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三纲五常【西周六艺】

时间:2021-11-14 11:55:38 浏览量:

篇一:中国教育简史选择题答案缩小版

中国教育简史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教育产生于(C)A.原始社会初期 B.原始社会中期 C.原始社会后期 D.奴隶社会

2.关于西周时期的“六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B.是西周时期官学教育的基本内容

C.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兼顾的特点D.“六艺”包括了社会政治教育和军事教育

3.作为当时的文化教育中心和学术交流和争鸣的场所,稷下学宫是在战国时期的

( A. )。A.齐国B.鲁国 C.秦国 D.赵国

4.“重振儒术,兼崇佛、道”是什么时期的文教政策( B )。

A.汉代 B.隋唐C.宋代D.魏晋

5.在北宋熙宁兴学期间实施“三舍法”对太学进行改革的是( B )。

A.范仲淹 B.王安石 C.蔡京 D.胡瑗

6.书院是官方修书、藏书的机构,书院之名,始于(A. )。

A.唐朝B.宋朝 C.元朝 D.明朝

7.朱熹主持修复并亲自掌教的书院是(B )。

A.东林书院B.白鹿洞书院C.嵩阳书院 D.茅山书院

8.诂经精舍的创立者是(A )A.阮元 B.顾宪成 C.胡瑗 D.朱熹

9.汉代制度化的选士方式总称( B )A.皇帝征召 B.察举 C.荐举 D.制举

10.被认为是科举制度正式产生的标志,是指在隋朝大业二年设立( A )。

A.进士科B.秀才科C.明经科 D.明法科

11.唐代科举的各科中,难度最大,竞争激烈,及第者常有“白衣公卿”美称的是( B. )。

A.明经科 B.进士科 C.明书科D.秀才科

12.明清科举考试的最大特点就是取士考试要考(A)。

A.八股文 B.诗赋 C.策论 D.经学

12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著作是( D )A.《大学》 B.《礼记 》C.《学记》D.《论语》

1.董仲舒流传下来的代表作是( C ) A《师说》 B《劝学》 C《春秋繁露》 D.《论衡》

2.宋代理学家中,一生致力于教育和学术研究的是( D)。

A. 周敦颐 B. 程颢 C.程颐 D.朱熹

3.朱熹在对理学教育思想总结中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所体现的是( B)。

A.教育方法 B.教育目的 C.教育内容D.教育手段

4教育家颜元生活的时代是( D) A.隋唐 B。

宋代 C。元朝 D.清初

5.孟子教育思想的基础是(B )A.性恶论 B.性善论 C.性相近 D.素丝说

6.主张“人性本恶”的是(C ) A.孔子 B.孟子C.荀子D.墨子 。

7.“绝学无忧”的提出者是先秦时期的( D )。

A.孔子 B.孟子C.荀子D.老子

8.“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关于“习染”教育作用的提出是源

于(A )。

A.墨翟的素丝说 B.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C.荀子的素丝说D.韩愈的“性三品”说

9.“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哪个派别的教育主张( D)。

A.道家B.墨家 C.儒家.法家

10.明代王守仁强调的为善去恶的道德修养原则就是(C. )。

A.知行合一 B.心即理 C.致良知 D.心无外事

11.认为人性是“日生日成”的是的( D )。

A.朱熹B.陆九渊 C.王守仁D.王夫之

12.以“仁政”为施政纲领,并以此落实到教育功能上的是( B)。

A.孔子 B.孟子C.荀子D.墨子

1.“学而优则仕”的提出者是( B)A.荀子 B.孔子 C.孟子D.韩非

2.提出“大长夫”、“明人伦” 教学目的论是( C)。

A.孔子 B.老子C.孟子 D.荀子

3.荀子提出的教育目标是( D ) A.大丈夫 B.仕人C.鸿儒 D.大儒

4.提出培养“兼士”教育目的论是哪个学派(C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5.提出“学所以为道”教育目的观点的是( A)。

A.韩愈 B.陆九渊 C.朱熹D.王守仁

6. 提出“正其谊(义)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计其功”的“重义轻利”行为价值观的是

