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问题及对策【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1-10-12 11:22:09 浏览量:

篇一: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刘温恭 (通化县富江乡学校)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即"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躯体疾病或残缺,而是要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处于完好的状态。"要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整体素质,不可忽视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一、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1.厌学心理。厌学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学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有厌学倾向的学生,对学习存在认识偏差,一方面他们认为学习成绩好坏对自己未来发展和理想实现并无多大关系,另一方面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低下,把自己看成学习上的失败者,常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活动,不愿意做作业,不认真听讲,只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是恐惧或厌恶。

2.焦虑心理。表现为害怕考试考不好,影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担心影响自己的前途,也担心受到家长的责骂,因此出现考试焦虑的心理 3.学习压力。虽然学习压力并不是心理问题的唯一原因,对于某些类型的心理问题来说,可能也与学习压力无关,而是由其他方面的压力所诱发的,但很多时候都把原因归结于学习压力。对于教师而言,对于学习压力的性质、类型、影响要有明确、科学的认识,并掌握一些有效减压的方法和策略。

4.挫折压力。具有挫折感的有些个体会表现出一定的攻击性,能引起自尊心的降低,出现自卑、敏感、焦虑抑郁、闭锁等反应。或者以特殊的行为方式逃避,如酗酒、上成瘾等,或者出现情感冷漠,产生自杀倾向。

二、解决对策 面对中小学生诸多的心理问题,应如何解决呢?我主要从家庭、角度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家庭层面 1.要形成优良的家风。优良的家庭氛围是家风形成的基础,()是培养孩子正直、诚实、友爱、善良、宽厚的保证,这样才能形成孩子健康的人格。

2.不能过分娇惯和溺爱孩子,要真正关心孩子,了解孩子的想法,真正了解孩子在想什么,真正需要什么,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使孩子健康成长。

3.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不要对子女的期望过高,一次成绩的失误不代表孩子成绩永远不好,因此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应给予安慰和鼓励,而不是责骂。

4.要形成稳定的家庭关系,父母因感情不和吵架或发生婚变,都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父母要正确对待婚姻,好好抚养自己的孩子。

(二)学校层面 1.开设心理健康课。学校一定要把心理健康课纳入学校的教学中,排入课表,选配专兼职教师任教。

2.办好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3.建立中小学生心理档案,准确地掌握和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进而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

心理学依据,这样有助于学校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4.广泛宣传。学校要充分利用板报、广播站、班队会、手抄报等形式广泛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活动,让中小学生学会疏导和调节自身情绪,培养良好个性品质,锻炼心理能力。

可见,引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针对不同的个体,分析其心理问题的

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做到"对症下药",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使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曼丽琴。浅谈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8)。

篇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矫正对策

刘薇

摘 要:由于独特的求学道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彷徨失落,因此导致了种种困惑和消极情绪,心理不适现象也普遍存在。本文分析了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矫正对策。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学生心理问题 矫正对策

笔者在职业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多年,接触了大量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多年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中,发现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身上一系列最常见、最突出的行为表现。在学业方面:厌学情绪比较严重,上课扰乱课堂秩序、睡觉、看课外书、逃课。在人际交往方面:以自我为中心,不主动与人交往,与人起冲突后易怨恨对方,并伺机报复。在纪律方面:不遵守校纪校规,打架斗殴、破坏公物、偷小摸、赌博等。学生身上的这些行为表现,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最大难题。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学生的行为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矫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当前职业学校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由于独特的求学道路,职业学校的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彷徨失落,因此导致了种种困惑和消极情绪,心理不适现象也普遍存在。当前职业学校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心理问题

职业学校的学生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学习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

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学习焦虑等现象。部分学生由学不好到不愿学,厌学情绪非常强烈。具体表现为上课经常迟到、旷课、睡觉、玩手机,考试作弊现象较为严重。

(二)个性心理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自卑心理较强,这使得他们难以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主要表现为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社会适应能力较弱,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不良性格特征普遍存在。狭隘、妒忌、暴躁、敌对、依赖、孤僻、抑郁、怯懦、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等不良的性格倾向已经成为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三)人际心理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自我封闭,不愿意与人打交道;
集体观念比较淡漠,凡事以我为中心,自我主义倾向严重。如不少学生遇事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总希望别人和周围环境顺着自己;
希望他人接纳自己,自己却不善于接纳他人;
希望他人尊重自己,而又缺少尊重他人的心态。一些学生偏重于“人机”对话式的网上人际交往,有一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自我约束力不足和道德自律意识不强,使得人际关系更加冷漠,造成人际情感的逐渐萎缩,产生严重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四)青春期性心理问题

