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照抄!
抓住关键
突出重点 全面提升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质量
同志们:
根据民主集中制专题教育的有关安排,结合我自身经历和个人体会,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一下基层党组织如何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
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急剧爆发并持续蔓延,波及之广、危害之大、影响之深远,已经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面对疫情,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习总书记亲自指挥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风雨同舟,经过“抗疫”鏖战,全国疫情形势已从高位运行期进入到中、低位运行期,我国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坐镇中央、统领四方的中枢大脑,是力挽狂澜、扶危济世的中流砥柱。在这场政治大考、生死考验当中,相对于西方个别国家疫情管控不力、治理能力羸弱,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优势和制度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些“优势”当中,我认为民主集中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最大限度保持了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大限度汇聚广大人民的智慧力量。
习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民主集中制,是保证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保证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法宝”之一。只有坚持用好这一“重要法宝”,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提高新时代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永葆党的肌体的生机与活力,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下面,围绕民主集中制这个课题,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剥丝抽茧”——学会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程序方法
我们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1927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明确:“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第一次把民主集中制写入《党章》。之后历次修改《党章》,都对这个原则作了强调和完善。90 多年来,我们党不断丰富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现在它不仅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而且运用于国家政权建设,推广到整个社会政治生活,成为我们党始终保持统一、团结、活力,我们国家始终保持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那么,如何理解、把握、贯彻民主集中制呢?
(一)确定议题要在“ 及时正确” 上尽心尽职。正确确定议题,是各级党组织议事决策的前提。如果议题不正确,议事决策就会偏离方向、失去意义。确定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环节。
一是要弄清职责。有的同志觉得,党的会议就应该由书记来确定议题。是不是这样呢?“党
委会的议题由书记、副书记研究确定,确定议题应当事先征求意见。除特殊情况外,不得临时动议。”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党委会的议题由书记、副书记共同研究,互相通气、商量确定。实际工作中,党委书记负责党委日常工作,对讨论决定什么问题,什么时候开会,要主动考虑和提出意见,与副书记商量,必要时征求其他委员的意见。副书记和其他委员也可以向书记提出议题的建议。无论是书记提出的建议,还是副书记和其他委员提出的建议,都要按照确定议题的职权来确定。
二是要掌握时间。各级党组织研究决定问题的内容、时间,通常根据三种情况来定。其一,上级的要求;其二,例行会议;其三,本单位建设和遂行任务遇到的重大问题。党委书记要依据这些情况,及时提出召开会议的时间和议题,防止误事漏事。
三是要把握原则。确定议题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符合有关政策规定和上级精神,这是个大前提;必须符合党组织议事决策的职权、职责范畴,搞清楚哪些是党的会议讨论决定的事,哪些是行政会议研究的事,这就是按责议事决策;必须符合本单位建设的实际,开会目的是为了研究工作、推动建设,议题一定要切合实际,解决问题,这就是有的放矢。
四是要讲究方法。确定议题要注意效果,比如:议题要具体,讨论研究问题才能抓住中心和重点,避免大而空,不着边际;计划要合理,党委研究决定问题,要善于提前思考,统筹安排,不能说开会就开会;内容要相对集中,讨论研究的问题能合并的合并,该重点突出的要突出,防止零碎散乱。
