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麦道夫诈骗案
麦道夫诈骗案
麦道夫和他的公司当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L. Madoff)因涉嫌史上最大庞氏骗局被美国司法机关指控的消息铺天盖地地传来时,华尔街上的很多人都感到错愕不已。纳斯达克交易所前主席、备受尊敬的华尔街明星经纪商、被人称道的慈善家
目录
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Madoff)简介
麦道夫诈骗案始末
麦道夫个人发展经过
欺骗手法
麦道夫其人
真相大白之后
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Madoff)
简介
出生年月:1938年2月24日伯纳德.麦道夫籍贯:犹太人家庭
伯纳德·L·麦道夫证券投资公司
职位:麦道夫证券投资公司CEO
经历
* 创立伯纳德·L·麦道夫证券投资公司(1960年)* 麦道夫成为了NASDAQ的主席(1990年)* 公司拥有3亿美元左右的资产(2000年)* 麦道夫的对冲基金到SEC注册(2006年9月)2008年,美国华尔街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Madoff)12月11日因涉嫌证券欺诈遭警方逮捕。检察人员指控他通过操纵一只对冲基金给投资者损失大约至少500亿美元。自从9月中旬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目睹一个个金融巨头倒下,华尔街投资者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照说是经历了足够的锻炼。但是,当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11日被戴上手铐带走,并由此引出一个可能长达20年、高达500亿美元的投资骗局之后,华尔街还是被震动了。
麦道夫诈骗案始末
儿子告发老爸
2008年12月,美国华尔街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因涉嫌证券欺诈遭警方逮捕,检察人员指控给投资者损失约500亿美元。告发这位华尔街史上“最大诈骗嫌疑犯”的人,正是麦道夫的两个儿子。
向两个儿子坦白,自己“一无所有”
对投资机构与华尔街上流人士来说,麦道夫的投资一直很有吸引力,其客户平均每月曾有过近2%的盈利纪录。但面对金融危机的蔓延,麦道夫再也无法再撑下去,于12月10日向儿子坦白称,其实自己“一无所有”,一切“只是一个巨大的谎言”。事件缘起于本月初,麦道夫向其中一名儿子透露,客户要求赎回70亿美元投资,令他出现资金周转问题;
12月9日,麦道夫突然表示提早发放红利。对此,麦道夫的儿子感到可疑,第二天在公司便向父亲询问,当时麦道夫拒绝解释,指示两人到其寓所再谈。同日,麦道夫于寓所向儿子承认,自己炮制的是一个巨型金字塔层压式“庞氏骗局”,前后共诈骗客户500亿美元。
悉心惊人骗局,善于营造神秘氛围
现年70岁的麦道夫浸淫资本管理多年。他1960年成立伯纳德·L·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麦道夫非常善于为自己营造神秘的氛围。多年来,麦氏通过这家公司下伯纳德.麦道夫
属的秘密资本管理分支机构,利用广泛人脉,骗取投资。在众人眼中高尚、敬业的麦道夫,悉心设计了一个惊人的骗局。起诉书显示,麦道夫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和交易部门分别在不同楼层办公,麦道夫对公司财务状况一直秘而不宣,而投资顾问业务的所有账目、文件都被麦道夫“锁在保险箱里”。想成为麦道夫的客户,有点类似于加入一个门槛很高的俱乐部,光有钱没人介绍是不能进的,在很多人看来,
把钱投给麦道夫已经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就算加入后也没有人知道他的投资策略到底是什么,麦道夫从不解释,而如果你问得太多,他会把你踢出局。据悉,麦道夫的客户包括富豪、对冲基金、大型机构投资者甚至欧洲的一些银行。在很多投资老手们看来,向麦道夫的公司投资,他们担心的不是损失金钱,而是损失赚钱的机会。
儿子当晚告发老爸,史上最大欺诈暴露
麦道夫的儿子们10日当晚便告发了老爸,一场可能是美国历史上金额最大的欺诈案,这才暴露在世人眼前。麦道夫投资的有关生意,一直由麦道夫独断控制,即使是两名分别担任董事总经理及法规部门主管的儿子都不容插手。据美国证交会估计,麦道夫今年初管理的资产达170亿美元。检察官的资料说,12月10日,70岁的麦道夫向公司的两名雇员坦白说,投资顾问业务是金字塔式骗局。消息称,该两名高级职员正是麦道夫的儿子。报道称,麦道夫的两个儿子将该重大事件转告了律师,律师10日晚就通知了联邦当局。调查人员11日抵达麦道夫寓所时,麦道夫已知FBI调查人员来意,承认“以不存在的钱支付给投资者”,指自己已破产,已有坐牢准备。麦道夫的投资证券中介公司,曾为350只纳斯达克股份提供服务,包括苹果、eBay和戴尔计算机等。
