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贷款风险和问题分析,银行]银行金融风险案例

时间:2021-10-23 16:21:46 浏览量:

篇一: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及防范措施

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及防范措施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发展很快,贷款的高速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农村信用社的知名度,增强了农村信用社的盈利能力。但是,贷款操作风险也日渐显现,如何处理好贷款增量与质量的关系,加强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有效地防范贷款操作风险,已成为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信贷风险

1、信贷资产质量反映不实。一是贷款到期转贷较多。贷款到期后,只要能收清利息,很多农村信用社都采取办理转贷的方式,特别是大额贷款到期后多次转贷,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掩盖了其风险。二是通过转抵债资产的方式实现“双降”,并且抵债资产大多不能抵偿贷款本息,掩盖了贷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保证抵押流于形式。当前农信社规定了除小额信用贷款外,一般采用保证抵押形式,以防范贷款风险。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保证担保贷款中,对保证人资信和担保能力调查不实,出现一人多保、交叉互保等情况,导致担保流于形式。二是对抵押物的价值评估偏高,在收回抵押物进行处置时,其变现价值不足抵偿贷款本息。而且对抵押物缺乏有效的监管,潜在风险大,监管措施不严,有些企业采取以次充好调换抵押物或者擅自处置抵押物,使抵押流于形式。

3、贷款管理不实。一是贷前调查不力,投向不准。对贷款实际用途不清,有的还存在放跨区放款现象。二是疏于贷后管理,贷款发放后未及时进行有效的跟踪检查,贷款档案不全,保管不善,致使贷款管理出现出现漏洞。

4、内控管理不严。当前农信社建立了大量的信贷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对防范信贷风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制度流于形式。片面强调集体审批和审贷分离制度,认为只要程序“合法”的贷款就是“合规”贷款,而忽视了贷款的“三性”原则。二是农信社的各岗位之间、联社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会计、稽核监督人员在行使职权上缺乏相应的独立性,使内部监督与控制乏力。

5、贷款营销出现偏差。当前农村信用社为了开拓贷款市场,实行了贷款营销制度,把信贷人员发放贷款的多少直接与资金相挂钩,部分信贷人员一味追求贷款数量,而忽视贷款的质量,造成有的营销贷款形成了风险。

6、贷款责任追究不力。有些联社对放款责任的有关规定未进行细化和落实,有的地方信贷人员调动频繁,接任者不理旧帐,导致责任不清,责任追究也形同虚设。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1、坚持市场定位,立足服务“三农”。农村信用社在信贷的投向上,要始终坚持以“三农”为主、以小额贷款为主、以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为主。农村信用社要加快发展,要占领市场,要提升地位和作用,决不能以偏离经营宗旨、出现贷款风险为代价,不能使贷款形成风险。农村信用社应更新思想观念,深入调查研究,创新支农服务水平,要站在大农业的高度来做好信贷支农工作,继续加大对与“三农”相关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信贷投入,真正找准农村信用社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和土壤。

2、真实反映贷款形态,加大清收力度。农信社应按贷款五级分类的标准,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特别是对办理转贷、收旧贷新、借新还旧或展期的贷款,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凡是生产经营不正常、担保抵押不足值、不能偿付所欠贷款利息的,一律不得为其办理。同时应制定农信社不真实反映贷款形态应承担的责任及相应的处罚规定。

3、严格担保抵押手续。担保的意义在于当风险发现时,建立一种补偿的机制,使农信社的风险得已转移和化解。一是在办理保证担保贷款时,必须加强对保证人担保资格及其能力的审查。为了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的问题,可设立中小企业贷款保险机构和担保机构,通过开办中小企业贷款保险业务,当风险发生时,由保险公司进行赔偿,从而降低农信社的贷款风险,或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以政府牵头,地方财政、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既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又有效地防范了贷款风险。二是在办理抵押担保贷款时,以企业的设备和其他动产抵押的,关键要看是否易于保存,不仅要看原值,更要看可变现净值,必须签订抵押合同和办理有关登记手续,贷款不得超过抵押物变现值的70%。三是在办理质押担保贷款时,必须与出质人签订质权合同,并办理相关的登记手续,贷款一般不得超过质物现值的80%。

