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莫言小说《蛙》之浅析
莫言小说《蛙》之浅析
作者:李章平
摘要: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其具有感染力,具有一种呼唤或者说呐喊的作用,例如鲁迅先生的文学尤其变现得最为深刻,因其撕心裂肺的呐喊,国人开始警醒,开始了从文化上的觉悟。下面我们要讨论的是莫言先生的文学作品《蛙》,分析作品的体裁、内容和人物性格。由此去发现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方法,转而发掘作品本身具有的价值和深刻内涵,继而讨论作品对读者所具有的感染力和呐喊作用。莫言先生以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为我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和故事情节,带给我们深深的启迪。
关键词:体裁、内容、思想观念、人物性格、社会风气
前言:
两天的时间把莫言先生的小说《蛙》看完了,其实笔者并非文学爱好者,更谈不上专业读者,在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之前对莫言先生一无所知,只是曾听说过有这么个小说家,没有看过其著作,在得知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是非常之兴奋,是因为他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更是打破了中国未曾获得诺贝尔奖的记录,我相信诺贝尔奖一定会在中国生根发芽,到那时我们将是繁荣发达,经济、科学、文化和事业会是欣欣向荣的局面,我更是期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小说体裁:
小说采用书信的写作方式,一改小说体裁之传统,让人感觉眼前一亮,特别是书信方式让人感觉到亲切和温暖,其文字优美而不失礼节,典雅而不失亲切,如小说的开头“尊敬的杉谷义人先生:分别近月,但与您在我的故乡朝夕相处,历历如在眼前。您不顾年迈体衰,跨海越国,到这落后、偏远的地方来与我和我的故乡的文学爱好者畅谈文学,让我们深受感动。大年上午,在县招待所礼堂,您为我们作的题为《文学与生命》的长篇报告,已经根据录音整理成文字,如蒙允准,我们想在县文联的内部刊物《蛙鸣》上发表,使那天未能听您演讲的人们。也能领略您的语言风采并从中受到教益。”
在最后一部分即第五部采用了话剧的体裁形式,与正文部分相互补充带有某些灵幻色彩,读者能从这两种文字的转换中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小说内容:
一:小说主要以“我”即蝌蚪的姑姑为主要人物的在大陆实行生育政策和初期的很多我们所熟知的但却触及灵魂的东西,这些事是多么的触目惊心,又是多么的荒诞不羁,家庭命运和个人命运在这样一种畸形的政策下所遭受的痛苦和辛酸,甚至家破人亡也大有人在,比如小说中的陈鼻极其家人的命运就是计划生育下得牺牲品,陈鼻原本是对生活充满激情,对爱情的美好充满热爱,在改革开放后因其敢于下海创业荣获巨大的利益,为其原本拮据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就是像他这样在经济上成功的人也逃不出计划生育的魔掌,其妻子王胆个头矮小但是相貌姣好,原本想给他生个儿子,但是在姑姑的一再追逼下最终弄得孩子早产,婴儿存活下来了,到时母亲确死了,生下来后确没有如王鼻的愿,还是个女孩,这是,受不了双重打击的他失去了理智,生活开始颓靡,最终落得个悲剧的下场。
二:对当时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描写。即是重男轻女思想的描写也是本书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使在经济和文化高度改观的今天仍是屡见不鲜,传宗接代的思想是这个现象不绝的根本原因,而中国人是不信神的,只信鬼,鬼既是信自己死去的长辈和祖先,这就是延续香火和传宗接代的缘由,而信仰这种东西一旦形成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所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人重男轻女思想如此之盛了,当然,读者还可以从历史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去解释。
