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初一数学总复习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一.有理数的分类:
正整数正整数 正有理数整数正分数有理数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分数
负有理数负分数 负整数
总结:1.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2.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3.正分数,负整数统称为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也是分数。
4.正数和0统称为非负数。
5.负数和0统称为非正数。
6.正整数和0统称为非负整数。7.负整数和0统称为非正整数。
练习:1.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里:2,?1
12
,5.7,?0.08,0,?3,29,?
32
,?5.5,20%,
217,3.14
正数集合(), 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负数集合( ) 非负数集合( ), 非负整数集合( ) 2.判断:
(1)正数,0,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2)小数一定是有理数。()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自然数就是正整数.() (4)0是最小的自然数. () (5)0既不是奇数也不是偶数 () (6)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 )(7)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 )
二.数轴,相反数,绝对值:
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是相反数。
3.绝对值:一个数到原点的距离,称为这个数的绝对值。
总结:1.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表示在数轴上,但是数轴上的点不一定是有理数。
2.数轴的用途:(1)比较数的大小: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特点:
(1)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即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a??a (2)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和为0. 即:a???a??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除为?1 即:
4.(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a a (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a
?0
a?a
??1
a a
?0
?0
a??0
(3)0的绝对值是?a a?a a
?0
(4)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大于等于0。即:
a?0
(5)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则这个有理数是非负数。即:如果有a?a,则a(6)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则这个数是非正数。即:如果有a??a,则a1.填空:(1)已知x?28?0,则x?20
?
?0
?0
( )
(2)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是( ),绝对值是它本身的数是()。
(3)若有理数a?a,则a是( )数。
(4) 已知??a??3,则a?()。
(5)若x?y?y?1?0,则2y?x?( )。
(6)当x?( )时,x?y?2?0有最小值。
(7) 最小的自然数( ),最小的正整数(),最大的负整数(),绝对值最小的数( )。
2.判断:
(1)0没有绝对值。( )(2)没有绝对值最小的数。( )
(3)负数的绝对值大于它本身。( )(4)任何数的绝对值都大于0。( ) (5)若m?n,则m?n。()(6)若m(7)若m?n,则m3.解答题:
(1)已知a?4,b?3且a?b,求a?b。
(2)若a的相反数是最小的质数,b是最大的负整数,c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求
?b?a?(?c)的值。
??n
??n
,则m?n( )
。()(8)若m?n,则m?n。( )
三.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及乘方:
1.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记作:a其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2.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2)0的任何非0次幂是0,1的任何次幂是1 (3)1
2n
n
?1,1
n
2n?1
?1,??1?
n
n
m
2n
?1,??1?
n?m
2n?1
??1.
(4)ab??ab?,aa
n
?a
3.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1)有括号先算括号,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依次计算。
4.倒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相乘为1。注意:0没有倒数。
331102
填空:(1)??3??( ),???3??( ),??1?
3
?()
11?1?
?() ,( ),?????( )43
??2??2?2?
1??a??
(2)如果?a???b?2?0,那么???( )
3??b??
2b
(3)已知a,b为任意有理数,规定a*b??a?b???a?b?,则2*??3??() (4)绝对值不超过3的所有负整数的和(),绝对值不超过3的所有负整数的倒数和()。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 ) (5)若?a?1?与b?2互为相反数,则?a?b?(6)若
aa??1,
bb
2
2010
。
?()
则a?b的值为( )。
(8)一个数与它相反数的积是( )。
?1,
(9)若?3a是正数,则a是()。(10)若xy?0,yz?0,那么xz()0 (11)一个数的倒数的相反数4,则这个数为( )。
解答题:
(1)已知a与b互为相反数,x与y互为倒数,c的绝对值等于2,求
(2)已知x?5?2?y?3??0求?x?2y?
(3)“*”表示一种新运算,它的意义是a*b??ab??a?b?,如5*4??5?4??5?4???29求??2?*??3?,?3*4?*??5?