麦道夫个人发展经过
起家 当救生员赚得第一桶金
1938年,伯纳德·麦道夫出生在纽约的一个犹太人家庭。靠着当救生员和安装花园喷水装置赚得的5000美元,1960年,麦道夫创立了自己的伯纳德·L·麦道夫证券投资公司。1970年,他的弟弟彼得也加入了这家公司,他的侄儿、侄女和2个儿子后来也都为他工作。在很长的时间里,这家公司主要在股票买家和卖家之间充当撮合交易的中间人。到上世纪80年代初,这家公司已经成为了美国证券业最大的独立交易公司之一,到2000年前,该公司拥有3亿美元左右的资产。麦道夫的公司是纳斯达克(NASDAQ)成长的主要推动者之一。麦道夫与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NASD)关系密切,而NASD建立了全国证券交易商自动报价系统协会(NASDAQ)。作为NASD最活跃的公司之一,麦道夫极力倡导证券交易的电子化。1990年,麦道夫成为了NASDAQ的主席。他还担任过NASD副主席、NASD董事会成员以及NASD纽约地区主席。多年来,麦道夫一直致力于推进纳斯达克内部的透明度和责任感,麦道夫等人的努力促使纳斯达克吸引了诸如苹果、SUN、CISCO等一流企业。这段辉煌岁月,为麦道夫赢得了极高声望。华盛顿乔治敦大学副教授詹姆斯·安格尔表示,麦道夫的公司是最早实现自动化的证券公司之一,麦道夫可以算是现代华尔街的先驱之一。
发展 结交名流热心慈善
上世纪90年代,麦道夫开始涉足资产管理业务,并创建了另一家进行资产管理的投资咨询公司。在纽约和佛罗里达,麦道夫夫妇是富裕犹太人圈子中的熟面孔。他的许多客户都是来自这些富裕阶层。麦道夫一直试图将他的个人关系网变成财富。那些认识麦道夫的人用“富裕”、“高调而不炫耀”来形容他。他经常出没在纽约和佛罗里达的上流社会俱乐部,并不时在与富裕阶层的闲谈中显示出他熟悉股票市场的内幕交易。然后他再用一些显赫的客户名字吸引更多的客户,并将其影响力不断扩展。麦道夫和他的妻子鲁斯还以积极从事慈善事业而著称。通过麦道夫家族基金,麦道夫夫妇资助剧院、大学和艺术基金,他们还向许多犹太人慈善机构作出大笔慷慨捐赠。此外,很多民主党的政客都接受过麦道夫的政治捐赠。
就这样,麦道夫逐渐确立了其“华尔街的巫师”的声誉。据说在佛罗里达上流社会的高尔夫球场上,麦道夫的客户们一边对其投资的高回报欢欣鼓舞,一边也曾开玩笑地戏谑麦道夫,这样高的回报,难道你在欺诈?他们没有想到,这玩笑一语成谶。
骗术 一句“内幕消息”掩盖一切
多年来,麦道夫对外宣称的投资记录非常成功。持续的高回报是麦道夫欺诈持续多年的重要因素。
他从来不说明他的投资方法,也不解释他是如何利用投资者的资金获得回报。不论市场好坏,他每年都可以支付10%以上的投资回报利润。他曾经有一次说“这是通过恰当的投资策略产生的:,我不能详细予以解释。”有时候他就干脆以“内幕消息”作为回答。一名投资者多年来对麦道夫的投资回报都十分满意,他说:“即使是见识广博的人也不能真正说清他在做什么。我所知道的唯一一件事就是他总是现金充裕。” 据说,麦道夫还告诉他的客户“如果你在我这里投资:,就不能告诉任何人。这儿发生的事情跟任何人都无关。” 外部分析人士多年来也曾对麦道夫的公司提出过担忧。1999年,金融分析师哈里·马可波罗斯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投诉,认为他们应该对麦道夫进行调查,因为麦道夫所声称的利润不可能通过合法途径获得,但是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另一名投资专家查尔斯·格拉丹特也曾经注意到,他指出一家证券投资公司不可能在长达10年或15年的时间里只有3、4个月亏损。其实,麦道夫使用的是很简单的“庞氏骗局”,就是用新投资者的钱用来支付给老投资者。这一招,使数千投资者,包括对冲基金、银行和富有的个人都成为了麦道夫的受害者。而这也可能成为华尔街历史上最大的欺诈案。
欺骗手法
简单原因
虽然目前对事件原委的调查还在继续中,但许多人都感到不解,为何麦道夫能把国际上一些最精明的投资者骗得团团转。目前看来,他的威望是骗取别人信任最有力的工具。麦道夫公司网站上的宣传文字就以他本人为号召。公司网站上写道:“麦道夫重视维持价值、公平交易和高道德标准的记录,而这也向来是本公司的品质保证。”此外,他还善用公关渠道。他依靠朋友、家人和生意伙伴织成的关系网吸引投资者。从达拉斯、芝加哥、波士顿到明尼阿波利斯,麦道夫的社交网络遍布各地。据投资者和代理人称,有些代理人因招揽投资者获取佣金,而很多其他代理人则与他有单独的、盈利丰厚的业务关系。一位投资者说,如果你在俱乐部或高尔夫球场吃午餐,每个人都在谈论麦道夫为他们赚了多少钱,大家都想跟他签合同。《华尔街日报》一名专栏作家说,麦道夫经常以“神秘的魅力和排他的方式”来引诱受害者上钩。一位大亨会到俱乐部吹嘘说:“我把钱交给麦道夫投资,而他也做得很好。”当其他人表示有兴趣时,他就会说:“你无法加入,除非你获得邀请??但我可能可以帮你。”另一个让人对他深信不疑的理由是他的行为举止都很正派。以华尔街的标准来说,他并不是个乱花钱的人,而且他也以乐善好施著称,常捐钱给犹太人和亲以色列的慈善机构。从规模巨大的外资银行到美国的私人投资者,麦道夫在数十年内成功欺骗了所有的人。一名对冲基金执行人员开玩笑说,如果以投资工具来比喻麦道夫,他被视为是最安全的美国国库券。“麦道夫是犹太版的国库券。他是那么的安全。”他说道。
