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法国葡萄酒文化详解及各区酒庄介绍
这是一篇完全解析法国葡萄酒文化及各区酒庄历史的文章,
献给所有热爱葡萄酒的朋友
法国葡萄酒
(附1:葡萄酒字典)
(附2:法国各区酒庄详解)
1855年,世界万国博览会在巴黎举行。当时的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命令波尔多商会将波尔多产区的葡萄酒进行等级评定,这张波尔多葡萄酒等级表流传至今,波尔多五大顶级酒庄(Chateau Lafite-Rothshild、Chateau Margaux、Chateau Latour、Chateau Haut Brion、Chateau Monton-Rothshild)也由此闻名世界。
时过境迁,许多法国波尔多红酒庄园的风貌已大有改观,庄园主历经了数次变更,酿造方法也与先前有了不同,但这个分级法的原则至今仍被人们遵循,并推广到法国乃至世界。古老的葡萄酒行会对波尔多来说,同样值得一提。
这是一个由社会名流和葡萄酒专业人士组成的非盈利性协会,他们身着古色古香的红顶红袍,系着白色披肩,举行庄严盛大的仪式,隆重纪念与葡萄酒相关的节气和活动。行会世代相传,延续至今。
波尔多是法国最大的AOC葡萄酒产区。同样是波尔多AOC等级的红葡萄酒,在分级上还大有不同,通常是酒标上标称的产区越小,葡萄酒的质量越高,所以酒庄(Margaret Red)的酒最为名贵。在波尔多纵横十万公顷的葡萄园上,遍布大小酒庄8000多个,出产的葡萄酒各具风格,纵是一街之隔,风味亦截然不同,这也是波尔多红酒令人着迷的原因之一。
酒城波尔多有句名言:酒是酿造师的孩子。意思是说,有了优秀的酿造师,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酒。
波尔多玛格丽红红酒的高贵源于它漫长而细致的酿造方式:葡萄汁在发酵过程中,浸皮的时间控制着红酒清澈动人的颜色及酒中丹宁的含量;
发酵完成后,需要将沉于发酵槽底的酒渣抽取出来,这是一段缓慢而耐心的过程;
接下来是选出品质最好的酒,同时将不同品种的葡萄酒以完美的比例结合。
这样不但可以提升酒的品质,还可以保留下不同品种葡萄的风味,而且能结合出更为独特美妙的口味。经过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葡萄酒从橡木桶中装瓶封盖。此时的红葡萄酒依然具有生命力,它们透过软木塞缓缓地呼吸,继续发生着奇妙的变化,渐渐达到成熟。因此,波尔多红酒大多适宜长期保存,上佳的美酒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成熟。
自从古代英勇无畏的水手把葡萄树枝从尼罗河的山谷和克里特岛带到希腊、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再由此传入法国之后,葡萄的种植和酿酒技术在这块六边形的国土上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改良、提升和发扬光大。葡萄酒文化不仅表现了法兰西民族对精致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法国文明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
法国波尔多五大顶级酒庄(排名不分先后)
1.【拉图庄园Chateau Latour】
2.【穆桐庄园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
3.【玛歌庄园Chateau Margaux】
4.【奥比安庄园 Chateau Haut Brion】
5.【拉菲庄园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1.拉图酒庄(Chateau Latour)简史
【情况简介】
产地:法国波尔多普尔勒 ( PAUILLAC )
级别:1855年及1973年评级“一级庄园”
表面积:160.5英亩葡萄品种:75%赤霞珠,20%梅洛,4%佛朗,1%小伟度
