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材料作文中的议论文写法
材料作文中的议论文写法
讲解教师 王万海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如果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肯定就不及格了。
材料作文一般文体不限,今天只讲材料作文中的议论文写法。
一、审题:
审题立意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必须首先读懂材料意思,从不同角度概括出材料所包含的 寓意。一般说来,材料的各个意义点,是蕴含在材料所涉及的人和事上的,因而我们可以从材料中的人和事入手,多问几个“为什么”,提炼出多个观点。
例如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18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的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这则材料的寓意,就可以从材料中的人和事入手,看写了什么人(船主和修船工)、什么事(修船工给船刷油漆时,顺手补上船底小洞,无意中救了出海的孩子;
船主登门道谢,并送了一个大红包。),你认为他们做的对不对?为什么?(他们做的都对,因为修船工做的事虽是顺手而为的小善举,却彰显了大爱,举手之劳竟挽救了生命;
船主用“送一个大红包”的方式来表达对修船工的感谢,是知恩必报,同样是一种美德,对当前鼓励好人好事、发扬雷锋精神很有意义。)
分析材料寓意,还可以抓关键词、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句(开头、结尾、对话),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确定中心论点。
例如2012年全国大纲卷21题,给了这样一则材料: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的站在那里。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的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妈妈说:“你不是没有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分析这则材料的寓意,就可围绕妈妈的最后一段话展开。“摔倒”可以当做挫折与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说的是目标不明确,“外衣的鞋袜”就是顾虑。理解了这些关键词语,材料寓意自然明了:只要目标明确,不怕挫折,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就能成功。
读懂材料的寓意后,第二步就要选择最佳立意角度,确定中心论点。例如第一则材料可从两个角度立意:首先从修船工的角度入手,可围绕“责任”“善心”“雷锋精神”登立意;
其次从船主的角度思考,可围绕“感恩”来立意。第二则材料可从三个角度立意:(1)既然
是多余的顾虑在作怪,所以我们应该“放下包袱、担子”“轻装上阵”,“甩掉多余的顾虑”。
(2)甩掉了多余的顾虑而顺利地走到妈妈跟前,所以我们必须“集中精力,专心做一件事”,才容易成功。(3)“我”在妈妈的指导下,走出了困境。假如没有妈妈的话,“我”肯定依然不知所措,可见“有高明的指导会少走许多弯路”。选择最佳立意角度,一是材料的本质寓意,一是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写好的角度。如材料一,可确定如下中心论点:(1)“责任不分分内与分外”;
“小善能变大爱”;
“善小也要为之”等。(2)“知恩必报是美德”。材料二,可确定如下中心论点:“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方能轻快地走向胜利”。
材料作文立意(确定中心论点)要做到准、深、新。只有提炼出材料的本质意义,才能做到立意准、深;
只有联系现实,才能做到立意新。
二、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引论、本论和结论。
(一) 引论:引论是提出问题部分,回答“是什么”,明确提出中心论点。开头方法有以下
几种:
1、 引述材料开头。这是常见的开头方法,一般是先简要引述材料,分析材料,最好是边引
述边分析,水到渠成,最后自然提出中心论点。
例一:修船工的任务是给船主的船刷漆,刷好漆是他分内的事,是他应承担的责任,但当他发现船底的漏洞后就“顺手”将漏洞补好,并没向船主索要额外的报酬。因为在他看来,做为一个修船工有责任将漏洞补好,虽然补漏洞是自己分外的事,但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怎么能分分内与分外呢?(题目“责任不分分内分外”)
例二:材料中的“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但因担心摔倒弄脏衣服鞋袜而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担子。后来在妈妈的提醒下,“我”脱去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甩掉了多余的顾虑,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由此可见,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方能轻快地走向胜利。(题目:“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漫画作文属于材料作文,开头一般先简述漫画内容,再分析画意,提出中心论点。
