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希特勒为什么不打中国

时间:2021-10-13 09:18:11 浏览量:

篇一:希特勒让中国政府汗颜的演讲

希特勒让中国政府汗颜的演讲

今天,我们站在这里,站在德国人的土地上,站在柏林,这块我们祖先用鲜血和尊严浇灌的土地上。我的身后是安德烈·柯里昂的雕像,他是全世界公认的自由斗士,他是全世界的光。

我的面前,站着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在屈辱中呻吟的民族,那场战争结束之后,我们这个民族的骄傲就没有了。那些战胜者们骑在我们的脖子上作威作福,他们随意践踏我们的尊严,一个欧洲大陆上最高贵的民族地尊严。你们告诉我,你们是选择像本杰明·马丁一样去做一个自由的斗士,还是一个奴隶?

你们或许要说:希特勒先生,我需要一个工作,一块面包。是地。你的说法很对,生命实在是太重要了。但是我要告诉你们这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比生命更重要,那是自由,那就是尊严。

只要阿尔萨斯和洛林上空一日还飘扬着法国的国旗,我们的尊严就不存在;
只要那些法国人、英国人在我们的国土上横行霸道,我们地尊严就不存在;
只要在欧洲的版图上,这个叫德国的国家四分五裂积弱不堪,我们地尊严就不存在;
只要其他国家的人,在聊天的时候说到德国这个字眼的时候会发出一声轻蔑的笑声,我们的尊严就不存在;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块面包,而是一个生存空间,一个民族地生存空间。这生存空间,不是靠乞求和抗议来实现的,而是靠铁和血来实现的。

别人欺辱我们,哪怕是最弱小的民族也来践踏我们,我们只会叫着:我们表示强烈的愤慨和抗议,这样的人,是没有骨头的;
这样的人,是低贱的;
我们应该用大炮地震耳欲聋声让敌人颤抖,我们应该碾压他们的尊严、生命,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一群只知道抗议的懦夫。

你们要记住,一个只懂得抗议的国家,是一个没有骨头的国家;
一个只懂得抗议的政府,是一个没有骨头的政府;
当我们地尊严、领土、生存地空间都遭受践踏的时候,还不知羞耻地抗议地政府,我们是不需要的。你们最后也会抛弃它们的。

我很骄傲,在你们这些人中。这样没有骨头的人,少之又少。我的面前,是一个留着千年不屈血液的军团。这血液,曾经在我们祖先的血管里面流淌过,他们没有屈服过。现在,它们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汩汩奔涌,你们告诉我。你们愿意它冷却吗。

能够团结人们的有两件东西: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犯罪。我们有雕刻在德意志旗帜上面的伟大理想,我们会为这理想流尽我们的最后一滴血。在今天的柏林,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拯救我们的祖国,只有这理想。凡尔赛条约,是一个极大的耻辱,我们有拒绝执行它的决心和理由,做你们想做的吧。就像本杰明·马丁拿起枪,就像他带领着他的同胞们高举着那面自由的大旗英勇杀敌一样,假如你们期望战斗,那就去战斗吧。然后我就能够看到你们是七千万奴隶还是七千万坚贞不屈的日耳曼人。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阿道夫·希特勒,也会想本杰明·马丁那样,举着属于我们德意志的大旗冲在最前方。哪怕是战死,我也会微笑着进入天堂。我会见到那些德意志的荣耀的祖先们,我可以昂着头颅走到伟大的腓特烈大帝跟前,我可以骄傲地对他说:我,你的子孙,没有给你丢脸,我为伟大的德意志流尽了最后一

滴血。

我们不为奴役而战,我们为自由而战!我们不是机器,不是牛马,我们是人,是从来没有屈服过的日耳曼人。

我们以自由的名义团结起来,为一个新的、公平的世界而战!我们为人人有工作而战!为那些奴役我们的人滚出德国人的土地而战!为我们不需要整天喊着抗议而战!为我们的尊严而战!为我们的诺言而战!为解放这个国家而战!日耳曼人,我们为我们的祖先的荣耀而战!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骄傲地宣传:我们是从来不屈服的日耳曼人而战!