(二)会前准备要在“ 全面充分” 上精耕细作。充分做好会前各项准备,是保证各级党组织议事决策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所以规定“除特殊情况外,不得临时动议”,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防止因准备不充分,出现议不透或议而不决等问题。从实践看,议事决策顺不顺利、成不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会前准备是否全面充分。会前要做哪些准备呢?我感到,主要是做好三个方面的准备:
一是基本情况要准备“ 实” 。主要包括相关政策法规、上级有关精神、议题相关内容的来龙去脉、群众的意见建议等。比如,研究中心工作时,不仅要了解上级重要工作会议精神,还有对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研究涉及党员切身利益的问题时,要事先广泛听取和收集群众意见;研究专业性比较强的问题时,要注意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必要时还应听取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这样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胸中有数、议事有底。二是讨论发言要准备“ 细” 。一般应当在一天前把召开会议的时间、议题通知参会人员,参会的委员或列席人员应当认真准备意见。意见通常包括对讨论问题的认识、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需要决策事项的态度等方面。特殊情况需要紧急开会时,也要尽可能让委员有一定的思考和准备时间。有些议题,分管的委员应当重点准备,先行发言,以便其他同志多了解些情况。对其它委员,注意引导他们克服思想顾虑,理清发言要点,防止出现不想说、不敢说、说不到点子上等现象。
三是统一认识要准备“ 早” 。毛泽东同志讲过:“在会议之前,对于复杂有分歧意见的重大问题,必须有个人商谈,
使委员们有思想准备,以免会议决定流于形式,或不能做出决定”。这种“个人商谈”就是个别酝酿。十六字原则特别强调个别酝酿的重要性。实践证明,会前酝酿越充分、越透彻,会上就越便于达成一致,决策的质量就越高。因此,对讨论决定的重要事项或敏感问题,书记、副书记之间,书记、副书记与委员之间,应当进行个别酝酿,相互交换看法,既听正面意见,也要听反面意见,在不同意见的商讨和比较中统一认识,为民主讨论、会议决定奠定基础。
(三)民主讨论要在“ 凝聚共识” 上集思广益。能不能进行正确深入的民主讨论,直接关系到议事决策的质量。在这个环节上,主要把握好三点:
一是要议而有据。讨论发言要依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据法规制度和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做到言之有理。特别是讨论决定一些不好把握的问题时,应组织参会人员先学习有关政策规定,领会上级精神,结合实际确定应当把握的具体原则,防止跑偏走调、脱纲离谱。当发言出现错误的观点时,要及时提醒纠正,防止产生误导。
二是要议得充分。从实际情况看,要让参会人员充分准备,有话可讲;要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让人敢讲愿讲;要有充足的时间,让人放开讲。作为书记、副书记来讲,关键是要搞好引导,做到放得开、收得住。放得开,就是要让大家畅所欲言,不能先入为主、抢先定调,更不能随意打断委员的发言,压制不同意见。收得住,就是要会适时、适当地进行引导,当讨论出现冷场时,要鼓励准备比较充分或思维比较敏捷、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同志先发言,给其他人
一些启发;当讨论深不下去的时候,应及时对讨论的方向和要点加以提示。
三是要议有质量。讨论发言要增强思想性,善于从思想上政治上、从事物的本质上分析问题、研究问题,防止就事论事简单化;要增强原则性,敢于讲真话、说实话,防止说虚话、套话、违心的话;要增强针对性,紧密结合本单位工作和党员思想实际,防止大而空;要增强全局性,站在党委领导全局上思考和讨论问题,防止事不关己、少说为佳。
(四)形成决议要在“ 适时集中”。
上把握好度。形成决议,是各级党组织议事决策程序中出结果的重要一环,是衡量集体领导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各级党组织书记的重要基本功。重点应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是集中的火候。所谓火候,起码有三个标志,其一,每个同志的意见都充分表达,态度都很明朗;其二,对讨论的问题认识比较到位,议透议明;其三,大家意见一致或者多数人意见一致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就要及时集中,形成决议。这里面很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处理少数委员的不同意见。一般来讲,对合理的成分要加以吸收;对虽正确但和形成的决议无关的意见,要加以肯定;对属于不了解全局情况出现的不同意见,要加以解释;对明显不正确的意见,要加以引导,使有不同意见的同志得到尊重和理解。对讨论的事项意见分歧较大难以统一时,应暂缓表决,会后进一步调查论证、交换意见。
二是集中的要素。书记要根据大家的讨论,梳理归纳出意见,经表决后形成决议。决议通常包括是否赞成的意见,重要议题需要把握的原
则、达到的目标、落实的责任和时间节点等。这个方面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以书记个人的意见代替大家的意见,能用大家意见表述的要用大家意见来表述,切实体现大家的意志;要防止舍本求末,切实抓住带本质性的问题,体现把方向、抓大事;要防止没有抓手,切实好贯彻、好操作、好检查,体现刚性要求。这个环节十分重要,书记一定要高度负责,防止简单集中、草率集中。
三是集中的原则。要严守政策规定,不能闯红灯、打擦边球;要坚持少数服从多数,不能搞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要按有关规定实施表决,该用什么方式就用什么方式,保证决议不偏向不离谱。
