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不能忘记祖国》第二课时
师:(出示)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它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13亿善良、勤劳的人民,他们有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世界上最灿烂的文化。悠悠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了太多的文化,遗留了太多的文明。丰富的物产,壮丽的河山,让人为之赞叹,魂牵梦绕。它就像一只昂首高歌的雄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就是我们的祖国——中国。看完上面这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们的祖国真美丽。
生:我们的祖国真富饶。
生:我们的祖国美丽、富饶、物产丰富,我为我生活在这样的土地上感到骄傲自豪。
师:是呀,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为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所以,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我们都不会忘记我们的祖国。(板书课题)请你带着这份骄傲与自豪齐读课题。
生:我不能忘记祖国。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
生:宋庆龄
师板书宋庆龄
师:说这句话时的宋庆龄只有15岁,那是个无忧无虑,尽情享乐的年龄,而宋庆龄的心中却只想着祖国,这不是自寻烦恼吗?我们看看宋庆龄是怎么回答的?请找出有关段落。
生: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宋庆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师:大家和他找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大家读得真好。请大家拿出笔勾画出这个自然段中最能表现宋庆龄品质的句子或词语。
生勾画
师:勾画完了吗?
生:画完了。
师:请你根据你过画出的词句来评说一下宋庆龄身上具有的优秀品质。谁先来说一说?好,你来打个头炮。
生:我从“我自己感到非常愉快”这句话中的“愉快”,感受到了宋庆龄非常热爱祖国。因为她觉得时刻想着祖国、大众是愉快的,并不觉得烦恼。
师:你这个头炮打得不错,抓住词语理解了宋庆龄对祖国的爱。非常棒。(师板书爱国)谁再来说一说。
生:我从“我不能忘记祖国,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这句话中体会到宋庆龄不但热爱自己的祖国,她还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她认为祖国的未来是光明的,充满希望的。
师:说得真不错。她对祖国未来充满希望也是爱国的表现。还有谁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我从“一个人,如果真的忘记了祖国,那人生该是多么没有趣味呀!”这句话体会到宋庆龄把爱国当作了自己人生的乐趣。如果一个人忘记了自己的祖国,那么他就是一个没有良心,没有追求的人,你把自己的祖国都忘记了,你就像忘记自己的父母一样,那你生活着还有什么乐趣呀!
师(鼓掌):你的发言真精彩,真有自己的见解,是啊,一个人如果都忘记了生他养他的祖国,那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呀。
师:我们来重点分析一下这句话。(出示最后一句话)这是一个否定句,我们把它改成肯定句试试。
生:一个人只有时刻想着自己的祖国,人生才有趣味。
师:改的不错。我们男同学来读一读否定句,女同学读一读肯定句。开始。
男女生分读。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觉得否定句把宋庆龄的这种爱国之情表达得更充分。
师:你的发现很好。否定句在有时候会将你想要表达的感情表达的更充分,更强烈。
师:刚才在学习这一段时,我们先勾画出了能表现出人物品质的词句,根据这些词句我们体会到了宋庆龄的爱国之心,最后我们又分析了否定句在文中的表达效果。下面我们就运用这样的步骤来对课文的其他段落进行学习。请你先从课文中勾画出最能表现宋庆龄品质或人物特点的词语或句子。
生勾画,师巡视。
师:好,大家刚才勾画得非常认真。请你轻声的把自己画的文字读一读,各读各的。
师:现在我们就根据大家各自勾画的语句人物特点、品质进行评说。谁来?好,请你来。
生:我从“她是一个文静而喜欢思考的女孩子,学习非常勤奋”这句话中知道了宋庆龄在美国留学时很爱学习,性格文静。
师:“文静”是她的性格特点。“喜欢思考”、“勤奋”是她的学习态度。说的不错。
生:我对刚才那个同学的发言做一下补充。还是第二自然段,在讨论会之前,宋庆龄“广泛搜集资料,认真思索,做了充分的准备“也同样反应了宋庆龄喜欢思考、勤奋的学习态度。
师:对。这也是宋庆龄能做出精彩发言的原因。任何的发言都是要经过精心准备的,就像我们现在一样。谁再来展示一下你的精心准备。
生:我从第七自然段宋庆龄的发言中体会到宋庆龄有一颗爱国之心。
师:噢,你找到了这么一大段语言。
生:我从第四自然段中的“不以为然”“摇了摇头”“紧锁双眉”“耐心地听完”这几个词中看出来宋庆龄很有涵养,很有礼貌。
师:为什么?