4、加强信贷管理。要全面推行包客户、包发放、包收回的贷款责任制,把贷款风险从事后认定改为预警式管理,使贷款处于严密的贷前、贷中和贷后管理之中,真正把贷款责任落到实处。农村的信贷员要实行包片包村,城区的要推行客户经理制,实行等级管理,通过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严格考核等措施,增强信贷人员管好贷款的责任心,激发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加强内控制度建设。要充分发挥审计稽核、信贷管理、财务会计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强化贷款的跟踪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还要建立委派会计制、审计稽查特派制、职能部门监督问责制相结合的内控制度建设,使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相互制约性,有利于违规行为及时的被发现和制止。

6、明确放贷责任。要把贷款责任落实到各个环节上,贷款调查人要承担调查失真的责任,贷款审查不严的要追究其审查责任,经联社审批的大额贷款,如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超过有关贷款管理比例规定,要承担审批责任,贷款发放后,要落实具体的贷款管理人员,对贷后检查、催收不力,发现借款人改变用途等不及时处置或报告的,应追究贷后管理不善的责任。要细化贷款责任,明确规范的贷款管理流程,使贷款管理人员强化责任意识,改变重放轻管,重放轻收的现象。

7、加大查处力度。强化贷款管理,严把贷款的发放关。严禁发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超比例贷款,严禁发放跨地区贷款、化整为零、冒名化名、假担保和关联人相互保证贷款。对发放违规违纪贷款行为决不能心慈手软,要重拳出击整治,加大查处力度,把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落到实处。对一般违规违纪贷款且金额不大的责任人,责令限期收回,按规定给予经济处罚,对屡教不改、违规违纪贷款金额较大的,责令其停职停岗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回贷款,超期未收回的给予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造成重大风险和损失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8、提高信贷资金的流动性。保持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是银行业必须遵循的原则,其中,流动性指标至关重要,信贷资金只有在周而复始的流动之中,才能有效地规避和抵御各种风险,才能真正实现安全性和效益性的统一,要防范贷款风险,必须坚持信贷资金的流动性,要严格贷款的延期和转贷规定,对没有正当理由转贷或延期的,要严格控制。

篇二:村镇银行的信贷风险分析

龙源期刊网 .cn

村镇银行的信贷风险分析

作者:徐明瑜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第05期

摘 要: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市场的新生力量,是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农村较差的信用环境、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村镇银行面临着各种风险,其中,受业务开展的影响,信贷风险是村镇银行的主要风险。根据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的具体表现,结合农村实际,深入挖掘信贷风险的成因;
同时,结合村镇银行现阶段信贷风险管理现状,思考完善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举措。

关键词:村镇银行;
信贷风险;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5-0187-02引言

村镇银行是国家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举措,是国家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旨在为“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增强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力,缓解了供需矛盾。村镇银行与一般的银行机构类似,以存贷款为主要业务,以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信贷风险。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以及村镇银行信贷业务对象的特点,可知其信贷风险具有不同于一般银行机构的特点。传统信贷具有商业自偿性,以商品货物为抵押,商品一经出售,借款者便有资金偿还借款。而村镇银行的信贷则因为农业生产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季节生产性,受到很多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使得贷款从开始就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对其信贷风险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管理。

一、文献综述

1994年,我国引入为低收入人群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解决贫困问题的小额信贷。在政府的支持下,小额信贷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的扶贫计划以及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但是,在政府干预、缺乏有效监管、利率市场化、法律地位不明确、资金来源不足、服务模式不灵活以及贷款程序较为烦琐等因素的影响下,小额信贷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低收入人群的金融需求。