财务状况秘而不宣
现年70岁的麦道夫是“伯纳德·L·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创始人兼主要所有权人。他经营着一只对冲基金。联邦调查局的起诉书显示,麦道夫对公司财务状况一直秘而不宣,而投资顾问业务的所有账目、文件都被麦道夫“锁在保险箱里”。直到近期由于面临高达70亿美元资金赎回压力,无法再撑下去,才在12月10日向两个儿子,也是其公司高管坦白其实自己“一无所有”,一切“只是一个巨大的谎言”,麦道夫的儿子们当晚便告发了老爸。次日早晨,他在位于纽约曼哈顿的公寓内被捕。这起涉嫌欺诈案让美国一些最知名和最富有的人士血本无归。
“金字塔式”骗局
用高额回报引诱投资者,同时用后来投资者资金偿付前期投资者,这便是麦道夫通过其经营的对冲基金进行骗钱的手段。这一手段被称为“金字塔骗局”,并不新鲜,但却有一大批具有丰富专业经验的受害者。对投资机构与华尔街上流人士来说,麦道夫的投资一直很有吸引力,其客户平均每月曾有过近2%的盈利纪录。其中一名投资者说,对冲基金使他们持续受益,2004年开始,年回报率从7.3%至9%不等,而过去十几年的年回报率超过10%。
“白璧无瑕式”从业记录
许多投资者、交易员甚至记者对于麦道夫会涉嫌欺诈都感到十分震惊。麦道夫的个人信誉一直非常好,至今在麦道夫公司的网站上还能看到这样的声明:“客户们知道,伯纳德·麦道夫本人追求完美无瑕的从业记录,致力于公平交易,并保有高尚的道德标准,这些一直以来都是本公司的标志。”另外,麦道夫还是倡导场外电子交易的先驱之一,在上个世纪80年代致力于推动建立交易透明化、公平化机制,为纳斯达克同纽交所的竞争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就是这个众人眼中高尚、敬业的麦道夫,多年以来利用自己公司的业务悉心设计了一个惊人的骗局。
善于营造神秘氛围
麦道夫非常善于为自己营造神秘的氛围。想成为麦道夫的客户有点类似于加入一个门槛很高的俱乐部,光有钱没有人介绍是不能进的,在很多人看来,把钱投给麦道夫已经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麦道夫从不解释他的投资策略,而如果你问得太多,他会把你踢出局。麦道夫的客户包括富豪、对冲基金、大型机构投资者甚至欧洲的一些银行。面对长期稳定得不可思议的盈利和自己信任的已经赚到钱的其他投资者,这些久经沙场的老手们还是最终被骗。
骗局五要素
1.不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做审计。据悉,该事务所只有合伙人、秘书以及会计师三人。2.投资策略晦涩难懂。没人能搞清楚麦道夫宣称的“分裂转换”的策略为何物。3.技术欺骗。表面宣称公司使用“尖端科技”,却拒绝让客户在网上查阅自己的账户。4.家族成员控制核心职位。麦道夫证券是一家家族垄断下的公司,其弟弟、侄儿、侄女和儿子都在公司居要职。5.违反隔离的控制原则。公司的所有交易均为麦道夫一人独断,他管理资产,并同时汇报资产的情况。解密麦道夫骗局:靠新加入的投资者金钱支付旧有投资者的回报,但一般很快都会因为缺少新鲜血液而入不敷出,最终被揭穿骗局。“内幕消息”——就是靠这几个字,麦道夫征服了众多美国与欧洲的机构投资者。
麦道夫骗局四大绝招
1.利用奢华场所建立人脉网现年70岁的麦道夫浸淫资本管理多年。他1960年成立伯纳德·L·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多年来,麦氏通过这家公司下属的秘密资本管理分支机构,利用广泛人脉,骗取投资。麦道夫在美国达拉斯、芝加哥、波士顿和明尼阿波利斯等城市编织关系网,利用高尔夫球会所、鸡尾酒会等奢华场所接触投资者。2.树立“投资必赚”口碑在建立人脉网之后,麦道夫便开始树立投资“口碑”。《华尔街日报》报道,麦氏仅在明尼苏达州霍普金斯市山顶高尔夫球俱乐部和橡树岭俱乐部就“融资”超过1亿美元。“当你在高尔夫球俱乐部打球或吃午饭时,所有人都在讲麦道夫如何帮他们赚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者告诉《华尔街日报》记者,“所有人都想加入(麦道夫的项目)。”3.发展“金字塔型下线”麦道夫利用朋友、家人和生意伙伴发展“下线”,有的人因成功“引资”而获取佣金。一些“下线”又发展新“下线”。证券分析师斯普林向麦氏基金投资1100万美元,占个人净资产的95%。他还为麦氏吸引数十位“下线”,其中既有投资5万美元的普通教师,又有一掷百万美元的企业家。4.合理回报率骗倒所有人据悉,麦道夫每月向客户提交的投资报告显示他非常进取,客户也能随时在数日内赎回投资。而且与一般骗案的不合理高回报相比,麦道夫每年向客户保证回报只有约10%,这样便令许多存有疑心的客户也不虞有诈。