例三:(2010年高考漫画作文)这是一幅很有教育意义的漫画。画面上画着四只小猫,每只猫前都摆着一盘鱼。最左边的一只猫已迫不及待的将鱼吃掉;
最右边的一只猫看见一只老鼠,顾不得吃鱼,连忙去抓老鼠;
中间的两只猫看着抓老鼠的猫说:“都什么时代了,有鱼吃还去捉老鼠!”这幅漫画赞扬了忠于职守的捉老鼠的小猫,批评了只顾吃鱼,不去捉老鼠还说风凉话的那些猫,因为什么时代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题目:“不要忘记自己的职责)
例四:漫画上只有一只猫去捉老鼠,其他三只猫只顾吃鱼,不去捉老鼠,而且还讽刺捉老鼠的猫说:“都什么时代了,有鱼吃还去捉老鼠!”为什么这些猫不去捉老鼠?因为有鱼吃。这些鱼是猫自己逮来的吗?不是,而是人供给的。正由于人把猫当宠物养着,爱吃鱼就给它鱼吃,猫吃饱了鱼自然懒得去捉老鼠,时间长了,猫就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丧失了捉老鼠的本领,是人把猫惯坏了。其实人也一样,如果家长过分爱孩子,倒害了孩子,使他们不能自立,缺少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本领。(题目“不要把猫惯坏了”或“溺爱是害”)
如果在开头不引述材料,那么在本论中也要作为论据简述材料,总之在议论文写作中必须运用材料。
2、 运用整句(对偶、排比等)开头。运用整句,可增添文采,在作文发展等级中有加分。
例一:虽善小而为之,点亮闪亮火光,照亮人心,指明方向:虽善小而为之,点亮善良火光,驱走冬寒,带来春暖。(题目:“点亮善良火光”)
例二:善良是漫漫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人间方向;
善良是严寒冬日里的一堆篝火,带给世界温暖;
善良是污浊河床上的一股清泉,洗涤人们心灵。(题目:谈善良)
例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需经千锤百炼方可铸成,而世界上最伟大的善良只需一刻的爱心便能成就。修船工片刻的举手之劳,渡回的不仅是生命,更是根植心底的爱与善良。(题目:“爱的摆渡”)
例四:感恩的昨天叫明理,感恩的今天叫回报,感恩的明天叫传承。懂得感恩,知恩必报,才能使雷锋精神发扬光大。(题目:“知恩必报”)
例五:狗的职责是看家,猫的职责是捉老鼠,人的职责是为人民服务。什么时代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题目:“不要忘记自己的职责”)
3、 引用名人名言开头。
例一:刘备曾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材料中的修船工就是按刘备的教导去做的,虽善小而为之。当他发现船底漏洞时,就“顺手”将漏洞补好,这虽然是小善举,却挽救了船主孩子们的生命。小小善举却彰显了大爱,举手之劳竟挽救了生命,可见善小也要为之。(题目:善小也要为之)
例二:毛主席曾教导我们要“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轻装上阵,乘胜前进”。这话很有哲理。材料中的“我”开始挑担子时,由于没有放下包袱,担心摔倒弄脏衣服和鞋袜而心跳腿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担子。后来在妈妈的提醒下,脱去外衣鞋袜,卷起裤脚,甩掉多余的顾虑,轻装上阵,一下子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面前。事实证明: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方能轻快地走向胜利。(题目: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4、 引用诗歌开头。引用诗歌,也能增加文章的文采,使语言精练、形象、生动。
例一:唐代孟郊曾在《游子吟》中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他告诉我们应该有感恩报恩的“寸草心”。材料中的船主就有这颗知恩必报的“寸草心”。当船主得知是修船工补好船底漏洞,挽救了孩子的生命后,就立即用“送一个大红包”的方式来表达对修船工的感谢,这是知恩必报,同样是一种美德。(题目:知恩必报是美德)
例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这些诗句充分体现了爱国诗人陆游始终不忘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职责,这与只顾吃鱼而不去捉老鼠的猫和那些养尊处优、不为人民办实事的人形成鲜明对比。忠于职守者诚可赞,玩忽职守者罪当诛。(题目:忠于职守)
(二) 本论:本论是分析问题部分,回答“为什么”,主要是摆事实、讲道理论证中心论点。
本论部分是文章正文,要分段详写。写好本论部分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把道理讲深刻。讲道理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引言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等。特别是引言论证更要运用好,因为引用名人名言和诗词的名句名篇,不仅说服力强,而且能增添文采,这好比把别人的蜡烛点燃而照亮了自己的文章,何乐而不为?
