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男科地址认和谐 [十八和谐地址]

时间:2021-10-23 17:06:56 浏览量:

篇一:2016年公需科目答案

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 ),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单选题2分)得分:2分

A.开放发展

B.可持续发展

C.共享发展

D.创新发展

2.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指基本建成由人民组成的、由人民管理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政府始终处在人民的监督、管理之下,依照( )办事,对人民负责,保障人民利益。(单选题2分)得分:2分

A.人民的意志和意愿

B.公民的意志和利益

C.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D.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单选题2分)得分:2分

A.全面小康社会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全面建好小康社会

D.共同富裕

4.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 )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 )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单选题2分)

A.个人层面 社会层面

得分:2分

B.社会层面 国家层面

C.国家层面 社会层面

D.社会层面 个人层面

5.(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我国辽阔的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永续发展的家园。(单选题2分)

A.耕地

B.林地

C.海洋

D.国土

6.( )是指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确定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单选题2分)

A.国土开发区规划

B.主体功能区规划

C.主体政策区规划

D.主体开发区规划

7.( )不仅可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生产和收入水平,而且有助于扩大消费、拉动投资、催生新兴产业,释放更大的内需潜力。(单选题2分)2分

A.城市化

B.新型城镇化

C.服务业

D.工业化

8.( )不仅可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生产和收入水平,而且有助于扩大消费、拉动投资、催生新兴产业,释放更大的内需潜力。(单选题2分)得分:得分:得分:2分 得分:2分

2分

A.服务业

B.城市化

C.新型城镇化

D.工业化

9.外贸在我国发展大局中处于重要地位,对经济稳定增长起着重要的拉动和支撑作用,当前稳增长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稳( )。(单选题2分)

A.投资

B. 出口

C.进口

D.消费

10.( )是以社会公正为原则,基于城乡一体化、和谐化发展理念,对公共资源实行的城乡之间相对均衡的资源配置模式。(单选题2分)

A.城市资源均衡配置

B.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C.社会资源均衡配置

D.公共资源合理配置

11.“四三三”总体战略部署第一个“三”是指“三个支撑带”,即“长三角”支撑( ),“环渤海”支撑东北、华北和西北经济带,以及泛“珠三角”支撑西南和中南经济带。(单选题2分)分:2分

A.长江经济带

B.黄海经济带

C. 珠江经济带

D.渤海经济带

12.“十三五”时期,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 ),坚得得分:2分 得分:0分

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单选题2分)

A.绿色战略

B.开放战略

C.协调战略

D.共享战略

13.“十三五”时期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就是在提高发展( )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单选题2分)

A.公平性、包容性、可持续性

B.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

C.平衡性、广阔性、可持续性

D.平衡性、包容性、科学性

14.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推动同更多国家签署高标准( ),争取同更多国家互免或简化签证手续。构建海外利益保护体系。完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监管措施,完善风险防范体制机制。(单选题2分)

A.双边投资协定、司法协助协定

B.多边投资协定、司法协助协定

C.双边投资协定、诉讼协助协定

D. 双边融资协定、司法协助协定

15.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增强发展( ),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单选题2分)

A. 创新性

B.开放性

C.共享性 得分:0分 得分:0分 得分:0分 得分:2分

D. 协调性

16.( )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肩负实现全球化再平衡的使命,要实施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五通”。(单选题2分)分:2分

A.京津冀协同发展

B.海上丝绸之路

C.路上丝绸之路

D.“一带一路”

17.( )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渗透在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单选题2分)

A.物质文明建设

B.科学文化建设

C.精神文明建设

D.政治文明建设

18.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 )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单选题2分)得分:2分 得分:2分 得

A.经济创新

B.服务创新

C.技术创新

D.科技创新

19.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 )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单选题2分)2分

A.“经济网+” 得分:

篇二:中特课后题

目录

导论 .................................................................................................................................................. 4

1、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

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请你谈谈对当代

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 4

2、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进过90年的奋斗、

创造、积累,党和人们必须加倍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请从理论和实践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 4

3、 面对中国的发展,国家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美国经济学家斯蒂

芬?罗奇认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

有效。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

力支撑。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

在何处? ................................................................................................................................... 5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 5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

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 5

2、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世情、国情、

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

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请结合实际谈谈你

对这段话的理解。

................................................................................................................... 6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7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请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

............... 7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同时长期积累的

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

日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压力增大。请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针

对我国目前的情况,谈谈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是什么。

................................... 8

3、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引进了大量外

资。要保持经济高增长,仍然需要大量引进外资,只要能够引进外资,就能够经济发展

起到积极的作用。请谈谈我国要保持经济高增长最根本的要靠什么,如何进一步提高我

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 9

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 9

1、1945年,在回答黄炎培先生如何使国家政权跳出“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历

史周期率的提问时,毛泽东明确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请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对人民