麦道夫其人
麦道夫在华尔街可谓传奇人物。尽管他的名字并非家喻户晓,但几十年来,麦道夫创立的公司对构造华尔街的金融框架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论是传统股票交易还是股票及金融衍生品等新式电子交易系统的发展,麦道夫的公司功不可没。麦道夫1938年出生于纽约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对于他的童年人们所知甚少。他的事业正式起步于1960年,当时,麦道夫法律专业毕业后不久,他用自己做救生员和卖洒水器所赚的5000美元投资成立了伯纳德·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这家公司是紧密参与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发展过程的5家证券交易公司之一。麦道夫曾任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董事会主席。20世纪80年代早期,他经营的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可以独立从事证券交易的交易商之一。2000年公司已拥有资产大约3亿美元,在美国证券交易公司中名居前列。在建立新式交易系统过程中,麦道夫经营的“伯纳德·L·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与包括高盛公司和美林公司等华尔街知名公司建立协作关系。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麦道夫凭借其聪明才智渐渐成为华尔街经纪业务的明星。之后,麦道夫开始活跃于美国证券业的自我监管组织——全国证券交易商联合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NASD),而他旗下的公司也逐渐成为纳斯达克股市中最活跃的5家公司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他成为了纳斯达克交易所董事会主席,在卸任该职后也一直是董事会成员。和麦道夫家颇为熟悉的莫妮卡·加尼尔(Monica Gagnier)回忆说,麦道夫兄弟俩对场外交易市场(OTC)的透明化和数据处理改善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得知有关他诈骗的消息,相信没有人比我更吃惊。我从上世纪80年代就认识他了,当时我负责纳斯达克股市旗下的财经报刊《投资者商业日报》(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和《交易系统技术》(Trading Systems Technology)的创建。”她说道。加尼尔称,麦道夫在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竞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是纳斯达克股市的少数几个功臣之一。她表示,纳斯达克应该感谢麦道夫,没有他的话,纳斯达克股市很难吸引到像苹果(Apple)、太阳计算机系统(Sun Microsystems)、思科(Cisco Systems)和谷歌(Google)这样的公司。同时他也是电子交易的先行者,并极力鼓吹使用技术手段提高股票交易的效率。一位对麦道夫相当了解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资深人士对本报记者说:“他是一个支持市场化的人物,反对对市场有过分的干涉,而且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麦道夫在80年代曾经发明了一种名为Payment for Order Flow的交易系统。通过这一系统,他付钱给那些将交易订单送给他的经纪公司,而他再将这订单执行来赚得差价。“他是从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所吸引走交易的先驱,”杜克大学的证券法教授James Cox对《第一财经日报》说,“在这个过程中,他制造了很多敌人,但也变得非常富有。”从成立至今,麦道夫旗下的公司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今年10月该公司在纳斯达克还排名第23位,平均每日的成交量大约为5000