生:那个美国学生的发言那么傲慢,看不起我们中国,说我们中国将被历史淘汰,要是我早就暴跳如雷,和他吵起来了,可宋庆龄却没有打断他的发言,而是耐心的听完了他的发言,所以我认为她很有涵养,很有礼貌。
师:你也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你在阅读时能把自己的感受放进去,全身心投入,所以你的评说很到位。
生:我从“温文尔雅”“声调柔和”也看出了宋庆龄很有风度,很有涵养。听了美国学生的发言,宋庆龄虽然心情激动,但他还是温文尔雅地站起来,用柔和的语调发言,这不就是大家闺秀的涵养吗?
师:你和他的观点一样,只是找的语句不一样,对吗?
师:刚才大家的评说主要抓住了宋庆龄的语言、神态等进行的,在这篇课文中,大家觉得哪一段的描写最为精彩?
生:第七自然段。
师:好,英雄所见略同。我们就抓住这一段进行分析。你觉得这一段哪个地方写法好?例如:修辞手法、标点符号?与上下文的关系?句语句之间的联系?或哪句话、哪个词用得好?等。先自己好好读读这一段话吧。老师建议你们好好想一想,有时候急于表达看法可能不太深刻。
(生默读中)
师:好吧。我们开始交流。
生:“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这句话是宋庆龄针对美国学生说的“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进行的发言。
师: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宋庆龄的发言是经过认真思考和广泛收集材料的。很好你能抓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
生:这一段中宋庆龄把当时的中国比作了一头沉睡中的狮子,我认为这个比喻很好,很恰当。
师:能说说你为什么认为这个比喻用的很好,很恰当吗?
生:因为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清政府无能。
师:那为什么说是沉睡的狮子呢?沉睡意味着什么?
生:沉睡意味着它会醒来,而当它醒来时它会像一头雄狮一样威风凛凛,势不可挡。
师:你说的非常好,那么当时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件)宋庆龄15岁那年是1908年,那是的中国正处在清朝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贫穷落后,惨遭外来侵略,整个华夏大地千疮百孔、满目疮痍、民不聊生。那样的中国不就是在沉睡中吗?它正在养精蓄锐,一吼震天下。宋庆龄虽身处异国求学,却对那样的中国充满了爱,充满了信心。
生:“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这句话中的“没有、也不可能”用的好,表达出了宋庆龄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坚定的表达出了她对祖国的希望。
师:能用你的朗读把这种信心表达出来吗?
(生读)
师:大家注意到没有?他在读中强调了“没有、也不可能”,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分析方法。
生:(读)“有人说它是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她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我在读的时候强调了“决不会”,这是因为我认为这个词也能充分的表达出宋庆龄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师:你能活学活用非常好。但是狮子正在沉睡中,现在还不是叫醒她的时候,所以在读前半句的时候我们应该稍微轻一点。一起来试一下吧。
(生读)
师:谁再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生:我觉得这一段中的“仁人志士”“艰苦卓绝”这两个词用的好。“仁人志士”指的是有高尚情操的人。“艰苦卓绝”指的是非同一般的艰苦和困难。而这些具有高尚情操的人进行非同一般艰苦的斗争是为了祖国的振兴。
生:我也想说说这句话。正是有这些具有高尚情操的人进行着非同一般艰苦的斗争,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他们可以唤醒东方睡狮,那吼声必将震惊全世界。
师:你们俩说的太好了,有理有据,前后照应。
生:“因为她有广阔的土地,有勤劳的人民,有悠久的历史,有富饶的物产,有优良的传统??”这是一组排比句。我觉得用的好。
师:排比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呢?
生:排比修辞手法的应用使宋庆龄的发言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师:你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生读)
师:你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他在读的时候没有读出排比的层次性。
师:那你能来试试吗?