?10?8???2????2?
3
2
4
a?b2
?xy?
13
c
2011
的值。
1??3?
??3? ?1????1?12??6?3???4?
????
2
23
第三章字母表示数
1.代数式是用基本运算符号把数字、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的式子 注意:(1)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式子不含“=”、“>”、“<”、“≤”、“≥”
(3)代数式的规范书写:数字必须写在字母的前面;
除号必须写成分数线;
乘号可以省略;
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
2.不含加减运算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
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3.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构成多项式的单项式中,次数最大的单项式的次数叫该多项式的次数
4..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次数是几就叫做 几次式。不含字母的项 叫做常数项;
常数项的系数是1,次数是0。
5.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练习:
(1)?2mn的系数是( ),次数( )。
(2)若代数式a?b??5,ab?4,则
13
a?bab?1
?a?b??
的值是()。
3
(3)若代数式ax?bx?2008当x?1时其值为2011,则当x??1时代数式的值( )
(4)多项式xy?2xy?
2
1
27xy的系数y?3是( ),(),次数() ?
315
2
(5)如果3a
m?1
b与4ab
23n?1
是同类项,那么m?( ),n?( )
12
m?m?2的值()
2
(6)若m为常数,代数式mxy?2x?3y?1?4xy为三项式,则(7)若单项式?
12a
2x
b与ab
mny?1
可合并为
12
ab,则2x?y?1??mn的值是( )
2
4
(8)代数式?3x2y?10x3?3x3?6x3y?3x2y?6x3y?7x3的值与( ) (9)已知2?a?3,则4?a?2?a?( ) (10)已知3x?4x?6?9,则x?
a?ba?b
2
2
43
x?6?( )
(11)已知解答题:
?7,则
2?a?b?a?b
?
a?b3?a?b?
?( )
(1)已知?3a
2
2m
b与ab
46n?2
是同类项求代数式
2
?3mn?2mn?5mn?4mn?3nm?5mn?1的值。
2
如果代数式x4?ax3?3x2?5x3?7x2?bx2?6x?2合并同类项后不含x3,x2项,求a,b的值。
1?1?
已知a??4,求代数式?a???a?3?的值。
aa?a?
1
2
合并同类项:
9m?4m?3m?2m?6m x?21?2x?x
2
?
2
?
2
???
2
??3??2?3x?x?
2
0.25xy?
34xy?
2
2
13
xy
2
?
14
xy?
23
xy
2
?
14
xy3a?2a?1?a?1?a
22
?
2
??
2
?
5?a?b??3?a?b??7?a?b???a?b??7?a?b? 3a?5b??2a?b???4a?3b?
2
2
2
求下列各式的值:
?2x
2
1??21??2
?x?1??x?x????3x?3?1
x?1 ,其中 33????
2
?
x?2x?xy?y
2
?
22
????x
2
?3xy?2y
2
?,其中x??2,y?3
5ab?2ab?32abc?ac
2
?
2
?
2
??5ac??9abc,其中a??3,b?4,c??1
2
篇二:2015中考科学总复习
中考复习第26讲 物质的构成
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价等基本概念的含义,理解相关概念的关系。
2.了解原子的构成以及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3.掌握化合价法则的应用。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的定义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2.化合价法则的应用。
教学难点:
分子、原子、离子的相互关系。三、教学过程:基础知识归纳与整理
(师生讨论,采用问答的方式由教师小结并以投影的形式打出知识网络)
(一)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关键知识点拨
(一)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
1.
2.