万股。麦道夫公司本来起家于证券经纪业务,但从2006年开始,麦道夫又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注册开设了投资咨询业务,这也正是此次“庞氏丑闻”的外壳。
真相大白之后
在案发前,人们信任麦道夫,麦道夫也没有让他们失望;
他们交给麦道夫的资金,都能取得每月1%的固定回报,这是非常令人难以置信的回报率。但事实上,麦道夫并没有创造财富,而是创造了别人对他拥有财富的印象。顾客们并不知道,他们可观的回报是来自自己和其他顾客的本金——只要没有人要求拿回本金,秘密就不会被拆穿。但当今年12月初,有客户提出要赎回70亿美元现金时,游戏结束了。令人感到矛盾的是,虽然投资人对麦道夫的行径感到不齿,但一些没有投资他的人还是对他欣赏有加。麦道夫的同事说他跟人打交道时很公正,对特奥会等慈善事业也很慷慨。已退休的纽约证交所经纪人克里斯坦森(Frank Christensen)称,麦道夫对员工们很好,喜欢带朋友和同事乘坐他那艘55英尺长的渔船“公牛”。“我真的很敬重他,人都是会犯错的。” 克里斯坦森说。目前,麦道夫已被保释出来,并和妻子住在曼哈顿上东区一处公寓楼内。根据房产记录,这套公寓价值超过500万美元。此外,麦道夫一家在纽约罗斯林拥有一幢住宅,在长岛蒙陶克拥有一处绝美的海滨住宅和庭院。房产数据库显示,他家的复式单元2008年的市场价值大约900万美元,而麦道夫曾担任该楼共管会主席多年。租户们称,他似乎很实在、很友好,打招呼时总是会亲切地直呼对方的名字。
造成的后果
被认为美国史上金额最大的“麦道夫诈骗案”近日有了新的进展。一些卷入这一诈骗案的企业巨头和要人相继公布所受损失,受害人名单不断拉长。2008年12月11日晨,美国华尔街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因涉嫌证券欺诈遭警方逮捕。检察人员指控他通过操纵一只对冲基金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高达500亿美元。而告发麦道夫的人,正是他的两个儿子。西班牙金融业巨头桑坦德银行14日说,该行对冲基金Optimal在此次诈骗案中的风险敞口高达23.3亿欧元(约合31亿美元)。并且该行利用自有资金投资的1700万欧元(2260万美元)也有去无回。欧洲另一家银行巨头汇丰银行也是最大受害者之一,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该银行的风险敞口约10亿美元,如果美国政府不能从麦道夫处收回任何资金,汇丰还将赔偿客户损失,由此还将产生5亿美元损失。瑞士银行业的损失也极为惨重,据瑞士《时报》14日报道,瑞士UBP等数家银行的风险敞口总计达50亿瑞士法郎(约合42亿美元)。法国巴黎银行14日也公布了损失额度。巴黎银行在一份声明中说,该行与纳斯达克没有直接投资业务,但受对冲基金牵连,可能蒙受至多3.5亿欧元(4.7亿美元)损失。除了上述银行已经公布了具体损失外,瑞士银行野村证券、皇家苏格兰银行等大型集团也与该案有牵连,但具体损失数目尚不清楚。除金融机构外,一些名人也登上受害榜单,其中包括纽约“大都会”棒球队老板弗雷德·威尔彭、通用汽车公司旗下金融机构GMAC主管J·埃兹拉·梅尔金、前美式足球费城老鹰队老板诺曼·布拉曼,以及部分华尔街人士。
另据美联社报道,来自新泽西州的美国联邦参议员弗兰克·劳滕伯格也不幸“榜上有名”。
部分受累金融机构
公司 损失
金门资产管理公司35亿美元
西班牙桑坦德银行31亿美元
Access国际咨询公司 14亿美元
汇丰集团 10亿美元
瑞士私人银行联盟8.5亿美元
法国巴黎银行 4.68亿美元
菲克斯资产管理公司 4亿美元
瑞士Reichmuth银行 3.27亿美元
日本野村证券 3.02亿美元
马克夏姆资产管理公司 2.8亿美元
法国兴业银行 1330万美元
篇二:Business 商业报道
Business 商业报道
Codelco v Anglo American 智利国家铜业公司对战英美资源集团
Ore war 矿石之战
A mineral battle in business-friendly Chile 商业环境友好的智利爆发矿产之争
LEADERS of countries at war have long warned voters not to throw them out before the shooting stops. 战争期间的国家领导人早就提醒过选民,在枪击停止前不要把他们甩在一边。
Although Chile has been at peace since it restored democracy in 1990, its state copper company, Codelco, is embroiled in a fierce legal fight with Anglo American, a global mining conglomerate, over the ownership of rich metal deposits. 尽管智利在1990年恢复民主后一直处于和平状态,其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还是为了与英美资源集团争夺金属富矿的所有权而被卷入到的激烈法律争端中。