讲道理最好运用哲学观点论证,这样能把道理讲深刻。例如在写《善小也要为之》一文时,就可以运用量变到质变的哲学观点来论证为什么“善小也要为之”的道理,雷锋因多做好事,最后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事实就证明了这个道理。
2、 论据要充实,特别是事实论据要充实。在议论文中举例论证必须运用,而且举例不少于
三个。最好是历史人事和大家熟悉的人事用排比句略写。现实的人事尤其是感动中国的人事要详写。举例除详略得当外,还要讲究举例顺序(由国内到国外、从历史到现实)。
3、 论证应是多角度的,应是立体化的。最好是总论点以下分几个分论点,从不同角度进行
论证,使论证更充分更深刻。
例如以“善待生活”为题写议论文,可从以下角度论证:(1)善待生活,就是乐观的面
对生活,在艰难困苦中才能百炼成钢。(2)善待生活,就是要有坚定地生活信念,百折不挠,才会事业有成。(3)善待生活,生活才会善待你;
不善待生活,就会被生活抛弃。
(三) 结论:结论是解决问题部分,回答“怎么样”。一般简单的结尾有总结式、决心式和
号召式。高中生写议论文,结尾更要讲究,一是要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这样才能做到立意新;
二是以精炼形象的语言,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来结尾,这样才能有文采,有感染力。下面列举几种结尾的技巧:
1、 升华中心论点的结尾:例如《仰止》一文,列举了杜子美,范仲淹、郭明义、孟佩杰面
对责任是坦然的以后,又写了修船工自然承担起将船修补好的责任,他们都令人敬仰。最后总结升华中心论点,结尾写道:“对责任的坦然与自然是一种绝境中不可言说的坚强,是一种困苦无与伦比的大爱,是山高水长的名士之风,是可比高山之德的过人品质让人只余仰止。”
2、 前后照应的结尾:例如《爱的颜色》一文,开头写道:“爱是什么颜色?”接着逐段诠
释“爱的颜色是绿色的。看,绿色!武警战士在行动!”“爱的颜色是白色的。看,白色!白衣天使在行动!”“爱是橙色的。看,橙色!援救队伍在行动!”“爱是红色的。看,红色!志愿者在行动!”“爱是黄色的。看,黄色!黄皮肤的中国人民在行动!”最后结尾写道:“爱是什么颜色?是坚强的颜色!爱是什么颜色?是互助的颜色!爱是什么颜色?是坚信的颜色!坚信:雄起,四川!雄起,中国!”
又如我在《我爱雄中》一文中也用了前后照应的方法,开头写:“我爱雄中,是雄中培养我逐步成长;
我爱雄中,是雄中激励我为校争光;
我爱雄中,是雄中教会我感恩报恩。”结尾写道:“是雄中给了我帮助和温暖,是雄中给了我能力和经验,是雄中给了我成绩和荣誉,我爱雄中!”
前后照应的结尾,不仅能突出强化中心,而且能使结构更严谨。
3、 促膝谈心的结尾:这样的结尾不是生硬的表决心发号召,而是用真切朴实的语言,以一
种平和的气氛,面对面与读者谈心,便于引起读者的共鸣。例如:《星星发光,张扬个性》一文结尾写道:“风,从水中掠过,留下粼粼波纹;
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
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圈圈年轮??那么朋友,我们从时代的大舞台上走过,又该留下点什么呢?我们应该留下青春的骄傲,寻梦的足迹;
我们应当留下真我的风采与个性的张扬,我们应当留下无悔的演绎和星光的灿烂!”
