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5年某自治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材料和市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稿合编】

时间:2021-10-23 13:19:35 浏览量:

20 21 —— 205 25 年 某自治区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材料 和 市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 稿 合编

 20 21 —— 205 25 年 某自治区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材料 文

  “十四五”时期(2021 年—2025 年),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安排部署,以及《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自治区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实施意见》(x 党发〔2020〕x 号)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现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 xx 全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守好三条生命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的工作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局视野、战略眼光和底线思维,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高质量编制自治区“十四五”规划,为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 xx 提供可靠的规划保障和科学的政策指引。

  二、编制原则

 一是坚持立足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相统筹。既要深入研判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分析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动态趋势;又要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部署要求,认真总结“十三五”规划实施经验,科学把握我区发展趋势和阶段性特征。

  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既要着眼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长远目标,合理确定各项任务指标;又要深入调查研究,找准制约我区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集中力量予以解决。

  三是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既要着眼于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经济社会各领域各方面;又要突出重点方向、重点领域和重大课题,增强对规划实施的支撑保障作用。

  四是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既要增强规划的战略性、指导性,更好发挥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又要突出规划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积极谋划一批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确保规划有支撑、能落实、易评估。

  三、主要任务

 (一)编制自治区发展规划(规划纲要)。聚焦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项目,为各类规划系统落实自治区发展战略提供遵循。(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牵头,自治区有关部门〔单位〕、各地级市配合)

  (二)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聚焦空间开发强度管控和主要控制线落地,细化落实自治区发展规划提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为其他规划提出的基础设施、城镇建设、资源能源、生态环保等开发保护活动提供指导和约束。由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会同发展改革委制定自治区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目录清单,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后实施。(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牵头,自治区有关部门〔单位〕、各地级市配合)

  (三)编制专项规划。围绕细化和落实自治区发展规划对特定领域提出的战略任务,在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且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市场失灵领域编制一批自治区“十四五”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专项规划实行目录清单管理,纳入专项规划目录清单的规划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自治区各部门(单位)自行编制或批准的各类规划,须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备案。除国家层面、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有明确要求外,未纳入目录清单、审批计划的规划,原则上不得编制或批准实施。(自治区有关部门〔单位〕负责,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综合协调)

  (四)编制区域规划。主要以自治区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地区、跨行政区且经济社会活动联系紧密的连片区域以及承担重大战略任务的特定区域为对象,以贯彻实施重大区域战略、协调解决跨行政区重大问题为重点,编制若干区域规划。(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牵头,自治区有关部门〔单位〕配合)

  (五)编制市县(区)规划。各市、县(区)按照全区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组织编制本地区“十四五”规划。市县(区)规划依据国家及自治区发展规划制定,既要加强与自治区级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衔接,形成全区“一盘棋”,又要因地制宜,符合地方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协调指导)

  四、工作安排

 (一)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

  1.主要任务。开展“十三五”发展规划总结评估;研究提出“十四五”发展规划框架提纲;起草“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建立“十四五”重大项目库;配合做好自治区党委“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起草工作。

  2.进度安排。7 月底前,形成发展规划框架提纲;8 月底前,形成发展规划初稿;9 月底前,形成“十三五”发展规划总结评估报告;10月底前,形成发展规划讨论稿;11 月底前,形成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12 月底前,形成发展规划草案。

  (二)其他规划。

 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原则上与自治区发展规划同步部署、同步研究、同步编制,2021 年 6 月底前全部出台。市县(区)规划编制要基本与自治区发展规划同步,2021 年上半年报同级人大审议后发布,并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备案。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同志任组长,自治区人民政府分管副秘书长、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自治区有关部门(单位)和地级市人民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自治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不纳入自治区议事协调机构管理),统筹推进全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协调解决规划编制过程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具体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二)组建工作专班。成立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起草组,具体负责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的起草工作。由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牵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熟悉业务、文字能力较强的规划处室负责同志参加,联合第三方机构共同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各有关部门(单位)抽调人员集中封闭期间原则上不再负责原单位工作。邀请国家有关部委、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组成自治区“十四五”规划编制专家咨询组,对自治区“十四五”发展重大战略、重大问题等提出咨询意见,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三)强化规划衔接。各市、县(区)和自治区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衔接国家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争取我区更多重大事项、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国家规划。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在提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前,须按程序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衔接;报请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须事先与自治区发展规划进行统筹衔接;市县(区)发展规划在提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前,须事先报送上级发展改革部门进行统筹衔接。