And it will now have to wage that battle without its boss, Diego Hernandez, who quit his job on May 24th. 现在Codelco不得不在没有主帅的情况下进行这场斗争—其执行总裁埃尔南德斯于5月24日辞职。
Chile's mining industry has boomed under a hybrid structure, in which Codelco, the world's biggest copper firm, competes with private rivals.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铜业公司,Codelco与私营企业不断竞争—智利的采矿工业 在这种混合结构下繁荣起来。
The company hired Mr Hernandez, who had previously worked at BHP Billiton, another global miner, mainly to oversee expansion. Codelco雇佣曾供职于必和必拓的Mr Hernandez,主要是为了让他负责公司的扩张战略。
Mr Hernandez soon found a tempting acquisition target in Anglo American's Sur project, consisting of two mines, a smelter, and two recently discovered deposits in the Andes, which are thought to hold a whopping 2.1 billion tonnes of ore. Mr Hernandez很快就发现了一个诱人的收购目标——英美资源集团的苏尔项目,该项目包括两处矿山、一个冶金厂和两处最近在安第斯山发现的两处矿床。
In 1978 Codelco acquired an option to buy up to 49% of Sur during a one-month window every three years. 1978年Codelco就签订了收购苏尔49%股权的期权的合同,每三年开放一次窗口。
In January the company exercised it. Its contract contains a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price, which is based in part on Sur's profitability in the five years before purchase. 今年一月
Codelco宣布行使期权。这份合同包含一个公式,能够根据苏尔在收购前五年的盈利能力等因素计算出其价格。
Codelco says this equation values the project at $13.5 billion. Codelco称根据这个公式该项目价值135亿美元。
It secured a $6.75 billion loan from Mitsui, a Japanese firm, to pay for its share. Codelco已经从日本三井物产获得67.5亿美元的担保贷款来购买这些股权。
However, the formula takes no account of the new finds at Sur or Anglo American's investment in it. 但是,这个公式没有考虑到苏尔公司新发现的矿产或者是Anglo American对苏尔的投资。
To fend off Codelco, Anglo agreed with Mitsubishi, another Japanese trading house, to sell a 24.5% stake for $5.4 billion. 为了抵制Codelco的收购,Anglo同意向日本三菱公司以54亿美元的价格出售苏尔集团24.5%的股份。
Anglo said Codelco would have to settle for a smaller slice after the Mitsubishi deal closes. Anglo表示,在与三菱公司的交易完成后,Codelco 只能收购在苏尔集团的剩余的部分股份 。
Mr Hernandez accused Anglo American of breaching its contract. Mr Hernandez起诉Anglo American违反合约,
The two sides went to court. 双方对簿公堂。