3.三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关系:
(二)几个决定和几个等式1.决定
(1)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2)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相对原子质量。
(3)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决定粒子的类别和离子所带电荷数。
典型例题讲解
例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解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所以,A错。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故B、C错。根据分子的定义可以确定本题为D。
例2.根据《生活报》报道,目前小学生喜欢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的有害物质,长期使用易引起慢性中毒而头晕、头疼,二氯甲烷就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二氯甲烷(CH2Cl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气、氯气组成的B.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
C.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元素、二个氢元素、两个氯元素组成的D.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原子、二个氢原子、二个氯原子构成的
[解析]描述物质的组成时,首先要分清宏观和微观的概念。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等构成的;
从宏观的角度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二氯甲烷是一种纯净物,从宏观上讲,它是由碳、氯、氢三种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从微观上讲,它是由CH2Cl2的分子构成的。所以,二氯甲烷不存在碳、氢气、氯气等物质,而一个碳原子、二个氢原子、二个氯原子只能构成一个二氯甲烷分子。故A、C、D均错。答案为:B。
例3.根据下图所示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填序号,下同)____。(2)表示同一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
(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____,易获得电子的粒子是____。
[解析]此题集识图、概念于一题,考查同学们对原子结构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这部分知识关键要明了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判断粒子属性的依据: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属于稳定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获得电子。因此,本题答案为:(1)BDF (2)EF (3)CE
复习第27讲 物质的分类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宏观物质的简单分类;
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分类的依据;
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宏观物质的简单分类和知识体系的建立。2.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
教学难点: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关键知识点拔]
(一)纯净物和混合物
(二)单质和化合物
(三)氧化物
[典型例题讲解]
例1.下列物质为纯净物的是( )
A.水煤气 B.冰水混合物 C.生铁 D.食盐水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即“一物”或“多物”的判定。其中A、C、D选项中的物质均由多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只是状态不同,实为同种物质——水。故答案为:B。
例2.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氧化物的是( )
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B.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
C.氧气跟某物质反应的生成物 D.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解析]对氧化物概念的准确理解是解题的关键,既“二元必有氧”。
A中的元素种类无法确定为几种,B、C同样无从考证其中是否有两种元素。因此,答案为:D。
例3.某物质经鉴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肯定是纯净物 B.可能是混合物C.肯定是某一种单质 D.一定是一种稀有气体
[解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由于组成每种物质的各种元素各不相同也可能相同,所以混合物中的元素可能是多种也可能是一种。例如:空气是混合物,其中含有O、H、N等多种元素;
O2和O3的混合物就只有一种元素。可见,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不一定是单质。正确答案应为:B。
例4.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属于非金属的是______。
①水银 ②空气 ③氯酸钾 ④五氧化二磷 ⑤糠水 ⑥硫粉⑦加热碱式碳酸铜后的剩余固体 ⑧氨气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物质分类的依据以及对相关概念外延的把握。
其答案为:②⑤;
③④⑦⑧;
①⑥;
④⑦;
⑥ 例5.现有Ba、H、C、O四种元素。请你从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化物(填化学式) (1)酸性氧化物____ (2)碱性氧化物____ (3)碱____ (4)酸____ (5)盐____
中考复习 第28讲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催化剂、氧化反应、燃烧、缓慢氧化等概念的了解。
2.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物质变化的本质区别与联系、反应基本类型、质量守恒定律等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3.形成知识网络并能利用基本概念和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2.四种化学反应类型。
教学难点: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物质的性质
判断依据: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来表现。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化学性质描述的是物质的一种属性,通常可用“能”、“可以”、“会”等描述;
而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变化的过程。(二)物质的变化
(三)催化剂、催化作用
[关键知识点拨]
(对于不易分辨的概念,不易理解的原理进行讲解、整合、深化)(一)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之间的关系
1.从本质上讲,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都是氧化反应。2.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是不同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现象。
3.
