督机制,深入实施“阳光政务”,全面深化政务公开,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教育和公务员队伍建设。
河南提出,将履行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规政纪教育,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和各项规定,推动监察和审计全覆盖,强化巡视巡察监督,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5)安全红线
落实责任是重中之重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是最大的民生。去年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火灾爆炸事故、深圳光明新区“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国人再一次敲响警钟。
如何严守安全红线?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对此着墨颇多,明确提出全力推进安全天津建设。深入实施《安全天津建设纲要》,构建安全建设长效机制,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安全管理贯穿全局、安全责任层层落实。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圳光明新区“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教训极其深刻,2016年将进一步加强城市安全和公共安全工作,提高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实行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抓好重点领域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公共安全同样也是北京、江苏、四川等省市今年两会重点关注的议题。北京将完善城市运行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城市运行安全有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开展专项整治。
(6)民生投入
民生投入一直是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2016年,政府财政资金会向民生领域投入多少?重点会投向哪里?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用了近千字阐述民生投入,2016年将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围绕补短板、保基本、兜底线,加大民生投入,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将办好保障改善民生十项实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关爱弱势群体方面,江苏将建设巾帼电商服务站省级示范点100个,为10万名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单亲贫困母亲、空巢老人提供专业化项目服务,并全面落实困境儿童救助保护制度。
2016年,广东全省将投入2100亿元财政资金办好巩固提升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加大对困难弱势群体帮扶力度、强化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住房保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等10件民生实事。
四川则进一步加大民生支出投入,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65%左右,将办好20件民生大事。
《》 相关热词搜索: [db:g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