  (四)落实人员经费。各市、县(区)和自治区有关部门(单位)要相应制定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工作专班,组建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规划编制队伍。各级各类规划(含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编制和课题研究等工作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各市、县(区)和自治区有关部门(单位)要严格落实中央和自治区“过紧日子”要求,强化经费预算管理,从严管控支出。

 20 21 —— 205 25 年市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 0 8760 字范文稿

 一、 发展基础与机遇挑战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知识产权工作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各项核心指标均已提前完成目标值,部分指标居于全国领先地位。截至 2019 年底,累计有效发明专利量达 13.85 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 106.3 件,为全国平均水平 8 倍,远超省“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值。有效发明专利五年以上维持率达 85.2%,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十三五”期间,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 7.56 万件,占全国申请总量的 38.1%,连续 16 年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创新主体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的发明专利公开量分别为 35,580 件、26,699 件、4,775 件、3,644 件,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一名。“十三五”期间,累计商标注册量为 104.5 万件,累计有效注册商标量 139.6 万件,有效注册商标量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名。“十三五”期间,作品著作权登记量达 48,044 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累计超过 412,897 件。

 “十三五”期间,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明显加强,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市人大颁布了全国首部涵盖知识产权全类别、以保护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于 2019 年 3 月 1 日起实施。市市场监管局制定了电子证据取证、专利侵权判定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指引,引导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和服务机构建立了一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五年来,组织了专利“护航”“雷霆”、商标“溯源”“净化”、版权“剑网”和打击侵权假冒“亮剑”“春雷”“飓风”等系列专项行动,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明显增强,查办了一批大案要案,“快播公司侵犯著作权案”处罚 2.6 亿元,有效震慑了知识产权侵犯行为,营造了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十三五”期间,市市场监管局共查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 4,618 件,结案 4,400 件;市公安机关共立案处理各类知识产权违法案件 2,151 宗,移送审查起诉 2,383 人;海关共扣留侵权嫌疑货物 1.25 万批,涉及货物 3952.9 万件,案值人民币 1.47 亿元;市各级人民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案件共 116,097 件,结案 111,117 件。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打击成效和司法保护力度排名全国前列。

 “十三五”期间,知识产权运用工作取得突破,知识产权金融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设立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出台支持中小企业贷款贴息等政策,举办多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宣讲会和对接会,累计专利权质押金额达 226.85 亿元。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保险工作,与平安保险、中国人保签订专利保险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专利保险示范工作,累计专利投保保障金额达 81 亿元。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推动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平安证券-高新投知识产权 1 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正式挂牌,资金规模达 10 亿元。

 “十三五”期间,知识产权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市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签署框架合作协议,推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两中心一基地”正式落户,获批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等。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保护论坛,知识产权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二)机遇与挑战

  当前,被赋予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使命,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规范有序建设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等重大专项被纳入国家战略,“十四五”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面临重大历史机遇。

 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快重塑世界,世界正处于百年之未有大变局。随着中美贸易协定签署,中国在融入和构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新秩序中将扮演重要角色。随着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在全球化发展中将承担更多国家战略任务。“十四五”期间,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提高全球知识产权领域话语权和竞争力,更多担当,更大作为,知识产权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同时,知识产权工作也存在一些短板,面临一些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知识产权整体质量有待提升,仍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情况,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投入不足,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标准必要专利、基础研发专利、高价值专利偏少,技术和品牌全球化布局不足,与硅谷、以色列、伦敦、东京等全球创新高地技术供给能力相比有较大差距。

  二是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有待加强,维权赔偿低、取证难、周

 期长、效果差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侵犯商业秘密、互联网等新业态侵权等情况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专利执法处罚措施不够,侵权惩戒不足,创新主体海外维权还比较困难,快速维权体系还不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不完善、财政配套措施不够等。

