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宣传思想工作_

时间:2021-10-24 13:48:33 浏览量: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宣传思想工作

 要高度重视, 解决好一手硬一手软问题。

 要多措并举,解决好经费保障问题 要以人为本,解决好人才保障问题。

 要搭建平台,解决好载体建设问题。

 要多方协作,解决好齐抓共管问题。

 县级宣传文化部门属宣传思想战线基层,跟群众的关系最密切、联系最直接,承担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舆论引导、思想道德教育、群众文化繁荣等重要职能。抓好基层宣传思想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目前,基层宣传思想部门总体来看是好的,各方面职能作用发挥的也较明显,但也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如:媒体应对难,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应对难;人员不足,特别是专业人才短缺;经费紧张,影响和制约着有些工作的开展。针对这些现状,如何做好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结合基层实际,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和强化。

  要高度重视, 解决好一手硬一手软问题。目前,基层领导在思想上对宣传思想工作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在各级目标责任考核中,经济工作占的比重较大,宣传思想工作占的比重相对较小,受考核“指挥棒”的影响,加之宣传思想工作属“务虚”工作,在短期内难以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绩。因此,在贯彻落实中,还存在一手硬一手软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要通过组织学习,使基层领导真正认识到加强宣传文化工作,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中的重要意义,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使其真正认识到“砍材不误磨刀功”的重要性,认识到经济发展搞不好会出大问题,意识形态搞不好也会出大问题。只有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才能凝聚力量,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要在绩效考核中,适当提高宣传思想工作考核分值,要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要把宣传思想工作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真正解决部分基层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问题。只有领导思想重视了,认识到位了,宣传文化工作中的问题才能得到真正解决,整体工作质量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要多措并举,解决好经费保障问题。要把宣传文化工作做实、做出成效,需要足够的经费保障。目前,基层宣传部门基本没有收入来源,经费全靠财政预算,而基层财政保工资、保运转的压力很大,真正用于宣传的经费也很有限,基层宣传部门经费大都十分紧张,要开展好宣传思想工作,很多地方都需要经费投入和保障,要解决好经费保障问题,一是地方财政要增加对宣传工作经费预算,同时要列出专项经费,加大对宣传思想工作投入,确保基本工作需要。二是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要尽量把项目和资金向基层倾斜,近年来,中、省宣传部门为基层配备了车辆、办公设备等问题,给基层宣传部门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今后需进一步加大对基层项目和资金的扶持,通过项目支持基层相关工作的推进和实施。三是宣传文化部门要多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老板赞助等方法组织开展宣传文化活动,如:举办“某某杯”文艺专场,通过相关企业适当出资赞助等办法,解决开展宣传文化活动中经费不足问题。

  要以人为本,解决好人才保障问题。做好宣传文化工作最终要靠人去组织实施,因此人才队伍建设是根本。近年来,中、省六部委就加强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下发了专门的实施意见,就队伍建设提出了专门的要求,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基层因选人渠道窄、进人门槛高、专业人才少等原因影响,致使基层宣传文化部门人员不足,力量不强问题仍然存在,根据基层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好人才保障问题:一是向省、市申请,争取通过公务员招考的方式,从高等院校录用一批学习新闻专业、文化专业的专门人才,补充到基层宣传文化部门。二是注重内部培养,可从现有的人才中选拔一批素质较高、业务较强的骨干外出培训学习,拔高现有人才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三是积极争取,不断提高宣传文化干部政治待遇,宣传文化部门属于“清水衙门”,经济待遇不高,从事文字工作也比较辛苦,对人才吸引力不强,相当一些部门的干部不愿到宣传部门工作,因此,要努力提高宣传文化干部政治待遇,加快干部流动,使宣传文化干部有盼头、有奔头,使人才愿意来、留得住、成长快,营造奋发有为、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工作环境,激发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确保宣传文化工作有人干、愿意干、干得好。

  要搭建平台,解决好载体建设问题。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直接面对群众,如何能让群众乐意接受,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好、做出成效,就要结合实际,搭建好的平台。一是通过开展中心组学习、举办道德讲堂、开设农民讲堂、组织宣讲小分队、创办院落小板报(墙报)等方式,开展好理论学习、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二是建好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阵地,充分发挥好这些阵地的作用,并通过组建村民自乐班、开展文化大院评选等途径,引导群众利用自有阵地,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同时,充分利用“三下乡”平台,广泛开展送戏、送图书、送电影等下乡活动,实现城乡文化资源共享,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三是通过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和谐新家园评选等“五大创建”活动,开展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全面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四是充分利用基层的网站、电视、手机、简报等媒介,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好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

  。

 要多方协作,解决好齐抓共管问题。宣传思想工作涉及的面较广、任务较重,需要多方配合。一是要加强宏观指导,强化组织协调,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二是要充分发挥文化广电、文联、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及各个协会的主力军作用,要努力为他们创设宽松的工作环境,使其能尽职尽责完成好本职工作。三是新的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对社会上存在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面对媒体应对,特别是网络媒体应对难等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各个方面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支持,要坚决摒弃不关心、回避问题、上缴矛盾等现象,要勇于担当,正确面对,解决好问题和矛盾,为一方和谐稳定及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四是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充分发挥好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要带头抓好理论学习、理论宣讲、思想道德教育,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做基层思想道德教育的先行者和引领者;积极运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文化主阵地,发挥好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第二部分:

 “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主题教育党课红色故事 0 20 例

  1.周恩来总理几套服装一穿就是几十年,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有时还穿着织补过的衣服接见外宾。身边工作人员提醒他礼服早该换了,他笑着说:“穿补丁衣服照样可以接见外宾,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如今,物质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衣服可以不用缝缝补补了,但勤俭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能丢。

  2.1961 年隆冬时节,63 岁的彭德怀回到湖南老家开展农村调查,历时 50 多天,先后接触了 2000 多名群众和干部,调查了 7 个公社和 10 多个大队的情况。5 份调研报告形成后,彭德怀的侄儿劝他不要向上级反映。“我吃了人民的饭,就要为人民做事,替人民说话。”面对侄儿的再三劝阻,他毅然决然,“有话我还要说!”