4、 富有诗意的结尾:例如《携手同行——双赢的智慧》一文的结尾:“‘风呼呼的吹着/月朗
朗的照着/我和你奔跑在同一赛场上/我对你笑着??’微笑竞争,携手同行,双赢的智慧。”
5、 启迪人心的结尾:在结尾处,写出肺腑之言,或充满激情的呼吁,或富有理性的启迪,
这样的结尾一般精炼而有力。例如《让我轻轻告诉你》一文的结尾:“让我们心灵深处,每一次美丽而谨慎的选择,必将如高山之水,洗尽铅华,洗尽躁动,还生命一股清流,给世界一眼甘泉,用晶莹的浪花奏出生活浩然大气的乐章。”
文章结尾应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好的结尾能使文章中心更鲜明,结构更严谨,内容更富有文采,更有创新意义,使文章更具魅力,更吸引人。在时,我们千万要亮出这“回眸一笑”。
三、语言:
议论文的语言首先是准确,严密,逻辑性强。概念、命题、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思维缜密、逻辑性强离不开语言的表达,因为概念要用词语表示,命题要用能做出明确判断的句子来表示,推理往往要通过复句的语言的形式来体现。只有语言准确、严密,才能逻辑性强,更有说服力。比如有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的词语就不能并列使用,不能说“图书馆里有外国小说、古典小说和侦探小说等”,也不能把“青年和学生”并列使用。表肯定判断的
命题也可用双重否定的判断来表示,但不能多重否定引起混乱。例如“你这个意见很好,我想没有谁不会不同意”,这个命题是错的,应删去“不会”两字。推理形式中,最常见的是“三段论”。比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包含着一个“三段论”:“圣贤是不会有过错的,我们不是圣贤,所以,我们不可能不犯错误。”这种推理形式是通过两个前提(即“圣贤是不会有过错的”和“我们不是圣贤”),得出一个结论“我们不可能不犯错误”,而且两个前提包含共同的词项“圣贤”。两个词项必须是同一的,不能偷换概念,否则推理错误。例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这两个“群众”不是同一概念,所以结论是错的。
毛主席写的议论文语言严谨,“三段论”运用出色。例如《为人民服务》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划线句子就是典型的“三段论”。
议论文的语言还要求有文采。有文采就必须注重修辞,特别是修辞格的运用要自觉、要恰当。议论文常用的修辞格有比喻、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反复等,特别是排比、反问的运用,更能增强语势和论辩力量。引用的运用要重视,引用诗词歌赋,很能增添文采。
总之,议论文的语言,不仅要准确、严密,而且要形象生动、精炼有力。
篇二:儿子的礼物 阅读训练及答案
儿子的礼物 ①今年春节,我生平第一次收到儿子用自己的劳动报酬买的礼物——一块德芙巧克力,就是我最喜欢却舍不得买的那种,把那块东西放在我手心里时,儿子的表情显现出从未有过的辉煌。②儿子二十岁了,在一个自修大专班读书,钱是他业余打工挣来的。他在一家卡拉OK厅当服务员,从晚上6点干到午夜12点,第二天一早,赶两趟车去上课。打工期间,他每晚要打扫三间包房,洗很多茶杯,给客人倒茶送水,递吃递喝,直至深夜。他学会了简单的英语日常用语,能识别和说出各种洋酒的英语名称,还学会了做水果盘。两个月来,他没有向我透一点风,我惟一的感觉是,他瘦了。③儿子读中学时,用眼下父母们的标准衡量,他要属“不及格”之列:一看电视就来劲,一翻书本就打呵欠,一碰上考试就发抖。我对他嚷得最多的是:“看看人家的孩子!父母这辈子不指望享你的福,你总要自立于社会吧!”每听到这样的话,儿子低头不语。现在回想,在这“激将”的后面实际是在发泄当父母的心理的不平衡。捧着儿子的礼物,心不由地轻轻发痛,那么多冷言冷语,他全以宽容和理解消化了,没有怨怪,没有疏远,只是悄悄地给了我一份证明。④对母亲来说,儿子送一块巧克力抑或一幢房子,在意义上没有区别。他的爸爸、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也都分别收到一份小小的惊喜。每位亲人的爱好他都点点滴滴想到了,真是难为了他的细心和周到。儿子从小性格宽厚,待人真诚,做事勤快,动手能力强??这些优点,过去我都忽略了,或者说漠视了,因为学校的成绩单上不记分数。⑤我感谢社会在他第一次迈出脚时就给予他一个成功,并肯定他立足社会的能力,这对一个成绩单上留下失败记录的年轻人来说,足以撑起他一生的自信。⑥也许,这才是他给我的最好礼物。
1.文章第一段说:“把那块东西放在我手心里时,儿子的表情显现出从未有过的辉煌。”对这种显现出“辉煌”的“表情”,有以下描述,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闪亮的眼神 B.灿烂的笑容 c.炫耀的模样 D.自豪的神情2.第三段末尾说:“只是悄悄地给了我一份证明。”这里的“悄悄地” 照应了第二段中的话:“________”;
这里的“证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因为学校的成绩单上不记分数”的“不记分数”指的是什么? “对一个成绩单上留下失败记录”的“失败记录”指的是什么?4.标题“儿子的礼物”有双重含义:一是:二是:5.从文意上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6.欣赏本文的写作特色。
:1.c2.两个月来,他没有向我透一点风;
孩子能自立于社会3.成绩单上没有品德、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分数;
不及格的学习成绩。4.一是指用自己劳动报酬买的巧克力;
二是自立于社会的能力5.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如评价一个人,不能只看一面或学校成绩单的分数,应注重一个人的能力、品德;
作为父母要善于反思自己。6.如综合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母亲对儿子的深情,感情丰富,细腻;
文章结尾既照应开头,又深化了主题。
篇三:SNS营销的经济学解释
SNS营销的经济学解释
序
上派代有一个礼拜了,在这学到了很多东西.这篇文章的构思我很早就有了,但也受了bingler兄"从今天起,你就叫社会化营销了"()一文很大的启发,在这强烈推荐一下这篇文章,窃以为,这绝对是干货.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很有思想的人.对于很多事情,我都爱自己琢磨,并经常能冒出很多很闪亮的点子来.但就在我为之激动兴奋的时候,却发现这些想法早已被别人开发过了.这样被打击了很多次以后,我终于明白了,我其实就是一个新手,尚在蹒跚学步.我现在还处于追赶阶段,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能奔到时代的前列,真正的前卫一把.
