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作品] 舒曼代表作品

时间:2021-10-23 16:09:13 浏览量:

篇一:舒曼《梦幻曲》的音乐分析

对舒曼《梦幻曲》的音乐分析

摘要:《梦幻曲》选自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第七首,是全套作品中最为经典、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首。乐曲有着宽广如歌的旋律,如诗如画的意境。舒曼是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作曲家,他的每一首作品都是用心构造,用灵魂创作的,所以在对舒曼《梦幻曲》进行诠释时,要必须与作曲家的心路息息相关。只有用心与之沟通,才能发现他的作品中鲜明的主题性格、清晰的曲式条理和独特而优美的演奏风格。

关键词:舒曼 《梦幻曲》 曲式演奏

一、舒曼的生平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德国人,是19世纪浪漫派集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评论家于一身的艺术大师。舒曼是第一个将独立的钢琴小品贯穿成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钢琴套曲。《童年情景》就是他创作的钢琴套曲中的一首。舒曼短暂的一生都在为争取幸福而进行斗争,经历了许多的坎坷,他的生平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简单介绍一下。

(一)舒曼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

舒曼于1810年6月8日出生在德国萨克逊州茨维考小镇的一个书香家庭,父亲从事编辑出版文艺书籍工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舒曼从小爱好文学、诗歌、音乐。7岁学习作曲,11岁创作了合唱以及管弦乐作品,13岁指挥中学的管弦乐队和合唱队演唱自己创作的赞美诗。之后,他接触了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人的作品,并拜弗里德里希·维克为师,学习钢琴,正式开始他的专业音乐生涯。并在跟维克学习期间,结识了维克当时只有9岁的女儿克拉拉,因此舒曼感到非常的欣喜,他说:“我的灵魂和精神焕然一新,我周围的生活就像是成千的喷泉在喷涌、沸腾。”

(二)舒曼的创作前期——三十年代

1830年,舒曼20岁的时候,听到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演奏,激动万分,使他对演奏艺术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决意要当一名钢琴家。由于迫切地想完善自己的演奏技术,导致练习不当损伤了手指,造成终生遗憾,打破了他要当一个钢琴家的愿望。他的精神也因此受到极大打击,开始出现了精神疾病的征兆。

因此,舒曼的兴趣转向了作曲,爆发出了无人能及的创造力。三十年代是他的钢琴创作的高峰期,这段期间他只写作钢琴作品,他的一些最重要的钢琴作品都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

1834年舒曼在莱比锡创办了《新音乐报》,并在该报上发表了大量的理论和音乐评论文章,一方面极力宣扬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等,另一方面大力发现和推荐新的音乐人才。在他的努力下,这份期刊成为欧洲最重要的音乐刊物之一。并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组织了“大卫同盟”,为音乐评论活动增添了不少人文内涵。

(三)舒曼的创作活跃期——四十年代

可以说四十年代是舒曼爱情、事业双丰收的时期。1840年经过诸多艰难阻碍,舒曼与克拉拉在乡村教堂举行了婚礼。舒曼的幸福洋溢在他的作品中,他不断扩大音乐创作的范围,写出很多声乐曲、交响曲、室内乐等,并且都取得了很

好的成就。舒曼最杰出的钢琴作品就写于这个时期,如《狂欢节》、《大卫同盟舞曲》、《童年情景》等,并在1843年,应门德尔松的邀请,在当时刚成立的莱比锡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和钢琴等课程。

(四)四十年代后期——舒曼的精神衰退期

从四十年代末开始,舒曼的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糟糕。由于他长年为音乐事业而奋斗,辛勤工作,所有的烦恼和劳累,造成了他的忧郁心情和神经严重衰竭,最终患得严重的精神病。他在养病期间仍然坚持创作,并教克拉拉学习对位法。1849年后舒曼的精神开始出现混乱,在此间谱写了《弥撒曲》、《安魂曲》等一些宗教作品。从1852年起,舒曼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已经不能从事自己所喜爱的作曲和指挥事业,在崩溃的边缘,他给约阿希姆写了最后一封信:“现在音乐是寂静的??我将结束了。天已经越来越黑了。”这是他对艺术的诀别。