(生读)
师:读得不错,很有层次,一浪高过一浪,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生:我觉得宋庆龄能说出祖国“有广阔的土地,有勤劳的人民,有悠久的历史,有富饶的物产,有优良的传统??”是和她课前广泛收集资料,认真思索,做了充分的准备分不开的。
师:上下文联系,不错!
生:我觉得这里的省略号用的也很好。它说明我们的祖国还有很多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地方。
所以他不会被淘汰。
师:大家刚才谈的非常好,也很全面,从字词句到标点修辞,从句与句的关系到段与段的联系,我们还通过朗读将自己对文本的感悟表达出来,分析透彻。宋庆龄对美国学生的发言做了具有针对性的反驳,环环相扣,有理有据,精彩之极。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精彩的发言吧。注意,宋庆龄的心情是激动的,但她的态度是—
生:温文尔雅。
师:声调是—
生:柔和的。
师:开始吧。
(生读)
师:宋庆龄这一段温文尔雅而又不失力度的话语不仅有力的反驳了美国学生的发言,赢得了大家的赞誉,更解读了宋庆龄赤诚的爱国之情。读—
(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不能说一说在那个时代宋庆龄不能忘记祖国的原因。我们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我不能忘记祖国,是因为—
生:我不能忘记祖国,是因为她有广阔的土地,有勤劳的人民,有悠久的历史,有富饶的物产,有优良的传统??
生:我不能忘记祖国,是因为有许多仁人志士正在为他的振兴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生:我不能忘记祖国,是因为有一天,东方睡狮的吼声必将震惊全世界。
生:我不能忘记祖国,是因为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不可能被淘汰。
生:我不能忘记祖国,是因为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生:我不能忘记祖国,是因为时刻想念着祖国人生才有趣味。
师:“我不能忘记祖国”道出了宋庆龄对祖国最深沉的爱,更流露出了一位中华儿女对祖国、对人民所肩负的责任。宋庆龄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心系祖国,千山万水不能阻挡她的爱国热情。宋庆龄在美国完成学业后,依然回到祖国,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中国革命之中,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5月29日是宋庆龄奶奶逝世二十八周年的日子。我们来给宋奶奶报报喜,告诉她我们中国现在都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宋奶奶,我们现在都住上高楼了,家里家用电器一应俱全。马路可宽了,到处都是私家车,还有立交桥呢。
生:宋奶奶,现在我们的市场可繁荣了,超市里什么都有,生活可方便了,东西还不贵。
生:宋奶奶,我们国家发射了神舟七号飞船,宇航员叔叔还出舱,进入了太空,圆了我们中国人的飞天之梦。
生:宋奶奶,2008年我们在北京举办了奥运会,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来到了我们中国,他们看到我们的祖国是多么强大,多么美丽,多么富饶。
师:是呀!如今的中国已经日益强大起来,东方睡狮已经醒来,他的吼声震惊了全世界。宋庆龄的话已经成为了现实。
师:少年强则国强。同学们,祖国的未来是属于你们的。今后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都要大声的说—
生:我不能忘记祖国。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篇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这节课之前,让我们先来吟诵几首小:《梅花》、《竹石》、《青松》。
读得真好啊,同学们,从你们的吟诵中,老师能感觉到你们不但欣赏诗中所赞颂的这些植物,更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是不是?相信上完今天这节课,你们也一定会深深地爱上课文中描写的那两棵樟树。
一、 揭题导入、复习词语
1、师:今天,我们继续走进位于上海的宋庆龄故居,学习课文——
生:《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师: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你们会读了吗?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
枝干粗壮树叶稠密
四季常青蓬蓬勃勃
永久保持可贵之处
崇敬 瞻仰纪念
师(评价):你读得既正确又响亮。读词语和读书一样,带着感受和理解来读就会读得更好。我们一起来一遍。(齐读)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更高的挑战,谁能用上这些词语中的几个,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这两棵让宋庆龄无法舍弃的樟树,用心体会它们的特别之处。
二、 层层深入、缘文悟情
1、扣词读“厚”,感受“蓬勃”
师: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樟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用文中的哪个词来概括?