路漫漫其修远兮.斯为序.
概念
在正式开始这篇文章之前,我先把后面讨论要用到的几个概念简单介绍一下.特别申明一点,我这里提及的概念可能跟大家平时理解的有很大的出入.不是说谁对谁错的问题,我只是为了便于我这篇文章的讨论而进行了这样的限定.以下提出的所有概念,仅限本文讨论之用.
口碑营销:消费者通过BBS,SNS网站,微博,博客,QQ等平台发布信息,自发的,无偿的对商品、商家进行的一种正面宣传,这种宣传可以是基于自己真实的购物体验,也可以是从网络或其它渠道间接获取的信息.
SNS营销:消费者通过BBS,SNS网站,微博,博客,QQ等平台发布信息,对商家进行正面宣传.通过这种宣传本身,或者基于宣传的最终效果,他能得到一定的物质报酬.
口碑营销和SNS 营销都是基于互联网进行的一种营销方式,其行为主体都是消费者.两者本质的区别在于,消费者有没有通过这种宣传,直接或间接的取得报酬.
经济学原理
我一直认为经济学的思想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任何问题.成本,收益,风险决定了一个行为主体的决策,供给,需求,市场力量,信息等决定了参与各方的博弈行为.唯独我不认同的是等价交换的原则.如果市场上的交易都是等价交换的话,博弈生存的空间在哪?
可能很多人认为经济学的适用范围很有限,比如说在谈到感情的时候,大家感觉成本收益,供给需求的理论根本不管用.非也非也,不是理论不好用,而是你用得不对,你考虑的范畴太小.古人云"滴水这恩,当涌泉相报",这是千百年来普世的价值观.这句话说明了一个道理,即情义无价.我们在用经济学的思想谈论感情问题的时候,应该加入"情义"这个变量.而这个变量的赋值,应该是很大很大的一个数.这样很多感情问题就迎刃而解啦.
口碑营销的经济学解释
回到我们要讨论的话题上.我们先来看看在传统的口碑营销里,经济学原理是如何发光发热的.首先是消费者A消费了某件商品或服务,感觉非常不错,然后推荐自己的朋友B(CDEFG….)也去消费.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口碑营销的例子.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三次交易:A的消费,B的消费,A推荐B消费.前两个大家很容易理解,第三个可能有些难以接受,容我慢慢道来.
A之所以会向B推荐,是因为在他的第一次消费中,他买到了很好的商品,或享受到了很好的服务.通俗的来讲,叫物超所值,经济学术语叫产生了"消费者剩余".而每个人的消费偏好不一样.对A来说物超所值的东西,B感受如何却不得而知.经济学唤作每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不一样.具体情况,稍微再说.
如何把A推荐B去消费这件事情当作一次交易来看呢?在这次交易中,A通过这个推荐过程,付出了劳动(马祖宗告诉我们这种凝结在无差异劳动中的东东就叫价值),而B在接受了A的推荐后与商家进行了交易,享受到了服务.那么整个过程中,A收获了什么?而B又向A支付了什么呢?