舒曼遭受着幻听的折磨,1854年的一天,他的忧郁症突发,投莱茵河自杀,被渔民救起送入疗养院,1856年7月病逝,终年四十六岁。

二、《梦幻曲》的曲式分析

舒曼的音乐创作注重灵感和诗化,富有文学性和自传性的特色。钢琴音乐在舒曼的创作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其中富于幻想性的浪漫主义气质体现得最为鲜明。他第一个将若干首独立的钢琴小品贯穿成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创立了新的音乐体裁——钢琴套曲。《童年情景》就是这一体裁的经典之作,完成于1838年,主要表达了舒曼对幼年克拉拉的回忆。全套作品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很逼真,欢快动人,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因为童年的逝去而产生的惆怅感。全曲共十三首个性鲜明的小曲连缀而成,把儿时的生活画面一幕幕串联起来,再现了童年的情景,目的是唤起爱妻克拉拉对童年时代幸福的美好回忆。

《梦幻曲》选自《童年情景》的第七首,舒曼喜欢在幻想的天地中遨游,他写过很多表现梦幻的曲子,这是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也是《童年情景》整部套曲中最精彩迷人的一首,常常单独演奏。乐曲用优美如歌的旋律及色彩分明的和声与丰富的对位技巧,揭示了儿童纯净的梦幻意境。

其结构图示如下:

这是一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全曲开始于F大调,运用了一系列的转调,调式很丰富,4/4拍子,不太快的行板。全曲结构简单明了,三个乐段各包含两个

乐句,都属方整型的乐句。

A(1—8)是呈示段,是本曲的主题,缓慢抒情,带有沉思、幻想的味道。分为两个乐句(4+4),前乐句是开放性乐句,由属音经行,结束到属和弦上,中间出现了复调因素织体语言。后乐句结束在主和弦上,是收拢性乐句,左手伴奏变为和弦式。该乐段是一个调性开放的转调乐段,从F大调转向C大调。

B(9—16)材料来源于A乐段,使用旋律发展手法,运用主题中抑扬格的上行四度的属音进行到主音的旋律动机来展开,没有出现新的主题。其结构形态依然是4+4的方整型结构。但调式调性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对比发展,其调性布局为F(9小节)—g(10-12小节)—bB(13-14小节)—d(14-16小节)

正是由于调式调性的不断变化,而使得旋律增加了新的色彩。

A(17—24)是A乐段的原样再现,使用了节奏重复的变化,改变了节奏的单调性,丰富了乐曲的和声,最后终止在主和弦上。这一写法可以确保单三部曲式作为整体结构的调性稳定和结构的完整统一性。

《梦幻曲》的整个调性布局与和声的运用都体现了作曲家的悉心布置。在声部进行中,主旋律不但富于歌唱性,而且材料运用的很有技巧,一个主旋律用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意味。全曲从一而终的贯穿着作曲家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舒曼的用微妙细腻的情感生动地再现了童年时代如诗如画的境界,并藉此表达了对爱妻克拉拉如梦的情愫。

三、《梦幻曲》的演奏风格

这首小曲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世界名曲,曲子有着宽广如歌的旋律和诗一样的意境。旋律线几经跌宕起伏,婉转流连,就像孩子脑海里美丽的幻想和梦境。这首作品经常被改编成各种乐器的独奏曲,尤其是我们会经常听到大提琴低沉宽厚如歌般的演奏,让人着迷。

曲子从谱面上看,有长长短短的旋律线条,声部多达四个。主题非常简洁,却经过了八次变化。这首小曲从演奏技巧上来说并不难,但是要弹好也不容易。主要是要控制手指的力度,在音乐处理方面要注意音色的多层次变化。

第一段主题缓缓如歌,带有沉思的意蕴。弱起右手那个音虽然有一个弱音的标示,但是也要清晰的弹出来,不能太轻。它是梦幻的开始,轻柔却要坚定。第一小节第二拍上左手和右手有一个同时的双音组成的一个和弦要准确弹奏的整齐,但是音量不要太大。第三拍的后半拍开始的乐句线条虽然短,但一定要弹的连贯,一气呵成。整片曲子中的连线很多,都是一样,都要很连贯的弹奏。第二小节第二拍上又是左右手组合起来的一个和弦,音色上要亮出来,但是要控制住,不必太强。每个和弦之后的第一个音都要弹出来,不能淹没在和弦里。第三小节

的第四拍开始有三组左右手都是双音的和弦,一定要弹奏的整齐连贯,但不要太强。第四小节的第二怕开始左手下行的音节要突出来。

另外在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之间有一个渐强的标示,一定不能忽略,一定要强起来。后面也有这中记号,要注意。