4.燃烧能否引起爆炸取决于可燃物所处空间大小以及是否有气体生成物产生;
缓慢氧化能否引起自燃取决于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能否及时发散以及可燃物着火点的高低.(二)从质量守恒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篇三:2015年初中数学知识点中考总复习归纳
第一章 实数
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3分)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 2、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7,2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
π
+8等;
3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等
考点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3分)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
若|a|=-a,则a≤0。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
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考点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3—10分)
1、平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
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
零的平方根是零;
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a的平方根记做“?2、算术平方根
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a(a?0) 。
a”
a?0
a2?a? ;
注意a的双重非负性:-a(a<0)a?0
3、立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a 的三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
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a??a,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考点四、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 (3—6分)
1、有效数字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它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到右边精确的数位止的所有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2、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数写做?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考点五、实数大小的比较 (3分)
1、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2、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常用方法
(1)数轴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求差比较:设a、b是实数,
a?b?0?a?b, a?b?0?a?b, a?b?0?a?b
(3)求商比较法:设a、b是两正实数,
ab?1?a?b;ab?1?a?b;a
b
?1?a?b; (4)绝对值比较法:设a、b是两负实数,则a?b?a?b。
(5)平方法:设a、b是两负实数,则a2
?b2
?a?b。
考点六、实数的运算 (做题的基础,分值相当大)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a(b?c)?ab?ac
6、实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二章 代数式
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 (3分)
1、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单项式
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如?4ab,这种表示就是错误的,应写成?
13
2
132
ab。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如?5a3b2c3
是6次单项式。
考点二、多项式 (11分)
1、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注意:(1)求代数式的值,一般是先将代数式化简,然后再将字母的取值代入。(2)求代数式的值,有时求不出其字母的值,需要利用技巧,“整体”代入。
2、同类项
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3、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
(2)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变号。
4、整式的运算法则 整式的加减法:(1)去括号;
(2)合并同类项。
整式的乘法:a?a?a(a)?a
nmnm
n
m?n
(m,n都是正整数)
mn
(m,n都是正整数)
n
(ab)?ab(n都是正整数) (a?b)(a?b)?a?b (a?b)?a?2ab?b (a?b)?a?2ab?b 整式的除法:a?a?a
m
n
m?n
2
2
2
2
2
2
2
2
n
(m,n都是正整数,a?0)
注意:(1)单项式乘单项式的结果仍然是单项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结果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因式中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3)计算时要注意符号问题,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同时还要注意单项式的符号。
(4)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展开式中,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5)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
(6)a?1(a?0);a
?p
?
1
(a?0,p为正整数) ap
(7)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单项式
除以多项式是不能这么计算的。
考点三、因式分解 (11分)
1、因式分解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
(1)提公因式法:ab?ac?a(b?c) (2)运用公式法:a2?b2?(a?b)(a?b)a2?2ab?b2?(a?b)2a2?2ab?b2?(a?b)2
(3)分组分解法:ac?ad?bc?bd?a(c?d)?b(c?d)?(a?b)(c?d) (4)十字相乘法:a2?(p?q)a?pq?(a?p)(a?q)
3、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1)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取公因式。
(2)在各项提出公因式以后或各项没有公因式的情况下,观察多项式的项数:2项式可以尝试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3项式可以尝试运用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
4项式及4项式以上的可以尝试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
(3)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考点四、分式 (8~10分)
1、分式的概念
一般地,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就可以表示成
AA
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就叫做分BB
式。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分式和整式通称为有理式。
2、分式的性质
(1)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分式的变号法则:
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3、分式的运算法则
acacacadad??;????; bdbdbdbcbc
anan
()?n(n为整数); bbaba?b??; cccacad?bc?? bdbd
考点五、二次根式 (初中数学基础,分值很大) 1、二次根式
式子(a?0)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必须满足:含有二次根号“
”;
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
2、最简二次根式
若二次根式满足: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和步骤:
(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
(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们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3、同类二次根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1)(a)2?a(a?0)
a(a?0)
(2)a?a?
?a(a?0)
(3)ab?
2
a?b(a?0,b?0)
(4)
aa
(a?0,b?0) b5、二次根式混合运算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第三章 方程(组)
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6分)
1、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
能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4、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中方程
ax?b?(0x为未知数,a?0)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是未知数x的系数,b是常数项。
考点二、一元二次方程 (6分)
1、一元二次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 相关热词搜索: [db:g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