三:对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大致的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虽是各异,但也不免趋同,那就是从众、盲目、麻木和看客心理仍旧不改,这是两千多年来的祖祖辈辈相同的性格特点,我想用一些美好的词去解释或是掩饰,比如传统心理,但是我还是最终用一个词去替代——死性不改,即使从鲁迅先生开始呐喊起,几十年过去了,但是我们的这种麻木的心理与过去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小说中体现最为深刻的就是作者把一百元钱送给乞讨者陈鼻时被毫无教养的泼辣小男孩抢走了,并在作者追赶时被泼辣小孩反诬为抢劫,被泼辣小孩一路反追,并用串签撮近肉里、手里,被泼辣小孩的母亲和姨一起追赶,被一大群人追赶,摊贩的嘲笑,跌倒在肖下唇(肖夏春)的宝马车前,被肖下唇宝马“温柔”的汽笛鸣声
催促,最后被两个保安架起来拖走。全是触及灵魂深处的细致入微的描写,这也是我在莫言先生的作品里面体会最深的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的地方。
四:对于伟人盲目崇拜的和对社会主义的狂热批判。小说无时不在提醒我们,过分狂热的集体性活动会导致人失去基本的理智,这在作者描写“我”姑姑时体现得尤为到位,姑姑是一个乡村妇科医生,在高密东北乡接生过数千名婴儿,但遭受其“毒手”打掉的也有上千名婴儿,就是在这样一个既伟大又充满魔鬼性质的人物身上展开,当计划生育的政策下达时,姑姑听从党和国家的号召,不折不扣的执行国家政策,即使是作者这样的亲人也不放过,当作者央求着让其妻子生育时,她的回答是“你太没出息了!小跑!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我们公社,连续三年没有一例超计划生育,难道你要给我们破例?”“知道我们的土政策是怎么规定的吗?——喝毒药不夺瓶!想上吊给根绳!”“姑姑是忠心耿耿的共产党员,‘文化大革命’时受了那么多罪都没有动摇,何况现在!计划生育不搞不行,如果放开了生,一年就是三千万,十年就是三个亿,再过五十年,地球都要被中国人给压扁啦。所以,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把出生率降低,这是中国人为全人类做贡献。”这样一些畸形的社会特点可谓是中国特有的,即使在古代也有“亲亲得相首匿”,意思就是说亲人之间犯了法可以相互隐匿、包庇而不追究。
五、对当下社会风气日下的控诉。面对计划生育在当下仍旧行之有效的情况下,许多人有了新的方法以应付,而这样一些方法很多都是违反公序良俗的,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集体经济向私有经济的转化,随着数亿农民获得了流动和就业的自由,独生子女政策在很多地方已经很难落实。农民们可以流动着生,偷着生,而富人和贪官们也以甘愿被罚款和“包二奶”等方式,公然地、随意地超计划生育,满足他们传宗接代或继承亿万家产的愿望。大概只有那些工资微薄的小公务员,依然在遵守着“独生子女”政策,他们一是不敢拿饭碗冒险,二是负担不起在攀比中日益高升的教育费用,即便让他们生二胎也不敢生。
寄语:
文学工作者从来都是社会良知的守护者,在任何一个有文化、懂礼仪、守规矩的国家即少不了文学工作者,是他们用他们手中的笔来治疗整个社会的伤痛和病态。在这样一个追求高效的时代,人们习惯于去汲取只言片语,对他人、对社
会高谈阔论,但是有多人能够静下心来品尝经典,回味久违,唤醒良知?一个没有精神食粮的社会,即使经济高度发达,科技水平遥遥领先,也只是一个到处充斥着物语和淫欲的社会,更不要去谈论政治家为人民服务,企业家生产安全的产品,学者潜心于学术和著作,教师教书育人,法官依法断案,等等。从这里出发,我们就可以更加深刻的反思为什么贪官盛行,毒食品屡禁不绝,学者造假,禽兽教师性侵,法官枉法裁判?等等。
最后,送上一句话:他人有罪,我亦有罪!