(五)分工落实要在“ 高度负责” 上从严要求。对党委会(支委会)形成的决议,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狠抓落实。一是要在态度上从严。党委定了的事,就要严格按照领导分工负责制去办。书记要对党委(党支部)负责,副书记和委员对书记负责。对分工负责的工作要雷厉风行,立说立行,不能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搞变通打折扣,消极应付、对付。个人对决议有不同意见,可以声明保留,并有权向上级反映,但在党委(党支部)决议未改变前,必须坚决执行,这是一条重要的组织纪律。
二是要在督促上从严。书记、副书记要履行好“检查督促上级决议、指示和党委决议的贯彻落实”的重要职责,防止执行决议中出现本位主义、各取所需、各自为政、拖拉敷衍等问题,确保决议的贯彻按照时间节点和标准要求推进。要发挥好骨干作用,按照职责和分工,让他们主动负责地开展工作。一些重要工作、重要环节和重要
时节,书记必须亲自抓,不能当甩手掌柜。
三是要在落实上从严。落实党委(党支部)决议不能满足于自顾自,而是要积极地宣传群众、团结群众、带领群众,一道去抓落实。党委(党支部)讨论决定的一些问题,除不宜公开的外,都要及时向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群众通报,搞好宣传发动,把全体党员思想统一到决议上来,依靠整体力量把决议贯彻好、落实好。
第二个问题,“拨开云雾”——把握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六对关系
贯彻民主集中制既要讲原则讲规范,也要讲艺术讲方法,就是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贯彻民主集中制中的各种关系做到正确理解、恰当把握和灵活处理,防止和纠正各种偏向。从实际情况看,需要重点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六对关系:
(一)要处理好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的关系。集体领导是各级党组织领导的最高原则,分工负责是党委(党支部)决策的执行机制,两者不可偏废。没有集体领导,就没有统一的意志和领导核心;而没有分工负责,集体决策的贯彻落实就是一句空话。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把行政身份带进党内,习惯发号施令,把集体研究重大问题的会议,开成书记安排部署工作的行政会议;有的将分工看成是一种权力划分,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当成“自留地”、容不得别人涉及,而对不是自己分管的工作往往是不太上心;有的借口集体负责,议事随大流,遇事互相推脱,或者对自
己有利的就态度积极,否则就被动消极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很重要的是要正确理解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的关系。
一方面,要摆正个人位置,防止越权错位。集体领导,实际上分决策和落实两个阶段:决策阶段在党组织范围内进行,所有成员都是平等一员,都只有一票的权利,共同参与决策,集体讨论决定重大问题;落实阶段在行政范围内进行,书记分别就行政工作和政治工作抓好决议的贯彻执行,其他班子成员按照书记的安排,抓好所分工的工作,并对书记负责。党委(党支部)讨论决定重大问题,任何人都要自觉服从和遵守集体领导这一最高原则,决不能把自己凌驾于集体领导之上。委员要有参与议事决策的主动意识、责任意识,发挥好集体领导中一员的作用。
另一方面,要树立大局观念,防止分工分家。单位建设是个有机整体,各项工作都要协调开展、相互促进。书记既要各司其职,也不能搞各自为政。两名书记都在位时,要按照分工履行职责,密切协作,互相支持,互相补台,抓好落实。如果一名书记不在位时,除了副职履行相应职责外,另一名书记就要做到工作一把抓,主动担当起责任。当然,有些重大问题,书记之间要注意及时沟通。
(二)要处理好书记与委员的关系。个别单位民主氛围不浓,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书记、副书记民主作风不好的问题,也有委员参与集体领导的积极性和素质不高的情况,但主要矛盾是书记、副书记不善于发扬民主,不能正确处理与委员的关系。有的把当“班长”当成了当“家长”,不能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委员;有的自觉不自觉把行政职务带进党内,往
往以居高临下的心态行事;有的追求“一锤定音”的拍板权等等,这些都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书记与委员的关系, 一方面,要认清“ 班长” 的含义。“班长”这个称谓出自毛泽东同志,他要求“书记要善于当‘班长’”,并强调指出,“书记和委员之间的关系是少数服从多数,这同班长和战士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这里不过是一个比方。”也就是说,书记和委员的关系并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彼此平等的关系。党委(党支部)讨论决定重大问题,书记和委员都只有一票的权利,不存在权大权小、权重权轻的问题。同时也要看到,书记作为各级党组织日常工作的负责人,在自身建设和工作中担负着特殊的责任。比如开会前,书记要适时提出议题,与副书记或委员商量并做好有关准备;会议中,书记要适时引导委员紧紧围绕议题正确充分地开展民主讨论;大多数人意见达成一致时,书记要适时根据多数人的意见进行集中归纳,提议进行表决;会议结束后,书记要负责检查核对记录,并对决议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促等等。这些都是书记的重要职责。从这个意义上讲,书记虽然只有一票的权利,但决不仅仅只是一票的责任。
另一方面,要搞好“ 角色” 的转换。班子成员一般都有行政职务,具有“一身二任”的显著特点。这就很容易使一些同志出现角色错位,把行政职务带入党内,以行政职务论高低,程度不同地存在谁的行政职务高谁说了算、谁任职时间长、资历老、态度横谁说话的分量就重,直接影响和损害党组织集体领导。班子成员在行政职务上有上下级之分,但在党内都是平等的,行政职务高的同志绝不能把自己