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

....................................................... 9

2、请结合我国应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成功举办奥运

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 10

3、 有人认为,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而政治的改革

和发展却相对滞后。请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 10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11

1.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

国的目标,请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 11

2.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指导思想

可以搞多元化。也有人提出,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利益关系多样化,社会思想、价值

观念日益多样化,就可以搞指导思想多元化。请对上述观点作出评析。

..................... 12

3.有人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请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

看法。..................................................................................................................................... 13

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 13

1. 中共十七大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请结合实际,

谈谈为什么要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 13

2. 改善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当前,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

成为改善民生中最紧迫的问题。请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谈谈解决这些问题的意义和

途径。..................................................................................................................................... 14

3. 当前在如何解决贫富差距拉大问题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把着力点放在继

续发展经济上,只有经济发展了、蛋糕做大了,才有能力解决贫富差距问题;
另一种认

为,应把着力点放在完善分配体制上,只要分配公平了,蛋糕分合理了,就能缩小贫富

差距。请结合实际评析上述观点。

..................................................................................... 15

第六讲生态文明建设 ..................................................................................................................... 16

1、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

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16

2、 理论上人们都知道,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少

企业、甚至有的地方政府还是认为发展经济是最重要的,环境污染的问题等经济发展了,

有了经济实力再进行治理。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地把

保护环境落到实处? ............................................................................................................. 16

3、气候变化问题是国际热点问题之一,请谈谈你对解决这一问题的认识。

............... 17

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 18

1、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成为热门词汇的同时,世界上一些有

识之士也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

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的今天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请谈谈你的看法。

..... 18

2、请结合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谈谈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行

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19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 19

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 ................................................................................................................. 20

1、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但其影响将极为深远。你如何看待当今世界发展

的新变化? ............................................................................................................................. 20

2、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关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有各种不同的评论和预测,“中国崩溃论”、

“中国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等各种论调。如何认识和评价估计范围内关于中国

的各种预测? ......................................................................................................................... 21

3、2011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阐述了中国和

平发展道路的总体目标、对外方针政策、历史必然性和世界意义。请结合国际形势的新

变化和《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的主要内容,谈谈你对中国国际战略的认识。

..... 22

4、根据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

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贯彻落实党的

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必须进一步采取的深化

改革的重大领域之一。请简述《决定》中明确指出的“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主要举措,

并结合实际深入论述其中某一个方面的主要举措。

......................................................... 23

5、“十七大”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

民生,不断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十八大”再一次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

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

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

民过上更好生活。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确定,我国当前推进社会建设的重点就是保障和改

善民生。请结合实际论述之。

............................................................................................. 23

6、结合实际论述如何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 23

来自PPT的思考题 ......................................................................................................................... 24

1、 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相比,有什么特征? ............................................................. 24

2、 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一个自然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 ..................................... 25

3、 你如何认识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 ......................................................................... 25

4、 “两型社会”的内涵以及建设的途径是什么? ..................................................... 25

5、 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政治主张是什么?生态文明的根本特征在于其理性地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并且突出地表现在生产劳动观和生活消费观两个方面

25

6、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 25

7,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 25

创新型国家..................................................................................................................................... 26

1、简述创新型国家的内涵与特征 ....................................................................................... 26

2、简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26

3、请简述自主创新的内涵与特征 ....................................................................................... 26

4、请谈谈你对“自主创新,方法先行”的理解和认识 ................................................... 26

导论

1、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需要回望过去中国所走过的道路。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和文化。数千年来,中国虽然历尽沧桑,其历史文化却始终绵延发展、传承不绝。近代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备受帝国主义列强掠夺欺凌,人民备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直接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担当起了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这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军;
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这三件大事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连接起来,把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连接起来。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在此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必须把握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前提,只有实现这一历史任务,才能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扫清障碍、创造条件。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本目的,也是保证国家强大、维护民族尊严的重要位置基础。如果不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甚至已经取得的历史成果也有可能重新丧失。

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进入新世纪,中共十六大和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奋斗目标,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牢牢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要清醒认识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进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们必须加倍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请从理论和实践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历史和实践都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引领中华民族开拓前进的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它把社会主义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国家的安危荣辱和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代表了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中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并正在向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历史将证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就一定会迎来更加光明灿烂的发展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厚的实

践基础,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
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丰富营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顺应时代潮流、体现时代要求,学习借鉴现代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始终与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密切联系在一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3、 面对中国的发展,国家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

