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都市圈一体化专家建言:

时间:2021-10-10 17:30:57 浏览量:

— 1 —

 长株潭都市圈一体化专家建言

 目录 以协同创新推动长株潭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 4 精准施策,加速长株潭社会治理一体化 ................... 7 着力“借势”“破局”“增色”“添智”书写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新篇章 ............................................ 11 推进绿心地区高质量发展 .............................. 14 下好长株潭都市圈建设“先手棋” ...................... 14

 创新机制,高效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

 继“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后,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强调要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这标志着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站上新的历史起点,迎来了最佳机遇期、黄金发展期。省委召开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按下了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快进键”。4月10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第三届市委书记联席会议召开,审议并签署了“1+3+10”14项— 2 —

 文件,提出加快推进“十同”50项任务,进一步明晰了合作方向和实施路径。

 创新机制是保障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高质量、可持续的关键所在。只有建立一套完善、顺畅、有效的机制,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双轮驱动”作用,才能让三市合作快速跑起来、各要素充分动起来。对于区县来说,理应在实践中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发挥创新“试验田”作用,着力破除一体化发展机制障碍,让一体化发展的红利更多更快惠及三市、服务全省,为推动中部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创新运行机制,推动合作对接顺畅、运转高效。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基层区县是实践者、执行者,必须在决策、协调、执行各层面,建立衔接顺畅、高效运转的体制机制,实现上下联动、三地协同、同频共振、抱团发展。决策层面,建议在省、市的指导下,建立三市各区县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一次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负责审议、决定和决策基层推进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年度工作要点。协调层面,建议各区县成立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抽调专门力量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负责区县之间联络沟通、统筹调度、督导评估等工作,进一步提升统筹协调水平。执行层面,建议构建专项合作协议牵头部门、街镇、社区(村)协调对接机制,对合作事项实行清单式推进、台账式管理、挂图式作战,推动各项合作事项落地落实。通过— 3 —

 搭建上下联动、三级运作、统分结合、各负其责的运行机制,持续高效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

 创新共享机制,实现合作利益共享、互利共赢。利益共享是三市协同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基层区县应本着互惠、共赢的原则,在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寻求合作“最大公约数”,最终实现“1+1+1>3”的效果。在财税分享上,应充分发挥三市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探索推进园区共建、异地孵化、“飞地”园区等合作模式,允许合作各方综合考虑权责关系和出资比例,对财税等经济指标进行协商沟通、共同分享,以利益共享机制促成更多产业合作项目落地见效。在服务共享上,应始终把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目前医疗、教育、养老、公积金等公共服务政策尚未实现有效衔接或打通等情况,进一步健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共建共享、流转顺畅、协作管理机制,让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发挥更大价值,让更多群众共享一体化发展成果。在生态补偿上,守护好长株潭生态绿心,是三市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建议省级层面牵头,设立由生态共治受益方共同出资的生态补偿基金,用于绿心地区工业企业退出和群众生产生活资金补偿,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实现生态地区和受益地区的良性互动。

 创新参与机制,促进合作多元参与、共同推进。加快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不仅是三市党委政府的事,也是需要三市企业群— 4 —

 众和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的事,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推进的合力机制。建立决策咨询机制,在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中,建立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广泛听取吸纳三市专家智库、社会组织、企业家和群众意见建议制度,汇聚各方智慧,确保科学决策。建立企业交流机制,积极引导三市商会、行业协会、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建立产业联盟,形成战略合作,围绕10条协同发展产业链,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合作,推动“强强联合”“龙头带动”,做大产业协同发展“朋友圈”。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围绕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基础零部件技术,推动三市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促进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共同建设区域创新共同体。建立人才流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和统一人才引进、评价、待遇等政策,打通人才跨区域流动障碍,营造吸引人才的大环境,打造各类人才聚集高地。

 以协同创新推动长株潭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建设怎样的长株潭”“怎样建设长株潭”,是湖南常为常新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相较于快速推进的长三角一体化和珠三角一体化明显滞后。— 5 —

 其中作为城市群一体化根基的产业一体化,因行政分割色彩较浓、城际要素优化配置受阻、产业关联协作较弱,城际产业整体优势尚未凸显,区域协同创新生态体系尚未形成,核心创新极的引擎作用尚待增强。

 当前,应以启动长株潭一体化五年行动为契机、以产业一体化为关键抓手、以协同创新为重要突破口,将长株潭打造成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核心区、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重要增长极。协同创新,最需要破解的是行政区划分割、固有观念和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在产业布局、结构调整、人才流动、资金扶持、成果转化、项目建设等方面打通传统的行政区域壁垒和堵点,畅通产业一体化全过程——这既是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盘活区域内创新要素的必由之路。

 在体制机制上一体发力。一是建立以需求驱动为引擎的协同创新机制。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成为撬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为此,应充分发挥长沙工程机械、临空经济、高铁枢纽优势,株洲轨道交通、通用航空的研发优势,湘潭新能源装备、矿山装备、电控技术的产业链优势,通过各产业之间的产业链对接、价值链延伸,找准切入点,实现对国内其他经济圈的加速赶超。二是着力对区域创新要素进行系统性调动和对接。紧紧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核心,重视对区域存量和增量创新资源的系统性规划和布局,加强区域系统性、— 6 —

 集成式的体制机制创新,力促区域创新要素形成协调联动的有机整体,构建城市群内部以分工、协作、共赢为主基调的协同创新格局。三是健全促进区域协同创新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对《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后三市联合或各自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评估,并据此提出改进措施;健全领导干部及重要部门政绩考核机制,制定出台激励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政绩评价办法,奖励对科技协同创新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员和机构。