第一段旋律反复一遍之后是乐曲的中段,它是第一段主题的变化和发展,速度和情感都没有变化,只是将旋律在调性上做了一些丰富,F—g—bB—d。

这段里面有很多变化音,所以在弹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弹准,不能弹错音,而且对位要准确。在第十三小节上有一个踏板的处理,踏板不要踏的太实,不然后面的音会跟着泛音一起回响,听起来会很混。后面踏板的处理亦要如此。这一段的旋律因为转调太多,是乐曲显得有点不稳定,像是梦幻人很惆怅,遇到了挫折和不幸,但是在最后倒数第三小节第二拍,随着左右手都是和弦的组成的重属九和弦,来战胜了挫折和不幸。这个重属九和弦可以用琶音方式来演奏。

最后,第一段主题再现,在最后两小节用下行音和渐慢处理的手法终止在属和弦上。

这首乐曲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回味无穷。

舒曼是浪漫主义时代的创新者,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将文学、

幻想和心灵这三

者巧妙融合并用音乐将它们表现出来,在心灵上扩大了音乐的表现范围。舒曼用多变的调式调性、完美的和声连接、复杂而连贯的节奏和浪漫而充满想象的旋律及织体将《梦幻曲》创作成一首流传千古的名曲。

四、参考文献

[1]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2]冯志平主编.《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

[3]李慧 《走近大师的心灵——舒曼<梦幻曲>浅析》 [D] 温州大学

[4]刘璇 《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演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07年

[5] 吴祖强编译. 《曲式与作品分析》[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篇二:舒曼综述

引言

浪漫主义时间德国作曲家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不仅是音乐家,还是有一定影响的音乐评论家,所以有很多人研究他的音乐风格,同时也关于其乐评中的音乐观念,这些学者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诠释舒曼,让我们可以更为立体地了解这位音乐家。由于本人搜集资料的途径有限,关于舒曼的外国研究资料(包括外译中文文献)仅有少量(详情见附录),除两部乐谱书籍,其余七部为舒曼的《论音乐与音乐家》;
[德]格奥尔格·克内普勒的《19世纪音乐史》;
[德]巴巴拉·迈尔的《罗伯特﹒舒曼》;
李斯特的《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
[英]杰拉尔德·亚伯拉罕的《简明牛津音乐史》;
[美]唐纳德·格劳特的《西方音乐史》;
哈里·歌德施密特的《德国音乐》;
[英]蒂姆·道雷的《舒曼》。《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an)给予了较为详细的参考文献列表,但鉴于只见其标题而已,无法取得全文内容,因此无法给予评论。当然,由于国外文献获得的渠道并不便捷,这也遭成国内对外国音乐研究的弊端,这也是关于所有西方音乐研究中都存在的不利之处。

一、舒曼研究者统计

就本人搜集的资料来看,有很多音乐学者、报社编辑、创作人员都对其音乐风格以及作品等进行分析。

国内舒曼研究也是很全面的,在各种不同类别的刊物上都有发表,例如大众文艺、音乐探索、钢琴艺术、音乐爱好者、乐府新声等刊物,但是一些专著曲谱的出版社则比较统一,如人民音乐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等。国外作者有德国的格奥尔格·克内普勒;
德国的巴巴拉·迈尔;
英国的杰拉尔德·亚伯拉罕;
美国的唐纳德·格劳特;
英国的蒂姆·道雷等。国内研究者有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系副教授谭建光;
江汉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讲师、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生许金昕;
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胡兰等,除了一些大学讲师教授等,关于舒曼的选题也很受一些音乐学院本科生、硕士生的青睐,关于舒曼选题的学位论文共有二十四篇,可见舒曼在学术研究上的重要性。

二、研究方面

表一:舒曼研究文献数据篇数统计(按十年为一个期限划分)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于舒曼的研究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可见国内对舒曼的音乐学研究的态度越来越重视,可以说达到与国际接轨的水平。

下表为舒曼研究文献的分类数据统计。

表二:舒曼研究文献分类数据统计

1、人物方面

舒曼的生平较短,事件较清晰,关于其生平的文章较少,专著较多,而且多是90年代以后出版的外译中文专著文献为主,如巴巴拉·迈尔的《罗伯特﹒舒曼》、蒂姆·道雷的《舒曼》等,由此可见国内的外国音乐研究还有一定局限性,目前国内的一些资料关于舒曼的生平,都是对国外文献的照搬照抄,所以在这方面还是空白,有待更多音乐学者来补充。