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推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普惠金融旨在为社会阶层、社会群体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将被排斥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的农村地区和所有社会弱势群体纳入到一个更完善的金融体系之中。村镇银行正是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具体表现。与之前的小额信贷相比,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广泛、法律地位明晰、享有更多的政策优惠、贷款方式灵活。村镇银行与传统的银行在业务方面与一般的金融机构类似,但是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其面临的信贷风险具有不同的特点,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篇三:农村小额贷款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农村小额贷款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探索了农村小额贷款现状、问题与对策,首先对当前我国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梳理;
然后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存在的突出问题;
最后从拓宽信贷领域、完善市场机制、简化贷款程序、规避信贷风险等方面,就如何推动我国农村小额贷款科学、健康、持续发展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农村;
小额贷款;
服务模式;
信贷风险

在我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新形势下,特别是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历史条件下,有必要对当前我国农村小额贷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特别是通过找出当前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有针对性的逐步加以完善和解决,这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小额贷款步入更加良性发展的轨道,而且对于推动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我国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如何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已经越来越重视,为了能够更有效的解决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制约瓶颈,我国积极推动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而且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农村经济提供了支撑作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发展情况,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农村小额贷款规模不断扩大。为了使农村小额贷款步入更加良性发展的轨道,我国各级政府都不断健全和完善了农村小额贷款运行体系,各类金融机构都高度重视对“三农”的资金支撑,使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2014年我国农村小额贷款企业发展到1万家以上,呈现出逐步上升的态势,比如2013年增长了12.4%。(如图1)

图3 2010年至2014年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增长比例(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杨兆廷和连漪的《农村小额贷款问题探析》整理

从我国农村小额贷款规模来看,根据中国银监会2015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资产总额为6428.44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量的9.65%,贷款总量为3245.64亿元,约占银行贷款总量的7.67%,呈现了逐年上升的态势[1]。(如图2)

图3 2010年至2014年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占银行贷款总量增长率(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杨中国银监会官方网站整理

二是农村小额贷款范围越来越广。随着我国小额贷款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给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制,因而我国政府从服务“三农”出发,不断扩大农村小额贷款企业的覆盖面,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持和激励政策,很多金融企业开始向农村发展,有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小额贷款企业已经从过去覆盖6个省(区)扩大到31个省(区、市),农村小额贷款覆盖面的扩大,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

三是农村小额贷款渠道不断拓展。从目前我国农村小额贷款的渠道来看,尽管其渠道主要是各级商业银行,同时也包括一些政策性银行,面对对小额贷款的政策要求也包括“只贷不存”,但随着我国农村对小额贷款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农村小额

贷款渠道也在不断拓展,除了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之外,农村信用社、农民闲散资金、政府专项扶持资金、政府财务资金、互联网金融等也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小额贷款的重要渠道。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针对农村小额贷款不断增长,2014年比2013年增长了24.2%[2]。(如图3)

20102011201220132014图3 2010年至2014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农村放贷增长情况(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杨中国银监会官方网站整理

二、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

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而且在破解“三农”问题特别是支撑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认真加以解决。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小额贷款服务模式比较滞后。尽管我国农村小额贷款企业都从提高服务质量入手,大力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所有的小额贷款企业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服务制度和服务流程,但由于人员素质问题、规范化管理问题等诸多因素,这些服务制度和服务流程还缺少执行力,对各个部门的服务质量还缺少量化考核标准,尽管在前台都建立了客户投诉管理、考核、问责等制度,但对后台的管理却缺少这些规范。人们对农村小额贷款服务方面满意的只占43%、一般的占17%、不满意的已经达到40%。所有这些都表现为农村小额贷款服务模式方面的落后[3]。同时,与城市个人商业贷款相比,农村小额贷款在服务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对于农民的贷款申请、业务咨询、审批等都难以达到商业银行规定的基本服务标准,这客观影响了农民对于小额贷款服务的信任程度。

二是农村小额贷款程序相对比较繁杂。由于农村小额信贷的服务主体是农民,因而简化程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贷款程序比较繁杂,过多的信贷

