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往思来
向史而新
不断开创现代化临淄建设新局面
——区委书记在网络视频直播党课上的讲话
广大网友、观众,各位党员同志:
大家好!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今天,很高兴走进《淄博党史直播间》,以网络视频直播的形式,与大家分享交流临淄党史知识。首先,我代表临淄区委、区政府,向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委党史研究院,还有大众网等新闻媒体表示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该以崇仰之情、敬畏之心,认真学习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从中汲取新的智慧和力量。今天,我们将通过一张张图片、一段段历史,回顾临淄人民在党领导下的百年奋斗历程,激励我们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汲取前行力量,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今天,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介绍临淄、推介临淄的好机会,首先,简要向大家介绍一下临淄区的基本情况,以便让大家更好地走进临淄、了解临淄。临淄地处淄博市东部,因临靠淄河而得名,面积 668 平方公里,人口 61 万,辖 7 镇 5街道、429 个村居社区。主要有四张名片:第一张名片是齐国故都,曾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长达 800 多年,距今已有近 3000 年的历史;第二张名片是齐文化发祥地,以“改革、创新、开放、务实、包容、尊贤尚功”为核心的齐文化,诞生于临淄;第三张名片是世界足球起源地,2004 年,临淄被国际足联确认为世界足球起源地,临淄生产的仿古蹴鞠等产品,多次被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国礼赠送外宾、亮相世界;第四张名片是石化名城,早在 1966 年,国家就在临淄布局建设了中国石化齐鲁公司,目前拥有 3 处省级经济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329 家,上市公司 5 家,2020年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区第 48 位。
临淄是一座有灵气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有朝气的“产业新城”,还是一片神圣的“红色热土”。这里建立了齐鲁大地较早的基层党组织,至今流传着无数革命先烈不朽的传奇。今天,我主要和大家分享 3 个发生在临淄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人和事,追忆百年之前齐都大地上燎原的星星之火、英烈的伟大斗争,概括起来是“三个一”。
第一个历史事件:星火燎原、红旗初卷,一个播撒希望的抗战火种,主要讲临淄第一个党支部的成立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随着马克思主义的星火在神州燎原,齐国古都的临淄人民慢慢地觉醒起来,逐渐点燃革命火种、掀起革命风暴。在敬仲镇淄河西岸,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废弃古道,几千年来这条直通渤海的古道,曾以“便鱼盐之利”而成为临淄的经济大动脉,饱受“三座大山”压迫的临淄人民,就是从这里迎来了革命的第一道曙光。
1926 年 7 月,中共山东地执委,安排耿贞元以占卦测字为掩护,来到临淄秘密发展党的组织。在临淄和广饶的交通要道上,有个大路沟村,村里有个出身贫苦、老实厚道的村民高新成,他和妻子在村北头开了一个小酒馆,由于小酒馆离耿贞元的家不远,交通便利,耿贞元很快变成了店里的常客。他经常以“事在人为”“人心齐、泰山移”“大家一条心,即可逢凶化吉”等来鼓舞、安慰群众,巧妙地将党的主张、革命的道理宣传给群众,鼓励人们团结组织起来,与黑暗社会进行斗争。出身贫苦、朴实豁达又富有正义感的店主高新成,很快吸引了耿贞元的注意,晚上两人经常谈到深夜,高新成逐渐懂得了翻身求解放的革命道理。
1926 年秋,由耿贞元介绍,高新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小酒馆也成了党组织秘密活动的联络点。不久,耿贞元在白兔丘、呈羔等村,发展了张闵斋、张俊德、常成孟等 10 多名党员。1926 年冬天,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由耿贞元主持,在高新成的小酒馆里,召开了党员会议,宣布成立中共白兔丘支部,推选高新成为支部书记。从此,长期在黑暗中摸索奋斗的临淄人民,有了正确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开始了伟大的共产主义运动实践,使临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临淄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后,开始秘密开展革命工作。1927年春,白兔丘党支部先后在白兔丘、呈羔、寇家庄等二十几个村庄成立了农民协会,农民协会把短工、长工秘密组织起来,开展了一系列对地主恶霸的斗争。1928 年麦收季节,为反对地主的剥削、增加农民的收入,党支部组织发动长工、短工联合行动,向地主提出增资的要求,如果不提高工钱,长短工就采取怠工、罢工、破坏农具等方法进行斗争。眼看成熟的麦子没人收割,地主豪绅们急的火烧火燎,最后被迫答应了增资要求。贫苦农民依靠党的领导和自己的斗争取得胜利,使广大民众看到了自己的力量,看到了希望,也打击了封建势力的嚣张气焰。同年秋,按照省委指示,中共白兔丘支部积极开展“吃坡”斗争,在共产党员的带领下,贫苦农民手拿镰刀、口袋,夜晚一起涌进恶霸地主的庄稼地中,把谷穗抢到自己家里,顺利度过了饥荒。这次“吃坡”斗争,效果好、影响大,当年秋收,席卷了淄河两岸的十几个村庄。
