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巴尔扎克《高老头》有感|读《高老头》有感

时间:2021-10-13 09:53:43 浏览量:

篇一:金钱

金钱>父爱?

——读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有感

长郡双语实验中学C0911李佳瑜

朋友,金钱与父爱相比,你会选择哪一样呢?是随时随地都要用上的金钱?还是厚重而又默默无语的父爱呢?先不要急于选择。请听我讲一个《高老头》的故事吧。

高老头是一个很有钱的面粉商,他有两个女儿——苔尔费纳和阿纳斯塔西。高老头将自己的一大半财产给了两个女儿,成为女儿嫁入豪门的嫁妆。两个女儿却十分不孝。一次,高老头太开心了,便拥抱女儿苔尔费纳,可苔尔费纳却大叫:“父亲,你把我弄疼了!”还有一次,阿纳斯塔西听说父亲快要死了,可她却总为自己找借口不回去看父亲,最后,高老头便在寂寞中悄然死去。

当我读到高老头拥抱女儿,女儿发出怪异的高叫时,我仿佛看到了苔尔费纳厌恶的表情和丑恶的动作。那可是她的父亲啊!

当阿纳斯塔西听到父亲病危的消息时,她装腔作势地说:“我昨天回来着了凉,恐怕得了肺炎,没事,父亲知道了会原谅我的呢!”读到这里,我又仿佛看到了阿纳斯塔西那娇气的神情与高傲的语调——似乎高老头与她没有任何关系!

高老头死后,女儿苔尔费纳算是赶回了家,而阿纳斯塔西还是不管。一个富有的面粉商,有只一对在别人看到骄傲的女儿,本来有着

一个舒适的晚年,然而,结局却是如此凄凉——就像一首哀曲!为了女儿,这个富有的面粉商变得一贫如洗、身无分文!

然而,对高老头的女儿来说,每人80万法郎的嫁妆是多么快乐与幸福的。

朋友,让我再次问你:金钱与父爱,你会如何选择呢?

我的答案是:与父爱相比,金钱永远是渺小的!

篇二:读《高老头》有感

读《高老头》有感

《高老头》这本书是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写的。他用书中一个个环环相扣的故事,编织出了一副法国上流社会冷酷无情、金钱至上的丑恶嘴脸。

高里奥老头是一个暴发户,他用高额的嫁资将两个女儿嫁进豪门。但是,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的女儿们对他越来越冷淡,每次上门找高老头,就是为了榨干他那最后一点活命钱。她们在撒谎那个流社会的大染缸中,忘记了亲情、友情,眼里只有金钱、地位、权利。文中多次描写沃凯太太评价高老头。而每一次,都是从他交的房租金额来讲。可以看出,无论平民、贵族都是那么势利。最后,被榨干了活命钱的高老头只能在沃凯公寓的阁楼上悲惨地死去。

小伙子欧也纳是一个破落贵族的子弟。一开始,他想通过读书来获得名和利。但是,他经历了一系列的刺激,激发了他向上爬的欲望。他找到远亲——在资产阶级的逼迫下走向灭亡的鲍赛昂夫人。但是,夫人也只能让他进入上流社会,却不能让他立足。她将自己的经验无一保留地传授给了欧也纳。而伏脱冷,一个在逃苦役犯,赤裸裸的揭示了资产阶级的“道德”准则。欧也纳发现,鲍赛昂夫人那文质彬彬的“经验”与伏脱冷的教导意思竟然完全一样。

高老头死后,欧也纳从中学到了很多,也更加印证了两人的教诲。他将“最后一滴泪水”与高老头一起埋葬了,决心踏入巴黎上流社会的罪恶深渊。

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巧妙地书写着巴黎金钱至上的理念。“穷人想攀上贵族行列,贵族之间勾心斗角,资产阶级从中作梗。”就是这样一幅画面,他用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将这个大染缸描绘得淋漓尽致。成功揭露了金钱对人灵魂的巨大腐蚀力量。

篇三:读《高老头》有感

读《高老头》有感

什么是拜金主义?巴尔扎克笔下这个十九世纪初的波旁复辟时期的法国社会正正就把拜金主义发挥到了极致。这个时期中,资本主义思想开始默默覆盖西方社会,但同时封建思想也存在于百姓心中。《高老头》便描写了这一时期人民的拜金与麻木,封建贵族在权力与金钱中挣扎以及封建思想者在之间痛苦,终被金钱吞没的过程。

高老头是当时封建思想被金钱至上的想法所战胜的一个扭曲社会产生的历史悲剧。他把女儿当作天使,当作自己生命的全部,可是女儿只把他当作人肉提款机,只有遇到困难,没钱的时候才会假情假意地去关心一下高老头,亲亲他。他为了帮女儿解决金钱问题,竟不惜想到“去偷去抢”或者“代替别人服兵役”,换来的确是奄奄一息的时候,女儿们都各种理由不去看他。真的很可悲,可是仔细想想,这种悲剧又何尝不是他自己造成的呢!因为生活在这样一个金钱至上的世界里,他也被影响了,所以只会通过不断满足女儿们的物质需求来表现他对她们的爱,而没有真的好好从传统道德观念方面去女儿们。他只懂得用金钱去买女儿的“爱”,这种“爱”注定是短暂的,也注定了女儿之后拜金的性格。父女关系竟然是在金钱的基础上来建立的,这种关系随着高老头的钱袋被榨干,亲情也就脆弱的瓦解了,我想这是作者对金钱的讽刺,对社会的讽刺:人性与亲情在金钱面前还是如此脆弱啊!

