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质是什么?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
3.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认为要作到以下几点:
一、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必须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宗旨。
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总之,我们应当按照这些要求,进一步深化认识,坚持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本领,在本职岗位上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先进性活动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4.四川汶川大地震,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带头捐款捐物。
2、组织身边的人捐款捐物3、投入救灾一线4、关心灾区儿童
一要大力宣传中央、省、市、区有关抗震救灾工作精神,在武装自己头脑的同时,做好人民群众思想发动工作;
二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坚守工作岗位,教育和引导群众不信谣、不传谣,树立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和勇气;
三要积极开展捐款捐物献爱心活动,把党的温暖及时送到灾民手中,确保抗震救灾工作落到实处。
1、“八荣八耻”是胡锦淘总书记什么时候提出的重要论述?
答: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3月4日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时提出来的。
2、“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
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八荣八耻”的内涵是什么?
答:“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涵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4、大力提倡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有何重大意义?
答: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打牢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5、“八荣八耻”的核心、原则、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八荣八耻”坚持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6、“八荣八耻”引导人们摆正哪些关系?
答、引导人们摆正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
7、“八荣八耻”针对社会上哪些消极现象提出来的?
答、针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提出来的。
6.中共17大召开的时间
2007年月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
内容: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六、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九、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十、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十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十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意义:一、党的十七大是我国改革开放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党的十七大凸显科学发展观这个灵魂和主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新进步。
三、党的十七大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
篇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科学技术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同志生前十分关心和密切注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具体、直接地指导和大力推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在这一伟大的实践中孕育和形成了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这一思想不仅在理论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实践中发挥了并继续发挥着巨大的现实作用,已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全面地把握这一思想对于建设四个现代化尤其是科学技术现代化,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迄今在邓小平理论的宣传和研究工作中,并没有把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放在应有的高度。事实上,无论从内容、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看,科学技术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整个系统中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子系统,它应占有自己的位置,把它分散在邓小平理论的其他部分中进行研究和阐述是不恰当的,不利于更深刻地揭示它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的是非得失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拨乱反正,使党的工作重心重新回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正确认识和把握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第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上的积极成果,使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认识,回到了正确的轨道。邓小平指出:“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的提法比较好。毛泽东同志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在重新审视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态势,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矛盾进行深刻分析之后,邓小平对现阶段的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他指出:“多少年来我们吃了一个大亏,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文化大革命?更走到了极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上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最根本的拨乱反正。”
在此基础上,由邓小平亲自指导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了全面而准确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初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这样,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第二,创造性地发展了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区分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邓小平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和社会经济基础是相适应的,但是“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这些具体做法是为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确立的具体制度、体制和政策。基本制度和具体做法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基本制度决定和制约这些具体做法,具体做法又决定和影响基本制度优越性发挥的程度,甚至严重影响基本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与生产力发展相矛盾的,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对这些旧体制的改革不是取消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中国的问题不在于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不够高,而在于没有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不同层次找到相应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果不对旧体制进行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只是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甚至于和具体做法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基本制度决定和制约这些具体做法,具体做法又决定和影响基本制度优越性发挥的程度,甚至严重影响基本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收起
篇三:20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什么
20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什么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00年2月,江泽民结束在广东的考察时,作了题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做到"三个代表"》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三个代表"是总结中国共产党70多年的历史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
2000年5月,江泽民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根本宗旨、根本任务的集中体现,是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提出的根本要求。
2001年7月,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运用"三个代表"思想深刻总结建党以来的基本经验,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并且明确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2002年1l月,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进一步作了明确的阐述,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同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写进了党章。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
的生活水平。同时,对于仍然存在的不适应先进生产力和时代发展要求的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要立足实际,创造条件加以改造、改进和提高,通过长期努力,逐步使它们向先进适用的生产力方式转变。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先进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正确地把握住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与要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从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不断追踪世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进程,并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把握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探索发展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现实途径,在实践中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
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使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不断适应生产力的要求。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通过改革建立起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
(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H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
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 H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努力改造落后的文化,努力防止和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对人们的侵蚀,逐步缩小和剔除它们借以滋生的土壤。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
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最终决定作用,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物质基础。文化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反作用。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一)坚持与时俱进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是"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应有的精神状态,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紧跟时代的基本前提。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深刻领会和自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充分认识世界和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新的实践,使中国共产党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紧跟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就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既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又善于汲取失误的教训;既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路线带领群众前进,又善于从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既善于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又善于组织引导干部和党员在实践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实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推进理论创新相统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增强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统一,使中国共产党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执政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主要手段。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国家权力为全中国人民服务。所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坚持执政为民
执政为民,就是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高度关注人心向背问题。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要以是否实现和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衡量改革和建设是非得失的最高标准,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这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前提和基础。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为准则,这是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则。
四、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社会主义要强大,体现优越性,关键在发展。邓小平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江泽民反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只有经济极大地发展了,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才能不断改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从这个意义上说,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本身就是最大的政治。
江泽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出科学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要求的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 相关热词搜索: [db:g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