 三是知识产权 运营体系有待完善,仍存在知识产权运营机制不成熟,平台数量不足,转化渠道不畅,运营效率和效益不高,民间资本投入较少等问题。知识产权证券化体制机制仍待完善,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

 四是知识产权服务和人才紧缺,知识产权服务业整体水平还有待提升,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偏少。以专利代理机构为例,北京共有 622 家,而只有 228 家,北京拥有 8974 名专利代理师,而只有 1010 名,北京拥有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 105 家,而只有不足 10 家。截止到 2018 年底,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中仅有 10 人,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仅有 11 人。

 以上问题亟需在“十四五”期间认真研究并出台措施加以解决。

 二、 市知识产权

 “十四五”规划总体思路 “十四五”期间,要以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对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以打造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高地为目标,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市人民政府合作框架协议为指引,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力争使成为国际知识产权司法管辖首选地之一,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对重大战略支撑,不断提升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打造 中国引领型高质量知识产权强市样板,亚太知识产权创造和运营中心。

 到 2025 年,市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保护效果、运用效益、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全球化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的贡献更加明显,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典范城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三、 市知识产权

 “十四五”规划调控指标 —— 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明显提升。从数量取胜向质量提升转变,培育一批高价值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版权精品,形成 30 个支撑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高价值专利组合。海外专利授权量、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马德里商标注册量居全国前列,PCT 国际专利进入国家阶段的比例进一步提升,累计 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突破 10 万件,累计有效马德里商标注册量超过 6000 件,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新增 2.5 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 112 件,软件著作权平均每年登记达到 14 万件。中国专利奖励获奖数量继续保持国内领先。

 —— 知识产权运用跻身国际先进水平。知识产权证券化机制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完成,交易额大幅提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持续增长,知识产权运营成为国内标杆。加大对中

 小企业扶持力度,累计知识产权保险投保金额达 3000 万元。持续推进商标品牌建设,新建设商标品牌基地 8 家,新增一批上市公司“百强”商标品牌,新培育一批国家版权创新基地。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加值、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不断提升。

 —— 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全面提升。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不断提高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能力。全面完成国家、省部署的知识产权执法任务,加大重点领域和新兴业态知识产权违法处罚力度,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快速维权援助体系,建立与知识产权市场价值相适应的侵权损害赔偿标准,按照知识产权市场价值对各类知识产权施以不同程度的保护力度。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断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 80 分以上,打造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解决的优选地。

 —— 知识产权服务实现全覆盖。

 加大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运营机构的支持力度,发挥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的辐射作用,促进高端知识产权服务与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引导服务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发挥现有公共服务平台和大数据平台作用,分领域新增一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和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推动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参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工程,培育国家、省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 50 家,培育市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 100 家,新增贯标企业 1000 家。

 —— 知识产权人才供给有所缓解。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推进知识产权本科教育,加强市知识产权智库建设,优化知识产权职称评定,吸引全球知识产权人才落户,新增知识产权律师不少于 100 名,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服务质量,新增一批品牌服务机构。

 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核心指标序号 核心指标 数据来源 1 创造质量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112 件

 市知识产权局 2 高价值专利组合 30 个 市知识产权局 3 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新增 2.5 万件 市知识产权局 4 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累计 10 万件

 市知识产权局 5 运用效益 知识产权证券化发行额 100 亿 证券交易所 6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保险额 300 亿 市知识产权局 7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加占 GDP 比重年均增长 10% 市统计局 8 保护环境 知识产权仲裁和调解案件 2000 件 市知识产权局 10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 80 分以上 委托第三方机构 11 人才培养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 200 家以上市知识产权局

 四、市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

  (一)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推进工程。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市政府共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高地合作框架协议,全面推动八项知识产权重大工程项目落地,争取国家专利导航项目研究与推广中心落户,承办“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率先在开展知识产权领域军民融合试点,促进国防专利在转化运营。继续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示范区建设,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建设项目,建设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推动在设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和创新支持中心。

 (二)实施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牵头,加强各成员单位在保护制度、执法培训、执法信息共享、执法互助等方面形成合力。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试点示范工作。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手段强化保护,形成仲裁调解、专业机构、社会力量、行业自律多元联合的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