平均树龄:40年
种植密度:每公顷10000株葡萄树
平均产量:每公顷4500公升
年产量:175,000瓶
窖藏:
储存在橡木桶17个月。灌瓶前经澄清过程,没有过滤,成熟期20-50年。因为庄园中有一个历史悠的塔,拉图庄园即以“塔”命名,法文中的Latour意指“塔”。在不少酷爱波尔多葡萄酒的酒客心目中,拉图庄园酒是“葡萄酒中的王者”。
拉图庄园酒的风格雄浑刚劲、余味悠长,有一部分原本喜欢饮用烈酒的酒客,因为健康的原因转而饮用酒精度较低的葡萄酒,拉图成为他们最佳的选择。正如一位著名的英国品酒家所言:若说拉菲是男高音,那拉图便是男低音;
若拉菲是一首抒情诗,拉图则为一篇史诗。拉图庄园葡萄酒最大的特点是其质量的致性(consistency),也就是说无论是好年不审劣年,拉图的品质都能维持。
拉图酒庄是以一个位于吉伦(Gironde)河口的堡垒为名的城堡,这个由英国人在15世纪盖的堡垒,当初是为防止海盗而建的。由于地处战略要冲,中世纪以来即成为征战要地,英法百年战争时,此地就是两军必争之所,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英法仍在争夺对于拉图堡的“主权”,但这次所争的是酒园了。
拉图酒庄在14世纪的文献中已被提到,但不是作为酒园。在16世纪已开垦为葡萄园,1670年法国路易十四的一位私人秘书戴.夏凡尼(De Chavannes)买下了本堡。1677年因婚姻关系,本园移到戴.克劳塞(De Clausel)家族手中。到了1695年,玛丽.特丽丝.克劳塞(Marie Therese De Clausel)嫁给购买拉菲堡的西谷家族杰克公爵之子亚历山大公爵,将拉图堡作为嫁妆,于是拉图堡成为西谷家族的产业。
随着西谷家族的中落,“葡萄酒王子”尼古拉逝世后,拉图堡和拉菲堡由大女儿及其儿子亚历山大伯爵继承。后来伯爵再将本园交给3为妻妹,拉图堡正式和拉菲堡分家。此后,本园分由3家所有。
法国大革命爆发时,拉图堡仍有1/4属于西谷家族的卡巴纳伯爵(Cabanar de Segur)。但伯爵流亡海外,革命政(蟹)府便将这1/4的产权拍卖了。几经转手,这1/4的股份在1841年以150万法郎落入伯梦(Beaumont)家族手中。伯梦家族也是当年拥有本园股份的三大家族之一,于是至此拥有了多数的股份。为避免重蹈西谷家族的覆辙,伯梦家族依法成立了一个法人,拉图堡不至于因继承而被瓜分,也使得拉图堡100多年来能在三大家族——郭帝伏龙(Cortivron)、弗乐(Flers)及最大股的伯梦的掌管中维持全貌。
1963年,伯梦及郭帝伏龙为了不愿每年将巨额红利分给68位股东,便将拉图堡79%的股份卖给英国的波森与哈维两个集团(Pearson and Harveys of Bristol),金额为270万美元。消息传来,举国为之哗然,不少法国人视其为卖国行径。
26年后的1989年3月,已成为哈维集团东主的里昂联合集团(Alliance Lyonnais)以近2亿美元的天价把在英国波森集团手中的股份购回。1993年6月,法国百货业巨子春天(Printemps)百货公司的老板皮诺(Francois Pinault)又以较低的7.2亿法郎购下拉图堡的主控权。
当1989年里昂联合集团购买拉图酒庄时,每公顷单价为1400万法郎,换算至每株葡萄树即值1800法郎,堪称全球身价最高的酒园。拉图堡种植的葡萄以赤霞珠为主(80%),掺杂少许的梅乐与品丽珠(各10%)。每公顷植1万株,可以算是“密集型种植”(柏图斯酒庄每公顷约6500株,拉菲堡为8500株),但园中多为30-40岁的老株,葡萄质佳量少,故每公顷的收成反而较其他酒园少,不会超过5000升。葡萄在采收时亦经过严格筛选。
葡萄汁在发酵时,一般酒厂是在木桶中进行,唯拉图堡在梅多克地区首开风气之先,引进不锈钢材料酒槽。1963年,虽然由英国公司购得拉图堡,但英国人完全听从“内行领导”,将酒厂委由酿酒大师加德尔(Jean Paul Gardere)全权处理。加德尔不负所托,一连串的改革使得拉图堡更焕发出脱胎换骨的生机。