( D)。A.孔子 B.孟子 C.荀子D.董仲舒

7.第一个提出“化性起伪”的是(C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8.韩愈《师说》全文的中心论点是(B )。

A.师道尊严 B.尊师重道 C.传道、授业 D.尊学重道

9.清末,打破“万马齐喑”思想格局,开一代风气的是( A )。

A.龚自珍 B.颜元 C.林则徐 D.魏源

10.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首任教育总长是( B )。

A.孙中山B.蔡元培 C.吴稚晖 D.李大钊

11.毛泽东称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A )。

A.蔡元培 B.黄炎培 C.章太炎 D.陶行知

12.清代后期,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 D)。

A.颜元 B.林则徐 C.龚自珍 D.魏源

1.张之洞的(B )系统阐述了“中体西用”思想。

A. 《中体西用》 B. 《劝学篇》 C.《洋务教育》 D.《大同书》 2 . “全盘西化”的萌端是在(B )时期。

A.清代中叶B.晚清时期C.民国初期 D.五四运动时期

3.康有为在(D )一书中了他所理想体制的蓝图。

A.《变法通议》 B.《请开折》 C.《新学伪经考》D.《大同书》

4.“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主管( D)时的改革原则。

A.辅仁大学 B.陕北公学 C.中国 D.北京大学

5.梁漱溟是(C )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A.平民教育 B.职业教育C.乡村建设 D.生活教育

6.中国教育史上,从德智体三要素并重论述教育内容的第一人是(A )。。

A.严复 B.谭嗣同 C.蔡元培D.梁启超

7.“活教育”的思想是由哪位教育家提出来的( D)? 。

A.晏阳初 B.梁漱溟C.陶行知 .陈鹤琴

8.“活教育”的实验主要是在(A )。教育阶段进行的。

A.幼儿 B.中学 C.大学 D.成人

9.陶行知是(C )。理论的代表人物。

A.活教育B.乡村教育 C.生活教育 D.平民教育

10.张之洞所言“西学”中的“西艺”指的是(D. )。

A.西方文化艺术 B.西方政治体制 C.西方历史 D.西方科技和管理制度

11. 清末维新变法期间洋务派的在引进“西学”中提出的宗旨是(B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全盘西化

12.以“完全人格”为核心,完全人格教育就德、智、体、美四育的教育家是( A)。

A.蔡元培B.陈独秀C.李大钊 D.吴玉章

1.被称为封建时代科举考试内容发展到顶点的产物是(A. )。

A.《四书》 B. 八股文 C.《五经》 D. 策论

2.中国最早创办的近代技术学校是( A)。

A.福建船政学堂 B.上海广方言馆 C.京师大学堂 D.京师同文馆

3.近代留学活动的倡导者、最早提出派遣留学生出洋留学的是( A )。

A.容闳 B.沈葆桢 C.左宗棠 D.李鸿章

4. 新文化运动时期影响最大的教育社团是( A. )。

A.全国教育会联合会B.中华科学社 C.中华职业教育社D.改进社

5.新文化运动对文教方面的最大推动是( C )。

A.产生了若干教育社团 B.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

C.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D.实业教育的兴起

6.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章程是( B )。

A.《请推广学校折》B.《京师大学堂章程》 C. 《奏定学堂章程》D. 《中等小学章程》

7.标志着我国近代高等教育进入了制度化发展时期的是( A)。

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C.壬子学制D.壬戌学制

8.中国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是(A )。

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C.壬子学制D.壬戌学制

9.辛亥革命后形成的、对中小学教育制度有所调整的学制系统( C)。

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10.“壬寅—癸卯学制”是在什么时期颁布的( B )。

A.1898—1899年B.1902—1903年 C.1912—1913年D.1922—1927年

11.最早创办的新式学校是1862年建立的( B )。

A.上海广方言馆B.京师同文馆C.京师大学堂 D.广州同文馆

篇二:下列不属于西周学校“六艺”教育内容的是______。

A.射 B.御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三:下列不属于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的是( ) A.射 B.御 C.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 相关热词搜索: [db:g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