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办学特色问题研究 》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张振敏 课题组成员:聂志莲
崔利红
张莉
韩晓燕
赵丽平
于蕾
单
位: 河南省 荥阳市第三小学
时
间:2012 年 年 5 月 月 30 日
《 小学办学特色问题研究 》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张振敏 课题组成员:聂志莲
崔利红
张莉
韩晓燕
赵丽平
于蕾 摘要:本课题确立办学特色是以学校教育哲学为灵魂、以课程教学改革为基础、以独特优良的校风为标识、以优良的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学生的素质特征为归宿这一认识,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构建办学特色的理论研究框架和实践操作框架,培养出个性化、多样化的高素质各种人才。本课题主要采用说理教育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定期评价法等方法,研究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等,研究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策略,具体研究形式有墙体文化,师生成长档案,德育主题月活动,周反思等。
关键词:
办学特色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目前人们在理解学校特色上存在许多困惑。有人称之为“教育特色”,有人称之为“特色教育”,还有人称之为“办学特色”,为什么有如此多的称呼?它们的内涵一样吗?学校在任何一个项目上都有自己的特色,无论是数学、语文和英语等学科,还是环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新设项目,以及科技教育、铜鼓乐和排球等,都是学校的特色,学校的问题不是没有特色,而是特色太多。这种看法正常吗?有一些薄弱学校,打着特色旗号,
招收特色班学生,大肆敛财,其所谓的特色,无非是所在学校相对优势的项目。这些项目是真正的特色吗?我认为我们在办学当中可以把“特色”作为我们办学的一个目标、一个追求。一个校长上任以后总要为自己提出一个办学的目标,并对这个目标作一些描述,而这些描述又总是想与众不同,也就是要有自己的特色。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为了这个特色,去奋斗、去拼搏、去创新。所以特色总能给人以力量,激励我们为之去努力;成为我们的一个追求,成为我们的一个奋斗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学校特色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抓手。对基础教育阶段小学办学特色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课题,它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确立办学特色是以学校教育哲学为灵魂、以课程教学改革为基础、以独特优良的校风为标识、以优良的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学生的素质特征为归宿这一认识,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构建办学特色的理论研究框架和实践操作框架,培养出个性化、多样化的高素质各种人才。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主要采用说理教育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定期评价法。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研究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
等,研究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策略,具体研究形式有墙体文化,师生成长档案,德育主题月活动,周反思等。
(三)研究过程 1.研究设计 把握课题研究的问题域,梳理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背景情况,确定主要研究内容,得出科学的结论。本课题的总体框架包括有机联系的三个部分:理论研究、行动研究与案例开发研究。
2.研究对象 荥阳三小全体学生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国外有关文献进行分析,从中整理出一些符合课题要求的资料,加以比较分析。
(2)实地调查法。理论工作者深入基层学校,参与调查,了解国内一些特色中小学的特征,总结其经验。
(3)行动研究法。研究人员与中小学校长、教师一起参与课题,共同讨论,互相促动,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4)案例研究法。研究者以一种“价值中立”文体描述案例所处的真实情境,分析其中的特殊状况、典型事件和冲突,然后分析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5)经验总结法 4.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2011 年 7 月-2011 年 8 月,收集文献资料,开展调查分析。负责人:于蕾。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2011 年 9 月-2011 年 12 月,举行开题论证,细分课题研究计划,构建课题研究网络。负责人:张莉。
2012 年 1 月-2012 年 6 月,开展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和研究活动,汇编过程性资料,完成阶段目标,总结研究成果。负责人:韩晓燕。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 2011 年 7 月-2012 年 6 月,全面梳理研究成果,完成实验报告,整理过程资料,申请验收。负责人:赵丽萍。
研究方式与方法的设计:关于创新性学校文化的研究,我们将采用比较法、文献法、调查法开展研究,结合经验筛选法和行动研究法,通过比较和工作反思探求适应现代教学理念的以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创新性课程文化体系。
三、研究的主要过程及实施策略
开题后,我们立即开展了对于小学办学特色的理论研究。在申报课题阶段我们已对该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课题理论研究。
2011 年 8 月初,我们召开了课题组会议。在会上,我们小结了前阶段为课题开题及开展课题研究所作的工作,布置了近阶段大家要完成的任务,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打算和设想,将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立项通知及课题研究进度计划表等有关资料印发给本课题组全体成员,以便大家能够根
据课题研究方案一步一步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另外,对课题研究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也提出了要求。
我们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在学校的各项实践活动中不断找寻有学校特色的项目,构建子课题系统,使课题形成点线面网络,把科研纳入日常教学中。
四、研究成果
教育科研在凸显学校特色,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了的领作用。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习方式的变化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创造个性的发展。自主性的学习对于能动地激活、重组原有的知识、经验,并迁移到学习的各种不同场景,各个方面,对于后续能力的提升,创意的萌动,智慧的发展都有潜在的作用,它将更有利地于学生创造个性的发展。
(一)课程改革绽开思维之花 聪明的孩子应该有创造性的思维,而创造性的思维的培养必须有课程作保证。学校课程体系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宗旨的集中表现,是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校本课程是对统编课程的必要且重要的补充。学校创办后形成了很多独特的教学资源,也赢得了社会高度的认同。为了实现学校个性化和特色化的追求,学生个性潜能的发掘,促进教师个性化的专业成长,使自己有的教学资源日臻完善,学校选择了以创造教育为核心作用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有《好习惯伴我成长》《荥阳风情》《学会感恩》《墙体文化》。
课堂是实施课程的主渠道。《好习惯伴我成长》内容涉及生活习惯、学