我的同胞们,德国和德国人民万岁!自由,万岁!

篇二:希特勒仇恨犹太人的根源何在

二战风云人物

校区:江北校区

学号:

姓名:吴锋锋

院系:管理学院人

专业:力资源管理专业 2011041364

1、希特勒仇恨犹太人的根源何在?希特勒法西斯迫害犹太人经历了那几个过程?

答:①希特勒迫害犹太人的原因是,为未来无限繁衍的德意志民族寻求无限扩大的“生存空间”,而犹太人就是实施种族灭绝计划所选定的第一个猎物。在希特勒看来,为了巩固对欧洲的占领,独霸世界,必须利用和激化民族,种族间的隔阂,驱使本民族投入一场消灭孤立无助而又广泛分布,最不得人心而又封闭保守的犹太民族的战斗。

反对共产主义,镇压共产党和一切进步运动,强化政治和文化专制。希特勒借口马克思是犹太人,胡说布尔什维主义是犹太国际集团阴谋的产物,正是十月革命迫使一战结束,并导致了德国的投降。他们应为凡尔赛条约给德国带来的屈辱及战后德国的危机和和混乱承担罪责。掠夺犹太人财富,充实纳粹国库。在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犹太人拥有举足轻重的实力,特别是在贸易和金融信贷领域,德国也不例外。为加强法西斯的经济基础,纳粹一各种方式剥夺犹太人。

②希特勒法西斯迫害犹太人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到1938年11月9日上演“砸玻璃之夜”丑剧的前夕为止。这一阶段,纳粹德国反犹的核心是从限制到剥夺犹太人的公民权利,从形式上讲,基本上保持着“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温和”状态,实质却是为他们为最终消灭犹太人扫清经济上和政治上。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当选为德国总理,此后,就开始了他疯狂迫害犹太人的行动,从此,灾难就降临到犹太人头上。最初,纳粹德国采取抑制犹太人的措施。主要是禁止犹太人当公务员、法官、律师、医生等;
不许犹太人进入公共娱乐场所;
不向犹太人商店购买商品。这一政策的实施,限制了犹太人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权利,使德籍犹太人的社会地位降为“次等公民”。第二阶段:自1938年11月9日的“砸玻璃之夜”至1942年1月20日的“旺湖会议”为止。这一阶段,纳粹德国反犹的核心是从基本人权上剥夺犹太人作为人的生存权利,形式上完成了对犹太人从财到命、从灵到肉的浩劫的一切准备,即守成了由“文”到“武”的浩劫的过渡,最后剩下的只是最终从肉到体上消灭犹太人了。

1938年11月9日,经过希特勒及戈培尔等人的精心策划,由纳粹领导集团的导演和怂恿,爆发了史称“砸玻璃之夜”(又译“水晶之夜”)的反犹惨案。这天晚上,德国各地以及奥地利的法西斯分子走上街头,挥舞棍棒,对犹太人的住宅、商店、教堂进行疯狂地打、砸、抢、烧,公然迫害和凌辱犹太人。在这一惨案中,据统计有36名犹太人被杀害,36名重伤,267座教堂被焚毁,7500余家犹太人商店被捣,3万余名犹太男子在家中被捕,押往达豪、布痕瓦尔德和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嗣后均被害或折磨致死。经济损失仅砸玻璃一项就高达600万马克之巨。第三阶段:自1942年1月20日,臭名昭著的“旺湖会议”开始至二战反法西斯战争使纳粹德国的覆灭为止。这个阶段,纳粹德国反犹的核心是“最终解决”犹太人,形式是彻底的残暴、骇人听闻的残杀,实质就是最终实现灭绝犹太人。

“旺湖会议”后,纳粹德国全面实施了大规模灭绝犹太人的措施。根据当时负责搜捕和消灭犹太人的党卫队一级突击队长艾希曼1944年8月的一次谈话证实,那时死于灭绝营的人数有400多万,被用其他方式杀死的人数有200万。其中除了极少数其他民族的反法西斯人士外,绝大多数是犹太人。结果。德国全面溃败。输得一塌糊涂。

2、罗斯福对联合国未来蓝图的设想是什么样的?通过这个蓝图的设想对罗斯福总统进行一下总体评价?