 (三)建立知识产权证券化体制机制。充分借鉴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知识产权证券化成功经验,探索开展可大规模复制和推广的知识产权证券化新模式,推动知识产权所有权和收益权相分离,探索以企业知识产权未来价值收益权为基础等模式,设计科学合理的证券化产品,在证券市场公开发售不少于 100 亿元,为企业融资开辟新渠道。发挥市知识产权金融联盟作用,推动银行、保险、券商、创投机构、服务机构等各方共同参与知识产权证券化体系建设。

  (四)建立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有序建设全国首家具备国家知识产权金融业务功能的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区块链中心,建立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为科学、合理确定知识产权交易定价和动态市场提供技术支撑。建设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有知识产权融资需求的企业在平台注册,平台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证券化试点对接服务,推动平台与国内外优质平台精准对接和资源互换。

 (五)成立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市级财政投入部分引导资金,吸引社会投资力量参与,设立总规模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市知识产权运营基金,重点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重点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探索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和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的商业模式,支持企业将知识产权纳入财务报表,将知识产权价值转化为股份或出资比例,促进知识产权资本化。

 (六)打造“云上稽查”知识产权执法工程。完善“云上稽查”综合执法系统,实现以“云上稽查”为中枢的知识产权执法保护体系,形成全市知识产权执法一张保护网。建设国家市监总局数据证据处置及分析鉴定中心,争取设立网络版权鉴定处置中心,对现有网络版权各种非客观鉴权业态进行标准化规范管理,通过标准化的流程管理、技术识别鉴定,达到客观鉴定标准互认,实现司法部门与执法部门的证据协同,并向电商平台延伸,拓宽网络版权维权通道,提升维权效率和便捷性。引入非盈利性保护平台和专业人员,建立知识产权执法辅助项目,实现网络侵权线索自动搜集、违法事实初步鉴别及侵权证据同步固定。

 (七)加强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分中心的建设。推动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信息收集体系和国内外多层级资源协调支撑系统的建设,健全海外维权服务全链条工作网络,定期发布海外维权指引,完善市海外知识产权维权专家库,完善法律数据库和案例库,为 “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和纠纷应对服务。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积极参与、推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制定和完善。

 (八)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产业集群工程。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在大湾区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强与澳门、香港等境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产业联盟,将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产业集群聚集地,支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探索创建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合作基地,设立合作实践基地不少于 3 个。支持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技术和品牌,利用知识产权参与全球竞争,建立沿线国家产业集群,加强知识产权立法保护、运营体制等成熟制度经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和输出。

  五、市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

 (一)高起点完善知识产权顶层设计,推动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研究制订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强省、强市和强企战略实施意见,构建新时代知识产权强市指标体系,在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方面大胆改革探索,形成中国典范、特色的强市战略。推动知识产权相关法规修订,按照《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最新修订情况,修订《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和《经济特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切实提高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成本,维护知识产权权益人合法权益,营造激励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完善专项资金管理,优化知识产权资助奖励政策,做好市区两级资助奖励政策的衔接,避免重复资助、撒网资助,引导企业提升知识产权质量。

 (二)高标准构建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体系,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落实中央《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制订贯彻落实的任务分解表和推进路线图,出台落实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工作方案。统筹推进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各项工作,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专业队伍,健全行政执法体系,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加强电子商务、进出口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知识产权执法。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统一知识产权法律适用标准和办案指引,实施知识产权信用监管和失信联合惩戒,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效率。充分发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用,建设市“一站式”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平台,明确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保护法律责任,引导电商平台经营者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与知识产权权利人加强合作,依法保护产权。积极争取中国()知识产权国际仲裁中心落地。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强在线创意、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升预警防范能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知识产权社会治理,构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行政保护、社会保护等三张“知识产权保护网”。

 (三)高效益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深化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工作,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保险政策,健全知识产权出资入股和退出机制,降低企业融资、维权成本,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加快推进中国(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建立高价值专利的指标体系,