看得高人一等,行政职务低的同志也不能有人微言轻的想法,自觉以平等的身份讨论和决定问题
(三)要处理好重大问题与行政事务的关系。关于这个问题不少同志都反映,对重大问题必须经集体讨论决定这个原则是明确的,但哪些是重大问题不大好把握,以致有的党委(党支部)出现大事抓不住、小事议不完的现象,有的一年要开三、四十次会议,耗费了很多时间精力。处理好重大问题与行政事务的关系,要做到“三清”。
一是要把“ 界限” 划清。邓小平同志曾讲:“可以把问题大体上分两种性质:一种叫日常性质的问题;一种叫重大问题,或者是政策性质的、重大性质的问题”。所谓重大问题,主要是指那些事关本单位建设方向、发展路子,影响全局、制约全局,事关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等方面的问题。所谓行政事务,则是业务、政治、后勤工作必须完成的一些具体任务,其特点是日常事务性、具体操作性。判断什么是重大问题,具体研究哪些重大问题,是书记的重要职责,要求书记要有比其他委员更强的政治意识、全局意识,这样才能把握住方向,抓住重大问题,正确确定议题。
二是要把“ 范围” 弄清。党委会(支委会)的职责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涉及建设方向的问题,比如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决议命令指示、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等;②涉及敏感方面的问题,如干部提拔、奖励处分、重要经费开支等;③涉及中心工作和大项任务方面的问题;④涉及建设全局方面的问题,如单位发展规划、建设形势分析等;⑤涉及自身建设方面的问题,如落
实组织生活制度、调整健全组织、吸收新党员、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⑥涉及上级明确要求讨论的其他重大事项。这六个方面,既是各级党组织履职的范围,又是议事决策应抓住的重大问题。
三是要把“ 区别” 分清。主要有“三个不同”:在性质上,党委会(支委会)是党的会议,办公会是行政会议。在职能上,党委会(支委会)负责讨论决定重要问题,办公会则是依据决议,讨论如何具体组织实施问题。在决定问题的方法和原则上,党委会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办公会按照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既要防止事无巨细包揽过多,也要防止以政代党两种倾向。
(四)要处理好个别酝酿与会上讨论的关系。个别酝酿是各级党组织议事决策的必要环节和重要方法,但在具体操作中容易被忽视或变味。有的觉得反正会上要讨论,个别酝酿可有可无;有的怕麻烦,不愿意搞个别酝酿;有的酝酿不充分,简单打个招呼了事;有的为了实现个人的意图,把酝酿变成了开会前“定调”、讨论前“定音”、决策前“定局”;还有的认为会前已经酝酿了、意见一致了,会上就不用讲了。这些都会影响议事决策的效果。在这个问题上,要防止“三种倾向”:
一是防止把个别酝酿搞成个别授意。个别酝酿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应商量预案不拿定案、商量原则不定细则。书记与副书记之间、书记与委员之间要以交流式、探讨式、沟通式的方法交换意见,不能硬性压服,不能强求一致。
二是防止用个别酝酿代替会议决定。个别酝酿重在沟通思想,是为民主讨论服务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更有效地作出正确的
决定,而不能以个别酝酿代替民主讨论,更不能代替会议决定。会议决定才是集体领导的法定形式。即使个别酝酿再成熟、意见再一致,也必须经会议充分讨论形成决议,才具合法性和权威性。
三是防止借个别酝酿之名搞私下交易。要坚持出以公心,真正从有利于单位建设出发交流意见,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利或少数人的利益,私下搞小动作、拉“小圈子”、搞暗箱操作。
(五)要处理好严格程序与注重效果的关系。一方面,要增强程序就是法规的意识,严格按程序规定规范各级党组织工作,靠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增强执行程序的质量。
一是思想要正。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政绩观,真正解决好贯彻民主集中制为什么、图什么的基本问题,把有利于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增强单位凝聚力战斗力作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防止和克服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分散主义等不良倾向。
二是把关要严。要把发扬较真精神贯穿执行程序的全过程,自觉做到违背原则的事不做,确保每一道程序都成为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的关口。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两难”的事,需要把握好度,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不管怎么处理,都要以不违反政策规定、不损害单位建设、不伤害单位风气为原则和前提。
三是效果要实。衡量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好差,不能简单地看制度有没有落实,程序有没有走到,更重要的是看在落实制度和程序中有没有真正统一思想、真
正解决问题、真正促进建设和推动工作落实,这才是求真务实的态度。
