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莫言《蛙》
目录
目录???????????????????????????????????????1 摘要 ????????????????????????????? 2 英文摘要????????????????????????????3 前言??????????????????????????????4 一、??????????????????????????????5 二、??????????????????????????????5 三、??????????????????????????????7 四、????????????????????????????? 8 注释????????????????????????????? 9 参考文献??????????????????????????? 10 后记????????????????????????????? 11
1
摘要
《蛙》主要写了新中国成立后将近60年的生育史,这是一段触及国人灵魂伤痛的历史,个人和时代的命运相互纠缠,造成了一个个难言的伤痛。本文主要分析作品中姑姑的悲剧形象。本论文分别从落后的社会生育观念,混乱的社会环境,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姑姑个人盲从的性格等四个方面层层剖析姑姑悲剧命运的成因。
关键词:《蛙》 计划生育 悲剧
2
Abstract
"frog" is Mo Yan in 2009 completed a full-length nonfiction. This work won the eighth Mao Dun literature Chinese home on 2012, won the Mo Yan Nobel writer, also made an important and direct contribution. Mo Yan once said: the contemporary writers to write the soul of man, write the confession, write the most painful soul place. As he said, "the frog" mainly to write a planned parenthood history nearly 60 years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ese, this is a touch of pain the soul of the nation history, age and individual fate entangled with each other, resulting in a tone of unutterable pain.
Keywords: "frog" family planning aunt tragedy
3
前言
莫言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伟大的长篇小说,没有必要像宠物一样遍地打滚赢得那些准贵族的欢心,也没有必要像鬃狗一样欢群吠叫。它应该是鲸鱼,孤独地遨游着,响亮而沉重地呼吸”{1}。
在浩瀚的当代文学作品中,我眼中的《蛙》就像是一只孤傲的鲸鱼,满怀深情,孤独地游着,对于当今的中国社会,它有责任,有担当,默默地游着。小说《蛙》从头到尾就是一部悲剧小说,小说中的所有人物都是受害者。从头到尾看似轻松寻常的笔调却带给人们微笑之下压抑着泪水的难言之殇。作为作品中最重点描写也是十分成功的形象-----姑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年轻时意气风发的“送子娘娘”到扼杀胎儿的“杀手”再到晚年神志不清的一番番“忏悔”。在书中近60年波澜壮阔的计划生育史中,姑姑也跌宕起伏地近乎走完了她的一生,由“天使”走向“恶魔”姑姑的一生充满了悲剧。下面,具体分析下小说中姑姑的悲剧形象。
4
传统道德
一、 传统民间生育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中国作为拥有几千年传统农耕文明历史的国家,人口和土地的观念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目中{2}。“人口就是生产力”“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儿孙满堂”这些观点被人们普遍接受,特别是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这种观念便尤为突出。
高密东北乡作为中国乡村的典型代表,传统的生育观也深深扎根在人们的脑海中。因此,在鼓励生育的年代,整个村庄是一片和谐温馨的景象,人们尽情享受着“延续香火”的快感。作为医生的姑姑也顺应“民心”,尽情地迎每一个新生命。此时的姑姑是“救世主”、“活菩萨”,是全村人心目中的偶像。
二、 计划生育的坚定执行者
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根本无法跟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如果不进行计划生育的话,人们的温饱问题就无法解决,人类社会就要面临危机。而在计划生育的高压下,作为“全乡仅有的两位妇科医生之一,东北乡的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一名对党忠心耿耿的共产党员”,姑姑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和一切违背国家政策进行“偷生”“逃生”的行为作“斗争”,就连自己的侄媳妇也不放过,最终导致了以张拳之妻耿秀莲、蝌蚪之妻王仁美、陈鼻之妻王胆为代表的普通民众的死亡悲剧。此时的姑姑失去了原有的美好光环,被视为“杀人狂”、“刽子手”,成了全村同仇敌忾的恶魔。
姑姑扮演着先天使后魔鬼的角色。最终姑姑不仅背负了所有高密东北乡人的骂名,也承受了扼杀新生命违背传统伦理道德的巨大心理压力。
姑姑是基层计划生育的一员当时的人们生育意识就是停留在了那个阶段,想让人们一下子改变根本就是不大可能的事情,更别说是在当时思想严重落后的农村地区了。所以强制执行的手段虽然人们都不愿意看到,但也是无可非议的。所以,是传统生育观念和严重社会现实激烈碰撞到了一起,而姑姑不仅深刻担忧社会现实状况,又怀有普通人都有的伦理道德观念。所以,在夹缝之中左右为难,难免会演变成为悲剧。
5
篇二:莫言著作《蛙》读书
弟弟和妹妹之间的感觉不能理解,比表兄弟,表亲更接近一些?可能是这样
后来,唯一的孩子常常加上自私孤独的补充陈述,更奇怪。自私与少数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一个人打得好,还有一个小伙伴赶上了闹闹,怎么孤独?