当他临终时,卧在病榻上,一边呜咽,一边喃喃:“我就要死了,在疯狂中,疯狂中死去!我气上心头来了!我现在才看清了我的全部生活。我上当了!她们不爱我,从来没有爱过我!”高老头死前的长篇独白是一份深沉有力的控诉书,“我上当了”的呐喊让人感到潸然泪下,让人为高老头的悲惨结果而感到悲哀。我觉得这一句中高老头控诉的不仅仅是他的女儿们,更多的是这个扭曲的社会和金钱至上的想法:他上了资本家的当,金钱不是万能的!他把所有的金钱都给女儿们了,却买不回女儿们对自己真切的爱!而他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明白这一点。作者对高老头的执迷不悟,对女儿的拜金冷酷,对社会的冷眼相视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讽刺。在这样的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被扭曲,就连真情实感也被吞没这不禁让我也感到迷茫,身处如此冷淡而悲哀的社会应该如何面对。这也许就是作者所考虑的吧,于是有了拉斯蒂涅这个角色。

拉斯蒂涅从外省来到,是个涉世未深、未被污染的青年,抱着理想与热血,想在巴黎重振家业,不幸的是,一来到这繁华的巴黎,便目睹了花钱如雨,灯红酒绿的生活。他有纠结过,有挣扎过,可最终在鲍赛昂子爵夫人和强盗“伏脱冷”的教唆下,他还是选择了借助女人的力量上位这一条道路。他看到他周围的穷人是如何艰难的生活,看到了贫穷的高老头和他那些变成贵族夫人的女儿们生活的强大反差,他深深感受到在当时那样的巴黎里生活,老实清白不能当饭吃,要是他不想这么卑微地只为三餐奔波,他必须要有地位有钱。所以他最终选择了出卖自己的感情,加入到权力和金钱的追逐行列中。在我看来,他是文中唯一一个还没麻木的人,他会真心诚意地关心高老头,他会用心感受高老头对女儿的爱并给予他最多的尊重。但是可悲的是从小说最后我们可以猜想到,在当时环境的熏陶下,他最终还是会越踩越深,最终也变成一个金钱至上的人,而他埋葬高老头流下的最后一滴眼泪似乎是他内心道德最后完全的泯灭。

其实像拉斯蒂涅这样的人现实还少吗?很多当官的人刚开始是真的怀着崇高的理想,想着创出一番大事业。可是自身的贪恋和别人的教唆最终还是使他们走上了贪污的道路。虽然现实是残酷的,可是我们还是应该坚持自己的底线,抵抗住权力地位金钱等等诱惑的。虽然这可能让我们多走很多弯路,但起码不会让我们走上一条不归路。

除了这两个主角人物,小说中还有形形色色的人物,小至女房东伏盖太太,大至各种公爵及公爵夫人,他们对人的情感大多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喜欢一个人是因为他有钱,这还是真正的喜欢吗?把情感全都寄托在金钱上,这是一个多么可怕又可悲的社会!在高老头还是付一千二百个法郎作为食宿费,穿着体面华丽的时候,伏盖太太对他可谓是暗许芳心啊。可是当高老头越来越穷,最后只能付七十二法郎的时候,爱慕之情就变成厌恶和嘲笑了。但更可悲的应该是那些公爵夫妇吧。两个人的结合完全没有感情可言,而全是为了金钱。丈夫想着情妇,夫人想着情夫,两个人在一起只是为了摆摆场面,自愿把感情和婚姻寄托在金钱上。而那些贵族夫人只想着用钱去绑住她们喜爱的情夫,而那些情夫却只会想到钱,罔顾她们的真心。这真的是拜金主义的极致了,资本主义的金钱至上思想已经把人完全扭曲了,真情在金钱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这让我想起之前《非诚勿扰》里面一位女嘉宾说的话: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

也不远坐在单车后笑。可见虽然中国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可是这种拜金主义还是出现了,市场经济让人们感到金钱的重要性,甚至到了一种极端:没钱万万不能。当然我不觉得市场经济是不好的,而且我觉得这种拜金主义会随着制度的完善和社会的发展慢慢消失的,就像现在的西方世界,金钱至上已很少见了。但是我觉得不能让拜金主义成为主流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经之路。少数人出现拜金主义是不可避免的,可是像19世纪的法国就不正常了,而想避免这样的社会风气成长,我觉得教育和对贫困民众的帮助政策制定是很重要的,当然也要好好解决青年人的就业问题,让他们知道脚踏实地也是可以获取成功的。

高老头是个悲剧,是他个人导致的悲剧,更是社会大环境所造就的悲剧。我被高老头对女儿深深的爱所震撼,更被他的悲剧,社会的扭曲而感到震惊和悲伤。虽然小说多多少少具有夸张成分,可是我觉得《高老头》这本书会给我们很多很多的启示,更给现在的发展中国家很大的警示:在弄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人民精神文明的建设,不能丢失传统的优良品质。


《》 相关热词搜索: [db:g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