加德尔的更新计划之一是引进这种可控制温度、控制发酵进度且可容纳达1.4万升的不锈钢槽,此举一度引起业界的质疑,但结果证明,加德尔的做法是正确的。现代化的发酵方式比起传统方式要减少一半的时间(7-10天),也改善了拉图堡酒的高度涩感与必须放置至少10年方可入口的问题,在不锈钢槽内完成发酵程序后,又会泵回全新木桶中醇化20个月至两年不等。由于拉图堡在年份不好时会更加强筛选葡萄的工作,所以在较差年份的拉图堡仍能保持相当好的品质,这种功夫堪与柏图斯酒庄相比,也是拉菲堡特别是穆桐酒庄所不及之处。
加德尔第二个重要的决定是酿造副牌酒,这支可以算是所有副牌酒中品质最佳的“拉图之堡垒”(Les Forts de Latour),少部分是由未达拉图堡水准的正牌所淘汰的(一般只有60%可以列入一等,不好的年份如1974年只有25%),大部分是由酒园的另两块小园地(共14公顷)所产的葡萄来酿造的,1966年首次酿造,1972年正式上市。
“堡垒”虽非“正规部队”,但是酿造过程可一点也不马虎,故其口感必须待醇化数年后才能成熟(也就是耐藏的本领,一点也不让老大哥专美于前)。名品酒家帕克认为“堡垒”是所有副牌酒中最优的,足可列入第四等顶级。不过,由于穆桐酒庄的副牌酒上市所挟的巨大声势与优秀品质,“堡垒”恐怕更要兢兢业业,更上一层楼不可了。1990年,本园更推出三等酒,本酒标签只有一个堡垒图像,名称只有一个简单的“波仪亚克”(Pauillac),另在标签下行以小字体表明是在拉图堡装瓶。味道平平,市价约20美元。
一般而言,拉图堡比穆桐酒庄、拉菲酒庄与玛歌酒庄需要更长的醇化期,至少需要10-15年方可以度过“青涩期”。成熟后的拉图堡有极丰富的层次感,丰满而细腻。英国著名的品酒家休.约翰逊曾形容拉菲堡与拉图堡的个性:若说拉菲堡是男高音,那拉图堡便是男低音;
若拉菲堡是一首抒情诗,拉图堡则为一篇史诗;
若拉菲堡是一曲婉约的轮旋舞,那拉图堡必是人声鼎沸的游行。这两种著名的酒是否有一阴一阳或一刚一
柔的个性,就有待朋友们自己去体会了。
2.穆桐酒庄(Chateau Mouton)简史
【情况简介】
产地:法国波尔多普尔勒(PAUILLAC)
级别:
1973年评级(第一级庄园)
表面积:192.7英亩葡萄品种:
77%赤霞珠,11%梅洛,10%佛朗,2%小伟度
平均树龄:45年
种植密度:每公顷8500株葡萄树
平均产量:每公顷4000-5000公升
年产量:
300,000瓶
窖藏:
储存在橡木桶19-22个月。灌瓶前经澄清过程,没有过滤,成熟期为15-20年。穆桐庄园与拉菲庄园同属于罗富齐家族所有,穆桐(Mouton)法文原意是指“羊”,这是因为庄园所在地以前是最适合放羊的山坡,所以称之为“羊庄)。
穆桐庄园直至1973年才破格升为一级庄园,其拥有者极有生意头脑,穆桐正酒每年都会邀请一位世界著名的艺术家,为其当年的酒标,由于酒标极具艺术性,所以不论酒本身好坏,瓶子已经具有收藏价值。
特别是1973年的酒瓶,当年邀请的是著名画家毕加索,而这一年也是穆桐庄园晋升为一级庄园的年份,因此具有特别的收藏价值。穆桐酒的几格比较另类,风格介于拉菲和拉图之间,特别是它的酒香十分独特,带有浓烈的莫加咖啡香味,喜欢咖啡有朋友会特别钟爱。
法国波尔多地区的五大葡萄酒产区内,梅多克是最重要的一区,仅生产红酒。梅多克区又可细分为4个小酒区,由北至南依序为圣达士蒂(St-Estephe)、庞马洛(Pauillac)、圣朱利安(St-Julien)与玛歌(Margaux)产区。这4个小酒区中名园星布,其中,名园最多的当属庞马洛产区。庞马洛产区内三大名酒:穆桐酒庄、拉菲酒庄、拉图酒庄,犹如三颗钻石,使得庞马洛简直变成波尔多地区的代表了。我们先说一下穆桐酒庄。
本园位于一个小丘陵上,这个叫“穆桐”的小山丘,以前可能很适合牧羊,否则不会以“绵羊”为地名。本园开园甚早,在15世纪已有记载,在15世纪中叶一度是英国亨利五世的幼弟格罗切斯特公爵韩非(Humphrey,Duke of Gloucester)的采邑,看来本园和英国人甚有缘。
1725年前,贵族戴布兰(Joseph de Brane)将原有园地妥为整理,遂名为“布兰.穆桐”(Brane-Mouton)。布兰的孙子,也是有“葡萄园的拿破仑”美誉的艾克托(Hector)男爵曾与邻居达美拉克(d’Armailhacq)将赤霞珠葡萄引进本园与梅多克地区,所以也是当地名气甚大的园主。1830年,艾克托以120万法郎的价格将本园转卖给巴黎的银行家杜雷(Isaac Thuret)。