中共白兔丘支部成立后,非常活跃,除了在临淄一带组织活动以外,还积极与广饶等地的党组织,联合开展革命斗争,这些斗争都极大震慑了反动势力,鼓舞了临淄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志,为日后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1 年春,中共山东省委机关遭到破坏后,国民党“捕共队”的黑手伸向了党的基层组织,白兔丘党支部也遭到了破坏,暂时停止了活动。但是,白兔丘支部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临淄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竖起的第一面红旗。它在革命斗争的历史长河中,虽然是短暂的,但却在淄水岸边,深深埋下了革命的火种。此后,中共铁山特别委员会,中共临淄特别支部委员会,崔家碾支部委员会先后建立,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临淄地区的党组织又恢复发展起来,并燃起了燎原大火,革命旗帜迅速插遍了淄水两岸,在临淄历史上镌刻下了“信念坚定、敢于争先、不畏牺牲、热血奉献”的白兔丘精神。
从中共白兔丘支部同剥削阶级的斗争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只要我们始终不渝、毫不动摇的秉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与广大人民一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第二个历史事件:抗敌御辱、烽火亮剑 ,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主要讲临淄抗战先驱李人凤和他的抗战队伍 临淄是齐国故都,这里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孕育出了姜太公、管仲、晏婴等一个个光耀千秋、名垂青史的先哲伟人、学术巨匠,在这里,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豪杰英才,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谱写出一曲又一曲壮丽的华章。而在近现代史上,在日寇入侵、民族危亡、人民苦难深重的时刻,有一支队伍揭竿而起,有一个名字传遍了临淄千家万户,那就是李人凤和他组织领导的“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他带领从未打过仗的学生军,勇敢地迎击入侵日寇,打响了鲁东抗日第一枪;他不断发展壮大队伍,组织创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第十团”,带领队伍南征北战,为全面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在担任清河区、渤海区行署专员期间,殚精竭虑,正确领导了根据地政权建设;他一生忠诚于党的事业,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在临淄这块热土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37 年“七·七事变”后,日寇长驱直入,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使我国大片国土沦丧。值此危急关头,全国各族人民很快投入到伟大的抗日洪流中去,临淄地区的广大青年教师、学生和爱国进步人士,也纷纷响应党的号召,开展抗日活动,李人凤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李人凤,原名李本厚,是临淄区皇城镇南卧石村人。他是临淄教育界的进步人士,不但在师生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在社会上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他在益都省立第四师范读书期间,曾参加了我党领导的“反帝大同盟”及“左翼作家联盟”等革命组织,担任我党领导下的省立第四师范“左联”支部书记。他经常配合学校党团组织深入到工厂、农村,利用大小集会的机会,宣传抗日救亡。在当时,共产党员李曦晨来到临淄,他和李人凤、陈梅川都是益都省立第四师范的同学,也是好友。李曦晨回来后,就与西关小学进步人士李人凤、陈梅川、崔栋生一起,组建抗日武装。不久,铁山党支部书记李清贵受党组织的派遣,也参与了临淄组织发动抗日武装的工作。在中共鲁东工委的支持下,李人凤等决定利用合法的形式组建抗日武装。当时的临淄县长冯谦光,也正想打出抗日这面大旗,扩充自己的势力。李人凤主动同他商议建立抗日武装之事,取得了冯谦光的同意,并定名为“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1937 年 11 月,临淄地区第一支抗日武装力量——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在今齐都镇西关村成立了。