答:①罗斯福对联合国的未来规划是: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鉴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前

总统威尔逊在倡导建立“国际联盟”问题上的教训,从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出发,经过长时间的谋划,提出了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的设想。在1943 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的苏美英三国首脑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提出了关于建立国际组织的较为具体的计划。罗斯福强调,新的国际组织应该是世界性的,而非地区性的。罗斯福的建议得到丘吉尔和斯大林的同意。12月24日,罗斯福再次郑重强调:“英国、苏联、中国、合众国及其盟国代表了全世界3/4以上的人口,只要这四个军事大国团结一致,决心维护和平,就不会出现一个侵略国再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可能。”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四警察”思想,这一思想成为后来确定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基础。罗斯福认为,未来的联合国组织应由三个层次的机构组成:最低一级为全体大会,由当时大约35个反法西斯国家成员国组成。这个机构定期在不同的地方开会,每个国家都有权平等地发表意见,并向一个较小的机构提出建议。中间一个层次是执行委员会,参加者为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再加上两个欧洲国家、一个南美洲国家、一个近东国家、一个远东国家和一个英帝国(后改为英联邦)自治领,总共10到11个国家。这个机构有权处理一切军事以外的问题,它所作出的决议对各有关国家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最高一级为“四警察”机构,由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组成,这个机构将有权快速处理任何对和平构成威胁的事件和突发事变。1945年6月26日,旧金山制宪会议圆满结束,《联合国宪章》正式签署。宪章第23条明确规定: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为:美、苏、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从此被正式确立。宪章同时也规定了“大国一致”原则:即安理会就非程序问题投票表决时,只要一个大国不同意,决议就不能通过。这被称为“否决权”,对于保持大国一致行动,集中力量反对地区危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体现了人类千百年来希望建立一种国际安全机制,以消除发生世界大战的危险,维护世界和平的意愿。冷战开始后,美苏在全球各地角逐,为了破坏对方的行动计划,两国频繁动用否决权而使“大国一致”原则失去了本来的意义。随着冷战的结束,“大国一致”原则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有效性。它对于防范地区冲突,遏制某些大国谋求地区霸权发挥了积极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是《联合国宪章》中稳定和行之有效的原则。

②对罗斯福总统的评价:
他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在驾驭政府与时代方面有无与伦比的胆略和才能,又由于他在内政方面的巨大建树和在与法西斯斗争中的不朽功绩,而被世人公认为同华盛顿、林肯相比肩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是他,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建立了福利国家模式。是他,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首创干预经济生活的先例。是他,把孤立主义美国变成世界大联盟的领导者,并由于他的提倡和支持,世界上才有了联合国——其夫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成了那个机构里惟一的女外交家。

后来人几乎难以理解他在半个世纪以前所激发起的热情。美国人心甘情愿地让他支配自己的生活,左右自己的情绪,并喜欢参照他的形象来评价所有总统,喜欢根据他的新政来衡量历届政府。

那是一个充满动荡、变革与血腥恐怖的年代,全球性经济大崩溃,法西斯主义迅猛崛起,轴心帝国集团建立,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那也是一个英雄与枭雄并出的年代,是个需要专政、独裁与个人崇拜的年代。1929年10月24日,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达100亿美元,农场主为了销毁“过剩”的产品,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当时纽约流行一首儿歌: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疯狂的20年代”暗藏危机 1920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次经济危机。危机过后,美国经济在股票、债券等“经济泡沫”的影响下迅速增长,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奇迹。在二战中,决定美国参战时间,先大发战争财,卖武器给各国,发展自己的军事工业,等到时机成熟再参战,一举成为最强势的国家,在战后瓜分利益的时候占据了主导地位。还有就是决定研制原子弹,在爱因斯坦和几千名科学家的建议下,认识到原子弹的重要性,花了大把的金钱,人力,物力,又给德国捣乱,不让他们的研制工作顺利展开。

3、美国为什么在二战爆发前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侵略者行径推行苟且偷安的绥靖政策?