不料几年后,根瘤蚜使得该葡萄园受到严重损失,收获量大减。因此,杜雷又于1853年减价(112.5万法郎)让售葡萄园给银行业巨子罗斯查尔德家族纳撒尼尔男爵(Baron Nathaniel de Rothschild),原称之为“布兰.穆桐”的园名亦改为“穆桐.罗斯查尔德”。当时面积约55公顷,年产量约15000箱,计17万瓶左右。
罗斯查尔德家族是犹太人,由于其姓“罗斯查尔德”(Rothschild)在英文或法文中并无特殊的意义,但依德文则为“红盾”,可知此家族为德裔。罗斯查尔德家族源自德国法兰克福,为银行世家。为了开拓海外银行业务,极富前瞻头脑的罗斯查尔德家族除留在德国外,另四房分赴英国伦敦、奥匈帝国维也纳、法国巴黎与意大利那不勒斯发展,以便能灵活运作。在伦敦的这一房在英国迅速发展,慷慨支付了英国威灵顿元帅的滑铁卢战役经费,遂获英王颁赠男爵爵位,也就是这支英国的罗斯查尔德家族购得了此园。
纳撒尼尔男爵购得穆桐堡后,其堂兄弟詹姆士(James)15年后(1868年)也购得拉菲酒庄,罗斯查尔德家族一下子就拥有了全法国重要的两个酒园。不过纳撒尼尔男爵买下穆桐酒庄后,并未能使之成为最顶尖的葡萄园。由于穆桐酒庄当时并没有像样的房间可供居住,所以男爵并未住在此。
男爵死于1870年,继承本园的詹姆士(和其堂叔同名)男爵也于37岁的盛年死于1881年,遂由其遗孀承接园产,并至1920年再传给儿子亨利。亨利是一个医生及艺术家,对酿酒以及管理葡萄园毫无兴趣,也不想离开艺术之都巴黎,于是把园子交给了次子菲利普男爵(Baron Philippe)。菲利普接掌后,本园开始有革命性的转变,也开启了本园多彩多姿的历史。
菲利普男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随家迁至南方的穆桐酒庄以避战祸。谁知穆桐酒庄的魅力深深迷住了菲利普幼小的心灵,也使得父亲亨利男爵决定将此园交给他管理。1922年10月22日菲利普入主名园时,年方20,即发愿将穆桐酒庄提升到与邻近的拉图酒庄、亲戚的拉菲堡一样的水平。因为在1855年官方的评鉴表中穆桐被列为“顶级”中的第二等,这对年轻的菲利普而言是个奇耻大辱。因此,他不愿重蹈祖辈将酒园托付他人经营的覆辙,而是亲身全心的投入。
菲利普获得次名园后,本园尚无水、电及电话,马路也只是泥泞道路,所谓的“穆桐酒庄”建于1880年,更是破旧不堪!菲利普必须一切从头开始!皇天不负苦心人,穆桐酒庄的品质因此立见改善。
穆桐酒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并未能像前次大战一般的侥幸躲过兵,而被德军占领。除房舍当做营房外,德国还派一名制酒官进驻指挥继续酿酒。犹太裔的菲利普男爵先是被撤销法国国籍,继而被维希政(蟹)府下狱,后来男爵逃离法国到了伦敦,加入自由法军继续抗战。
男爵夫人(Chambure)则不幸被捕,送到德国关入纳粹集中营,在战争前夕竟命丧于斯!大战结束后,男爵凯归,1942年由亡父处正式获得继承权,并且将兄弟姐妹处的股权全部购回,使自己成为本园唯一所有人,开始继续为穆桐酒庄“晋级”而努力。此后的两件大事足以反映穆桐酒庄的特色。
第一,将每年一成不变的酒瓶标签予以艺术化。1945年,为了庆祝战争胜利而在标签上绘一“V”后,穆桐酒庄每年均央请著名艺术家设计新标签。润笔之资是5箱(60瓶)不同年份且皆达到成熟期(至少10年)而随时可饮用的穆桐酒,等标签印好并贴上该年份出厂的酒瓶后再送5箱。许多著名画家都欣然应允,以共襄盛举。例如1958年的达利、1964年的亨利.摩尔(Hey Moore)、1969年的米罗、1970年的夏格尔(Chagall)以及1975年的安迪.渥侯(Andy Warhol)。但最重要的是毕加索辞世的1973年,由毕加索所绘的《酒神祭》(Bacchanal)脍炙人口。这幅毕加索在生前未允诺,而是在死后由其妻女让售给穆桐酒庄的佳作,正好作为穆桐酒庄“胜利”的表征。
当年的法国农业部长、后来担任法国总理、现任总统的希拉克(Jacques Chirac)终于颁布一个命令,将1855年官方所定的评鉴表中顶级的第一等酒由原有的四园(拉菲酒庄、拉图酒庄、奥比安酒庄、玛歌酒庄)增
篇二:法国葡萄酒文化
法国葡萄酒历史
1、法国葡萄酒历史