(六)要处理好监督落实与修正偏差的关系。决策落实的过程,实际上是不断实践、不断认识、不断完善的过程。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在我党的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民主——再集中”的辩证过程。这就告诫我们,为了保证决策的科学性,需要自觉地、主动地接受实践的检验、时间的检验和群众的检验,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决策加以修正和完善。要善于从推进过程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中反思决策。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有些决策落实起来比较顺畅,有的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比较大。当决策推进不太顺畅的时候,需要冷静地分析原因,属于宣传思想工作不到位的,要加大宣传力度,统一上下思想;属于脱离实际的,对矛盾和困难估计不足的,要及时加以调整和完善,不能一味地硬推。要善于从群众的反应中反思决策。一般来讲,群众普遍欢迎的事,就是党委应该办的事;群众不满意的事,就是党委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当一项决策作出后,特别是对一些涉及党员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要及时了解群众反应,对不同意见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正确的加以吸纳,认识不到位的加以引导,个别不正确的观点要加以教育,决策本身有问题的要及时矫正。要善于从形
势任务发展变化中反思决策。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根据新的环境、新的任务和上级新的要求,适时调整工作安排部署,做出一些新的决定,切忌反应迟钝、墨守成规,真正实现决策的与时俱进。
第三个问题,“秉轴持钧”——掌握民主集中制的核心要害
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既要解决好制度层面的规范性问题,又要重视解决好落实制度主体的思想、组织、能力、作风方面的问题。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正副书记,只有认真抓好自身的的思想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才能为贯彻民主集中制奠定坚实基础、进而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质量效果。
攥紧一个关键:提高素质能力。素质能力强不强,直接决定着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质量和水平的高低。作为班子成员,至少应该具备四种基本素质:一是较强的政治素质,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分析问题,这样才能在讨论决策重大问题时头脑清醒、把好方向;二是较强的理论素质,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提高思维层次,这样研究讨论问题才能防止浅、偏、单等现象;三是较强的政策法规素质,对涉及基层的上级政策规定、规章制度等要熟知,这样议事决策才能遵规守纪;四是较强的综合素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必备的综合知识储备,这样议事决策才能适应新的形势任务需要。提高素质能力,基本途径是要加强学习。党委一定要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突出出来,下功夫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培养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要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必修课”,使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熟悉掌握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基本要求。
建强一个保证:增强党性原则。习总书记指出“坚持党性原则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品格,是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是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的重要保证”。要增强党性原则, 一是要强化政治意识。目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十分尖锐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保证高举旗帜、听党指挥,是各级党组织必须摆在第一位的政治责任。只有理想信念坚定,贯彻民主集中制才能保证方向不偏。
二是要强化大局意识。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从党的事业和单位建设全局出发,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当前,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总体战是第一位的政治任务,也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三是要强化较真意识。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不断发现和解决矛盾的过程,没有较真精神,是贯彻不好的。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坚决抵制搞庸俗关系、怕得罪人等潜规则,自觉对单位建设负责,对党员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直言,维护民主集中制的严肃性、权威性。