答:①开国总统华盛顿的治国方针,同时被编入独立宣言中,被之后总统奉为治国策略。既战争,瘟疫,他国政治外交政策没有危害美国本土利益或者安全协定,则美国本国实行坚定的中立政策

②孤立主义,美国地理位置特殊,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因为历史地理等诸方面的因素,美国国内一直流行一种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情绪。特别是到了19世纪30年代,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后,由于国际形势日趋险恶,孤立主义占据了主流民意,他们认为美国不应干预美洲大陆以外的事务,不要参与欧洲纠纷,更不能卷入未来的欧洲战争。整个30年代,这种孤立主义思潮遍及美国。美国参议院中的部分议员是孤立主义的坚定拥护者,他们经常制造各种舆论,影响民情,对总统施加压力。在国会内外的孤立主义势力的影响下,总统罗斯福在他的第一届任期内,不得不处处依从孤立主义,1934年国会通过了规定不付战债的国家不得在美国举债的“约翰逊法”,接着又否决了美国参加国际法庭的议案,1935年8月31日又通过了中立法案,中立法案的通过标志着孤立主义大获全胜。1937年,罗斯福第二次就任美国总统之后,国际局势有了很大的变化,美国在各地的利益受到危害,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日益增加。在这种局势面前,美国内孤立主义势力仍认为美国的安全和利益不会受到世界动乱的影响,主张美国必须保持中立。而罗斯福总统因为国会,议员的孤立主义所影响,一直无法达成对欧洲的军事援助计划。

4、简述“开罗会议”及其对二战后我国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影响?

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了日本的领土范围。1943年12月中、美、英《开罗宣言》规定,三国的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务使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归还中国。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的其他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再次确认《开罗宣言》的上述规定必将实施,更将日本的主权“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1946年1月29日,《联合国最高司令部训令第667号》明确规定了日本版图的范围,即“日本的四个主要岛屿(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包括对马诸岛、北纬30度以南的琉球诸岛的约1000个邻近小岛”。《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确定的日本领土范围是明确的,其中根本不包括钓鱼岛。因此,开罗会议是我国解决钓鱼岛问题的法律依据,也是日本非法占有我钓鱼的证据。

篇三:阿道夫希特勒的性格分析

阿道夫希特勒的性格分析

阿道夫希特勒,这个奥地利裔德国政治人物,没有任何强大的身世背景和教育背景,父母早逝,童年悲戚,少年流浪。可是他却给20世纪的世界带来巨大的影响,战争恶魔、战争狂人等等一系列的名号在他的头上。“集中营”、“灭绝犹太人”、“闪电战”、 “狂暴”、“怪异”、“残忍”、“双重性格”,似乎希特勒这个名字和很多令人毛骨悚然的词语联系在一起。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成为纳粹党党魁,1933年被任命为德国总理,成为一国元首,指挥如钢铁一般的军队发动骇世战争,用他非凡的演讲才能煽动万千群众。如狼一样穷兵黩武、自我奋斗一生却最终以悲剧收场,传奇的人生、戏剧的收尾下掩饰着怎样的一颗灵魂,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都说性格决定命运,他的性格如何转变了他的命运又给他带来了怎样的悲剧?

希特勒很少谈及自己的家庭,也不允许别人议论他的家庭,那么希特勒的家庭是什么样的?他有着怎样的童年?

