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我市粮食生产情况的调研报告
粮稳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当前,全市粮食基本盘稳不稳?存在哪些风险点?怎样确保粮食长期安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调研。
一、了解到的工作状况 数据表明,我国口粮的自给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3277亿斤,比2018年增产119亿斤,且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全市现有耕地面积567万亩,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约800万亩,粮食产量在330万吨左右,近五年来稳居全省前二。调研中大家普遍表示,今年虽受疫情影响,但粮食生产力度很大,只要不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增产扩面不成问题。
一是重视力度大。各地都能敏锐察觉到今年粮食生产形势严峻,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部署推动。比如成立了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派出了26个督导组下沉乡镇督导;出台粮食生产“三十条”,通过微信群、横幅标语等发动农民种植早稻。
二是激励力度大。真金白银的支持力度较往年也有大的提高。如各级涉粮资金投入较去年增加了2000万元,对粮食生产先进乡 2 镇、村、大户进行公开表彰;对农户每育秧1亩则奖励1000元,对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在项目申报和资金支持上重点倾斜。
三是问责力度大。调研发现,今年的抛荒现象较往年有较大改善,这得益于各地较为严格的考核问责措施。如把粮食生产纳入乡镇真抓实干绩效考核和县委巡察内容,将粮食生产情况纳入党员积分管理,对村干部出现抛荒的,一律就地免职。
四是服务力度大。为尽可能按要求落实早稻面积,各地大胆探索,想了一些“新招”。如在全县推广集中育秧,鼓励农户利用改造后的烟棚育秧,提高成活率。征集农民种粮意愿,不愿种粮的与镇政府签订承诺书,表示同意所承包农田纳入村里统一流转,尽可能减少耕地抛荒。
二、客观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仍然薄弱——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水利设施方面,虽然国家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但修修补补多,统一规划少,且大部分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很多田成了“天水田”,村民不敢也不愿种植早稻。收储设施方面,县级粮仓大部分是80年代前修建的老仓,密封程度差,漏水、虫害较为严重,且更新换代较慢,自动化建设相对滞后;有民营企业自建烘干厂,但烘干后更容易回潮,影响粮食质量。农机设施方面,成本过高、使用寿命短是主要问题。如收割机价格在28万元/台左右,除配套补贴60外,农户需出资11.2万元;按回报率2万元/年、使用寿 3 命3年计算,每台收割机大概净亏损5.2万元,很多农户表示“用不起”。
二是种粮效益不高——两斤粮比不上一瓶矿泉水。排除政策补贴,单纯种粮的亩平纯收入相对过低。大家反映,种粮不如种经济作物,种双不如种单,种田不如打工。县农业局的同志算了笔账,除去政策性补贴,种双季稻每亩利润大概是251元;而种1亩油菜每亩利润大概是190元,1亩甜瓜则近5000元。即使不在家种粮,外出务工也可达到150元/天,都比单纯种粮效益要高。大户的种粮规模效益尚未形成。目前全市粮食产业以个体户为主,种田、农机服务、稻谷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产业分工不够明确,人力、管理、技术等难以跟上种植规模。个别种粮大户想走全产业链发展路子,但因为产业链条拉得太长,最后“越种越亏”。品种多样也影响种粮效益。去年全市水稻种植品种有400余种,这些品种稻谷形状有长有短、品质参差不一,既不能享受政府给予的优质稻补贴,也无法以订单价格卖到加工企业,大多只能以托市价卖出。农业金融保险服务产生的实际效用不够明显。按农业保险赔付标准,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颗粒无收的最多赔付800元/亩,农户实际投入至少是1000元/亩。且申报时大多定不到绝收,农业保险难以起到应有的保障作用。
三是政策补贴有偏差——补贴不精准可能毁了一个行业。自2004年起,国家陆续出台了农业“三项补贴”政策,并在2015 4 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包括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粮食规模适度经营补贴、稻谷价格补贴。农业补贴的目的是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让种粮者得实惠。调研发现,实际执行情况与政策初衷相去甚远。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为例,有的不管是否抛荒依然“无差别”发放;有的是按村组人头均摊,都没完全做到“谁种粮谁受益”。随着地力补贴逐渐成为农民的一项普惠福利,在外务工的农户担心流转后享受不到政策,直言“宁愿搁荒也不流转”。政策补贴的不精准,很可能毁了一个行业。
四是卖粮难的问题——最低收购价形同虚设。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明确在8月1日开始,市场粮食价格连续三天低于最低收购价,方能启动保护价收购。商粮局同志介绍,去年该县在8月5日之前,粮价连续三天低于最低收购价时,便开始提交启动申请,但一套流程走下来,到9月11日左右才启动预案,执行时间不到20天。启动时间的滞后,既影响了政府粮食收购,也影响了农民卖粮效益。收割与收购存在的时间差,也增加了稻谷搬运收储费用,农户最后很难赚到钱。该县的同志进一步反映,农户卖粮过程艰难,“吃睡都在车上”“没个两三天出不来”。大多数农户为节约成本,在预案启动之前就以低于保护价的价格将粮食卖给了粮贩子,最终没能享受到最低保护价。
三、建议采取的几条措施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 5 意识,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整合资源力量,改善基础设施。以县为单位按水系分布情况统一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统筹抓好“退耕还林”“耕地保护占补平衡”与粮食生产,确保补出来的耕地能种田、有粮出。实施信贷担保、贷款贴息等措施吸引个人、集体、社会资本等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建设,实行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共同受益。
(二)突出源头治理,提升粮食品质。深入推进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排查整治,严厉打击非法排污,杜绝新增耕地重金属污染。对受污染的耕地分类开展重金属超标治理试点,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市场主体参与治理,对重金属不超标的合格粮由政府予以适当奖励。宣传层面适当放开舆论,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引导农户主动加入治理行动。
(三)优化产业体系,提高生产效益。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鼓励发展稻-鱼(虾、鸭、蛙、蟹)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一田双收、一水两用”。设立优良品种引导资金,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种植模式,建立粮食产供销联盟,探索价外加价政策,打造粮食公用品牌。鼓励发展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等模式,提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专业化、规模化水平。
(四)完善补贴政策,激发种粮活力。加大生产性环节补贴力度,对农户自己进行的小农水建设、农机购置、农业物资购买 6 等重点支持。出台更加方便操作的强制性措施进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按售粮的数量实行“阶梯式”稻谷价格补贴,按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分类确定最低保护价,让补贴更精准。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理赔率。
相关热词搜索: 我市 粮食生产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