Then on May 22nd they suspended proceedings and agreed to talk. 5月22日,双方又推迟诉讼,打算和谈,
They gave themselves 30 days to reach a deal. 原本在30天内达成一致意见,
But two days later Mr Hernandez abruptly quit. 但2天后,Mr Hernandez突然辞职。
He said his departure had nothing to do with the Anglo spat, Mr Hernandez表示他的离职与Anglo争端无关,
but rather with the company's board, which he accused of micromanagement. 而是对公司董事会事无巨细的微观管理方式不满。
In 2010 Chile overhauled Codelco's administrative structure, transforming the board from a mere rubber stamp into a real check on management. 2010年智利政府对Codelco的行政结构进行了整改,董事会获得了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管权力,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个橡皮图章。
Industry observers say the new organisation has led to better decision-making. 业内观察家认为新的组织架构可以更好地作出决策。
But Mr Hernandez apparently grew tired of having to explain himself at every turn in interminable meetings. 但是Mr Hernandez显然已经厌倦了在没完没了的会议上一遍又一遍的解释自己的做法。
His successor is Thomas Keller, the company's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formerly of Royal Dutch Shell. Mr Hernandez的继任者是公司首席财务官托马斯.凯勒,曾在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工作过。
Industry observers say Mr Keller is a more open boss than Mr Hernandez. 业内观察家认为相比Mr Hernandez ,Mr Keller是一个思想更为开放的老板。
Although Mr Keller will probably pursue a similar corporate strategy, Anglo American may try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turmoil to adopt an even tougher stance in negotiations. 尽管Mr Keller很可能继续推行与Mr Hernandez相似的公司战略,Anglo American可能会利用这段混乱期,以在谈判中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How the government-appointed board will advise the new boss remains to be seen. 政府委任的董事会将对这位新经理提出怎样的建议,目前还不得而知。
Chile would love to get its hands on Sur, and will face domestic pressure not to buckle: 智利政府十分希望能够拥有苏尔项目,同时也将面对难以克服的国内压力:
politicians and union leaders have accused Anglo American of trying to rob the country of its God-given copper, and public opinion frowns on foreign control of mines. 政客和工会领导人来控诉Anglo American试图强占本属该国的铜矿资源,公共舆论也对外国控制国内矿山表示不满。
But Chile also wants to protect its relationship with Britain and its reputation as one of Latin America's safest places to invest. 但与此同时,智利政府也希望保持与英国的关系,并维护好自己作为拉丁美洲最安全的投资国的名声。