把握一个条件:加强班子团结。习总书记指出“要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党内生活制度,着力巩固和加强党的团结。团结是一个班子的生命,团结好,大家在一起共事就能心情舒畅,讨论问题就能畅所欲言,落实工作就能尽
心尽力;团结不好,话就很难说到一块,劲就很难使到一起。加强团结, 一要坚持把共同的事业作为基础。引导班子成员用创先争优的共同目标统一思想,使大家共拉一套车、共跑一股道。
二要坚持把讲原则作为灵魂。团结的目的是为了干事业,不是为了谋取个人好处。因此,不能搞互相利用的团结、你好我好的团结、面和心不和的团结,而是要加强在原则基础上的团结,这样的团结才是党的事业需要的团结,也才是真正的团结。
三要坚持把真挚的感情作为纽带。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带着感情真诚相处、真诚相待。班子的团结,大家都有责任,但核心是两个书记之间的团结。书记在一起共事,因个人性格、认知水平、经历阅历等方面的差异,对一些事物有不同的看法,这是正常的。关键要做到人要正,什么事都要出于公心,不能掺杂私心杂念;心要细,多尊重、多沟通、多支持,好事多想着对方,遇到问题和矛盾多担当;胸要宽,遇到不愉快的事,要换位思考,谅解包容,对方多说一点、多干一点,只要不是原则的问题,就不要斤斤计较。
扭住一个重点:书记示范带头。正副书记是党委工作的“主心骨”,在贯彻民主集中制中具有主导和示范作用,一定要在各个方面做好表率。主要是发挥好三种力量:
一是人格的力量。俗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副书记是“领班人”,以身作则尤为重要。要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要求,带头刻苦学习、提高素质,带头爱岗敬业、创先争优,带头发扬民主、维护团结,带头
落实党委决议,带头遵章守纪、端正风气,以实际行动带动班子成员,凝聚广大党员。
二是智慧的力量。要积极探索总结自身建设特点规律,善于谋划和推动本单位全面建设,善于发现和解决本单位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特别是能及时化解棘手问题,保证本单位和谐稳定,推进本单位建设上质量上层次,真正体现高人一筹。
三是情感的力量。要深知情感的力量是无穷的,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十分注意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养人,增强亲和力。特别要重视密切内部关系,切实把根本态度搞端正,使正副书记成为“贴心人”,真正成为本单位领导和团结的核心。
在全市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把各市县区林业局局长及从事信息化工作的同志、局机关各处室处长邀请过来,就是想听一听基层的同志对林业信息化的看法和全市信息化工作做得好的地区的做法,一起思考谋划林业信息化到底该怎么做,具体要做些什么。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分析林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从全国层面来看,我国发展最快的就是信息化技术,包括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移动通信等,由此带来了管理思维、管理方式、发展模式乃至经济业态的巨大改变。虽然我们在基础研
究特别是算法上和国际一流还有差距,但在应用方面我国是做的最好的。信息化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8 年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强调,“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
从全省层面来看,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特别提出要提高治理能力,一个重要抓手和有效路径就是推进信息化工作。事实上,信息化带来的政府管理的改变、给市民带来的便利,已经表现的非常明显。下阶段,省委省政府一定会把信息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持之以恒加以推进。
从行业层面来看,XX 林业信息化工作曾经走在全国林业系统前列,也得到省内各政府部门的一致好评。我们建立了互联互通的大网络,积累了共建共享的大数据,开发了实用管用的大系统,打造了便利便民的大平台。我们早在 2001 年就开发了办公系统实现了网络办公、网上审批,在全省率先将网络通到了乡镇、林场和保护区等,这些成绩不容否定。但成绩属于过去,我不过多总结。现在必须冷静下来思考,我们的优势是否依然存在,目前离时代和社会要求到底有哪些差距?下一步,我们到底该做哪些事情?这是我这段时间思考林业十四五规划,思考明年工作的
一个重要内容。下面,我重点讲两个问题,一是找差距和短板,二是下步该怎么做。
二、清醒认识 XX 林业信息化存在的差距和短板 客观分析林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我想从人的思维、基层基础、系统应用、管理效率等四个层面来查找差距和短板。