未经允许,禁止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出版、发行和用于其他营利用途,转载和复制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作者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篇二:莫言-《蛙》-评论
论《蛙》——莫言
莫言,是近日文学论坛中备受关注的一位作家,自2006年《生死疲劳》出版后,他就没再出一部小说,沉寂了近四年的他终于推出了自己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蛙》。这部小说被誉为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前四部分为蝌蚪写给日本友人杉谷义人先生的信,后一部分为一部话剧。作品以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姑姑这个山东高密地区妇产科医生传奇而复杂的一生,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闪烁着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和敬意。
当初,被要求看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书名很特别,貌似是描写蛙这一生物的特性,后来看来之后才为之而震撼,为“姑姑”在小说里的人物形象而感触很深。“蛙”,全文的内容与蛙无关联,已蛙为书名,极有隐喻意味。“蛙”神性生殖意,而且据我所知蛙的繁殖速度是十分惊人的,“蛙”可同“娃”和“娲”,“娲”是古神之女,化万物者。书名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
在《蛙》中,最突出的就是“姑姑”,姑姑是个阶级观念很强的人,但她只有在将婴儿从产道中拖出来的那一刻时才会忘记阶级和阶级斗争,她体会到的喜悦是一种纯洁、纯粹的人的感情。后来她也感慨过,从事接生工作时她被人成为“送子娘娘”,蜜蜂蝴蝶到处都围绕着她,自从她从事了计划生育工作后,苍蝇都缠着她飞了。在陈鼻出生的时候,陈额还夸张地说:感谢心姑赐名!可想而知在当时,接生孩子的任务是如此光荣而伟大的,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延续,更是一个母亲最基本想得到的权力。
姑姑是个心高气傲的女性代表,可在阶级面前却会屈服,她愿意跟这王小
倜逃跑,可也愿意嫁给“像怀孕八个月的大肚子、满嘴的大蒜味儿、比姑姑大了二十多岁、下乡坐着草绿色吉普车,身后跟随着秘书、警卫员的大人物”的县委书记。对于姑姑这个人物,其一生充满了传奇与悲哀。1953 年开始从事妇产工作,到1997 年退休,共接生了一万多名婴儿。作为高密东北乡远近闻名的妇婴名医。在计划生育高潮到来时,让已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姑姑完成了由接生到计生的角色转换,期间她流产了计划外的两千八百名孩子,为了完成这项残酷的工作,她的内心无时无刻在挣扎中煎熬。身为妇科医生的姑姑曾见证着生命的繁衍,后来也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了计划生育的战役中。莫言特别强调了一个细节,姑姑偏偏最怕“青蛙”,这当然可以视为姑姑晚年忏悔心理的一个象征,因为自己在“计生”运动中毁掉了2800个孩子的生命,所以她有一种负罪感,故见“蛙”就恐惧。蛙声一片引起了她想到婴儿出生时那一刻的哭叫声,同时也蕴含着婴儿无辜的救喊声。在目睹了张拳老婆、王仁美、王胆等母亲的死之后,姑姑对人的生命已有着深刻的切肤认识。张拳老婆、王仁美、王胆临死前对姑姑说的话更是心灵上的冲击,是对她人性的一个呼唤。张拳老婆、王仁美、王胆更是计划生育政策盲目执行下的牺牲品。从一开始天使般地接生婴儿到魔鬼般地执行计划生育工作,最后只有深深的懊悔,这些更深刻地勾勒了30 多年里计划生育政策在民间的景象。在姑姑退休的那个晚上面对一群青蛙的攻击,这一夜成了姑姑赎罪的开始。她把想象中的那些她引流过的婴儿形象描述给丈夫———一个民间泥塑艺人郝大手,通过他的手,捏成泥人,祈愿用这种方式来弥补她对那些没能来到人世的婴儿的歉疚,当然里面也有作者提到的对知识分子的批判。其中不乏对政治与人性的反思,商品经济给社会以及人性的冲击。