法国的葡萄酒历史十分悠久,可追溯至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人来到了法国马赛地区,并带来了葡萄树和葡萄栽培技术。公元前51年,凯撒征服了高卢地区,正式地葡萄树栽培便在此展开。随着葡萄种植区域不断向北扩展,公元3世纪,Bordeaux和Burgundy开始为供不应求的葡萄酒市场酿制葡萄酒。公元6世纪,随着教会的兴起,葡萄酒的需求量急增,加之富豪对高品质葡萄酒的需求,加快了法国葡萄酒业发展的脚步。中世纪时,葡萄酒已发展成为法国主要的出口货物。
1855年,法国正值拿破仑三世当政。三世国王想借法国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的机会向全世界推广波尔多的葡萄酒,而且想让全国的葡萄酒都来参展。于是,他请波尔多葡萄酒商会筹备一个展览会来介绍波尔多葡萄酒,并对波尔多酒庄进行分级。这无异于去捅一个马蜂窝,因为那些酒庄个个都很自以为是,然而胜出者只能有一个。于是波尔多商会把责任推托给一个葡萄酒批发商的官方组织Syndicat of Courtiers,让他们将所有酒庄分为5级,每个吉伦特区的红酒生产者都包括在其中一个级别里。两周后,Syndicat of Courtiers拿出了他们的分级,包括58个酒庄,1个超一级,4个一级,12个二级,14个三级,11个四级和17个五级。超一级酒庄为:吕萨吕斯酒堡(d'Yquem),四个一级酒庄为:Lafite-拉菲(Rothschild)、拉图(Latour)、玛歌(Margaux)和红颜容(Haut-Brion)。
几乎所有的等级园均来自梅多克,唯一例外就是Haut-Brion(红颜容,又译奥比安),来自格拉夫产区。其他的产区也没有包括在内,而且所有评出的酒庄全部集中在波尔多左岸地区,右岸的Cheval Blanc(白马)这样在18世纪就已经十分出名的酒庄也没有包括在内,这不得不说明是这次分级制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这个分级制度内,同一级的酒庄也是有先后之分的,比如Mouton-Rothschild就是二级酒庄里的第一把交椅。但是这种做法招来了很多批评。1855年的9月,Syndicat of Courtiers给波尔多葡萄酒商会去了一封信,说明在同一等级内没有先后之分,商会于是对名单进行了修改,统一级酒庄内按照字母顺序排列,才将此事平息。
自从1855年后,酒庄的名称、所有者、葡萄园甚至葡萄酒的质量都有很多变化。现在名列分级制度的等级园内的有61个酒庄。当然即便是酒庄更名易主,如果 其历史上是等级园,他还将保持等级园的位置。唯一的一次变动就是1973年,在Philippe Rothschild男爵不断努力下,Mouton Rothschild由二级酒庄升级为一级酒庄。也就形成了现在世所共知的“五大名庄”。
在此之后,格拉夫地区和圣·爱美隆地区在上个世纪中叶也进行了酒庄分级,只不过没有像梅多克地区那样分成5个等级。所有这些进入酒庄分级的酒庄都称为“列级酒庄”,在酒标上能够看到“Grand Cru Classe”的字样。
时过境迁,许多法国波尔多红酒庄园的风貌已大有改观,庄园主历经了数次变更,酿造方法也与先前有了不同,但这个分级法的原则至今仍被人们遵循,并推广到法国乃至世界。古老的葡萄酒行会对波尔多来说,同样值得一提。这是一个由社会名流和葡萄酒专业人士组成的非盈利性协会,他们身着古色古香的红顶红袍,系着白色披肩,举行庄严盛大的仪式,隆重纪念与葡萄酒相关的节气和活动。行会世代相传,延续至今。
波尔多是法国最大的AOC葡萄酒产区。同样是波尔多AOC等级的红葡萄酒,在分级上还大有不同,通常是酒标上标称的 产区越小,葡萄酒的质量越高,所以酒庄(Margaret Red)的酒最为名贵。在波尔多纵横十万公顷的葡萄园上,遍布大小酒庄8000多个,出产的葡萄酒各具风格,纵是一街之隔,风味亦截然不同,这也是波尔多 红酒令人着迷的原因之一。
酒城波尔多有句名言:酒是酿造师的孩子。意思是说,有了优秀的酿造师,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酒。