然后一些后来,为了了解一些剥夺人权的手段,无论是不是父权制,不论家庭条件,身体条件,孩子都是个人的东西。我不想活,不工作,这是我的东西,但你不让我活,品尝东西。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看起来很不错,那些被几十年前诱导的女人,秘密地抚摸着一个女婴的诞生,作为战斗的战场的强壮... ...那些描述文本,真正,乐趣,超现实局部大气吹。但到下半年突然开始迷幻,隐喻叶浩,传说值得一提,虚假现实人无法抓住心灵。可能主人是这样,因为迷幻学院(诺贝尔奖)的杰作,马克斯叔叔和莫恩的叔叔的风格真的不能接受一点。有点长看起来不错 有点无聊有点懒惰看看。不应该看第二次,这本书摇了我毛刷毛毛文学奖的想法。
如果你真的想体验莫言,或者生活和死亡疲劳的乳房脂肪臀部更好。
篇三:莫言的蛙
《能源评论》2012年第12期
哈利·波特的猫头鹰与莫言的蛙
叶舒宪
今天是11月14日,星期三,上午九点,第N次到鲁迅文学院给中青年作家班授课。为了体现讲述内容的与时俱进,在“文化自觉与文学人类学”的讲题下新添一个副题“《哈利·波特》的猫头鹰与莫言的蛙”。作为文学人类学这门交叉学科的主要倡导者,希望能够从本土文化再认识的角度,给文学创作提供一点切实可行的学术建议。
首先需要提示的是,在今日的新兴媒体掌控人类视听的时代条件下,文学写作已经承担起拉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引擎作用。在神话形象猫头鹰引领下的魔法少年哈利·波特,成为新世纪以来全球最流行的文化符号之一。女作家罗琳通过这个文学形象的塑造,从一个领取政府救济金的单亲母亲,摇身一变成为英伦三岛的首富。不能小看猫头鹰的形象,那不是游戏笔墨的产物,而是作者自觉发掘传统神话意象的文化资源,精心构思的点睛之笔。和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笔下的“蛙”一样,猫头鹰形象出现在文明起源之前深远的石器时代,伴随着史前人类的女神信仰传统(持续约三万年)。换个说法,青蛙-蟾蜍类的水陆两栖动物和猫头鹰这样的猛禽都曾经充当主管生育的母神之象征。莫言小说《蛙》以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为现实题材,为什么要选择
“蛙”为书名呢?人类生育的对象叫“娃”,这个字在《蛙》中使用频次为239 次;
而“蛙”字的出现频次是202次。这两个数据似乎足以彰显作者的隐喻用意。不过,更重要的隐喻之根却藏匿在文字以外的世界里,需要福尔摩斯式的侦探手段。
从大传统小传统的重新划分看,我把一万年以来的文化文本和当代作家的文学文本之关系,归纳成“N级编码体系理论”。将先于和外于文字书写的文化传统称为“大传统”;
将文字书写传统称为“小传统”。从大传统到小传统,可以按照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出N级的符号编码程序。无文字时代的文物和图像,充当着文化意义的原型编码作用,可称为一级编码;
其次是汉字的形成,那是二级编码或次级编码。国人按照猫头鹰的叫声,用“鸮”这个汉字指代猫头鹰;
又用“蛙”和“娃”字分别指代青蛙和婴儿,因为二者发出的声音十分相似!三级编码指早先用汉字书写下来的古代经典。从《越絶书》记载越王句践“见怒蛙而式之”的典故,到清代作家蒲松龄《聊斋志异·青蛙神》:“江汉之间,俗事蛙神最虔。祠中蛙不知几百千万,有大如笼者。或犯神怒,家中辄有异兆。”今日的作家写作,处在这一历史编码程序的顶端,称之为N级编码。谁最善于调动程序中的前三级编码,尤其是程序底端的深层编码,谁就较容易获取深厚的文化蕴含,给作品带来巨大的意义张力空间,而不只停留在就事论事的描写上。用心理学家荣格的说法,就是“集体无意识”显现为“原型”。
对于今人来说,最需要补习的全新知识是来自考古学的大传统知识。据此可知,中国史前的女神崇拜有8000年之久。从那时起,蛙-娃-娲的神话类比联想就已形成。因为神话的发生远远早于文字和文明。1984年出土于内蒙古林西县的石雕蟾蜍,属于兴隆洼文化,距今7800年。而蛙人神形象大量出现在西北的马家窑文化彩陶上,距今5000年。玉雕蛙神形象,在北方的红山文化和南方的良渚文化中,都有发现。成都平原的三星堆出土石蟾蜍,金沙遗址出土纯金打造金箔蛙。
大小传统的分界带来我们文化观的变革与深化,用图表来说明,就是如下的N级编码程序:
1级编码:物与图像 (兴隆洼文化石蟾蜍/良渚文化玉蛙神) 2级编码:文字 (汉字“蛙”与“娃”的同根同构)
3级编码:古代经典 (《越绝书》蛙怒、《聊斋志异》蛙神) N级编码:当代创作 (莫言《蛙》)
依照人类学家的看法,猫头鹰和青蛙-蟾蜍都是女神文明时代逝去之后遗留在父权制文明中的遗产。对于文艺创作和文化创意来说,这是足以联通文化大传统的“女神的语言”。莫言和与他竞争同一届诺贝尔奖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都是努力探寻此类原型隐喻的高手。把莫言的《蛙》和村上春树的《青蛙君救东京》对照起来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玉雕神蛙像,1977年江苏吴县张陵山良渚文化遗址出土,距今5000年,南京博物院藏。
商代青铜器提梁卣上的蛙纹图像,距今3300年。
《》 相关热词搜索: [db:g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