生:蓬蓬勃勃
师:板书“蓬蓬勃勃”。非常好!蓬蓬勃勃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植物长得茂盛
师:这是字典中的解释,在课文中,你们能理解、感受到它的意思吗。再次品读这一自然段,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樟树的蓬蓬勃勃,边读边把它们圈化出来。
学生交流
(一)、第一句扣“粗壮”和“伸”
师:“粗壮”让你体会到什么?
生:樟树长得很好,很茂盛。
师:想不想看看粗壮的枝干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
同学们惊讶的表情说明你们都感受到了枝干的粗大、结实,这就是——蓬蓬勃勃 那能不能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师:这些枝干不但粗壮,而且——
生:“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师:追问:这说明什么?
生:枝干很多、很长
师:哪里看出来?
师:你真会读书啊。樟树的枝干粗壮,又多又长,真是——
生:蓬蓬勃勃。
师:我们一起读一遍(齐读)
师:刚才老师听出来了,你们将“伸”这个字读得特别重,这是为什么呢?两个“伸”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谁能一遍做动作一遍来读这一句。(指名读)
师:你读出了樟树枝干怎么样?
生:我觉得樟树长得很有力。
师:非常好!粗壮中蕴含着力量,这就是蓬蓬勃勃。读!把它放到句子里,谁还能读好它(指名读、齐读)
(二)第二句扣“稠密”|“绿得发亮”
师:“稠密”是什么意思。
生:又多又密。
师:又多又密到怎样的程度呢?谁能看图描绘?
生: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密不透光,一根针都扎不进)师:对,这就是蓬蓬勃勃——谁能读好这一句(指名读、女生齐读)
师:这一句中还有哪里让你觉得这樟树蓬蓬勃勃。
生:绿得发亮。
师:“亮”这个字写出了树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带着这个感觉再来读这个词。
师:是啊,樟树好像在把它们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阳光下,微风中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生命在颤动!你来读。(开火车快速读) 师:“稠密”“发亮”的树叶充满了活力,这也是蓬蓬勃勃。
(三)第三句,紧扣“无论??总是”
师:樟树的蓬蓬勃勃是不是暂时的呢?
生:不是
师:哪句话看出来
生:“樟树四季常青??蓬蓬勃勃”
师:哦,也就是说,在万物复苏的春天,樟树总是——“蓬蓬勃勃”
在骄阳似火的夏天,樟树也是“蓬蓬勃勃”,在草木凋零的秋天,樟树还是“蓬蓬勃勃”,在冰天雪地的冬天,樟树仍然——“蓬蓬勃勃”。这就叫
生:四季常青。
师:我们再一起读好这句话。
师:你们的朗读让老师仿佛看到了两棵生命力顽强的樟树。同学们,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樟树要经历多少残酷的磨难呀?樟树会经历哪些磨难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幻灯片出示:无论是 还是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选择一句写在书上空白处。
学生写话、交流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们不但读出了樟树的蓬蓬勃勃,还体会到了它的坚忍不拔,真了不起,掌声送给自己!
师:文字多么神奇,此时此刻,那两棵樟树好像浮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带着体会,动情地朗读这一段好不好?
生:齐读
师:如此蓬蓬勃勃的樟树,你们想记住它的样子吗?怎么来背诵这一段?
生:先背“枝干”,再背“树叶”,最后背“蓬蓬勃勃”
师:你可真会。根据这个提示,大家先自己联系背诵。(齐背)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们都爱上了这两棵樟树,难怪我们的宋庆龄奶奶会说—— 生:“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2、体会对比,感受 “可贵”
(1)师:如果说蓬蓬勃勃展现了樟树外形特点的美,那么作者在第五自然段则将樟树的可贵之处完全展现出来。放声朗读这一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体现了樟树的可贵之处,用横线划出来
生交流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描写樟树可贵之处的句子全都找出来了,请同学默读这一段,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可以将自己的感悟写在书上。
(2)师:好,我们一起来交流,你们读懂了哪些,跟大家来分享吧。
“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师:樟树从什么时候就有一种香气?(帮助学生理解“本身”。)师小结:这种与生俱来,天生就有就叫“本身”。而很多树木是不具备这个本领的。所以说樟树的可贵之处—— 生:就在这里
师:这种香气什么时候会消失?