经过90多年的奋斗、创造、积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现实依据、基本路线、主要任务、总体布局和奋斗目标,指明了当代中国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的创新之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对世界的历史性贡献。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这一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家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的思想理论观点,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一理论体系,涵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系统完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私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能否顺利发展,都是同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密切相关的。中国共产党正是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基本国情,才正确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

篇三:2015年省直事业单位笔试真题

总分:100分 合格分数线:60分 时间:120分钟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具体科学与哲学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没有具体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就没有哲学②具体科学是哲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③哲学是科学,科学也是哲学④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正确】B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本题答案为B。

2、下面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形存神存--理在事先

B.理在气先--削足适履

C.掩耳盗铃--削足适履

D.统筹兼顾-刻舟求剑

【正确答案】A

形存神存,是指形状在灵魂就在,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理在事先,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本题答案为A。

3、“一江清水送京津”。2014年12月12日,耗时11年建设和施工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提闸通水。这项世界级的调水工程,汇聚了数十万建设者的汗水,凝结了几十万库区移民的无私奉献。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历史是由精英人物创造的

C.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D.满足个人需求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正确答案】A

题干中指出,南水北调工程是数十万建设者、几十万库区移民共同奉献的结果,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故本题答案为A。

4、1934年科学布雷特和惠勒提出“光变物质”,并指出如果让两个光子通过撞击结合在一起就有可能实现。虽然所有物理学家都相信它是真的,而且听起来也很简单,但要想试验证明却非常困难。2014年,科学家宣布确实找到了利用现有技术即可证明这一理论的简单方法。从哲学上看,“光变物质”的前提是:

A.承认世界的静止性

B.发挥意识的决定性

C.否定实践的社会性

D.承认世界是物质的

【正确答案】D

题干中提到让两个光子通过撞击结合在一起有可能实现“光变物质”,说明,首先要承认光子的存在。所以,“光变物质”的前提是首先承认世界是物质的。故本题答案为D。

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由:

A.由意识组成的

B.由神创造的

C.有具体物质构成

D.由精神性单子构成的

【正确答案】C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世界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物,也就是物质世界是由具体的物质形态构成的。故本题答案为C。

6、下列说法与“否极泰来”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

A.庖丁解牛

B.集腋成裘

C.乐极生悲

D.釜底抽薪

【正确答案】C

“否极泰来”体现的哲理有两个:一是量变到一定程度达到质变;
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选项C“乐极生悲”与题干反映的哲理意思吻合。故本题答案为C。

7、下列与“一曝十寒”所体现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A.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B.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C.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D.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归

【正确答案】A

“一曝十寒”原意是指植物生长,晒1天,冻10天,再怎样植物也不能生长。通常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其反映的哲理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与此一致的是选项A,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喻做事不坚持,没有恒心。故本题答案为A。

8、1994年4月20日,我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互联网时代开启。历经20多年,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网络大国。这主要说明:

A.构建事物之间的联系要遵循客观规律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样的和无条件的

C.联系构成运动,引起事物变化发展

D.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正确答案】C

题干中,从1994年建立国际专线开启互联网,历经20年,中国成为互联网大国,体现了联

系的普遍性,国际专线和互联网的联系,促进我国互联网大国的事实,引起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故本题答案为C。

9、国家体育总局蔡振华说:“中国作为一个体育大国,随着足球环境的不断改善.足球运动的不断普及和提高,申办世界杯应当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蔡正华的说法体现了:

A.办事情要掌握系统优化法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绝对运动必然会带来预期的效果

【正确答案】C

10、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涨潮所言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B.矛盾的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C.事物的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

D.任何事物都有现象有本质区别

【正确答案】C

整体这句话的意思是少年、中年、老年各自?读书呈现出不同的境界,原因是由阅历决定的,阅历深,读书层次就深,阅历浅,层次就浅,体现的是读书过程中由浅及深的规律。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1、毛泽东创作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著作有:①《矛盾论》②《论联合政府》③《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④《实践论》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D

本题考察毛泽东个人著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指从1919年至1949年的时间段,选项中是4项均属于这一时期。故本题答案为D。

12、党的十三大以来,我国更积极推进社会和谐发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

A.安定有序、社会公平正义

B.诚信友善、社会充满活力

C.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D.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正确答案】A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社会的要求是:

A.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C.公开、公正、透明、民主

D.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正确答案】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三方面提出了要求,题干针对社会的要求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故本题答案为A。

14、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 ),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A.从依靠科技转向人力资源

B.从创新增长转向依靠出口增长

C.从注重沿海增长转向注重内地增长

D.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


《》 相关热词搜索: [db:g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