Mr Keller may guide Codelco to a settlement, but he might soon find himself as frustrated as Mr Hernandez was with a process that is as much about politics as it is about business. Mr Keller可能会引导Codelco合理解决现有问题,但今后他除了经营公司,还要应付许多政治活动—这可能很快会让他变得和前任Mr Hernandez一样沮丧。
篇三:全球最有争议的“骗局”
全球最有争议的“骗局”
2010年08月01日 09:27:04 来源:
人民网
6000万美国人相信阿波罗登月是骗局
据英国《星期日镜报》报道,关于“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纯属骗局的阴谋论也越来越甚嚣尘上。据悉,相信“阿波罗11号”登月事件纯属弥天大谎的美国人的比例已从1979年的6%猛增到了现在的22%以上。这意味着至少6000万美国人都成了“登月阴谋论”信徒。从1979年以来,世界上就开始传开了一个“阴谋论”:“阿波罗11号”飞船载人登月可能纯属骗局,NASA提供的登月录像早在“阿波罗11号”登月以前几个月就提前拍好了,登月画面是在美国内华达沙漠中某个军事禁区中拍摄的。
美国“大脚怪尸体”是骗局 原是橡胶所制道具
据美国媒体报道,两名美国人里克·戴尔和马特·惠顿对外宣称在美国佐治亚州寻得一具大脚怪尸体,为此,两人还专门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向众人展示现场图片和拍摄下来的一段视频。但是日前组织这场新闻发布会的美国“寻找大脚怪”公司却出面表示,这一切都是一场骗局。经调查证实纯属造假。那具装在冷柜中的所谓“大脚怪尸体”,实际上是一套橡胶道具。
英国搞太空游真人秀节目 全世界看9人被骗
英国一电视台用假培训基地与道具航天飞机拿9名志愿者开涮,“地球人都知道他们受骗了,就他们不知情”英国废弃基地改建的“俄军事基地”。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第四频道”将推出一档耗资500万英镑超级真人秀———《太空学员》。在这场号称“电视史上最大的骗局”中,主办方谎称举办太空旅行,愚弄9名参加者,让他们在其他人的爆笑中登上“太空船”,体验“太空”生活。事实却是,自始至终他们都不曾离开过英国空军废弃基地,他们乘坐的飞船不过是好莱坞电影道具。
英13岁父亲事件被曝或是骗局 父母一手策划
英国13岁少年阿尔菲·帕滕成世界最年轻爸爸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正当人们纷纷指
责少年父母出卖丑闻赚钱时,媒体爆出此事件疑是骗局。据报道,“小妈妈”尚特尔父母的一名亲密朋友爆料指,尚特尔的母亲彭妮下令女儿声称帕滕是女婴的生父,并绝口不提有其他男友,这样“故事”才会更具吸引力,彭妮才能向传媒开出较高价钱售卖故事。
伪造“希特勒日记”
1983年4月25日,联邦德国最大的画刊《明星周刊》突然爆出一条惊人消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希特勒当政期间所写的60多本日记突然面世!《明星周刊》还披露:这些由希特勒亲笔撰写的日记起自1932年6月22日,终于1945年4月中下旬。就在全世界的二战史学者对这60多本希特勒日记唏嘘不已时,5月6日,联邦德国内政部长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所谓“希特勒日记”纯系伪造!
索卡尔骗局
1996年,美国物理学家艾伦·索卡尔(Alan Sokal)向《社会文本》杂志递交了一篇用毫无疑义的术语伪装的文章,声称量子引力是一种社会和语言建构。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社会文本》刊登这篇文章时,索卡尔却主动“自首”,承认是一场骗局。当时,这一事件引发了有关索卡尔恶作剧道德性问题的一场大讨论。
陕西“华南虎事件”惊天大骗局
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郑重宣布镇坪县村民周正龙拍摄到野生华南虎照片。经专家鉴定,照片是真实的。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林业厅当场向周正龙奖励两万元现金。随后照片在网上引起激烈争议,网友怀疑照片是伪造的,最后,在网友的强烈争议中,经鉴定,华南虎照片是伪造的,当事人周正龙承认伪造照片。
《》 相关热词搜索: [db:g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