 3.陈云同志曾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 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做决定用不到 10%的时间就够了。”1961 年,陈云在上海青浦县小蒸人民公社蹲点 15 天,写了 3 个调查报告,得出了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种双季稻不如种单季稻、种小麦不如种蚕豆的结论。这样细致深入的调查,没有“一竿子插到底”“出水才见两腿泥”的精神是做不到的。

  4.1927 年 1 月,毛泽东回到了家乡,身着蓝布长衫,脚穿草鞋,手拿雨伞,考察了湘潭、湘乡等 5 个县,历时 32 天,行程 700 公里,撰写了两万多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报告一发表,便引起了轰动。瞿秋白钦佩地称赞:“毛泽东是农民运动的王!”。

  5.1942 年初,359 旅旅长王震率部开进南泥湾,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积极开展边区大生产运动。荒无人烟的南泥湾,一下子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为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典范。

  6.罗荣桓元帅多次被毛主席誉为“老实人”。宁都会议后,毛主席“靠边站”了。罗荣桓因多次支持毛主席的主张,也被撤了职。但他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仍旧老老实实地为党工作。

  7.任弼时堪称“人民的骆驼”。1947 年 1 月,他知道刘胡兰慷慨就义的事迹后,深受感动,认为刘胡兰是个好典型,当即表态“我要向毛主席报告,要大力宣传”。第二天,他就赶往王家坪向毛主席汇报。任弼时就是这样,说到做到,一心扑在工作上,根本不考虑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8.黄克诚是一座“忠诚的丰碑”。1959 年庐山会议上,身为总参谋长的黄克诚明知彭德怀受到批判,仍然指出“大跃进”的错误,后来被打成“彭德怀反党集团”成员。毛主席去世后,当有人贬损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时,又是黄克诚,不计前嫌,挺身而出,捍卫毛主席的形象和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

  9.董必武与何连芝 1937 年在延安结婚,育有三名子女:董良羽、董良翚、董良翮。三个名字之所以都带“羽”字,是因为董必武深感旧中国的“落后就要挨打”,希望中国自己制造的飞机早日飞上蓝天,期待他们兄妹志存高远,为国家建设作贡献。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愿望,他对孩子们的要求很严格,1963年1月28日还专门写了首《字三子》诗:“蓄势如鹰隼,奋飞健翼张”“武能御外侮,斯文亦在兹”“如鹏飞有意,标指向天津”。

  10.有一次,周总理到上海出差,听说有一些领导同志带着夫人、孩子到地方去,食宿费用都向地方开支后,他非常生气。回到北京后,他在全国第三次接待会议上向各省市代表提出:“今后无论哪个领导到省里去,吃住行等所有开支,地方一概不要负担,都要给客人开具账单,由本人自付。这要形成一种制度。”

  11.刘伯承元帅不抽烟、不喝酒、不喜娱乐,“一生只研究打仗这一件事”,“自打从军时起,就做好了准备。路死路埋,沟死沟埋,狗吃了得个肉棺材”,在战斗和工作间隙,翻译大量的苏联军事教材下发指导部队作战,被誉为“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

  12.毛泽东同志 1938 年 4 月 9 日出席抗大第四期开学典礼时对学员说,你们若想在抗大站住,首先要下定三个牺牲的决心,“第一个决心是要牺牲升官,第二个决心是要牺牲发财,第三更要下一个牺牲自己生命的最后的决心”“没有最后的决心是不够的,更要有为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牺牲自己贡献生命的决心”。牺牲升官、牺牲发财、牺牲生命,是毛泽东同志给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标定的精神高地。这“三个牺牲”,非但没有吓跑抗大学员,反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进步青年,形成“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还有颗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去抗大”“抗大抗大越抗越大”的滚滚洪流。

  13.抗日战争胜利后,迫于国际舆论压力和国内民众希望和平的意愿,蒋介石不得不作出姿态,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会谈。蒋介石开始不把共产党和毛泽东放在眼里,但一经与毛泽东见面,就改变了看法。蒋介石对其秘书陈布雷说:“毛泽东嗜烟如命,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期间,竟能做到数小时不抽一支烟。他所表现出的决心和精神,说明此人绝对不可轻视!”历史已经证明,蒋介石在这一点上是看得很准的。

  14.毛泽东同志当年曾引用一首咏泥神的诗来给官僚主义者画像: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他尖锐地把官僚主义称作“反人民的作风”,大声疾呼“要把官僚主义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

  15.红军长征中,吴起镇一仗,我军大获全胜,毛泽东十分高兴,赋诗赞扬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看后深感不安,将诗中的“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朝鲜战场上,巴金写下了《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一文,彭德怀看后,提出修改意见:“巴金同志,‘像长者对子弟讲话’一句改为‘像和睦家庭中亲人谈话似的’。我很希望这样改一下,不知允许否?其实,我是一个很渺小的人,把我写得太大了,使我有些害怕!”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基层 如何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