阿道夫希特勒的家庭关系十分复杂,甚至可以说是混乱。1889年4月20日晚上6点半,在流经奥地利和德国巴伐利亚边境和莱茵河河畔奥方的布劳瑙小镇的一家小客栈里,一个名叫克拉拉的年轻妇女生下了一个男婴。这个男孩就是阿道夫?希特勒。阿道夫的父亲阿洛伊斯是布劳瑙边境小镇的海关官员,是一个42岁的农妇和流浪磨工的私生子。阿道夫的母亲是阿道夫父亲的侄女。阿洛伊斯结婚时,已经49岁,新娘刚25岁,这是阿洛伊斯第三次结婚。早在阿洛伊斯第一个妻子在世时,这个好色的家伙就以膝下无子为名把侄女克拉拉领来做过继女,并在他家帮他照顾孩子。克拉拉成年后,本来阿洛伊斯是要迎娶克拉拉的,但由于发生了认祖归宗的事情,阿洛伊斯也认识到这个时候娶自己的外甥女不合适,所以才临时找了个厨娘填补空白。到厨娘弗朗席斯卡死后他才将这个既是自己外甥女又是自己继女的姑娘娶过了门。在这样关系复杂、混乱的一个家庭出生成长,希特勒自然不愿意对自己的家庭过多的提到。希特勒同他同父异母的姐姐安吉拉关系很好,安吉拉年轻时嫁给税务官拉包尔,后来姐夫死了 ,希特勒把她接到德国来替他管家。她于1936年离开了希特勒,又嫁给德累斯顿的一位建筑教师 ,当时希特勒已是德国的总理兼独裁元首。不过有意思的是就像他的父亲一样,希特勒也和安吉拉的女儿,自己的外甥女格莉拉包尔发生了爱情,似乎这个姓氏都有这样的爱好和混乱的感情生活。

希特勒的童年是在一个颠沛流离的环境中度过的。他6岁的时候,阿洛伊斯从海关退休,这个不甘心寂寞的父亲不停地搬家。在6年时间里,已经搬了七个地方,而希特勒也换了五个学校。在这样的情况下,希特勒幼小的心灵始终处在陌生、畏惧和离别中,他在个人心理和性格最需要稳定成长的关键时期,却不得不一直调整自己去适应环境、老师、同学,这对他内心的影响十分巨大。因为总是在陌生的环境中,不断地和陌生人接触,所以希特勒十分的害羞,他总是不能找到更好的和人相处的办法,同时因为不断和刚刚熟悉的小朋友分别,因此他幼小的心灵总是一次次地受伤,而这种搬迁不仅让希特勒十分无奈,也使他认为父亲总不关心自己的生活,可能是为了拒绝再受到伤害,他拒绝和人交往,不交朋友,把自己封闭起来,就这样他人格分裂的苗子在这个时候被栽了下来。阿洛伊斯一直希望希特勒能当一个公务员,过上一个安定的生活。因此在希特勒11岁的时候,他被送到林嗣上中学。但是这却跟少年希特勒的追求相违背,他向往着成为一名艺术家,他要做个画家。希特勒在说起这段历史时一直在说:“我不要当公务员,我一想到坐在一间办公室里,被剥夺了自由,不能再自由支

配我的时间,不得不把我的一生花在填写各种各样表格上面,心中就感到作呕。”这充分反映出了少年时代的希特勒鲜明的反叛和不愿意受到约束的性格。他想靠自己的智慧去创造美的东西,起码在他的内心是这样希望的。为了使父亲的愿望落空,希特勒故意放弃学习,使自己的成绩一落千丈,在这次斗争中,希特勒显示出了自己倔强和不惜牺牲一切也要达到自己目的的性格。这种性格日后使他克服了看来是无法克服的重重障碍和困难,也给德国甚至是世界人民造成了痛苦的灾难。

可是当他成为德国总理以后,他把这段分明是由于自己的原因而导致的学习不好,归结到了老师的身上,他是不会承担自己所犯的各种错误的责任的,他后来常常嘲笑教书先生,嘲笑他们的学位、文凭和学究气。甚至在他临死前,他仍挖苦他年轻时的教员如何愚蠢。从这个细节我们不难理解他在战争的后期为什么频频指责他的将军们愚蠢,总是把自己制定的好方案搞砸,其实并不是德国的将军们愚蠢,而是希特勒必须找到为他承担责任的替罪羊。同时,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从幼年开始希特勒就一直在矛盾的思想中成长,他渴求获得成功,但又处处受到打击,他愤恨一切发生在他身上的不公平待遇,但又希望在这个环境中得到认同,他标新立异为了显示自己,他希望不受约束。