习习惯和礼仪习惯等。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运作,针对学生实际,采取一定策略,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矫正,让每个学生都从该怎样做的起点逐步升华到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我必须这样做的终点。为此,我校联合家长相继开展了“我的书桌最整齐”、“我的书包最可爱”“我的卧室最整洁”“我的举止最文明”等系列评比活动,家长参与监督评价,从一点一滴中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荥阳风情》重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故乡,《学会感恩》是让孩子不要忘记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变的传统美德,尊老敬老又是千百年来传承不息的民族之魂。因此,以“感恩”为主题,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的系列活动在我校逐渐开展起来。“我为父母端杯茶”,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艰辛,父母也感受到来自孩子的关爱;“同做一道菜”,家长不仅教会了孩子生活的技能,又增进了对孩子的了解;“清明节缅怀先人”,孩子陪同家长为先人扫墓,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孩子在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下,学会了生活技能,陶冶了情操;家长在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中,掌握了教育技巧,锤炼了教育智慧,真正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重在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用电脑开展动画制作,将学生个性化的创意,通过电脑的动态画面表现出来,激活了创造性思维,开发了创造潜能。《墙体文化》更是锻炼孩子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墙体文化制作过程中,我们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家长孩子共画一幅画,共做一件手工,共同设计一张手抄报。在创作过程中,家长坐到孩子身边,商量交流,动手制作,这种默契的合作、平等的对话,满足了孩子心灵对情感的需求,感受到家长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关注和支持,家长也在无形中创设了一种轻
松和谐的教育情境,拉近了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二)博爱教育奠定做人之基 聪明的孩子应该是善良的孩子,他应该有一个博爱的心。爱心是作为人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做人的基本心理素质之一。聪明的孩子应该受到爱的滋润。爱心是一种心理倾向情感倾向和意志倾向,爱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一种心理和行为的价值倾向,爱心也是一种理念,是做人的理想,人生观的理想,爱心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要有爱心,就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爱心的原则是利他,利他人,利社会;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为公益事业的发展而奋斗。多年的德育工作,我校积累了丰富的爱心教育经验。我校的爱心教育是以各种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在活动中吸取教训,接受感悟,学校从培养学生的爱心、孝心、责任心、信心做起,让学生从身边的人爱起,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 、直到爱学校,并让爱升华到爱家乡、爱国家,让学生明白自己对社会、集体、家庭、个人的责任,并从家庭的责任引伸到孝敬感恩的情感。
目前,学校已形成爱的教育年级系列主题和活动:
一年级:主题为“班级是我家,老师像爸妈”的热爱集体、尊敬师长教育活动。
二年级:主题为“同学是伙伴,大家共成长”的友爱同学、互相帮助教育活动。
三年级:主题为“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的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教育活动。
四年级:主题为“人人是主人,个个有责任”关心集体,为集体负责
的教育。
五六年级:主题为“吾爱吾师,吾爱吾校”的热爱学习、感恩母校教育活动。
(三)课堂教学启迪智慧之泉 随着课改的全面推进,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发学生潜能是我校教师着力探索的课题 教学观念上:课堂教学从“教师、课本、课堂”三中心向“学生、体验、生活”三中心转移,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主体作用与潜能发挥,重在建立一种平等友好的现代师生关系,营建一种和谐向上的课堂生态环境。
教学内容上:学校的各个学科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经验,注重教学的现实性的时代性,如数学在学元角分的认识内容后,教师让学生走进超市,研究商品价格,模拟商品经营活动,又如语文在教“春天来了”课文前,教师带着学生集体到郊外游玩了一圈,以小组形式仔细观察春天,记录所见所闻,这种“生活”化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感到课本知识和我们很近,活化了知识,激活了课堂。
教学方式上:学校的教学重在问题探究和情境体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自学、对学、群学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能够主动去学,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强烈动机,鼓励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自主地质疑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疑惑在班级中进行讨论,让同学之间相互解疑,最后达到共同进步。在数学教学中构建了“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总结”为核心的
数学四步教学模式。如语文教学中构建了“课文引入——板块体验与总结——语文拓展(语言、思维、收集、能力)教学模式。
教学形式上:学校教学重在各种手段、方法的有机组合。设疑、诱导、激趣、讨论;分析比较、探索发现;角色扮演,开放教学,小组合作、媒体介入;交互合作、经验共享。强调让学生通过触、观察、操作、想象等具体活动激发创造思维的灵感,创造问题情境,通过独立思考或相互交流,大胆设想提出问题解决的可能方案,鼓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思路、方法以及独特的见解,倡导在活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创造。各学科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教学特色,也从不同角度锻炼了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学校在确保课堂生动有趣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多种集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具体做法有:借助各种媒体的组合效果,活化教学内容:积极开发网络资源丰富学习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效果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如学校网上论坛上设英语园地,校本教材、英文歌曲作业交流等栏目,学生可随时随地学英语用英语。开展重在全员参与的多样化的主题活动,如语文学科有戏剧节活动,根据各年级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参与,有的是看,有的是编,有的是演,有的是制作道具……参与面十分广。
(四)行为规范修炼成长之功 聪明的孩子懂得按规则办事,好的习惯能使聪明的孩子终身受益。科学证明影响人一生的行为或成就的基本素质大都形成于幼年。小学阶段是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提高综合能力,促其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及良好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和关键时期。
生活的细节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从小事做起,学校以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一些生活中的小事,虽是小事但学校认为这却是善事,因此坚持要求学生去做,让学生集小善为大善,并在这个过程中养...
相关热词搜索: 课题研究 结题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