因为A是无偿对商家X进行宣传的,所以他不能通过这种推荐活动,从商家得到任何报酬.A消费过后觉得物超所值,感觉甚爽,所以推荐好朋友B也去爽一把,大有"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的风范.所以,A付出的是对B的恩,收获的是B对他的情.反之,B收获的是A对他的恩,代价是他欠了A的情.事实上B当时神马也没付给A,打了个白条,可是这个叫做"人情债"啊.大家有没有感觉特怕受人小恩小惠?因为情义无价,还不起啊.(这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A推荐B的时候通常也不会征求B的意见,而B却莫名其妙的就欠了别人的人情.怎么办?怎么办?人情债,我肉偿,哈哈)(我这里面还隐含
了另外一个假定,也就是说你与别人的这种情义交易(请原谅我很邪恶的用了交易这个词)越多,你们俩的感情越深)
接下来我们要深入研究一下B与商家X的交易.我们之前有提到过,A在与商家X的交易过程中产生了消费者剩余(物超所值),但是B却不一定.我们现在假设,B在消费的时候,也爽到了,也产生了消费者剩余.这是一种很完美的情况.A和B在商家X这都有良好的消费体验,同时,通过A对B的推荐让B切实感受到了A对他的真情真义,从此两个人的感情更上一层楼,说不定从此喜结连理,跨越性别的边界,哈哈哈哈哈哈......
上面讲到了一种大团圆的结局,但现实生活中,还有可能发生另外一种情况,就是B的消费过程并没有让他爽到,这会怎么样呢?在B所做的两次交易中,他欠A的情是一个变量.B通过调节这个变量来达到他自己的一个收支平衡.在他与商家的交易过程中,他觉得吃了亏,花了冤枉钱,但是这种负的效用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为了弥补他在这次交易中的损失,他就要减少他在另外一次交易中的付出,即他欠A的情.但是我们一直强调,情义无价!一个无价的东西,减去一个有价的值,至少还是正的吧?所以说,即使B获得了很糟糕的购物体验,但是他仍然欠了A的情,也即是说他们俩的感情仍然是加深了,只是程度没有前一种深(怎么都是深,可以用来构建和谐社会嘛).其实通俗的来讲,就是不管结果如何,A的用意是好的,这就是值得感谢的.(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哑巴吃黄连)
分析完了两种可能的情况,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出现每种状况的概率.因为A是自发的,无偿的向B做推荐的,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确实是一件很好的产品,让A获得了良好的消费体验(如果A体验很糟糕却继续向B推荐,那是A习惯性犯贱呢,还是为了报复B抢了他女朋友?).同时,因为他们之间相互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A在推荐之间也会考虑一下B的消费偏好等实际情况,以确保他的推荐对B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所以,在口碑营销的前提下,绝大多数情况下会出现第一种结果,皆大欢喜.而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也只不过让B吃了一点小亏,但是这不会从根本上影响AB之间的感情.
SNS营销的经济学解释
在SNS的情况中,ABX之间的交易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总共会发生四次交易,A、B分别与X的商品交易,A向B作推荐,A从X获得报酬.其中,A、B与X的两次交易与前面相同,这里不再探究.我们重点分析一下A推荐B和A从X获得报酬这两次交易(这里面有个前提要说明一下,即在整个过程中,B知道A通过他的推荐能够从X获得一定的报酬).而为了便于分析,我把这两次交易放到一起来讨论.
在这两次交易中,对A来讲,他付出的有两方面的成本.一是他对B的恩,即基于他跟B良好的革命友谊,以及他对消费的良好体验认为X确定值得推荐,二是他为了物质利益而出卖了一部分灵魂(突然发现这个表达很赞).这两者具体的组成比例,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他收获的是B对他的情,还有X付给他的报酬.而对B来说,他付出的是他欠A的情,收获的是A对他的恩,还有他获得的消费体验(如果是正的话).同样,与前面一样,B通过调节他的支出,即他欠A的情来达到自身的一个成本收益平衡.
这里有很关键的一点,即因为B知道A的推荐行为里面含有一定的商业成分,所以,B会揣测A的推荐行为里面情义的比例.而他的揣测基于两点,一者是他与A本来的关系亲疏,二者是他的购物体验.所以,我们通过假设这两方面的情况来分析SNS营销对A、B整体的影响.
如果B通过这次消费获得了良好的购物体验,首先他会获得一个正的消费收益.同时他也会更倾向于认为A对他的情义成分更高(相对于口碑营销仍然会低很多),这样他仍然会付出对A的情.即哥俩感情还是加深了,不过远没上到一层楼那么高,顶多上了一步台阶而已.