随着生理上的日趋成熟,性生理上的剧烈变化,会给学生带来所谓的“青春期骚动”和强烈的“性困扰”,产生不少性心理问题。如 “早恋”现象日益普遍,但什么是正确的爱情观、恋爱观往往不是很明确。有些学生是因生活空虚,为打发寂寞的日子才恋爱的,很容易导致其它问题的出现。特别是有些失恋的学生往往处于敌意、苦闷、

自卑等“亚情绪”之中,特别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又如,有许多学生过度关注自我形象,总在为自己体相的不如意而烦恼。

(五)择业心理问题

择业就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项重要抉择,伴随着这种抉择而来的往往是兴奋、紧张、忧虑混杂于一体的矛盾心态。具体表现为一些学生担心自己学历低,专业技能水平低,畏惧“毕业就是下岗”,对前途担忧,对未来没有信心,有的职校生甚至为此寝食不安;
还有的职校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没兴趣,自己又没有措施转变现实,整天心绪不宁、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有些学生为所学的热门专业所困,盼望找到有社会地位、体面轻松、收入高待遇好的理想就业岗位。

二、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正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他们正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阶段,其心理具有可变性、可塑性、过渡性、动荡性等特点。因此只要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地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重新确立人生目标

应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评价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与长处、缺点与不足。悦纳自己,抛弃自卑与失落情绪,恢复自信,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帮助学生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能力、志向、兴趣重新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学生入学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专业信息,尤其要注意突出专业领域的发展空间,使他们看到大有发展的未来。学校可以结合市场人才需求现状和专业发展的前景、优势,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并参与社会实践,或者请已经就业的优秀毕业生作专题报

告会,或将各种媒体上出现的与专业相关的素材作针对性的点评和举办专题讲座。使学生尽快了解并熟悉本专业概况,对专业产生强烈兴趣和求知欲。帮助他们把自己定位于技能人才的位置上,努力成长为新一代的技术工人,走一条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成长之路。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大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在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班级可以根据本班同学的实际情况开展集体活动。如各种球类比赛、主题演讲、主题讨论会、主题班会、学习、生活类评比活动、知识竞赛、辩论会、唱歌比赛等。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在使学生增强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也能使他们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在不经意间加强与同学和老师间的交流与沟通,心理得到净化,受到感染。

(三)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重心理辅导与咨询。

中等职业学校要把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作为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结合自身的实际和学生接受能力,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自身主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设立心理咨询室,通过个别咨询、书信咨询、心理信箱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惑;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聘请心理学专家做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认识。如在青春期性教育方面,可邀请心理学专家,开设专题讲座,进行生理知识,性知识辅导,培养良好的性道德,让同学们感到“性”不再神秘,也不必“谈性色变”。

(四)重视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面对当今社会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引导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在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专业、特长、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使自己的职业意向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
引导学生利用各种实践活动,熟悉社会、体验社会、体验职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增强迎接职业挑战的信心,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学会应对压力与挫折,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疏忽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对于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其治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作为职业学校的学校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帮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使其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而且具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资料:

1、《中职生常见择业心理障碍及干预》《中等职业教育》2010年总第203期

2、《职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建议》《中等职业教育》2010年总第218期

注:此文发表于《交通职业教育》2012年第四期

篇三: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各界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日益突出。国内许多调查表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令人担忧,据有关调查显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到15%~20%左右,它们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厌学、适应不良、偏执、敌对、情绪不稳定和心理不平衡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初中生的正常生活、学习和身心发展,而且也间接地影响到我国国民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私立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教育的共同组成部分。因此,科学分析初中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探讨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发展与完善,对私立学校初级中学全面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

(1)自卑和高傲:自卑是一种消极的或自我意识,而高傲则是对自己过高的评价。由于初中生尚不能确切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性格特征和智力潜,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评价,而是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下结论,这也就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当取得某次的成功时就会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而沾沾自喜;
当遇失利时就会认为自己无能而极度自卑,这两种情绪往往交替出现了同一个初中生的身上。

(2)敏感 :在民办学校中有部分初中生表现出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说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作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并为此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3)残暴:残暴是指对他人或对自己的一种伤害行为,有些初中生由于不经意的一些小事引起了不愉快,便开始向其他同学发泄,骂骂咧咧,摔摔打打,有的则以戏弄别人为自己开心,对别人冷嘲热讽。

(4)妒忌 :妒忌是一种忧虑、愤怒和怨恨他人优于自己的一种复合情绪。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恨意和贬损对方,更有甚者对别人产生攻击行为。