第一,从人的思维层面查找问题。我们已经处在互联网时代了,每个人都要做移民,不要做难民。做移民不做难民,就是说大家要强化互联网思维,熟悉互联网技术。但林业系统内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互联网思维还没有跟进,对现代信息技术不熟悉。很多同志还停留在传统的小农时代的林业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没有建立互联网思维,导致我们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管理机制,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简单用手机浏览新闻,大部分人都还会用,但要熟悉各种应用系统利用各种 app 的话,我们的领导干部还相差甚远。思维方式的滞后又导致管理手段上不去,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不能系统化的分析问题和科学决策。我们的行政审批、造林管理、决策机制等,靠人海战术是不行的,必须把思路转换过来,把技术手段和科学机制建立起来。过于依赖传统思维方式和管理手段,导致我们的决策很被动,监督上疲于应付,做不到提前介入、防范未然。比如环保督察,国家一次性给我省查找出 X万多个问题,他依靠了多少人,有几万人吗?没有,靠的是信息
化技术手段,这就是思维和路径的差距。这并不是说要我们每个人去搞互联网技术开发,而是要加强互联网思维。因为互联网时代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全新的手段,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路径。因此,推进林业系统再信息化建设,首先要解决人的思维问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路问题,不要满足于过去的成绩,要和最优方案比较,从中寻找差距和动力。
第二,从基层基础层面查找问题。基础数据是信息化工作的基础,没有基础数据,后续的系统开发就无从谈起。我们已经开发了 X 多个系统,现在难点是基础数据的问题,一方面,我们正在协调打通自然资源部门的数据库,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业务部门的数据要及时采集并更新,一定要解决数据不全、不准、不新的共性问题。目前只有资源处的林地审批和采伐审批数据可以做到及时更新,这两块工作全部在网上审批,可以说是全的、新的。其他大量的数据都没做到全面采集、及时更新,全部要靠手工导过来,有的靠手工也做不出来,总的来说,林业部门完整的业务数据库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而这些基础数据是我们工作中必须要用到的,如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动植物数据库、国有林场数据库、湿地保护数据库、天然林数据库、古树名木数据库等,这些都是我们林业工作独有的领域,这些数据我们还没有精准掌握。把这些数据库做精、做强、做大、做优,这就是我们今后的着力
点,也是工作亮点。我们林业工作的几大主业,目前财务管理系统、资源管理、行政审批等系统的数据采集没有问题,其他数据的采集存在一定的问题。互联网时代的基本特点是互联、共享、开放、创新,我们现在开放和共享没有做到,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上下之间的数据经常打架。有技术上的问题,也有工作上的问题,包括采集方式、更新方式、统计方式,但是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数据共享走不动,是封闭的,这种数据的封闭又导致数据的应用不充分。大数据时代是数据为王,但数据为王不是统数据,是用数据。我们现在数据应用也不充分,我们开发了采伐运输系统,做的挺好。但到底在哪里采的,每年度的木材量是多少,有哪些树种,数据共享利用还不够。这些数据共享有什么用?对造林有用。如果我们认真分析最近十年的采伐数据,下步造林怎么做就有依据了。比如防火系统,如果我们分析最近十年的卫星热点数据,XX 省的火灾到底发生在哪些地方、分别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火情是怎么解决的,这个数据分析对我省的森林防火工作是有巨大作用的。互联网时代讲究的是精准,这就是所谓的用户分析。如果没有建设“一张图”、“一套数”、“一个监测体系”,不能利用数据分析解决问题,信息化建设就是瞎忙。
第三,从系统应用层面查找问题。我们建立了 X 多个系统,但到底有多少是成熟的,使用频率是怎样的,信息中心要作个统
计。很多系统建好后,应用程度不高。用的较多的有公文处理系统、征占用林地审批系统、财务系统,其他系统的应用情况不容乐观。我们的现状是,已经开发的很多系统用不上,工作迫切需要用的系统又跟不上、开发不出来。比如,4G 时代手机逐步代替计算机,而我们的很多系统包括办公系统、门户网站,都是基于计算机系统的,没有基于手机端开发手机 app。如果 5G 时代来临,我们的差距又在哪里。再就是用户的定位和细化,我常说XX 的宣传,要宣传给谁看,必须是给不吃 XX 的人看,才能拉动新需求。我们熟悉报纸宣传,但是微信推送呢,抖音宣传短片呢,这些花不了太多钱,但能带来惊人的效果。今后,我们所有的系统开发和系统应用,都必须考虑用户需求。
第四,从管理效率层面查找问题。我们常说管理还不完善,表现是没有做到建、管、用相结合。搞系统建设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管理和维护跟不上。我举个例子,比如从建设防火监控系统开始,十多年我们一共建设了多少系统,到今天还有多少可以用的,又有多少人用过。我们的监测系统,是数据采集最基本的手段,也是最初的基础数据。但我们没有管理好,一些监测系统建好以后,就没有下文了。针对这个问题,我举个上海的例子,上海有个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他的系统就能够运用各种物联感知鸟类智能智慧识别红外线成像、警报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