文件、各类表格、复杂程序,让本就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尤如“雾里看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比如农民到农村信用社办理贷款,农民在办理过程中需要签字150次以上,而且很多时候都无法在一周内办理完毕[4]。另外,在农村小额贷款过程中,对于农民的宅基地、土地及其他财产的抵押也有着较为“苛刻”的要求,农民若想获取预期的贷款额度,则要增加大量的审批程序,例如:多人担保贷款、其他不动产抵押等,这些繁杂的程序往往导致农民需要数月,甚至是半年才能拿到贷款。

三是农村小额贷款风险仍然不容忽视。对于信贷来说,风险始终伴随,但从目前我国农村小额贷款来看,其信贷风险则更高。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小额贷款的不良贷款率在7.5-8.2%之间,这与发达国家不良贷款率的1%左右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同时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2.5%左右同样具有很大的差距

[5]。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农村小额贷款的风险仍然较高,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小额贷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否则农村小额贷款必然会面临萎缩的局面。另外,从农村小额贷款企业的角度而言,对于各类风险问题很难做到全面预估与有效控制,这就导致在具体业务开展过程中难以制定有效、科学的风险预案。尤其是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对于农民信用审核尚未构建完善的机制,小额贷款企业多是依据工作人员的经验及其他必须资料进行审核,客观增加了风险几率。

三、我国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对策

尽管目前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在我国大力推动金融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特别是高度重视“需求侧”的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小额贷款也必然会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因而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创新农村小额贷款服务模式。服务是提升农村小额贷款发展的重要发展策略。必须着眼于提升服务质量,在推进体制转型和机制创新上狠下功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载体、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特别是要打破“行政部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真正使小额贷款公司成为市场主体。小额贷款公司 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专业化、综合化服务体制,适当收缩管理层级,按照“扁平化”的原则,突出服务再造,缩短管理链条,通过缩小管理层级来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建

立分层服务机制,将各类农村小额贷款客户按照特大客户、大型客户、中型客户、小型客户四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客户实行分层服务,其主要任务应当定位在定向联系、客户需求收集、服务方案制定、绿色通道建立、内部资源整合等方面,着力减少服务的传递链条,能够大大提升服务反应能力[6]。

二是简化农村小额贷款运行程序。简化贷款程序,是加快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重要举措,只有简化贷款程序才能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为更多的农户提供农村小额信贷。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着力于简化农村小额信贷程序,积极创新不同形式的贷款方式和信贷产品,积极探索“一站式”服务模式,最大限度的简化农村农户的贷款程序,对于贷款审批手续也要进一步简化,特别是要通过创新农户信用档案,明确农户的信用水平,对于信用好的农户应实行“利率优惠”,提升农户信用水平,简化贷款程序。对于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各类文件、表格、流程等应简洁明了,并尽量缩短农户贷款时间[7]。

三是加强农村小额贷款风险控制。要把解决“高风险、高成本”作为推动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各级财政为基础、国家政策性银行为支撑的风险共担机制,着力减少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提高他们服务农村小额信贷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建立“风险补偿”、“农业保险补贴”、“自然灾害保险基金”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和控制机制,能够很好的降低农村信用社和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风险。小额贷款公司要建立风险管控“一把手”负责制,在有关产品、业务和服务推出之前,必须进行风险分析评估,提升服务风险意识。同时还要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人员队伍建设,加强专职人员的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控队伍,为强化风险管理奠定重要的人才基础[8]。

四是完善农村小额贷款市场机制。对于我国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必须把“市场导向”作为重要的原则,进一步减少政府对农村小额信贷的干预,积极推进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化进步。特别是要着眼于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积极引导互联网金融业务向广阔的农村天地延伸,比如从互联网金融来看,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在不断向农村延伸,比如阿里小贷已经将其触角延伸到广阔的农业,比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所有网商小企业,他们发生交易的情况、经营信用记录以及投诉纠纷等都会在阿里小贷内部进行数据去计算,最终能够迅速形成评价标准,因而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发放贷款,2-3个工作日就可以放贷,这与商业银行1-3个月的贷


《》 相关热词搜索: [db:g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