(5)抑郁 :抑郁是指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由于初中生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亲子关系问题等没有处理好,都会导致其心理负担过重,出现内向、喜欢自省、寡言少语、情绪低落等。

二、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1)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少年期,是个体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他们具有半儿童、半成人、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冲动与控制、成熟性与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随着生理上的迅速成长,心理发展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明显变化,观察力增强了,

注意力较前有了进步,思维力有了全面提高,自我意识也得到了迅速加强,而思维的批判性尚待成熟,容易造成主观和片面。情绪情感日渐发展,但两极性严重,因而也最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2)主体因素:
造成民办学校初中生个体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主体因素是其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①人际关系紧张:
集体中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私立学校初中生接触到的人际主要是班集体中的同学关系。初中生的一个特点是重友谊、好交往,因此他们乐于过集体生活,很重视同学间的友情。但由于他们中大部分都是来自富裕家庭或有的来自单亲家庭,家庭情况相对复杂,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和方法,所以使他们在与同学相处时常遇挫折,或受到团体的压制,或受他人的排斥,或失去朋友时他们会感到痛苦与烦恼,内心极度压抑和焦虑,有的还会变得敏感、多疑和自卑。于是他们有的就会转向怕与人交往,并把与人交往当作困难的事,这是导致初中生形成对人焦虑,产生孤独倾向的主要原因。

②自我评价不客观 :初中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评价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是,自我评价能力常常落后于他人的评价。对自己的评价也常受个人的意愿、心境等因素的制约,如自己的行为受到别人的赞扬,便沾沾自喜、自我炫耀,过高地估价自己。稍受挫折或受到别人批评时,便愤世嫉妒、情绪不安或悲观失望、自我贬低,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这种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结果,容易使初中生自我认识紊乱,加剧不良的内心体验,进而导致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等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③性生理成熟与心理相对不成熟的冲突:
初中生由于性机能的成熟及性意识的觉醒,使之很自然地产生对性知识的探索以及对异性的兴趣和向往。初中生所面临的人生新课题是如何适应社会文化和道德要求,合理控制与处理性成熟带来的心理冲击,以及怎样认识和对待青春期的性心理体验,培养高尚的性道德观念。由于有些学生缺乏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心理相对处于不成熟阶段,加上对性的神秘和好奇,本身又缺乏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在不良社会环境作用下,就容易过分追求性刺激不正常的方式满足青春期的性冲动,从而给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伤害,使之处于悔恨、自责、自卑、焦虑不安等情绪状态中,长期下去容易导致过敏倾向以及身体症状等问题的发生。

(3)客体因素: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虽然大部分学生操行和文化成绩较好,但也有部分学生家庭情况相对复杂,这就难免造成其心理问题。其中一部分学生来自富裕家庭,家长由于整天忙于工作或生意,无暇顾及子女,疏乎教育,使得许多学生成绩不理想,并随着知识难度的加大,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是来自单亲家庭,由于受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心灵上受到极大的创伤,使他们性格怪异,不愿接近他人或不相信他人,整体内心凄苦而不会向别人吐露,缺乏理想和自信等。

三、改善民办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

民办学校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真正还学生于“主体地位”。大到教育目标的确立,特色课程的设置,教育质量标准的建立与评估,小到学生的饭菜是否可口,饮食中的含钙量是否足够,鞋带的长度是否适宜,衣服是否保暖,再到取消教师手中的教鞭,代之以教师真诚的微笑。因此,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是民办学校不可少的一项,要改善民办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

(1)采取切实措施,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
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学生厌学或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大固疾。因此,这就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从根本上来防治学生的心理障碍。

开展素质教育不是公办学校的专利,民办学校也有条件、有责任实施素质教育。事实证明,只有实施素质教育的民办学校才会有生命力,才会有竞争力,才会立于不败之地。这就需要民办学校展开别开生面的教学方式和活跃教学气氛,通过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轻松感、成功感,增强自信心,达到“乐学”的境界,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2)运用有效机制,搞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维护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民办学校为了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以优质的教育服务来吸引生源。其中一点就是运用有效机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使学生了解、掌握心理健康的若干标准以及在出现心理障碍时能掌握解脱方法,还根据不同性别、年龄和年级分层次有侧重地进行适当的性教育,使学生从了解青春期身心变化的规律中认识自己的生理、心理特征,正确对待自己和异性的关系,从而摆脱性神秘和性愚,促进性心理的文明。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初中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民办学校教师也不例外。因此,民办学校的教师应充分了解和认识“应试教育”给当前初中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严重不良影响,从而促进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此外,还应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学习以及科学育人水平。使其在各学科教学实践中,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 相关热词搜索: [db:g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