希特勒在他中学时代历史老师的家乡那里遇到的种族纠纷的经历,使他成了一个狂热的日耳曼民族主义者。希特勒还从他的历史老师那里了解到了日耳曼民族的光辉历史,也知道了周围种族斗争的残酷,从这个时候开始净化种族、振兴日尔曼民族就成了希特勒心中一个模糊的目标。后来希特勒的父亲去世,他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去追求他艺术家的梦想了,再没有人约束他、管教他了,他整天游荡在多瑙河畔,享受着空虚的舒服生活。虽然他追求的是当一个艺术家,但不说明他对政治就一点也不关心。在他16岁的时候,他对于凡是日耳曼的一切有着强烈的热爱,他已经成了一个狂热的日耳曼民族主义者。为了了解日尔曼民族的光辉历史,也为了寻找实现自己心中振兴日尔曼民族目标的途径,这个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着敌意的、愤怒的年轻人开始大量阅读各种书籍。17岁这年,希特勒为了追求成为艺术家的梦想来到了维也纳,穷乡僻壤中出来的少年第一次见到了大城市的奢华,充满幻想的希特勒被维也纳陶醉了,不过从这个时候开始,希特勒的艺术家之梦似乎走到了尽头,第一次因为成绩不佳他的愿望没能实现,第二年再次又因为绘画太差,连正式参加考试的资格都没有获得。这对于野心勃勃的希特勒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他感觉怀才不遇,自己多年的愿望无法实现让他更加仇恨这个社会。这时他的母亲又去世了,缺少了经济上的资助,贫困和残酷的现实迫使希特勒看到在奢华的城市表象下隐藏的黑暗的一面,同所有的大都市一样,维也纳也是一个现实的、残酷的城市,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在这里富人们一掷千金、纸醉金迷,而穷苦人却连生活的基本必需品都没有。初来乍到的希特勒不愿意用劳动去换取生活的机会,他甚至在内心就一直十分鄙视劳动者,这段时间是希特勒一生最黑暗也是最痛苦的一段时间,他的梦想彻底破灭了,什么艺术家、什么振兴日尔曼民族都没有一块面包来的实在。

希特勒后来进入的麦德林流浪者收容所是由当时的一个社会福利组织资助的,其主要支持者是一个姓埃泼斯坦的犹太人家庭。与当时的其他收容所相比,这是一个时新、清洁、慷慨的地方。可能很多人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希特勒在自己最潦倒的时候受到了犹太人的接济,使他免于饿死街头,他却在后来大肆地屠杀犹太人呢?如果从希特勒的性格进行分析,这一切都能够找到。因为他的性格中仇恨占了很大部分,他认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不

公平,他对周围的人和事不是从感激的角度去看待,而是充满了愤怒。那么在这种情绪的诱导下,希特勒自然会把自己的沦落和犹太人抢走了本应属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联系起来,犹太人越是富裕,他越是仇恨,这种仇富思想加上了民族情绪后,再发生在狂热激进的民族主义者身上,自然要来的猛烈地多。同时,我们还必须考虑当时希特勒所处的环境,他寄人篱下,在一个满是失败者的收容所里,被社会和自我意识判定为失败者的情绪包围着,他感觉自己已经滑落到了市民阶层中最低贱的地位。而这对于他来说一定需要找到替他承担责任的人,那么这个人就是犹太人。

希特勒在后来改革德国工人党的时候,对于政治的关注和深刻的分析,使希特勒内心已经对建立一个新的党有了一些隐隐约约的想法。在这段时间里,他利用一切时间练习演讲技巧,这种技巧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在两次大战之间德国无人能望其项背的才能,据有人统计,希特勒在演讲时每分钟有32个手势和表情,这为他蛊惑对生活不满、迷茫、困惑的德国人,欺骗、煽动德国人的民族情绪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实际上,从这个时候起,希特勒已经明确的知道了自己以后的目标,并刻意的为此而准备着。随着希特勒在德国工人党中的声望不断提高,他逐步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德国工人党了。从这个政党的改造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希特勒已经明显的出现了性格上的分裂,他把以前自己所知道的一切政党的可用之处拼凑起来,围绕自己的民族主义核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硬把各种不能融合的东西揉到一起,实施了他所谓的改造。希特勒靠着他的机智狡猾和极具煽动蛊惑性的宣传鼓动才能,为纳粹党带来了发展;
同时,也为他日后登上权力的顶峰铺平了道路。此时他不断地编造谎言,欺骗人民,在他狂热、激进的性格上又加入狡诈的成分。