《蛙》对于人性中的私欲、名欲有着深刻的剖析。而所有的不幸都集中在了陈耳、陈眉的姐妹之中,陈眉一出生,其母亲王胆就死了,临死前还跟“姑姑”说了句话:“谢谢您救了我的孩子”。陈眉的诞生也意味着新的生命的开始和姑姑执行计划生育的落幕。可命运也并没有眷顾她们,由于计划生育政策,重男轻女更是尤为严重,导致两姐妹几乎被其父亲所抛弃。她们姐妹结伴南下,去外面闯荡,也是为了能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姐妹俩那样的姿色那样的聪明,在那样纸醉金迷的环境里,如果想赚钱,想享受,其实只要豁出去身体就可以了。但她们在车间里出卖劳动力,忍受着血汗劳动制度,忍受着血腥的剥削,最后,在那场震惊全国的大火中,一个被烧成焦炭,一个被烧毁面容,妹妹之所以死里逃生是姐姐用身体掩护了她。可痛可悲可怜!这说明她们没有堕落,是两个冰清玉洁的好孩子。陈眉侥幸活着,却又遭遇了最深刻的迫害,无婚无性而被迫受孕,用她全部的心血孕育了一个孩子却没有权利做母亲,并因此被人不断迫害。她们生后在被社会遗弃的角落里。在话剧的第一幕中,陈眉的悲惨命运展现得令人悲凉,所有人都认为她是疯了,其实真正疯的是这个社会。社会的冷漠、人间的恶习在小狮子这个似乎很善良的女人身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人性的恶不仅表现在恶人身上,也表现在大多数善良人身上。她始终如一地追随者姑姑进行计划生育,可当厄运(不能生孩子)降临到自己的时候,却从执行者摇身一变成了一名“违背者”,违背良心地利用人工受孕,抢走了陈眉的孩子。
《蛙》不只是一部揭露性质的小说,除了表现人性之恶,剖析造成这种恶习的社会根源与历史根源,还对人性中那点微弱星光的善进行了呵护。在姑姑退休的那个晚上面对一群青蛙的攻击,这一夜成了姑姑赎罪的开始。她把想象中的那些她引流过的婴儿形象描述给丈夫———一个民间泥塑艺人郝大手,通过
他的手,捏成泥人,祈愿用这种方式来弥补她对那些没能来到人世的婴儿的歉疚,当然里面也有作者提到的对知识分子的批判。其中不乏对政治与人性的反思,商品经济给社会以及人性的冲击。
郝大手、秦河这两个与“姑姑”生命相关的男人都保持了人性中的善,郝大手救了“姑姑”,让她脱离魔幻,也让她描述的娃娃在他的手里复现,从而完成对“姑姑”心灵的救赎。写秦河对爱的执著让人垂泪,让人感叹。他是社会的畸零人,他又是人性善的守护者。莫言通过这两个人物意在言明,保护道德底线的不是满口玉牙的道学家,不是达官贵人,不是大款,而是那些生活在底层的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而那些所谓的富人却背地里做了千千万万残害他人的事,而“牛蛙公司”正是这很大的魔爪基地。
《蛙》还给我们当代知识分子的一个敲醒中,“我”(蝌蚪)是一位典型的旧时代知识分子。在面对姑姑疯狂地执行计划生育时残害众多婴儿,内心更是矛盾。“我”不让自己的妻子怀孕,因为这会影响到到在部队里的发展。在面对自己的妻子逃跑的时候,“我”很无奈地对王仁美进行劝说尽快去做人流,最后导致王仁美死亡。本想转业的“我”在父亲的劝阻(可以提前晋职,还被杨主任赏识,而且好不容易地可以攀上关系)下有心动了。在姑姑的牵引下,“我”带着对好朋友王肝的愧疚和“小狮子”结婚。在陈鼻、王肝等众多同学的遭遇相比下,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闪烁着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和敬意。他们的生活真实地反映了这社会的畸形演变。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闪烁着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和敬意。小说由四封长信和一个九幕话剧组成,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没有刻意的夸大也没有过多论述,掩卷后发人深省。
“姑姑”到底有没有错,是那些愚昧无知,重男轻女的农村人,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者,还是
六亲不认的姑姑本身?或是三者皆有之。《蛙》已经跳出了故事本身,是对那历史时段人性的剖析和挖掘。