 从专利布局、专利运营和维权保护全链条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布局合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价值专利组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壮大国家、省、市、区四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专业托管服务,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战略设计和管理创新,支持知识产权运用转化,激活知识产权市场价值。培育商标品牌示范基地,将商标注册纳入企业质量品牌提升项目要求。培育和扶持数字版权产业发展,加快国家级和地方版权创新发展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地理标志培育、认定与保护工作,培育一批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优势,制定支持国有高校院所和国有企业职务发明知识产权权益分配制度改革试点的政策措施,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热情。

  (四)高水平强化知识产权“放管服”改革,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快速审查确权维权信息化业务平台,提供包含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协同保护等业务的全流程管理和服务。加快专利申请便利化改革,缩短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专利质押登记办理时限,进一步压缩专利优先审查推荐和专利费用减缴备案审批时限,提高专利快速预审效率,拓展预审产业新领域。加快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下放注册商标续展、变更等非确权业务,推动在专利代办处商标受理窗口分窗口、前海商标受理窗口建设,持续提升重点产业商标注册业务服务质量,缩短审查时限,打击商标抢注行为。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建设,放宽国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准入条件。建设涵盖专利、商标、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地理标志全门类知识产权服务专业大厅。

 (五)高规格服务重大区域布局战略,促进区域产业升级。依托光明科学城、西丽科教城,坪山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坝光生物谷等重大区域产业布局,分类支持创建一批知识产权特色园区和运营中心。打造以商标为支撑的品牌经济,以专利为支撑的创新经济,以版权为支撑的文化经济。聚焦 5G、人工智能、新能源、海洋经济等重点产业,开展专利培育工程和专利导航工程,布局建设重大产业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中心,引导和鼓励企业在重点产业进行国际专利布局,支持企业在优势产业技术领域加强标准必要专利建设。鼓励工业设计企业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建立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监测和定期发布机制。建立政府项目申报知识产权合规性承诺制度。

  (六)高效率完善知识产权服务链条,盘活全市知识产权服务资源。降低知识产权服务业准入门槛,放宽对专利代理机构股东或合伙人的条件限制。大力发展知识产权高端服务业,支持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鼓励国内外高端知识产权服务人才落户。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监测体系,建立服务业名录库和知识产权服务标准体系,适时发布服务业发展年度报告。支持服务机构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知识产权联盟建设,支持备案联盟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需要,积极参与或主导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推动相关必要专利纳入产品和技术标准,促进知识产权、标准与市场活动的紧密融合。

 (七)高保障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营造激励创新的社会

 环境。弘扬“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充分利用世界知识产权日、专利周、商标节、专交会、高交会、文博会、知交会、工业设计大赛等重大活动,推广知识产权文化。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推动知识产权进社区、进课堂、进新媒体,提升市民知识产权意识。加强普法宣传,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广泛发动群众和线人积极举报制售假行为。研究制订有针对性、符合时代特色且易于接受的宣传方案,加强下一代知识产权意识培养,让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失去生存的土壤,创造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环境。持续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主题沙龙、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辅导培训等活动,打造企业知识产权交流平台品牌。

  (八)高质量壮大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夯实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基石。研究编制人才规划,提出加强人才工作的具体意见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投身知识产权服务业。充分发挥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作用,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批精通国内外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熟悉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高层次人才,促进知识产权人才逐步向职业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新增一批国家、省级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和专家。支持香港、澳门等地区的知识产权高端人才来深创业,享受人才方面的相关优惠政策。探索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或国际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等智库机构,探索在合作设立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充实知识产权管理队伍,建立知识产权行政部门与司法部门学习交流机制,打造适应新时代提高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干部队伍。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全面加强党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党委(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市知识产权联系会议制度作用,统筹协调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司法部门等各方力量,加强全市知识产权的宏观管理,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参与机制,构建大知识产权工作格局。加强专业团队配备和轮训工作,建立重点任务和专项工程协调督导机制,提升执行力,保证各项工作得到落实。

 (二)资金保障 持续加大知识产权资金投入。优化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程序。加强项目前期研究、布局谋划、专家论证和入库管理工作,科学编制年度知识产权预算,加快资金支出进度。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考核标准。加强绩效评价、审计监督、支出进度考核结果应用。

 (三)机制保障

 制定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和相关实施办法。出台年度推进计划,明确任务分工。建立关键指标监测机制、评估体系和考核制度,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法,研究改进规划实施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 合编 自治区 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