随着纳粹党的日益壮大,希特勒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啤酒馆暴动失败后这个被解散了政党的领袖竟然已经在考虑如何建立一个新的纳粹国家了。这是狂妄还是远见?这是不自量力还是成竹在胸?这个让人总猜不透的人又一次引起了我们对他性格的思考。在失败面前他看到的是希望,在重大打击下他继续斗争,他总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遇到的事情,他总是狂热地为自己的政治抱负做着不懈的努力。而且他并没有只停留在空想的层面上,当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他当即进行了调整。这位战争狂人具有十分鲜明的变态人格,有着很深刻的复仇情节,他始终认为英法等一战的战胜国应该对德国进行偿还,德国人一切的苦难都来自这些国家和那个罪恶的凡尔赛协议。他反叛、倔强、独断、自大、狂妄。他认为自己应该担负起拯救日尔曼民族的责任,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伤害一切人。

希特勒还有很多生活中的细节显示了他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他的性格缺陷分析结果甚至导致了美国总统罗斯福下命令进行诺曼底登陆,轰炸希特勒和司机飙车的街道,借此来摧毁希特勒的心理防线,使他心里的压抑得不到宣泄的出口,从而不能从容地指挥纳粹。

《希特勒性格特征分析》指出,希特勒很关注自己的鼻子。希特勒认为,作为日耳曼人,有一个高挺的鼻子会给人一种真正男子汉的感觉。于是,他开始频频光顾美容店,给自己本来并不高耸的鼻子慢慢地增加高度。在当时,欧洲人普遍认为,整容是一种“破坏上帝赋予自己的容貌”的爱慕虚荣的行为,和中国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有异曲同工之处。希特勒采取隆鼻术慢慢加高鼻子,以至于他的臣民们感觉不到他们“敬爱的元首”竟然会去做“隆鼻手术”。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即使是当德军在苏德战场上节节败退时,他仍未停止鼻子的加高

手术。希特勒热衷于隆鼻术、掩饰自己不发达的肌肉,说明他的虚荣心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把自己紧紧地包裹住,无疑会加大他同外界的隔膜,增加他已经很沉重的心理负担。

希特勒一生从没有驾驶过汽车,并在公开场合严格规定他的车速不准超过37公里/小时。可是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却命令司机以每小时100多公里的速度载着他星夜飞驰。在当时,这可是一个要命的速度,相当危险。后来,他的司机因无法承受极大的精神压力而精神失常。作为一个从不握方向盘的人,选择“午夜飞车”只有一种理由:宣泄心中极度的压抑。

希特勒还有一个癖好,就是特别喜欢在长桌前召开会议。据说他召集会议的桌子越做越长,最长的一张桌子差不多有16米长。希特勒酷爱长桌,正表明了他的一种矛盾心理,坐在长桌的尽头一方面体现了他的尊严和威严,可以满足他的领袖欲,另一方面则使坐在远处的人无法看清他的庐山真面目,保持他和部下一定的距离感。实际上,这正是希特勒心理非常脆弱的表现。

希特勒虽然谈不上不近女色,但也绝不是一个好色之徒。他飞黄腾达以后,追求他的女人成群结队,但他却从不为女色所动。奇怪的是,希特勒狂热地爱上了他的嫡亲外甥女。这场畸形的爱恋令希特勒铭心刻骨,但却以其心上人的自杀而收场。在那个年代的德国,与自己的嫡亲外甥女相爱是一种畸形的恋情,畸形恋情又无果而终,必然会在他心里留下无法磨灭的伤痕,这个阴影可能会影响终生,甚至导致心理变态。