令人担忧的就是第二种情况啦,也就是A推荐的消费并没有让B感受到实惠.这会带来什么影响呢?首先最直观的,负的消费体验.其次,因为B的消费很不爽,所以他通过推测会认为A对他的情义很少很少,甚至完全有可能是负的,即这件商品本身完全不值得推荐,但是A为了物质报酬而出场了自己的朋友.这下就麻烦大了,一个负的消费体验加上一个负的情义值,等于一个很大很大的负值.也即是说,通过A推荐B消费这件事,让两人大大的交恶了.
这就是SNS营销中会出现的两种情况.同样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这两种情况出现的概率.首先,因为A的推荐动机已经不纯,有一部分是物质冲动,具体的比例因人而异,但是肯定的是纯洁的成分已经少了很多.所以,这件产品本身可能已经不是那么好了.另外,在B知道A动机不纯了以后,一定程度上已心存芥蒂,并对商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也更难属得到满足.连锁反应的结果就是SNS营销大大提高了第二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而这种情况对AB之间关系的影响却是很恶劣的,在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可能造成灾难性的,无法弥补的后果.
延伸
还有一条途径同样会提高第二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当A把SNS营销视为一种获取报酬的手段以后,就会通过各种手段加以应用.不仅向比较亲密的朋友推广,更进一步在BB
S、论坛、SNS网站、QQ、博客、微博等向一般朋友,甚至是路人甲乙丙丁推荐.这不但会降低所推荐信息的权威性,与消费者的匹配程度也会更低.而当在于这类人的交易中出现第二种状况时,可能你们之间的关系就永远冰冻了.
不过反过来看,在很完美的情况下,全部出现第一种情况.那么,即使你与一个人陌路相逢,也是有可能不断向深入发展的.这就是现在像淘宝这类购物平台也开始做SNS的原理.但是,要全靠购物来维系关系终究是很乏力的,必需得辅以其它手段,才相对保险一点. 影响SNS营销效果的因素
我选取了最终B对A的感情的变化这个变量来判断一次SNS营销的效果.也即是说,如果B在通过A的推荐消费了商家X的产品后对A的感情加深了,那么这就是一次成功的SNS营销.你好我好大家好.反之,如果B在消费完以后不爽A,两人的关系留下了阴影,退步了,那么这就是一次失败的SNS营销.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商家跟A都获得了物质利益,但是A与B的关系恶化,感情疏远了.如果人人都收回一点情,那么这个世界将变得多么贫瘠荒凉啊.同时,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也不利于吸收B加入为商家作进一步的宣传.(但是如果物质的诱惑足够大,大到超越了亲情友情的时候,那就另当别论了,传销就是如此,暂且按下不表)
影响SNS营销最终效果的因素大概可以归为三个方面.产品本身的属性,A对B的了解程度,以及B在整个过程中对A的一种接纳程度.
产品属性主要指产品的质量高低,价格贵贱,服务好坏等.产品是整个交易过程的载体,是最核心的东西.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如果产品本身确实非常优秀,那么通过这种SNS网络进行营销,就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做法.因为大家的消费体验都非常好,你只需要付出极小的代价就可以发动消费者向他周围的朋友进行宣传.甚至说你不给报酬,也有人愿意免费为你进行宣传,这就是传统的口碑营销.酒香不怕巷子深即是这个道理.如果你的产品本身不够吸引人,或者说根本就是假冒伪劣,那么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必然会非常糟糕,那么是不是就无法进行SNS营销了呢?
非也.在前面我们有提到过,消费者A进行SNS营销的动机有两个,一是基于对产品本身的认同,二是物质利益的诱惑.如果产品本身太差劲,那么前一个动机就为零了.但是如果后一个动机足够强大,那么A仍然是有可能拉B下水的.从出卖自己的灵魂到出卖身边的朋友.最形象的例子就是传销啦.谁会认为传销系统里面的商品物有所值?但是即使在法律的严打下,传销仍然是一次又一次的猖獗,概因金钱的诱惑.去年国庆期间,看望多年未见的初中同学,不料被骗入传销老窝.那一个礼拜暗无天日啊...整天就是被不停的洗脑洗脑再洗脑,被灌输各种拜金主义.还好哥看得透彻,哥没被洗白,但很惭愧的是我也没能
《》 相关热词搜索: [db:g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