人只有盖棺才算谢幕,否则谁也不知这人生旅途还会发生什么,得势也好,落魄也罢,也应了古话,三起三落到老。书中很多事没有说透,故意遮掩了想要鞭策的一些东西,这的确是莫言高明之处。计划生育以国情和国家需要来决定人们生孩子,历史将来会有定论。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坏人不一定就受报应。社会本来如此,或许轮回会找平。
死不是一个赎罪的方式,善行也不是,忏悔的最好方式就是熬着,忍受各种各样的煎熬。这段话也许可以认为是姑姑赎罪心理的一种深刻展示,其实不然。姑姑的赎罪心理实际上也充满着伪善或矛盾,缺乏一种真正心灵上的悔罪反省,姑姑的所谓“赎罪”,其实只是一种自我逃避,自我安慰,甚至自我欺骗,并没有真正从灵魂和人性上去反思,所以她的“赎罪”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伪善或自我辩解。
自己想知识分子要进步,要避免历史上的错误,反思和忏悔这是一个必须的过程。每种行为、政策都是个过程,总会有它错的一天,我们不能绝对地说谁对谁错。但不可否认,在《蛙》中,最突出的是每个生命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没有人能有权利去剥夺它的存在。
篇三:莫言蛙
莫言蛙读后感
些日子,爸爸从六合带回一本小说,小说名叫《蛙》,我心想,蛙有什么值得看的?我们农村里青蛙多得是,可当我看完这本书之后,发现完全不是 那么一回是。
《 蛙.》描述的是姑姑—万心由一名助产士最后成为一名 计划生育工作者,她专门与那些想超生的妇女们之间的斗争。结果使得如她的侄媳王仁美和张拳的老婆家破人亡。最后,晚年的姑姑充满了不安与自责,每当夜晚,她听到蛙的叫声仿佛是成千上万个婴儿的哭啼声和控诉。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惭愧。
记得四年前我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也有同样的遭遇,妈妈因超生而东躲西-藏。我从小就一直待在妈妈身边,从未离开过她的怀抱,我整天以泪洗面,后来生了一场大病,爸爸回来帮我挂了十天水。后来听大人们说弟弟没保住,而且房子又被拆了。妈妈回来以后我一点没怪她,相反,我觉得妈妈是伟大的勇敢的!
妈妈是幸运的,书中的王仁美因大出血而死亡,然而上天眷顾她的生命没有轻易离去。妈妈回来时明显瘦了许多,她看见别人的孩子总要 抱一抱,我知道妈妈是在想念夭折的弟弟,每当这时我就心如刀割。2009年一个新生命降临在我家,这个家又充满了朝气!
一口气读完了莫言酝酿十年而铸就的新作《蛙》。此时已泪流满面了。故事中所描述的不就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那些事吗?
多年前的春晚小品《超生游击队》——那戏虐,调侃是对超生夫妻们的讽刺与规劝。我甚至听到了自己当年那年幼无知的笑声。《蛙》描述的是高密东北乡的“超生游击队”从东躲西-藏的男人和女人们的疼痛与哀号。许多母亲们要从腹中未曾出世的孩子付出鲜血乃至生命,相信我读完《蛙》,你也会为自己当年那年幼无知的笑声感到羞愧的
《蛙》的主人公是一名叫万心的共-产-党员,她曾是高密东北乡的送子观音,但却成为当地计划生育政策的 基层。
2006年是我们生命中最黯淡的一年,作为女人我不幸” 怀孕了,计划外的,也就是腹中的这个“孽种”开始了我们的恶梦。后来政府
知道了,后来多次带人上门,恐吓,吓的我们夫妻俩带着腹中的这个
“孽种”一路逃亡,辗转苏北,后来由于中央型前置胎盘又亡命与南京,由于整日东躲西-藏,每日都生活在恐惧与不安之中,最后在市幼剖腹产下奄奄一息的男婴,三天之后不幸
夭折了。此时镇政府已惨无人的拆除了我家的楼房。这是何等的绝望让人撕心裂肺。而后只要看到人家怀中的小孩便不由自主道要是我家的孩子在也这大了。丈夫劝我说你不要这样了你可不要成为祥林嫂呀。的确这是祥林嫂念念不忘阿毛那句只能与丈夫抱头痛哭。
蛙里发生着1也的确是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与争夺,那些有着顽强的身体曾经遭遇了怎样的磨难,被追赶的孕妇张拳的老婆多么渴望跳到河里逃脱已生下她那快足月的孩子,------被救上时每一个人都看到了她双腿间流下的鲜血及她和孩子都行将死亡,而对无情
1姑姑,这个女人留下了最真切的诅咒;“万心,你不得好死!”
姑姑晚年充满了负罪感,在一个夜晚她听到了蛙鸣。仿佛成千上万个婴儿在哭泣和控诉------
感谢莫言,他的蛙提供给我们这个时代的译质力量,它们是珍贵的。
《》 相关热词搜索: [db:g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