波尔多玛格丽红红酒的高贵源于它漫长而细致的酿造方式:葡萄汁在发酵过程中,浸皮的时
间控制着红酒清澈动人的颜色及 酒中丹宁的含量;
发酵完成后,需要将沉于发酵槽底的酒渣抽取出来,这是一段缓慢而耐心的过程;
接下来是选出品质最好的酒,同时将不同品种的葡萄酒以完美的 比例结合。这样不但可以提升酒的品质,还可以保留下不同品种葡萄的风味,而且能结合出更为独特美妙的口味。经过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葡萄酒从橡木桶中装瓶 封盖。此时的红葡萄酒依然具有生命力,它们透过软木塞缓缓地呼吸,继续发生着奇妙的变化,渐渐达到成熟。因此,波尔多红酒大多适宜长期保存,上佳的美酒需 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成熟。
自从古代英勇无畏的水手把葡萄树枝从尼罗河的山谷和克里特岛带到希腊、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再由此传入法国之后,葡萄的种植和酿酒技术在这块六边形的国土上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改良、提升和发扬光大。葡萄酒文化不仅表现了法兰西民族对精致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法国文明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
2、葡萄酒餐桌礼仪,你懂多少?
很多人在各类应酬宴请,或是party的时候,都会选择饮用葡萄酒,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喝葡萄酒的餐桌“YES和NO”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否则失了礼貌还不自知,那绝对是丢份的……
开瓶
瓶前,应先让阅读酒标,确认该酒在种类、年份等方面与所点的是否一致,再看瓶盖封口处有无漏酒痕迹、酒标是否干净后再开瓶。
法国弓箭C&S激发醒酒器,
在宽大的瓶壁中,新酒得以充分氧化,果香能在瓶中最大程度的孕育,独特的瓶颈让醒酒器在手中轻松拿捏,而瓶口的滴酒控制让你在倒酒时得心应手。
开瓶后取出软木塞,看看软木塞是否潮湿,若潮湿则证明该瓶酒采用了较为合理的保存方式,否则,很可能会因保存不当而变质。客人还可以闻闻软木塞有无异味,或进行试喝,以进一步确认酒的品质。在确定无误后,才可以正式倒酒。
倒酒
千万别把酒满上,最多将酒倒至杯中的三分之一处,即约在杯身直径最大处就足矣,留有足够的杯内空间,可挽留从酒中逸出的香气。
斟酒
斟酒等服务一般为主宾、主人、陪客、其他人员。在家宴中则先为长辈,后为小辈;先为客人,后为主人。而国际上较流行的服务顺序是先女宾后主人,先女士后先生,先长辈后幼者,妇女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举杯
对于葡萄酒来说,温度是最重要的,正确的姿势是手指捏着杯身下的杯杆,甚至用拇指和食指捏着杯底也是正确的,这样一方面避免将人体温度传导给葡萄酒,另一方面也是避免手指印留在杯身,影响对酒的观赏。如果自认为酒温太低,将杯杆夹在中指和无名指间,优雅而又浪漫。
晃杯
法国弓箭C&S进口精选Kwarx玻璃红酒高脚葡萄酒杯,
超薄触感绝佳的杯缘设计,让您更能享受酒的奥秘。
葡萄酒入口前还有个晃杯的动作。晃杯的目的是释放酒的香气,同时也是给酒留有更充足的氧化时间,使酒更柔和,所以酒不能倒太多。
晃杯使酒液自下而上,并顺着杯转动的方向打转。好的晃杯动作会使杯中之酒形成较大的凹面,从而加速香气的释放和氧化;同时又有优美的螺旋状运动轨迹——又称“天使的泪痕”。
篇三:浅析法国葡萄酒文化和对我国的影响
浅析法国葡萄酒文化和对我国的影响
[摘 要] 法国葡萄酒因其悠久的历史和独一无二的口感享誉世界。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国葡萄酒进入到中国消费者的生活中,并且越来越受到推崇。我国人民也渐渐的了解法国葡萄酒文化。在它的影响下,人们的饮酒习惯也正悄悄发生改变。
