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篇 理论联系实际,试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 2021 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题(开卷)
论述题(30 分)
进入 21 世纪以来, 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以人工智能、 量子信息、 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 以合成生物学、脑科学、 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
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 技术之间、 自 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 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理论联系实际, 试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参考答案一:
答:
在社会领域, 各种各样的矛盾使社会呈现出不同的社会面貌, 但最根本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它们像两组相互作用的力一样矛盾运动着, 决定了 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 制约着其他矛盾, 推动社会发展。
在社会基本矛盾中,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因素。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 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比如, 果农在地里种果树, 产生果实, 这就是劳动力改造自然的过程。
在生产力诸要素中, 科学技术非常重要。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比如, 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都是私有制社会, 地主阶级和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 农民和工人处于被剥削、 被压迫的地位; 而社会主义国家, 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资料归人民占有。
生产力是一种既定的客观的力量, 人们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进而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
比如, 开始于 18 世纪后半叶的工业革命创造了 巨大的生产力, 引发了 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农民和手工业工人沦为雇佣劳动者, 成为无产阶级;土地、 机器、 厂房等生产资料集中到资本家手中。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 剥削工人; 工人一无所有, 处于被剥削的地位。
从而, 两大阶级的对立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鲜明特征。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那么就能促进生产力; 反之, 就会制约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从原始社会走来, 经历了 不同的社会形态, 这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作用的结果。
社会就像一座大厦,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共同构筑了 这座大厦。经济基础是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 包括政治法律思想、 道德、 艺术、 宗教、 哲学等思想观点。
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为政治上层建筑, 包括国家政治制度、 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以及国家政权机构、 政党、 军队、 警察、 法庭、 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是上层建筑产生、 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上层建筑中的政治制度、 意识形态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人民占有生产资料,是国家的主人。
为了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 建立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这也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通过普遍的民主选举, 产生自己的代表, 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行政机关、 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所以, 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 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在阶级社会里, 社会基本矛盾往往会通过一定的阶层或阶级矛盾表现出来。
矛盾积累得越来越大, 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阶级斗争甚至社会革命。
如 1688 年, 英国的“光荣革命”; 1911 年, 中国的辛亥革命; 1917 年, 俄国的十月 革命。
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形态里, 社会基本矛盾需要依靠改革来解决。
邓小平曾指出: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为我们的改革不仅变革生产力, 而且要变革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 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会议上明确提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发展社会主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
参考答案二:
答: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 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 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进而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 决定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
(2)社会基本矛盾尤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根本的矛盾, 决定并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变化发展。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并制约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同时反过来又受到它的影响和制约。
(4) 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 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导致代表或拥护不同生产力、生产关系、 政治法律制度的阶级之间的矛盾的尖锐化, 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阶级斗争甚至社会革命 , 进而促使一定社会形态的变迁、 更替。
在同-社会形态的发展中,社会基本矛盾通常是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解决的。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一切社会中都存在的制约社会其他矛盾及其运动的矛盾, 即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 科学地阐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论。
他们认为, 在社会基本矛盾中,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占主导地位的一对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成生产方式。
在生产发展过程中,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始终存在着矛盾。
这种矛盾在生产方式发展的不同阶段, 具有不同的情况。
在新的生产方式建立起来以后的一定时期, 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基本上是相适应的, 这时候的生产关系, 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还处在量变阶段, 不会也不需要生产关系整个系统的根本变革。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它处在经常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而生产关系则具有相对稳定性。
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 原来适应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 就逐渐变成不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了, 矛盾便日益激化起来, 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新的生产关系就要取代陈旧的生产关系。
在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实现以后, 随着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和确立, 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不适应又转化为适应, 从而又在新的基础上开始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这是循环往复向上发展的无限运动过程。
这一运动的历史过程, 也就是生产方式的辩证否定过程, 旧的生产关系要被改变, 而生产力及其各种要素则被保存, 并在新的生产关系推动下得到发展。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许多矛盾构成的复杂矛盾体系, 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 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这两对矛盾的相互作用, 推动着矛盾的不断解决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一方面,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另一方面,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再者,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解决, 必须借助于新的上层建筑的力量, 才能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和新经济基础的形成, 从而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使社会向前发展。
这两对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从较低级向较高级的社会形态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动因。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便引起生产关系的相应变革;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变革的客观要求, 又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 新的上层建筑的建立, 保证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从而解放了生产力, 推动了生产力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两对基本矛盾之间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 又在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 推动着社会形态向更高阶段发展。
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 就是社会基本矛盾辩证运动推动的结果。
相关热词搜索: 基本矛盾 参考答案 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