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兴趣教学研究》课题实施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的提出
1、背景
英语课程在基础课程的发展中占据战略地位。作为一门必修课,英语的学习符合 21 世纪对人才的需要,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符合社会多元化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决定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作为 21 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并出台《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凉州区教育局制定了《探索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课题实施方案。作为具体指导、检查、督促和规范的标准。
经过前期调研和教学质量分析,我区的小学英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课程开设起始年级不统一,课时安排不足。②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数量不足。③教学设施短缺,教学手段滞后。④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导向作用发挥不理想。⑤两级分化严重,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为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了极大的阻力。
2、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精神,以“北京外国语大学《新标准英语》实验基地”、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牵头,省教科所、省电教中心、外研社等配合在凉州区建立“甘肃省小学英语教材实验点”为契机,充分利用外研社、省教材中心和西北师大外语专家的支持,积极构建以教材为纽带的小学英语教、学、研平台,全面提高学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研究目标及意义
1、 进一步探索学生喜欢英语课的原因,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2、进一步探索在课堂上创设英语学习氛围的有效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毅力。
4、研究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
5、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法。课题组编制学生问卷、教师问卷、家长问卷。以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学区各小学英语师资现状、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情况以及家长对培养孩子英语能力的看法和做法。
2.比较观察法:观察比较学生平时在课内外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反映和取得的教学效果,加以记录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3.实验分析法:选取小课题,有意识进行实验验证,记录过程并分析作出结论。
4.个案分析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个体作为长期观察对象,在不同阶段有计划运用不同教学手段,观察并分析其发展动态,进行科学比对,最终得出结论。
5.文献法:在课题研究中积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掌握本课题发展动态,并积极吸取同行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的研究。
本课题以个案分析和实验分析为主,多种方法综合应用。
四、课题的研究进程
1、建立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
学区以我校为重点,其他学校英语教师参与的方式,建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采取以点带面,校校联合,共同参与研究、探讨。
2、领导重视
本学期我校增加了一节英语自习课,开展英语早读、辅导。
3、师资培训
课题研究离不开教师的直接参与,要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就必须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学初学区有一名教师参加了教师进修学校为期一学期的短期培训,有一名教师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小学英语远程研修。
4、开展示范课和观摩课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进行教学研讨、交流。
5、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确定课题研究教师,在中年级进行课题研究。
7、英语组教师以课题为中心,在备、教、辅等环节相互交流、相互研讨。
8、英语教师自学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对自己进行充电。
9、撰写论文,及时总结自己的研究经验。
五、研究成果
1、学生已形成一股学习英语的风气,每天早晨可以听到学生记诵单词和朗读课文的声音。
2、部分好学英语的学生已能主动向老师询问单词认读和课文朗读、释义等方面的问题。
3、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对于学校组织的英语竞赛,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加。
4、课堂上学习英语单词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活动,而是充满乐趣,学生开始爱学、乐学。
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英语教学挂图、识字卡片和教学光盘等直观教学资源。
2、教学课时还不够,教学活动很紧张,这在高年级尤其很明显。
3、部分家长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师还存在把英语当做术科的思想。
4、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不够,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作用不能体现出来。
5、学法指导有待加强。
总上所述,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正稳步进行着,初步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成效还不明显,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备课,设计出更多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只有科学、合理地将多媒体与教学规律及其他教学因素融合在一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愉快地学习英语。
相关热词搜索: 小学英语 教学研究 阶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