 在创新主体上一体培育。一是促进重点产业集聚发展。三市应加快共建湘江西岸科创走廊,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重点产业、新兴产业上集中发力。长沙市可重点围绕工程机械及智能制造、先进储能材料、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配件产业,株洲市可重点围绕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材料产业,湘潭市可重点围绕先进电传动及风电装备、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签订重点产业协同发展合作意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及合作分工办法,加紧推进重点领域的协同创新工作。二是做强协同创新产业园区。探索基于“飞地模式”的利益分享园区共建模式,设立三方共管的创新试验园区,依托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促进长株潭三地高校、科研机构与园区之间的合作,打造高水准协同创新高地。三是加强微观主体的联合互动。凝聚三市资源,着力发展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或以产业链接关系为纽带的紧密型产业集群,增强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科技协同创新关联度,将— 7 —

 其先天“地缘关联”优势转化为后天“经济关联”优势。

 在要素供给上一体保障。一是加速人才资源自由流动。要让创新要素飞速集聚、创新人才“近悦远来”,着力探索人才一体化发展共享模式;通过推进职业技能证书互通、专技人才继续教育学时互认,组建统一的职称联合评审委员会,加强人才联合培养评价服务,在住房政策、医疗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共享式服务,让人才跨市流动成为常态。二是共建金融服务共享平台。由三地金融管理部门合作,组建全新的面向企业的融资服务平台,在平台上分门别类对科创信息、企业信息、投资公司及风险投资公司信息、金融机构信息等创新要素建立数据库,对有合作意向的企业提供对接服务,在成果评估、投资咨询、市场调研等方面为他们提供帮助。三是提高协同创新的基础能力与水平。建立长株潭科技资源创新共享平台,共同推进大型科学仪器、科技文献、专业技术服务、资源条件保障和技术转移系统等共享平台建设。三市地方政务信息共享主管部门应组织建设本级统一共享交换平台,通过共享平台与其他政务部门共享交换数据,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企业全覆盖,为各政务部门、各市场经济主体业务信息系统提供全面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精准施策,加速长株潭社会治理一体化

 — 8 —

 推进社会治理一体化发展,是加速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的有机构成,也是助力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实施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社会治理一体化涉及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公共服务诸多方面,还嵌入社会管理、社区治理、矛盾纠纷化解等环节,与区域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一体化有所不同。近年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整体性、联动性、协同性显著增强,但在治安警务联防联控、养老服务融合、疾病防控协同、环境保护联动、医疗卫生异地结算等社会治理层面,还需持续发力。

 当前,长株潭一体化深入推进,要求社会治理一体化也要加速向前:一方面,长株潭一体化纵深推进必然伴随各种生产要素加速流通,从而导致诸多社会治理问题超出行政区划边界,成为跨域性社会治理难题;另一方面,长株潭一体化除了要推进规划同图、设施同网、市场同治以及基础设施、产业、生态环保等融合发展外,还必须推动三地社会治理一体化,才能真正实现长株潭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有机统一。

 加快形成长株潭三市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亟待着重从以下四方面精准施策—— 一是以系统思维做好社会治理一体化发展的顶层设计。现代社会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推动区域间社会治理合作或跨域性社会治理难度更大。为此,须运用系统思维方式,站— 9 —

 在推进长株潭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发挥区域合作机制优势,着力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做到社会治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各扬所长,在共建共治共享上精准施策;通过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平台共享、项目共建,着力解决长株潭基层社会治理程度和发展水平不平衡问题。

 二是破除行政壁垒为社会治理一体化清障除梗。推进长株潭社会治理一体化,关键在于通过规划、制度、组织的力量打破行政壁垒和旧有部门职责边界的限制。应牢固树立“共同体”思想,按照职能职责、业务功能、资源优势、力量聚集的原则,强化三地市的公共服务统筹协调、协同治理;健全三市及其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机制,可借鉴雨花、石峰两地开展绿心保护联合巡查、矛盾纠纷联合调处等做法,着力解决缺少常态化协调沟通、多部门权力交叉行使、数据不共享、民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通过整合资源、聚合力量,推动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社会治理平台,确保群众的各类公共服务诉求能够得到“一站式”解决,组建或打造三市“民生共同圈”;通过顶层推动、分类施策、补齐短板,深化医疗卫生领域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积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联动协作和办学布局,推动社会化养老服务一体化改革。

 三是运用数字技术为社会治理一体化赋能增效。近年来涌现的“最多跑一次”“微智治”“网格化管理”等社会治理模— 10 —

 式创新,充分彰显了大数据技术赋能、支撑社会治理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推进长株潭社会治理一体化须做好“数字赋能”文章:运用大数据资源着力解决三市教育、医疗、交通出行、住房、社保等治理分散化问题,推进全域医疗保障“一卡通”、轨道交通“一码通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民生档案异地查询等;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三市社会治理事务智慧平台互通对接,推进三市社会治理数据共享,推进全域社会治理智慧体系协同发展;在确保信息安全基础上,打破各部门各系统对信息的分割,消除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实现三市社会治理信息交互畅通无阻。

 四是深化基层改革为社会治理一体化保驾护航。乡镇和街道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者、落实者,推动长株潭城市群社会治理一体化,须通过深化基层改革有效提升乡镇街道的社会治理效能。建议进一步探索乡镇街道职能重心转变,剥离其招商引资等经济职能,取消经济考核指标,推动乡镇街道向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主责主业聚焦;推动社会治理资源向基层下沉、中心向基层下移、保障向基层下倾,加强...

相关热词搜索: 建言 专家 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