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国学思想心得体会
学好国学,为林业发展凝聚正能量
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所见。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视野,贾谊“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的智慧,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国学传统中俯拾即是的为人之要、处世之道、治理之策,当是林业局领导干部修齐治平的优秀教材。
国学不是摆几本线装书和假古董,也不是穿套汉服或唐装,更不是风水、堪舆、预测之学。国学是中国固有的传统学术及其研究的学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其实只要稍微留心就会发现,习总书记许多讲话都会引经据典、不落痕迹,不仅给人深刻启迪,也以厚重的国学根底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中国领导人的文化修养。国家领导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向世人展现了国学的魅力所在,指引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林业局全体干部职工来说,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怀有一颗敬畏心与亲近感,自觉成为一名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对唐诗宋词、四书五经、《史记》等这些内容应有基本的了解,在国学的文化氛围里能够潜移默化的“熏陶”自身的思维方式和处事行为,就像一句古诗所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能提高自身素养,更成为党员干部砥砺情操、促进人格修养的精神宝库。领导干部学国学,应该用知古鉴今的学习立场、多元开放的文化心灵,汲取传统经典中奔流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并用之于当代社会。国学中“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优秀品德;
“不逆诈,不亿不信”的处事原则等等,都是现代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继承和发扬的。作为各级干部,学习国学具有时代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要全面深刻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学国学,有利于优化工作作风
学习国学,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是为圣贤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于领导干部来说,通过学习国学,可以提升自身素养,加强道德修养,促进勤政廉政。提倡干部学习国学,能够修身养性,优化工作作风,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能够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资享乐和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能够在主观上、道德观上树立防贪拒腐的“防火墙”,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学国学,有利于提高工作能力
党中央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都可以从博大精深的国学中找到历史渊源。毛泽东曾经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因此,我们在学习国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它对当前工作的重要借鉴意义;
尤其对国学中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学习,要努力发掘其中的人文智慧,领悟其中做人做事的原则、为人处世之道。在阅读国学经典的同时一定要思考,要感悟,尤其重视联系实际问题,把国学经典的内涵与工作、生活联系起来,深入基层,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真正了解到群众的需要,通过亲自实践来印证、修正和完善理论思想,使国学理论知识融入实际工作效果,不断提高实际能力,增强工作的实效水平。
(三)学国学,有利于推动国学花开满树
钱穆有言:一国之国民,对本国以往历史应略有所知,并怀有“温情与敬意”。国学中蕴含着中国人的一整套价值观和世界观,涵括了一个独特而温润的精神世界,而我们时代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也应该由此生发。各级干部应率先垂范,看点国学,涵养底蕴文气、善养浩然之气,推动全局人员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推动国学在林业局花开满树,蔚然成风。同时坚决反对学习过程中的“形式主义”,不走过场、踏实读书、深入思考、注重实效,从博大精深的国学只是种吸取精髓,古为今用,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理解传统中的智慧和我们的使命,返本开新,振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篇二:国学经典作业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
温馨提示:
本学期四次作业需要在线完成,这里是作业准备。
完成作业要求:请在形考平台提交并完成作业。
一、你认为学习“国学”的意义何在?“国学热”的原因是什么? 记得某位老师说过“古老的不一定就是过时的”。随着世界越来越进步,各个民族应该有自己的文化,各种文化都应该得到肯定和包容;
在众多文化的竞争当中,西方东方、诸子百家之学,哪个是指引人类光明的,哪个就是经典。中国文化有一个特点:不离日用行藏外,直到先天未化前。这种人生境界,是所有人类都追求的境界,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经典里早已经很明确地谈到这个问题,而且谈得非常之深透。国学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博大精深,通过对国学的学习,我了解到了人生的价值、生活的态度、处事的方法。同时,国学对于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于现在社会的“国学热”,我觉得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当代的国学热提示着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体现了民族自尊与自信的高扬,新世纪国学热兴起和持续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进程90年代以来快速和成功的发展,及其所引致的国民文化心理的改变,当现代化进程驶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经济发展取得成功之后,国民的文化自信便会逐渐恢复,文化认同也随之增强。这在后发
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史上是常见的。。
二是中国社会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社会财富极大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在国家富裕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背后,很多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家园却日益变得荒芜,他们感到不满足,感到困惑和迷茫。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有所泛滥。传统文化中重人际关系、重社会和谐、重道德修养、重礼义廉耻、重道德自律、重理想人格、重和而不同等思想资源一下子成为全社会最需要了解最需要获得的东西,因为这些思想观念正是当今我们这个社会最缺乏的东西。人们试图通过对儒家思想、传统文化、国学的重视,来呼唤社会的道德良知,呼唤正义的力量,呼唤健全的理想人格,呼唤人性中善的本质。
三是对中华民族来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成为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是中国人之为中国人而不是美国人、日本人的惟一标志。悠久的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审美情趣和行为习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应当更加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合理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这个重要资源,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这是国学热兴起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二、 你喜欢的学习“国学”的方法是什么?