[关键词] 法国葡萄酒文化;
中国葡萄酒文化;
饮酒习惯;
影响
一、引言
法国葡萄酒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它随着法国社会文明一起成长,可以说葡萄酒文化已渗透进法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宗教、政治、文化、艺术等领域中都可以看见它的踪迹和影响。自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法国葡萄酒被引进我国。中国人也越来越了解法国的葡萄酒文化。从以前的“葡萄酒加雪碧”到现在的细细“品味葡萄酒”,从以前的认为葡萄酒即是红酒到现在开始了解葡萄酒的分类,中国人越来越被法国灿烂的葡萄酒文化所吸引和影响。
二、灿烂的法国葡萄酒的的历史与文化
当人们谈到葡萄酒自然而然的会联想到法国,虽然现在葡萄酒的生产基地遍布全球,但要说到质量最好名声最高的当属法国的葡萄酒。法国的葡萄酒文化是世界葡萄酒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虽然法国葡萄酒的名声可谓是居全球之冠,但是葡萄酒的起源之地却并不在法国。现今,关于葡萄酒的起源,学界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人类大概在一万年前就已开始了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①。考古资料证明,人类七千年前在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及伊拉克等地区已经开始栽种葡萄。考古学家们在伊朗(古波斯)的扎个罗斯山脉发现了距今最古老的葡萄酒。大约六千年前葡萄的栽种技术传入埃及等地区,在埃及墓葬壁画上的图画清晰的描绘了当时人们酿造葡萄酒的过程。距今大约三千年前,葡萄种植及酿造技术传入欧洲。现在,葡萄酒一词在欧洲的很多语言中的拼写有相似的组成部分——“V”(或它的变形“W”)和“N”。例如在芬兰语是“Viini”,德语中为“ Wein” ,英文中是“Wine”。甚至在有些语言中拼写是完全相同的,比如在法语、丹麦语、冰岛语和瑞典语中写作“Vin”,在西班牙语、意大利和捷克语中都写作“Vino”。
因为他们都是从拉丁语中Vinum(意:酒)一词转变来的,更早的词源可追溯到古希腊语。这与葡萄酒在欧洲的传播与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希腊是欧洲最早开始种植及酿造葡萄酒的国家。在荷马的史中记录有很多关于葡萄酒的描述。在公元前六世纪,葡萄栽种术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传入高卢(la Gaule即现在的法国地区)的南部地区。
罗马帝国的兴盛带来了葡萄酒酿造在欧洲大陆的第一次大发展。随着罗马帝国版图的扩张进入法国东部、西班牙、德国等地区。在罗马帝国时期,高卢被罗马帝国所战领,葡萄种植及酿造技术这一时期在这片土地上得到巨大的发展,先后进入罗纳河谷(Vallée du Rh?ne)勃艮第 (Bourgogne)、波尔多(Bordeaux)、卢瓦尔河河谷(Vallée de la Loire)、香槟地区(Champagne)和 摩泽尔河谷(Vallée de la Moselle)地区,如今这些地区仍是法国著名的葡萄酒出产地。随着罗马帝国衰落,葡萄园也随之衰落。基督教的兴起带来了又一次葡萄酒酿造的发展。法国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及土壤使其成为葡萄酒的主要产地。在十八世纪之前法国的葡萄酒产业一直掌握在贵族及僧侣手中。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解除葡萄种植和酿造的限制,并使之高速发展。十九世纪,随着铁路交通的发展,法国南
《》 相关热词搜索: [db:g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