《希特勒性格特征分析报告》据此指出,希特勒具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如果盟军在西线发动强大攻势,出其不意地实施登陆作战,希特勒或许表面上会虚张声势,但内心的软弱和空虚会暴露无遗。报告建议盟军要在午夜加强对柏林的火力攻击,使希特勒无法“午夜飞车”。由于心理压抑无处宣泄,精神高度紧张,极有可能导致其神经衰弱甚至精神崩溃。报告建议,假如盟军在1944年上半年发动大规模反击,希特勒将因为心理问题惊慌失措,从而失去对他的百万大军的强有力指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认真研究过这份心理报告后,做出了在1944年上半年进行诺曼底登陆的伟大决策。盟军诺曼底登陆以后,希特勒的“表现”完全证实了这份分析报告的预言。

在个人感情方面我们也能看出希特勒对爱人有强烈的控制欲,内心孤独胆怯,却又野蛮残暴。希特勒在给他情人的信中,多次把自己称为狼,而且他还把自己工作的地堡称为“狼穴”。为什么希特勒把自己看作一头狼呢?

狼的形象又意味着什么呢?著名作家黑塞在他的作品《荒原狼》中曾这样描写到:小说的主人公虽然生活在社会中,却感觉自己好像来自另一个星球,对世人充满了厌恶,倍感孤独;
他沉默寡言,不爱交际,外表充满智慧,温柔,内心世界却动荡不安;
胆怯却又野性十足,感觉自己好像是一只狼。希特勒既然把自己看作一只狼,这说明,他的内心也生活在一个充满危机的狼性世界中,说明他的内心孤独,性格胆怯却又野蛮残忍,充满了生存意志。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希特勒在他所写的《我的奋斗》这本书中宣扬他的丛林哲学,他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

希特勒的外甥女格莉死后,希特勒一度萎靡不振、食不甘味,甚至声称格莉是他最理想、最钟爱的女人,他曾多么想和她结婚,而且自己再也无法像爱她那样去爱别人了。格莉长着一张圆圆的脸、身材丰满,在当时算得上是个美女。她活泼可爱,性格开朗,热情奔放,无拘无束,见到过她的纳粹党徒都赞不绝口。对她心怀爱慕的,当然不止希特勒一人,希特勒的司机也是其中的一个。希特勒

发现后规定他们不许单独见面,并对格莉实行更严密的监视。希特勒严格限制格莉的自由:她的信件都要经过希特勒的检查,她不能像同龄的青年男女那样单独外出参加晚会、结交朋友,不能像他们那样结伴旅游,夜间不能太晚回家。出门的时候,她的身边不是希特勒就是他派的中老年“保镖”。格莉后来与一名提琴手相恋并想和其结婚,但是希特勒横加干涉完全超出了舅舅对外甥女的关心,这种爱也不是正常的男女之爱而是希特勒对格莉的控制欲、主宰欲和占有欲。最终格莉忍无可忍举枪自尽。格莉之死对希特勒打击很大,他也貌似毫不掩饰这段不伦之恋,他曾说过“我告诉过你我为什么不结婚,这个女孩名叫格莉,是我的外甥女。我非常爱她,她是唯一一个我会娶的女人。但是,命运不允。”

在了解了希特勒的生平经历、感情生活以后,我对这位传奇人物的性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和很多人一样,我也认为一个人性格的塑造很大部分决定于他的家庭和成长经历。阿道夫希特勒的童年是畸形的不完美的和缺少爱的。父母双亡以后他在少年时期又饱尝了辛酸和贫困,在当时动荡混乱的世界形势和国家境况下,他满怀复仇情绪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练就了一身在乱世中生存的政治本领,他在掌权的过程中运用着欺骗、暴力、威胁的手段。他相信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他野蛮残暴、倔强自大。可是他内心却又是孤独脆弱的,他情绪不稳定,具有双重性格,让人无法接近,甚至摸不到头脑。如此极端性格的领导人必然会带领一个国家走上一个极端的靠武力解决矛盾的道路。


《》 相关热词搜索: [db:g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