请选择,可多选:(A B C D )
A 读经典 B 观看视频讲座 C 听老师讲解经典 D上网浏览相关知识 E 其他:( )
三、 我们的文字教材中的十章主题,
(1)你认为对你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有帮助意义的是哪一章?请选择,可多选:(第五章 学而和第七章 顺逆)
第一章 信仰,第二章 仁德,第三章 中庸,第四章 知识,第五章 学而,第六章 择业,第七章 顺逆,第八章 人事,第九章 为政,第十章 理想
(2)请结合实际工作或生活来谈谈为什么对你有帮助意义?
其实人的一生,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不断的学习就是为了不断的充实自己,第五章学而中包含了学习理念,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为教之道等几个方面的经典选读,对于从事教师职业的我来说,不仅需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还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之中,用于教导孩子们。
另一方面,第七章 顺逆给我的帮助也非常大,因为从中我领悟了生活中要保持良好地心态面对成功失败,面对进退留转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能够始终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正如书中一个金代禅师说,不但自己活出快乐,也让周围的人如沐春风。
四、 请从教学大纲(或教材中)国学经典语录123句中选择你
印象最深(或对你影响较大)的三句。
简单谈一谈你对于这三句话的独到理解。
1、第28句中“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我的理解是事
物没有绝对性,没有所谓的绝对起点和终点, 万物相生
相依 。
2、第50句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的理解是每个人都
有自己的优点,我应该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向他学习。
3、第73句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
德载物”,我的理解是人类应该像大自然一样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上进,像大自然一样能够包容一切事物。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二次作业
温馨提示:本学期四次作业均需要在线完成,这里是作业准备。
作业要求:在北京电大形考平台提交并完成作业。
一、 翻译下列经典语句(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
提示:
以下10句是从十章内容中选出的,每一章选了一段,需要全面学
习。
1.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雍也》)
樊迟问怎么做是知?先生说:“做民众所需要的事情,对鬼神则
敬而远之,可以说是知了。”樊迟问怎么做是仁?先生说:“所谓仁者,他们难事做在先,而报答获在后,可以说是仁了。”
2.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心里有喜怒哀乐却不表现出来,被称作中;
表现出来却能够有所节制,被称作和。
中,是稳定天下之本;
和,是为人处世之道。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就会搞得精疲力竭,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的人,就只能弄得疲困了。养生的人不做好事去追求名声,也不做坏事而触犯刑律,把顺着自然规律去做,做为处事的法则,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精神,享尽天的。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
仁》)
篇三:国学经典与思想1
国学经典与教育思想
一、 关于教育作用
1、治国:教育比政令刑法更为重要和有效
先秦儒家主张德治为主,法治为辅;
法家主张法治,以吏为师;
荀子则礼法并举。
汉武帝后,“王霸道杂用之”,既用法治,也用德治。
2、经济是教育的基础:先富后教化育天下。
3、施教是治国首务,育才是长于之计。
《礼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一、 关于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孟认为:“天赋人性本善,人生来就有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孟子称为“四端”。
二、 关于教育目的
孔子教育目的是为天下培养君子贤人。
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三、 关于教育作用
予以四教:文、行、忠、信。
不学,无以言;
不学礼,无以立。
(一)“五德”:温良恭检让
(二)“五常”:仁义礼智信
仁——孝悌、博爱、克己复礼。
义——适宜、善良、正义。
礼——制度、仪式、礼节。儒家有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智——审时度势,进退得宜谓之智。
导民以义,不迷信鬼神谓之智。
明辨是非之心谓之智。
好学为智。
信——诚实不欺、言必行、行必果。
五、教育原则要求
1、立志乐道。
2、意志锻炼。
3、自省自克。
4、知行统一、言行一致。
5、改过迁善。
6、勤学好问。
7、后生可畏。
《》 相关热词搜索: [db:g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