生:永远也不会消失
(3)师:对,这就是“永久保持”。哪句话具体告诉我们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生:“即使当他??仍然不变”
师:找的很准确,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这樟树的香气一直存在着。想一想,当它还是棵小树苗的时候,它的香气就
生:与生俱来了。
师:当它枝繁叶茂的时候,它的香气——
生:依然保持
师:当它成为枯枝败叶时,它的香气——
生:仍然不变
师:当它已经成为木料被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
生:仍然不变
师:用四个字概括就叫做——
生:香气永存(师板书)。
师:是啊,从破土而出到最后成为木料,从始至终,樟树都香气永存,它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全部。樟树的可贵之处——
生:就在这里。
师:谁能带着赞赏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师:他读得好不好?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他突出强调了“即使??仍然”。这组关联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无论如何樟树的香气都不会消失,会永久保持
师:说得真棒。谁能用自己的话赞美赞美这两棵樟树
学生交流
(4)师:这确实是两棵香气永存的樟树,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它的香气就
生:存在一天
师:只要这香气存在一天,虫类就——
生:怕它一天。
师:原来,这香气还有防虫的作用啊!谁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名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你们对樟树的赞美。香气拒虫,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啊。我们再一起读好这句话。(齐读)
出示句子:这香气存在一天,虫类怕它一天(对比朗读)同学们,这两句那一句好,为什么? 生:多了“只要??就”让我们感觉到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这木质存在,虫类就怕它 师:你可真会读书。
(4)出示三句话。
师:同学们看,作者用了三组关联词将描写樟树可贵之处的三层意思紧密联系起来,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条理清晰,层层深入的文字吧。(齐读)
师:读得真有感情,谁有勇气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背一背这一小段。(指名背)
(5)师:课文读到这里,老师有一点疑惑,这一自然段开头3句话有50个字,和樟树好像一点关系也没有,不信,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师:这描写别的树的文字放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呢?
生:对比
师:说得太妙了,原来这是一种对比反衬的手法呀。我再请男女同学分别朗读这一段的前后两部分,我们一起来体会樟树香气拒虫的可贵品质。(男女生朗读)
三、人树联系,懂得写法
师:这样的朗读更让人感受到这两棵香樟的与众不同,高洁可贵。难怪人们——
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师:难怪宋庆龄奶奶说——
生:“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师:是啊,宋庆龄是如此喜爱这两棵樟树,她经常在树下散步、休息,举行茶话会,接见国家领导人,樟树陪伴她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宋庆龄喜爱樟树,也想成为像樟树一样的人。那么她是这样的人吗?
(出示图片)让我们跟随这些图片仰望宋庆龄的一生:
1.宋庆龄早年留学美国,回国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建国后,她担任了国家副主席,在长达70年的革命战斗生涯中,她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斗志,如同樟树——蓬蓬勃勃
2. 在危难时刻,宋庆龄英勇战斗,从不向反动势力妥协,她一身正气,让敌人害怕。这就
如樟树 (香气可拒虫)
3.宋庆龄的一生无私奉献,执着追求,关心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她的高贵的品质永留人们心中,就如樟树 香气永存
宋庆龄自己是这样说的
(出示“我将踏着革命??”)(生齐读)
外国友人这样评价她:(出示??)(男女生读)
所以人们——
生齐读第六段
师:是啊,我们再回头来看这一课的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是两棵普通的樟树吗? 生:不是
师:是啊,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早已融为了一体。这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人们只要看到这两棵树,闻到这香气,就会想到宋庆龄。难怪人们——
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师:联系全文,本文表面上是在写樟树,其实是在写——
生:宋庆龄。
师:说得好!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这种高明的写作手法就叫做——借物喻人,记在书本上。最后让我们带着对樟树的喜爱,对这位伟大女性——宋庆龄的敬仰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朗读并背诵全文。
2.为同学们推荐一本书《宋庆龄——永远的美丽》,相信你们会对这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有更深的了解。
板书:
蓬蓬勃勃
香气永存 借物喻人
香气拒虫
篇三: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 相关热词搜索: [db:g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