抗日军训团招收学员 120 名,编为一个中队,辖 6 个班,每班 20 人,通过多方筹措,借到了 40 支枪,1600 发子弹,成了名副其实的抗日武装。1938 年 1 月 1 日夜,军训团得到情报,占领张店的日军,为策应从青岛登陆的日军西进,5 日将东犯临淄等地。军训团立即作好战斗动员,于拂晓前将兵力埋伏在胶济铁路南合顺店一侧的壕沟里。2 日 10 时许,日寇一个先遣分队 30 多人,分乘四辆“摇车子”由西向东驶来,当驶进离埋伏地点不远的矮槐树村附近时,军训团一声令下,所有人员立即投入战斗进行射击,霎时间,日寇死的死、伤的伤,乱作一团。这次战斗,军训团击毙日寇分队长吉田藤太郎,打死打伤日寇 10 多名,缴获枪支、弹药、军旗、战刀等许多战利品。
这次战斗是日寇入侵山东境内后,在胶济线上遭到的第一次打击。这次战斗后,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这是一支真正的抗日队伍,许多青年都踊跃参加,打开了扩兵扩枪的道路。从此,揭开了清河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
矮槐树村伏击战结束后,李人凤、李曦晨等同志判断敌人将会疯狂报复,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同时考虑到部队以后的发展壮大问题,由李人凤率领军训团,于当夜转入南部山区,住在益都县宋庄一带。接着,日寇东进途经临淄县城,国民党临淄县长冯谦光弃城南逃,原盘踞在临淄城里的国民党蓝衣社分子王尚志,及其所掌握的武装 200 人,也从城里逃到南部山区。当时正处于国共合作时期,王尚志为了扩充实力,就以司令的名义,统一整编部队,成立了三个大队,军训团被编为三大队,任命李人凤为大队长。王尚志为了加强对三大队的控制,一直妄图搞垮三大队。但是,三大队与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共产党员李曦晨,通过对部队进行抗日救亡的思想教育,宣传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策,使战士们进一步认清了王尚志一伙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本质,为以后驱逐国民党蓝衣社分子打下了思想基础。
三大队还特别注重对干部进行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在课堂上,他们讲形势、讲游击战术、讲统一战线和群众工作,不断加深战士们的思想认识。同时,三大队还加强了对内对外的宣传工作,各中队都组织了兼职的“宣传队”“群众工作队”,大队政治处还成立了专业的“宣传队”,大力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方针、政策,扩大我军、我党的积极影响。许多青年学生和农村群众踊跃参军,有些工作较好的村子,开始组织了抗日救亡的群众组织,逐步形成了群众性的抗战高潮。
1938 年 5 月,益都、临朐县党组织组建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十支队,经清河特委批准,来临淄并入三大队。到 1938年 6 月左右,三大队共发展到 10 个中队,1000 多人,近千条枪,有了兵工厂和医院,成为一支生气勃勃的革命力量。三大队这支人民子弟兵,在广大人民群众人力物力的积极支持下,驰骋在临淄全县及周围邻县,与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立下了不少战功。
1938 年 7 月 7 日,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副司令员杨国夫同志,在临淄城北寇家庄召开整编大会,将三大队整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第十团,任命李人凤为团长。十团建立之后,逐渐成长为三支队的主力团之一。广大指战员投身疆场,在胶济线上扒铁轨、炸火车;于辛店公路旁设埋伏、打汽车;偷袭日军据点,反击国民党顽固派进攻,英勇作战,屡建奇功,为创建和发展抗日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下山抢夺胜利果实,国民党山东保安第六旅徐振中部占据了临淄县城,他勾结汉奸、叛徒王砚田部及当地的土顽、恶霸地主,对临淄人民进行残酷的盘剥和统治。面对严峻的斗争形势,中共临淄县委、县政府,响应华东局提出的“县不离县、区不离区,就地坚持保卫人民胜利果实”的号召,到临淄北部的高阳、苇河、路山一带,坚持对敌斗争。县委、县政府配合地方武装,坚持一手拿枪,一手分田,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临淄独立营、县大队、各区中队和民兵武装采取了“敌人重点进攻、我们后退,敌人后退、我们前进”“敌驻我扰,敌出我打”的战术,历时 3 个多月,先后在罗家桥、彩家桥、北曹、石槽盛、桐林、立子营、申家桥、毛托等地作战 124 次,缴获长短枪 300 多支,子弹 5500 发。临淄城 5 次被敌人侵占,陷于魔掌,又先后被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所解放,最终于 1948年 3 月,鲁中军区部队开进淄博,临淄全境获得解放。
不管是破坏日军的军需运输,还是同国民党反动派争夺武装指挥权,临淄的党组织一直保持着斗争精神,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第三个历史事件:金融博弈、斗智斗勇,一场没有硝烟的金融战争,主要讲北海银行地下印刷所的建立 为巩固山东抗日根据地经济基础,党领导群众在根据地开展生产运动,扩大物资生产,同时在抗日根据地发行自己的货币,逐步建...
相关热词搜索: 讲话 党课 新局面