关于对舒曼本人的音乐生活研究方面,在中国知网上一共有五篇文章,其中硕士论文三篇,期刊杂志二篇。它们都是从某一点对舒曼的音乐生活进行分析,武文华的《舒曼:以小见大,率真的音乐评论家——解读罗伯特·舒曼的内心世界》是从舒曼的音乐评论方面对舒曼进行分析,杨艺媛的《舒曼与克拉拉爱情演绎之阐释》是从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情对舒曼创作的影响这方面着手的,很值得一些音乐学学生阅读和学习

2、创作方面

有关舒曼创作方面在中国知网上共有三十一篇文章,其中硕士论文十五篇,期刊论文十六篇,这些文章大多数是对舒曼的钢琴套曲、艺术歌曲的分析,如范元绩的《舒曼和他的<狂欢节>》;
杨玲的《舒曼的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研究》;
姚莉静的《论罗伯特·舒曼的钢琴套曲<克莱斯勒偶记>的文学内涵、艺术特质及演奏》。这些论文的作者多为钢琴专业和声乐专业的学者,比较注重演奏和演唱的技巧,缺少从作曲技术理论角度对和声或曲式的分析,这就需要多方面学者的分析补白。还有一些用比较分析的方式讨论舒曼的文章,例如都辉的《浅析舒伯特与舒曼艺术歌曲的比较及其演唱风格》;
张珊珊的《舒伯特、舒曼、沃尔夫同词艺术歌曲<迷娘之歌比较>》。但这类文章数量较少,也许由于此类选题的写作存在一些难度,但又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题目,笔者认为这类型的选题仍有发展空间给予填补。另有一类文章是从某个单独作品看舒曼的风格,例如钱洁的《从<幻想曲集>Op.12看舒曼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
李沛的《从<间奏曲>看舒曼早起钢琴小曲套区中的标题性思维》;
任红军的《从<奇幻的梦境>看舒曼音乐作品的艺术特征》,这种以小见大的选题模式也值得我们学习

3、艺术风格方面

有关舒曼艺术风格方面在中国知网上一共有十三篇文章,其中硕士论文四篇,期刊论文九篇,其中对舒曼的钢琴套曲风格、美学思想方面的阐释比较多,例如陈爱娟的《舒曼音乐美学思想形成的两个背景因素》;
庄璇的《舒曼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继承与发展及其美学思想再歌曲中的体现》;
龙涛、李宁的《舒曼艺术歌曲中的钢琴艺术》,还有一篇比较的文章,丁国辉的《试论舒伯特与舒曼艺术歌曲美学特征的异同——抒情性、文

学性、民族性、自传性》,这些文章都非常值得后辈阅读,使我们受益匪浅。

三、关于舒曼《梦幻曲》的唱片

鉴于笔者后面的论文的选题,关于舒曼音响的收集主要集中于《梦幻曲》的收集。根据卓越网数据,有关《梦幻曲》的音响资料共有七条(详情见附录),优酷网上所统计的数据来看,其中有视频共三条,分别是《霍洛维茨大全集》、《郎朗在卡内基音乐厅》、《李云迪最新钢琴独奏<安可集>》。霍洛维茨晚年弹奏的舒曼《童年即景》是极受欢迎的演奏版本。他将这些分解和弦上的简单旋律弹的极富浓郁的怀旧气息,这种怀旧的色彩,正是一个老者对童年美好时光的追忆。演奏的时候台下的观众有不少眼睛里含着泪花,其中的一位男性观众更是激动得泪流满面。在聆听的过程中,我们总会不由得忘形于音乐,让思绪翱翔于时空之外。大师在维也纳演奏这部作品时,钢琴弱音的处理真是美妙地不可思议,在这首曲子上,没人能有霍洛维茨如此的感染力。

《郎朗在卡内基音乐厅》、《李云迪最新钢琴独奏<安可集>》这两个版本也非常不错,但笔者比较青睐李云迪演奏的《梦幻曲》版本,他的演奏比较清晰,而朗朗演奏的速度比较慢,但是主题表现的太多,他的演奏更加注意一些浮华的表情,却没有表现音乐真正的含义。

四、对舒曼的《论音乐与音乐家》的研究

舒曼的《论音乐与音乐家》于1854年在莱比锡发表,1914年再版,由Kreisig Martin编辑,这本书共有两个中文的版本,分别是1960年和1978年出版,内容完全相同,(古·扬森编,陈登颐译)①,根据1956年版俄译本译出,都 相关热词搜索: [db:g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