鸟类跟踪、观察、保护区人员管控全部可以做到智能化。我们的系统能做到吗?相比我们的监测系统是单个的、碎片化的,如果管理上不来,建多少系统都没用。再者,我们现在严重缺乏综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搞信息化的不懂业务工作,搞业务工作的又不懂信息化,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以,再信息化工作不能只依赖信息中心,信息中心的任务是建设一个平台,决策、使用、管理都是各个业务部门的责任,今后的再信息化工作必须是全员参与,所以管理上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三、准确把握 XX 林业再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今后林业再信息化到底怎么做、做什么?我想用五句话总结,“换思维、优规划、强基础、重应用、精管理”。这既是我们再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也是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一是换思维。换思维,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息化的重要讲话精神,树立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什么?我的理解是互联、共享、开放、创新。因此,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懂网、会用网,还要有互联网思维,适应信息化趋势带来的新变化、新特征和新要求。我们不要停留在造林、砍树、审批的思维层面,不要停留在分任务、分资金、统数据、搞监督这些工作上。我们现在面临的形势完全变了,工作任务也和工作要求完全变了,因此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式必须彻底改
变。比如,在今后的 5G 时代、区块链时代,数据是扁平化、即时化、不可删除的,如果你的数据不精准,工作就没有公信力,因此要求政府的管理方式作出相应的改变。比如国家层面已经实行数据化的管理,遥感卫星影像的分辨率已经达到 0.5 米甚至更高精度了,如果我们依旧停留在到现场层层报数据的层面,工作就会跟不上,思维方式能够不变吗?比如我们的植物园,最大的资源是什么,大家会说是花草树木,但在大数据时代,植物园还有另外一个更大的资源那就是流量,每天 200 万人-300 万人的流量,这个流量的价值是无形的。建立互联网思维,要求我们不能停留在砍树卖树的思维层面,从砍树到建景区收门票“看树”,再到 5G 时代,我们可以到靠流量赚钱。把 XX 最美的树、最美的自然风光,实时的搬到网上来,这时候数据就有价值了。我举这个例子,是希望同志们能建立互联网思维,创造性的开展管理工作,让大家重视信息化工作。抱残守缺,这个行业和个人就会被淘汰,只有学习新东西,掌握新技术,成为这个行业的权威,才能赢得尊重。
二是优规划。我们正在做 XX 林业再信息化十四五规划,这个规划我原则同意,但还要进一步优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制式、统一平台、统一管理”这五个统一,“建成标准统一的数据汇聚体系,互联互通的共享交换体系,协同高效的业务运
营体系,安全规划的支撑保障体系”这四大体系,思路都是对的。那就根据我们现有技术水平,把这个规划再做优一点,做细一点,明确到我们每个处室每个人能为信息化做点什么,推动规划更好落地落实落细。各市州林业局,也要根据今天会议要求,回去好好去研究自己的信息化系统和信息化规划。从中央到省里,都在反复强调信息化的重要性,并将信息化作为提高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推进。所以我们的规划,必须再优化,真正做成一个系统集成的东西来,真正能够实现开放、共享、互联、互通。说实在点,就是规划不是拿来好看的,而是要拿来好用。
三是强基础。基础设施、设备这些东西肯定是基础,可以采购,也可以共享。很多年以前我就说,我要把机房搬掉,做信息化肯定不止是做机房。互联网的基本特征是远程、共享,资源配置优化,建机房这种事情交给专业公司或专业机构是不是更好。互联网时代,要转变思路,基础设施不止要采购,也要共享。完善基础数据库也可以共享,比如我们要用的摄像头,也要尝试共享现在城市天网工程、农村雪亮工程的基础设施,要学会共享数据而不是单一采购设备,或者说我们的资源也可以共享给别人,实现数据交换。真正通过开放、共享、互联、互通来降低成本,来强化我们的基础设施。但我们的基础业务数据,这个没办法由别人提供,必须靠我们把数据采集系统、数据更新系统乃至基础
性的人才队伍进行完善和强化,基础工作必须要做好,如果基础的业务数据没有,干活的人也没有,信息化就无从谈起。
四是重应用。重应用就是把我们现有应用做优化、做精、做成好用的,再用好、用活、用出成效。什么样的系统能用?基于用户需求开发的系统最好用。我们林业部门最需要的应用是什么?前几年,我们做信息化工作,开发测土配方系统,做的很好,但用户量太小,用的太少,需求也有限,那这个系统就不是需求最迫切的。林业再信息化必须基于用户需求开发系统,必须好用且大家都能用,应用系统之间必须能够互通。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要为下一步工作打基础,钱要花在刀刃上,这才是一个系统化思维,这是基于整个林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做,就要规划建设最好用的、可行的应用系统,在再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全部重新布排。
五是精管理。管服做精不是一句空话,推进信息化工作管理一定要到位。要根据我们的管理需求,用林业信息系统来做管理,根据互联网时代的要求来做管理,而不是根据我们传统思维来管理现在的信息化,不是由外行来管内行。我们的管理本身要跟得上信息化的要求,经费保障要到位,该用的钱要用。组织领导要到位,今天请大家来,就是呼吁大家重视信息化这个事,强化这个事,一起把这个事管好。督导考核要到位,今后的督促检查,
不是说天天派人去现场看,而是基于技术手段的管理,实现在办公室也可以考核管理。
同志们,信息化既是林业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又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是关系林业工作全局的战略举措。我们需要的信息化,是一种适应互联网时代需求的思维方式、决策机制、管理方式、运行模式。今天与大家交流了我的想法,也请大家结合实际多做思考,在十四五期间,共同把 XX 林业再信息化工程做实做优做好用好。
相关热词搜索: 民主集中制 党课 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